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能夠改變“生產關係”的顛覆性技術,區塊鏈會影響房價嗎?

最近看北京大學徐遠教授新書《城裡的房子》,有章節專門討論“技術進步會逆轉城市聚集嗎?”。

徐遠老師的論證前提是:大城市聚集的人太多,需求太大,因此房價才非常高。所以,還會漲。

作為能夠改變“生產關係”的顛覆性技術,區塊鏈會影響房價嗎?

論證邏輯是:新技術無法逆轉人口在大城市聚集,甚至導致了更多的聚集需求;所以大城市房子需求會繼續增加,房價也會繼續上漲。徐遠教授有2個觀點:

1.“歷史經驗上看,以往的技術進步,一直是促進城市聚集的”,過去的交通和信息技術進步,反而加劇了人口向城市聚集的。比如馬車、火車、汽車、電報、電話。

2.“人的交流是分很多層次的,線上交流不但不能滿足人的所有需求,還會引起更多交流需求”,淺層的標準化的信息可以在線上完成;但深層的、微妙信息的交流是很難的,見面也是不夠的,要反覆、多次見面。

徐遠教師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說,人們之間的信任,是個奇妙的事情,往往要反覆見面,多次交流,才能慢慢建立你看生意人做生意,不是見個面就可以的,要多次溝通,瞭解對方的脾性、偏好、人品,才能知道能不能和對方做生意,能做什麼樣的生意,多大的生意”。

作為能夠改變“生產關係”的顛覆性技術,區塊鏈會影響房價嗎?

看到這裡,我個人覺得有些內容是值得商榷的,特別是加入“區塊鏈”和“論說邏輯”思考維度:

1.論證邏輯而言不嚴謹,“歷史上技術進步都是促進城市聚集”的,並不一定能得出“今天技術進步也會促進城市聚集”的結果,且不說技術形態、路線和應用基礎不同,歷史上技術進步更多是促進“生產力”提高,而今天很多技術是會影響“生產關係”的,生產關係會直接影響分工協作、影響聚集需求。

區塊鏈就是一種會引起“生產關係”變革的技術,且本身是具有“分佈式”特徵的,也必然會對人類的聚集有影響。

2.從聚集目的會有新方案,如果城市聚集是為了方便溝通,溝通是因為“信任”需要,隨著信用機制完善,很多交易(並不是說全部)都可以在陌生人之間達成,基於獲取“信任”目的得“見面交流、反覆交流”是不是會減少呢?

隨著區塊鏈技術成熟,智能合約完善,信息上鍊普及,代碼即法律演進,更多基於陌生人,甚至是“根本不認識”的人之間的達成交易成為常態,解決素不相識之間的“信任”問題,對聚集會有多大影響呢?

3.基於位置的房價影響,大城市之所以越來越大,房價越來越高,尤其是基於“位置、位置、位置”為核心的房地產定價邏輯,都是基於傳統城市“單核”佈局的基礎上的,隨著新技術的產生,尤其是對社會協作分工產生影響的區塊鏈技術成熟,城市發展會不會向“多核”演進呢?

作為能夠改變“生產關係”的顛覆性技術,區塊鏈會影響房價嗎?

“分佈式”是區塊鏈一個重要特徵。如果區塊鏈是發展方向,是未來形態,隨著生產關係變革,為什麼我們的城市還依舊保持單核,還依舊是基於位置,會不會在同一個城市內部或周邊“多核分佈”、甚至向“分佈式”形態演進呢?

關於房價,徐遠老師有很多論證角度,比如:城市化是發展中國家房價上漲的催化劑,生育率和老齡化對房價的影響等等。文章都非常精彩,也非常值得思考,我這裡只是拋磚引玉,增加“區塊鏈”這個變量因素,僅供大家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