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再度“染指”汽车,这次玩点别的

7.4亿元。

汽车江湖,又有“壮士”携重金前来。

近日,美的集团发布了一则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合康新能”)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

公告显示,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合康新能控股权,收购价格为7.4亿元。本次交易之后,美的暖通将控制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将成为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

美的再度“染指”汽车,这次玩点别的

高调入主,美的意在何为?合康新能,又是何方神圣?

对此,扉旅汽车给深扒了一番:合康新能,表面“默默无闻”,实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一支新秀”。

作为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合康新能,以合康动力、合康智能、畅的公司为主,涉足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充电桩制造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网络建设及运营等业务。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关键零部件上,合康新能相关产品已与一汽、江淮等国内多家主流车厂形成配套关系。

美的集团在公告中也毫不掩饰其跨界的“心思”:合康新能如此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其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一时间,外界纷纷猜想:此次收购,美的又想“造车”?

做家电,难道不香吗?怎么又来一个“不怕死”的?

“当下房地产萎缩,美的主营业务空调受影响最大,同格力一样,拥有相关技术,进军已经是行业方向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道路。”有业内人士表示。

不过,“可行”并不代表造车领域“想走就能走”。

4年前,格力“董小姐”打算以130亿元的对价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并募集资金97亿元用于珠海银隆的造车项目,结果掉进了新能源的“窟窿”;一度对外宣称2023年面世的苹果“泰坦计划”,如今也变得扑朔迷离;戴森造车“梦醒”,付出的代价是约20亿英镑。

一次次的失败,一个个巨额亏损数字,都在证明一件事情——跨界造车,不是想走就能走。

美的再度“染指”汽车,这次玩点别的

事实上,对于造车,美的并 “不陌生”,它也有过一段不算美好的经历,始于17年前。

扉旅汽车梳理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3年,美的便进军客车制造领域,先后收购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和湖南省三湘客车集团有限公司,并计划投资35亿元进行研发和生产,一度实现了万台客车整车制造能力。

彼时,美的客车还曾高调喊出“3-5年内进入行业前列”的口号。然而,打脸总是来得很快,2008年,美的汽车陷入停产危机,宣布暂停客车制造项目。

“汽车只是美的的一个尝试,投资规模非常小,现在是主动控制风险、主动停产。”美的客车暂别之词,充满着不甘心。

2009年,美的客车两大生产基地也被湖南长沙市政府和比亚迪接手,造车梦就此按下暂停键。

美的再度“染指”汽车,这次玩点别的

如今,美的集团似乎有意重启此“按钮”。

只不过,“二进宫”的美的,不再梦想整车,而是要作为“供应商”深度染指新能源汽车产业。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美的集团与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与达成战略合作,成立了广东安川美的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和广东美的安川服务机器人有限公司。

安川电机,可谓新能源汽车的高端玩家,奇瑞品牌新能源车的电机供应便是和该公司合作。

2016年,美的集团斥资292亿元的价格,拿下了德国库卡机器人94.55%的股权。据悉,现如今奥迪众多车型的制造均有库卡的影子。

如今,再度牵手合康新能,也是想借此进入汽车供应链体系,成为汽车制造设备供应商。

“美的集团本身有着很强的变频器技术能力,再加上这几年通过合作和收购拥有的伺服电机技术,它将使合康新能在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之一的电控领域迅速提升竞争力。”

有观点认为,相比起整车制造,做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风险可控,家电企业还可以在“新四化”的浪潮下分一杯羹。这不失为一笔“划算”的买卖。

未来,美的也许会再度失利,也许会止步于供应商,又或许再续“造车梦”,但无论结果如何,敢跨界,就充满了无限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