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是皇帝的象徵,魏徵只是一個人臣,為何他敢斬“龍”

在《西遊記》中,魏徵斬首了神仙中的大佬涇河龍王。

我們知道,“龍”在古代是皇帝的象徵。既然如此,魏徵怎麼敢斬“龍”呢?而且,魏徵不但敢斬“龍”,還敢違背真正的皇帝李世民的命令。李世民本來想通過和他下棋的方式,不讓出去斬“龍”。誰知道他就算是“做夢”,也要把“龍”殺掉。這不是大逆不道嗎?

有人可能會說,《西遊記》是神魔小說。小說裡給了魏徵一個“人曹官”的角色,他當然就敢斬“龍”了。

“龍”是皇帝的象徵,魏徵只是一個人臣,為何他敢斬“龍”

(魏徵夢斬徑河龍)

不過,不管怎麼說,魏徵實際上是一個凡人,一個人臣,人臣做出這樣的事情,在皇權社會顯然是不允許的。可是為何,在整個王朝社會里,都沒有人對《西遊記》作者給人臣魏徵安排這樣一個角色,提出反對意見呢?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談一談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社會,以及維繫王朝社會的皇權政治。

封建王朝社會的皇權政治,之所以能夠形成,有兩個來源:一是古代國家機器的強制作用,二是儒家思想的推波助瀾。

封建王朝社會,首先是通過秦國的戰爭,強行把別的國家統一過來的。為了避免那些被征服的貴族們的反抗,秦朝強行實行了皇權政治,讓皇權一枝獨大。

春秋及戰國時期,王族成員都是可以參與政治事務的,比如“戰國四君子”等。但到了秦朝,王族成員的這種權力,完全被剝奪了,皇權政治最終形成了。

不過,秦朝雖然強行實施皇權政治,但很快就被推翻。

“龍”是皇帝的象徵,魏徵只是一個人臣,為何他敢斬“龍”

(劉邦)

劉邦建立漢朝以後,由於害怕那些功臣們奪了他的皇位,因此,幾乎消滅了所有掌兵權的功臣們,把國家的權力收歸自己。就算是不掌兵權,只掌朝廷的丞相蕭何,也嚇得趕緊“自汙”,藉此討好劉邦。可見劉邦的皇權已經到了多麼登峰造極的地步。

除了國家機器的強制作用以外,當時儒家思想的推波助瀾,也對皇權的強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儒家思想當年一直是維護周禮的。而維護周禮的核心,就是維護周天子的權威。漢朝建立以後,董仲舒等漢儒們,借儒家思想的這種價值導向,提出了“三綱五常”的新倫理。用這種新倫理,來替代已經完全失去作用的周禮。而這樣做,又一次強化了皇權獨大的極權思想。

不過,漢儒們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實際上也是很猶豫的。強化了極權思想,那麼,確實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可是卻也由此讓漢儒們失去了獨立的立場,他們自身不得不成為皇權的奴隸。一切都只能以皇權的意志為轉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算這個臣子是有思想的大儒,他也只能匍匐跪拜在皇權之前。

所以,漢儒們必須要找到一種能夠節制皇權的辦法。他們找的節制皇權的辦法,就是盡力抬高儒家創始人孔子,把孔子封為“素人王”。孔子的後代,也讓他們具有崇高的地位。朝代可以更替,歷史可以變遷,但是孔子“素人王”的地位,孔子後代“衍聖公”的地位,從來不會改變。

抬高孔子的地位,也就是抬高儒生們的地位。

這樣一來,儒生就不僅僅是皇帝的人臣,他還可以當“帝王師”,也就是皇帝的老師。如果儒生們成了皇帝的老師,那麼,他們就可以節制皇權,就可以指出帝王們所犯下的錯誤,敦促帝王們改正自己的錯誤,甚至有權對犯了錯誤的帝王們進行懲罰。

“帝王師”只具有一種倫理上的權威,不掌握實際權力,不會對帝王產生威脅。因此,這一種角色,被古代儒生及開明的帝王同時接受。

“龍”是皇帝的象徵,魏徵只是一個人臣,為何他敢斬“龍”

在中國歷史上,這方面做得最好,同時也做出了成效的“帝王師”,顯然就是魏徵了。

魏徵本來是皇帝李世民的政敵,是李建成的人。後來,李世民殺掉李建成後,沒有為難魏徵,讓魏徵當了他的臣子。

照一般的理解,李世民既然饒過魏徵,魏徵就應該懂得“感恩”,極力討好巴結李世民。李世民想要做什麼,不管對不對,魏徵都應該順從他,而且也只能順從他。畢竟自己原本是敵對陣營的人,沒有什麼發言權。

但是最終魏徵並沒有這樣做。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多次得罪李世民,對李世民所犯的錯誤,毫不留情地指出來。魏徵這樣做,顯然是冒了很大風險的。但是,他這樣做,正是繼承了儒生們努力想當“帝王師”,通過當“帝王師”,避免帝王權力失範,保持社會平衡的思想,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正因為有這一點,所以,《西遊記》的作者,才把魏徵描述成可以斬殺“龍”的大臣。同時,古人也都很認可魏徵的這種想象。

(參考資料:《西遊記》《中國曆代政治得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