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高考本科志願30個,是多了還是少了

新高考真的來了,院校專業組以不可阻擋之勢強勢進入高考錄取。每年,幾乎都有家長在問,什麼是平行志願,什麼是順序志願。這會,他們該問,什麼是院校專業組了。我看了一些地區的高考志願表之後,對院校專業組疑竇頓生。


北京新高考本科志願30個,是多了還是少了


北京新高考本科志願30個,是多了還是少了


北京新高考本科志願30個,是多了還是少了


鐵打的招辦,流水的家長。平行志願實施這麼多年了,還是有很多家長不知其意,每年大學招辦都要回答一些常識性的問題。對於新來乍到的院校專業組更是難解其意了。

任何新事物,都需要一個認知過程。院校專業組是以專業優先的原則實施的高考志願填報模式,基本規則在於,同一專業組內的選考科目是相同的。對於不設限考的文科類專業,基本沒有什麼衝突。

目前,在全國的高中校內,真正對某些學科產生興趣的學生是有的,但比例非常小,大量高中生對大學的專業沒有什麼認知。院校專業組的初衷是對的,引導考生填報高考志願以自己的專業興趣為導向,選擇高校和專業類。但別忘了,高考是中國目前最為功利性的考試,院校專業組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遇到最大的阻力,是家長、考生的內心對大學的追求。

目前,新高考的志願模式有所不同。上海是24個院校專業組,山東沒有本專科共是96個志願,浙江是80個志願,天津是50個本科志願,北京設置本科30個志願。各地劃線的比例也不一樣,天津本科批次是按100%劃線。

高考志願模式不同,高考志願多少個沒有絕對的可比性。高考志願一直以大學為優先的,院校專業組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是不是把院校的順序降低了?我覺得很難,優先選大學是高考的魔咒,很難解除。從高考志願操作性來看,院校專業組的操作分為兩種模式。考生如果對某大學有傾向的話,高考志願填報就會遭遇志願數量不足的困境。以北京為例,每個志願一般設置1所院校6個專業和一個“是否服從專業組內調劑”選項。考生為了考入某個大學,根據自己的選考科目,會選擇多個專業組填報。每次選擇一個專業組,就佔據了一個志願,某考生填報某大學6個專業組,如果選擇的大學都按這種模式填報,意味他只能選擇5所大學;第二種模式,如果考生有大致專業興趣,他每所大學一般可以選2個專業組填報,可以選15所大學。或者,考生對某專業感興趣,設置一定的梯度,他選擇開設此專業的大學。這樣,30個志願足夠了。

第二種模式的前提是,考生有明確的專業興趣,並不是大學優先。那麼,30個志願是合理的。這也是院校專業組引導的方向。

但是,院校專業組,很難解除考生大學的優先原則。換句話說,這也是新高考的魔咒。我個人認為,引導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未來今年,院校專業組不會那麼順暢。所以,志願數量需要設置一個過渡期。

很多年以來,我一直認為,高考還是優先選大學。對於這個問題,一直有爭議。不在贅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