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貨到付款”陷阱

隨著網絡購物的盛行,“貨到付款”已經成為人們進行遠程訂貨、當面交易的一種方式,由於此類業務缺乏有效監管,極易跌入無良商家精心設置的陷阱。

如今,打開微信平臺,帶貨廣告鋪天蓋地,短視頻、圖片令人眼花繚亂,優惠多多充滿誘惑,許多消費者認為商家能“貨到付款”,說明商家信譽和商品質量值得信賴,倘若託運過來的貨物不滿意,也可以不付款,自己不會吃虧。這便讓無良商家鑽了空子,他們打著“送貨上門,貨到付款”的承諾引誘消費者,一旦定購,對方則通過快遞公司將偽劣產品送至消費者手中,而大多消費者在收貨時並沒有防範意識,送貨人往往以行業規則為由,要求先付款再打開貨物,對於食品、飲料、酒、茶葉等貨物來說,貨物一旦打開就意味著影響二次銷售,等消費者發現貨物有問題送貨人早已離開。消費者即使投訴,銷售平臺是他們自己的,運動員和裁判員是一個人,要想退貨、退款簡直是“與虎謀皮”。

筆者的一位網友就有過此類經歷,上當後痛心疾首:清明前,他在自媒體網站上看到一則推銷2020年明前頭採龍井茶的廣告,網上聲稱“龍井村茶農直供(茶農有名有姓),產於龍井原產地,正宗嫩芽,手工炒制,不弄虛作假。全國包郵,貨到付款。原價990元,1折大甩賣”,且配了短視頻和大量圖片。網友經不住誘惑下單定購,沒過兩天,快遞員便把一罐茶葉(半斤)送到他手裡,由於茶葉用錫箔紙包裝,他提出當面折開驗貨,快遞員說這類貨物折開後無法退貨,您可以拒收但別為難我。看到快遞員風雨中送貨上門,他動了惻隱之心,當場打款99元,快遞員立馬走人。打開茶葉包裝,他一眼就看出茶葉與網上描述嚴重不符:色,半黃半綠,顯然是在新茶裡摻了陳茶,茶湯發黃;香,根本品不出網上吹噓的“確保豆角清高、鮮爽柔嫩”;味,找不到“口感順滑、回味甘甜”的感覺;型,網上圖片中亭亭玉立的嫩芽難覓蹤影,且茶中摻有不少枯黃的茶梗。網友是資深茶客,豈能吃這個虧!將照片、視頻發給經銷商,一向與人為善的他首次動用了“差評”。對方卻置之不理,投訴至銷售平臺,客服讓留下手機號碼等待迴音,次日經銷商發來短信,聲稱“龍井未開封未飲可退貨”,退貨地址為浙江桐鄉市某鎮某小區,肯定不是“龍井村茶農直供”,顯然銷售平臺、無良商家甚至快遞公司是事先設定好的陷阱。

自媒體網站帶貨、短視頻推介是時代進步的產物,但目前網上購物確實防不勝防。網上短視頻通過環境、場景、劇情乃至人物的表情、語言來促使受眾產生購買的慾望,這跟火遍大江南北的電視購物、收音機購物非常相似。在這種消費過程中,線上購物中對於消費者有利因素沒有了,線上購物可貨比三家,多看一些商品描述和評價。“貨到付款”網店看不到網購人數,也沒有商品評價,關鍵沒有很好的第三方監督平臺。

淘寶最先起步,依靠的是廣泛的貨源、極具性價比的價格(對比線下),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有支付寶作為第三方交易平臺,有“確認收貨”這個按鈕。消費者有後悔的機會,無論是簽收前還是簽收後,這對於消費者來說是一個極強的保障,讓商家不敢造次。京東、亞馬遜、拼多多也有類似的保障,他們用嚴苛的商家管理政策及更為透明客觀的評價體系作為擔保。自媒體網站帶貨目前不具備這麼個第三方監督平臺,在這個領域是空白,甚至連回溯訂單的能力都沒有,消費者只能從手機短信中打開一個鏈接來查詢。顯然,自媒體網站也必須自律,不要為了一己私利,讓無良商家鑽空子,最終不僅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有損自媒體形象。

“貨到付款”孰是孰非,明眼人一看便知。解決方案:一旦選擇了貨到付款,收貨前一定要跟快遞員說清楚,要先驗貨,如果不配合,則當場拒收。你若中招不要指望退款,對付無良商家,不要想太多,當機立斷,發動眾多網友紛紛遠程訂貨,貨到眼前就是不付款,加大無良商家的違法成本,也許給快遞小哥會帶來一筆不菲的收入。

王喜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