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見證物成博物館徵集重點

“抗疫”見證物成博物館徵集重點

中山三院醫生悉心救護新冠肺炎患者。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供圖)

“抗疫”见证物成博物馆征集重点

容庚捐贈的《秋樹聚禽圖》

近日,廣州地區各大博物館、紀念館紛紛發佈徵集公告,面向社會徵集藏品。記者發現,在常規的年度徵集之外,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相關見證物,成為多家博物館的徵集重點。有博物館人士表示,今天的見證物,就是明天的歷史。

文、圖(除署名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卜松竹

通訊員 李偲毓 柯楚彬 段瀾

主題展覽:“抗疫”題材展正在籌備中

2月28日,廣州藝術博物院發佈了關於徵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美術作品展的公告。院長王平介紹,疫情暴發至今,湧現了很多感人瞬間和值得載入史冊的故事,藝術家們也為此潛心創作了大量藝術精品,當中不乏精緻小品及匠心鉅作。這些作品也是今後院方藏品中所不能或缺的。目前藝博院已經收到社會各界通過電子郵件寄來的作品信息數十件,包括國畫、雕塑、漫畫、水彩、綜合材料繪畫以及藝術剪紙等。徵集信息與線索仍在不斷增加。此次徵集工作將會延續至本年年底。

廣東省博物館也在3月11日發佈徵集“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展品的公告,面向社會徵集本次抗擊疫情中使用過的防疫物品、物件、文件、圖像、音視頻、藝術作品、媒體報道等。

記者從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獲悉,館方在2月28日啟動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影像資料徵集,廣東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及其他工作者的抗疫影像,媒體在抗疫一線拍攝的錄像、照片,廣東支援、幫扶湖北等地的錄像、照片,社區街道防疫管控工作的錄像、照片,志願服務影像,與抗疫相關的原創藝術作品,如歌曲,詩朗誦、音樂劇等都納入了徵集範圍。目前館方已經徵集到包括中山三院、中山一院、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等院方提供的影像資料300餘份,其中不少是抗疫一線的一手記錄。基於這些藏品的展覽也在籌備之中。

常規徵集:藝博院為籌建新廣州美術館做準備

記者瞭解到,徵集、捐贈這些日常工作令廣州的博物館收藏日豐,成為博物館藏品體系完善、展覽推陳出新、研究底蘊深厚、宣傳不乏亮點、交流常葆生機幾個功能的重要保證。

廣州藝術博物院經歷了三次捐贈收藏高峰。第一次為1956年至1966年,大批藝術家、收藏家的捐贈為美術館收藏奠定根基;第二次為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容庚先生、楊銓先生的捐贈使藏品更是錦上添花;第三次為20世紀90年代末期,通過建立名人館,收入了大批成系統、成系列的美術大家作品。今年藝博院也開始了本年度其他藏品的徵集。這項工作主要是為籌建新廣州美術館做準備。徵集範圍主要包括全國美展銅獎及以上作品、或全國專項銀獎及以上作品,或省美展金獎作品;廣州市籍和嶺南地區藝術家的作品等。

廣州博物館副館長曾玲玲介紹,今年的徵集內容更加集中,比如外銷銀器、壁紙、銅胎琺琅、繡品等以填補空缺為主,紋章瓷、外銷畫會優中選優。

農講所紀念館文物保管部主任孟育東介紹,今年的徵集重點除了“與農講所歷史相關的近現代文物”“與學宮、科舉等傳統文化和教育相關的文物”兩個常規大項外,特別為籌備《1921-1927中國共產黨在廣州》(暫定名)大型展覽徵集相關藏品。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方面介紹,今年的“當代物證”徵集力度也比較大,有反映廣交會發展變遷,深圳、珠海、汕頭等經濟特區發展;廣東地區引進外資、創辦證券交易所,機場建設、地鐵建設、廣東自貿試驗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的相關實物、照片、文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