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不殺功臣,看什麼?

人性的自私,凡夫俗子有,帝王將相亦難免,古今中外,貌似天下烏鴉一般黑。摘了桃子不肯花落他家,老子霸佔的東西就要獨享,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這個我們人人都可以理解和體會。

權力專制,這個在中國歷史上是愈演愈烈、不斷被強化的。為首者一人獨裁,領頭者必須總統。開始有諸侯分治,後來取消了;開始有相權制衡,後來廢除了;開始有豪強話語權,後來打倒了。中國的歷史發展,走了與西方不一樣的道路,沒有信仰的根深,卻有對權勢的膜拜

殺不殺功臣,看什麼?

回到話題,我們從中國曆朝歷代縷一縷。

夏朝商朝,史料不多,那時還有部落聯盟的影子,我們暫不祥究。

周朝傳承八百年,為中國曆朝之首,不能不說與其分封制有很大的關係。周朝得天下,得益於眾部落邦國的支持,建立之初政局不穩,難以獨霸天下。周公用分封制與宗法制來封邦建國,這是制度上的設計,有效地發揮了功臣們的能力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又皆大歡喜。雖然後來尾大不掉,春秋稱霸、戰國攻伐,但在兩三千年前做到這樣,已經實屬不易。

殺不殺功臣,看什麼?

秦朝出於秦國,始皇嬴政打下天下,但不是白手起家。功臣皆為屬臣,從始至終都沒有與秦王一起擼過串、打過牌。始皇對自己的帝位是絕對自信的,對自己的功績是自負的,所以,對於眾位功臣,沒有絲毫的自卑感。另外,秦始皇12歲即位,38歲統一天下,去世時49歲,請大家記住這一點。

殺不殺功臣,看什麼?

漢朝

劉邦,這個大家都知道了,殺功臣的典故就是出於此人的所為。劉邦從亭長布衣的身份起家,和一群英雄豪傑抱團奪得天下,數次死裡逃生,狼狽異常。所以登基為帝后,對功臣大加封賞,不為過。然而,幾年之內,蕭何自汙、張良退隱,陳平曲意逢迎,韓信、彭越、英布等功臣皆被屠戮。可以說,劉邦“雖不能將兵,而善將將”,但其本身謀劃運籌及領兵打仗的能耐,遠不及眾功臣。就此,劉邦內心是存在極深的自卑的。另外,請大家注意,劉邦登基時年齡為54歲,去世時61歲。倖存的功臣元老,蕭何,比劉邦大一歲,即劉邦登基時55歲;張良,比劉邦年輕6歲,即劉邦登基時48歲。韓信在劉邦登基時,年僅29歲。

殺不殺功臣,看什麼?

東漢劉秀,是恩待功臣的代表,謂之“君臣交盡其美,唯東漢為盛焉”。劉秀雖家境小康,然為劉邦後裔,身份不低。劉秀在亂世中起兵,與帥眾將可謂同生共死。眾功臣文化素質比較高,與劉秀配合比較默契,劉秀也給了他們高官厚祿。眾將領雖然功勞不小,而劉秀本人的光環也是異常閃耀,特別是昆陽一戰,彪炳史冊。請大家注意,劉秀登基時30歲,42歲時統一天下,去世時62歲。鄧禹、馮異、賈復、王霸、耿純等人,或者比劉秀年齡相仿,或者早逝,並且建功立業後能夠見好就收,對於劉秀及兒孫來說,都沒有功高震主的危險。

殺不殺功臣,看什麼?

三國兩晉南北朝,天下未定,殺功臣等於自掘墳墓,我們就不考究了。

隋朝楊堅,由後戚、權臣的身份奪得帝位,時年40歲,為帝23年。楊堅稱帝,沒有太多的殺戮攻伐,是因為已經大權在握,手段是清除藩王、安撫民心,所以此過程雖得益於功臣,亦無自卑之感及功高蓋主之擔憂。

殺不殺功臣,看什麼?

唐朝建國稱帝者為高祖李淵(有皇親國戚的背景),但旋即在玄武門之變中被兒子李世民所逼退位,所以如何對待開國功臣,實則要看太宗李世民。而眾所周知,李世民是比劉秀更帶光環的將帥高手,眾功臣無論在謀劃還是在爭戰方面,能力都不比李世民高超很多。大家注意,李世民登基為帝時,年僅28歲,在位23年。功臣李靖,在李世民登基時,55歲;尉遲敬德41歲;房玄齡47歲;杜如晦51歲;程咬金37歲。

殺不殺功臣,看什麼?

北宋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典故想必大家都熟悉。趙匡胤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武將身份(相當於現今的軍委主席加國防部長)兵變奪權時,年33歲。趙匡胤為帝16年,後來“燭影斧聲”中未老而逝(來不及為子孫後代考慮),帝位由其弟趙光義所繼,哥倆在位期間,天下未定,都是南征北戰,當時亦是需要功臣的時候,沒有要殺功臣的客觀需要。“杯酒釋兵權”之事,大略發生在趙匡胤稱帝3年後。鑑於趙匡胤自身的黃袍加身奪權及趙的老東家及老東家的老東家都是武將奪權的前車之鑑,趙匡胤以這種方式解除將帥對軍隊的控制,來便於進行改革鞏固政權。所以,“杯酒釋兵權”不應算為不殺功臣的典型,因為當時殺不得。

殺不殺功臣,看什麼?

元朝鐵木真,身為成吉思汗的子孫,自帶光環,並且行軍打仗,也是好手,並且為蒙古人,對待功臣,未有殺戮,在此不究。

明朝朱元璋,這是殺功臣的典型了。朱元璋的出身是貧民,曾做過乞丐和和尚,是歷代皇帝中最低微的。朱元璋早年的經歷,一方面使他體察老百姓的辛勞而對貪官汙吏恨之入骨,一方面對英雄豪傑廣為收納恩寵有加,一方面性情孤僻猜疑心重。而朱元璋的嫡長子朱標及嫡孫朱允炆性情溫良仁慈,這讓飽經人間冷暖和攻伐殺戮無數的朱元璋對其子孫帝位的穩固毫無自信。當然,被殺諸位功臣中,很多是咎由自取,但退隱淡泊者被殺者亦眾。另外請大家注意,朱元璋稱帝時,年已40歲了。

殺不殺功臣,看什麼?

清朝的努爾哈赤及皇太極,始終未能入關,天下未定,對功臣肯定是渴求而不是殺戮。多爾袞時亦忙於綏靖四方。順治及康熙,都是年少登基,以滿族來管理漢族,各方關係需要小心處理,亦不存在殺功臣的各項條件。

近現代,大家可以自行分析。

殺不殺功臣,看什麼?

中國的專制皇權體系,權力獨享,不僅是不容功臣們覬覦,對於自己的親兒子,若是才華壓過自己,都會伸出屠刀。所以,當對於自己的帝位信心不足時,猜疑便水到渠成地出現。而信心足不足,一是自己的出身是否可以不讓別人說三道四;二是自己的功勳是不是可以壓服住眾人;三是自己是不是足夠年輕可以把其他人都耗死;四是身邊的人是不是知趣,可以功成身退,省的自己動手。

殺不殺功臣,看什麼?

所以,雖然殺功臣會顯得不道義,在操作上也會不簡單,但因著

人性的自私權力的專制,殺功臣(即使不殺,也是實質性地罷黜貶低,讓其退居二三線)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若專制的體系沒有改變,跟著別人打天下,想要“凌煙留名”、光宗耀祖、享受功成名就的榮華富貴,你得先掂量一下,這種提著腦袋換來的今生福樂,會享受多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