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再度“染指”汽車,這次玩點別的

7.4億元。

汽車江湖,又有“壯士”攜重金前來。

近日,美的集團發佈了一則關於收購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合康新能”)控股權的提示性公告。

公告顯示,公司擬通過下屬子公司“美的暖通”以協議方式收購合康新能控股權,收購價格為7.4億元。本次交易之後,美的暖通將控制合康新能23.73%的表決權,成為公司控股股東,美的集團將成為公司的間接控股股東。

美的再度“染指”汽車,這次玩點別的

高調入主,美的意在何為?合康新能,又是何方神聖?

對此,扉旅汽車給深扒了一番:合康新能,表面“默默無聞”,實屬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一支新秀”。

作為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合康新能,以合康動力、合康智能、暢的公司為主,涉足新能源汽車整車控制器、充電樁製造及新能源汽車智能充電網絡建設及運營等業務。

目前,在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及關鍵零部件上,合康新能相關產品已與一汽、江淮等國內多家主流車廠形成配套關係。

美的集團在公告中也毫不掩飾其跨界的“心思”:合康新能如此業務佈局,增加了美的集團業務的多元性,也為其在新業務、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基礎。

一時間,外界紛紛猜想:此次收購,美的又想“造車”?

做家電,難道不香嗎?怎麼又來一個“不怕死”的?

“當下房地產萎縮,美的主營業務空調受影響最大,同格力一樣,擁有相關技術,進軍已經是行業方向的新能源汽車領域不失為一條可行的道路。”有業內人士表示。

不過,“可行”並不代表造車領域“想走就能走”。

4年前,格力“董小姐”打算以130億元的對價收購珠海銀隆100%股權,並募集資金97億元用於珠海銀隆的造車項目,結果掉進了新能源的“窟窿”;一度對外宣稱2023年面世的蘋果“泰坦計劃”,如今也變得撲朔迷離;戴森造車“夢醒”,付出的代價是約20億英鎊。

一次次的失敗,一個個鉅額虧損數字,都在證明一件事情——跨界造車,不是想走就能走。

美的再度“染指”汽車,這次玩點別的

事實上,對於造車,美的並 “不陌生”,它也有過一段不算美好的經歷,始於17年前。

扉旅汽車梳理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03年,美的便進軍客車製造領域,先後收購雲南客車廠、雲南航天神州汽車有限公司和湖南省三湘客車集團有限公司,並計劃投資35億元進行研發和生產,一度實現了萬臺客車整車製造能力。

彼時,美的客車還曾高調喊出“3-5年內進入行業前列”的口號。然而,打臉總是來得很快,2008年,美的汽車陷入停產危機,宣佈暫停客車製造項目。

“汽車只是美的的一個嘗試,投資規模非常小,現在是主動控制風險、主動停產。”美的客車暫別之詞,充滿著不甘心。

2009年,美的客車兩大生產基地也被湖南長沙市政府和比亞迪接手,造車夢就此按下暫停鍵。

美的再度“染指”汽車,這次玩點別的

如今,美的集團似乎有意重啟此“按鈕”。

只不過,“二進宮”的美的,不再夢想整車,而是要作為“供應商”深度染指新能源汽車產業。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美的集團與安川電機(中國)有限公司與達成戰略合作,成立了廣東安川美的工業機器人有限公司和廣東美的安川服務機器人有限公司。

安川電機,可謂新能源汽車的高端玩家,奇瑞品牌新能源車的電機供應便是和該公司合作。

2016年,美的集團斥資292億元的價格,拿下了德國庫卡機器人94.55%的股權。據悉,現如今奧迪眾多車型的製造均有庫卡的影子。

如今,再度牽手合康新能,也是想借此進入汽車供應鏈體系,成為汽車製造設備供應商。

“美的集團本身有著很強的變頻器技術能力,再加上這幾年通過合作和收購擁有的伺服電機技術,它將使合康新能在作為新能源汽車核心之一的電控領域迅速提升競爭力。”

有觀點認為,相比起整車製造,做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鏈風險可控,家電企業還可以在“新四化”的浪潮下分一杯羹。這不失為一筆“划算”的買賣。

未來,美的也許會再度失利,也許會止步於供應商,又或許再續“造車夢”,但無論結果如何,敢跨界,就充滿了無限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