特级教师周宏:溯源提质 精准赋能——审辩式教学视野下的历史学科高考复习

周宏

特级教师周宏:溯源提质 精准赋能——审辩式教学视野下的历史学科高考复习|“疫”战到底 “拼”赢高考

周宏,高中历史特级教师、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生兼职导师 、“审辩式教学”提出人、陕西省历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碑林区历史兼职教研员、西北大学附中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近年来在权威期刊《人民教育》等各级刊物上发表文章30余篇。

抗疫复课,迎战高考。随着教育部“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公告的发布,复课备考的形势陡然变化。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个月时间?在这一个月中该做什么?成为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必须回答且要答好的问题。

一、抓住机遇 脱颖而出

作为高三复习,不关注高考升学率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追问延迟一个月对于升学率会有怎样的影响?从总体上说,高考作为常模参照型的选拔性考试,推迟一个月对于高考的选拔任务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但对于某一部分学生来说,不同的复习质量将带来不同的升学结果。从能力的角度看,复习时间的延长可以让学生的内在能力获得更多的外化机会,若以分数来衡量,其结果就是使不同能力等次学生之间的分数进一步拉开,进而使此前线上教学阶段由于通讯条件差异所导致的复习质量差距得到校正,让真正优秀的学生得以超越生存环境限制而获得公平的机会。高考是高利害考试,分享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是每位高三学子的梦想。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达到国家的选拔要求?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明确要求 强基固本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高考的基本功能是为不同类型的高校选拔出符合要求的新生,其选拔水平关系到高等教育质量乃至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不仅是为高校选拔新生,也是为国家选拔人才。”因此明确国家对人才的要求是做好高三复习,同时也是完成高中育人任务的根本所在。

1.立德树人 为国育才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高考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全方位、系统化地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明确“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高考复习就是要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下,引导学生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三学生无论在知识方面还是心智方面都已达到了其个人高中阶段发展的顶峰,如何在这样的阶段引导学生仰望星空,胸怀天下,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不仅是教师的职责,更是高考的要求。

2.调整观念 关注素养

随着“一核”“四层”“四翼”概念的提出,高考已经完成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对高考转型的认知,深刻地影响着高考复习的具体操作。

曾几何时,“死记硬背”“机械刷题”“题海战术”是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的不二法门。但是今天高考致力于引导高中教学从“解题”向“解决问题”、从“做题”向“做人做事”转变。面对这样的转变,昨天的旧船票已经无法登上今日的客船,若不及时调整,“讲的都没考,考的都没讲”必然成为文科生挥之不去的梦魇。

3.关注情景 提升能力

高考作为教育的关键环节其指向是立德树人。高考评价体系以核心价值为引领,以学科素养为导向,以关键能力为重点,以必备知识为基础。在试题命制时,以问题情境为载体,通过选取适宜的素材,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或是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全面综合展现学科素养水平。这里的关键能力不仅包括学生已经获得的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包括在未来获取新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学习能力。必备知识是指学科主干知识及在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可迁移的知识。高考强调学习不是要让学生的大脑成为硬盘,而是要回归人类知识生产过程的本源,还原知识应用的实际过程,带领学生参与人类知识的再生产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

历史学科以人类改造世界的历程为研究对象,中学历史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引领学生通过对人类抉择的反思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奠基。审辩式教学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追问,引领学生在人类发展历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其特有的三环节十要点模式,引领学生在思想上经历人类的抉择,检验其结果,从而获得对生活的优化能力。这与高考的要求高度吻合。

三、关注生活 赋能增效

优化生活是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的根本理由。新冠疫情的流行迫使人们反思。追问历史可以让我们对现实有更清楚的了解。以新冠疫情为载体,我们可以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层层追问。如新冠疫情为何会发生?引导学生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搜集中国古人的自然观,从道法自然,人定胜天,天与人“不相胜”等。传染病的发生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从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对其征服美洲的影响等,从而理解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必然与偶然。为什么说新冠病毒全球大爆发态势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条件的?全球化的推进,科技进步,交通便利,空前的人员流动速度与规模等,提醒人类在庆贺胜利过程中应有的谦逊。当疫病发生后应该如何应对?中国古代医药学的发展,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的作为,政府在推进医学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等。西方医学的发展。科技在抗议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科学、理性最人类发展的指引作用等,从而加深学生对人类的能动性与局限性的认识,以便我们对未来保持清醒的认识。

“采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素材,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心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蕴含的实际问题,思考课堂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历史学习不是要增加学生记忆的负担,而是要提供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智慧。面对达到个人中学阶段最高智识水平的学生这多出来的一个月实在是难得的机会,它不应该被浪费在对低水平的刷题中,而应该在老师的引领下,运用所学知识思考真实问题,使学生真实地面对社会,思考未来,为准备承担起社会主义建设重任而努力。这是课标的要求,同时也是高考的考察方向。赋能增效,高考的成绩也就在其中了。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