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為什麼不讓許褚去戰顏良文丑?

此生不悔入中華


你是誰三國曆史還是三國演義?

如果是三國曆史,曹操聽從荀攸聲東擊西的策略,親率關羽、張遼、徐晃等猛將與輕騎兵奔襲白馬,碰巧關羽斬殺顏良。許褚根本不在場或者沒有作為前鋒上陣。

如果是三國演義,羅貫中藥突出關羽神勇,當然要製造出整個曹營無人能敵顏良的態勢,這才能為關羽出馬埋下伏筆。歷史上關羽真的殺了顏良,喜歡劉備陣營的羅貫中當然可以大加修飾。


一梭煙雨江湖行


《三國演義》不是《隋唐演義》,沒有明確武力值排行,除呂布天下無敵,其他出場率較高的武將,很難說誰穩贏誰。

這些人單挑鬥將的表現,是根據情節需要突出誰決定的:

曹操收徐晃時,為突出曹操求賢若渴,徐晃就跟許褚打得不相上下。戰馬超時,為突出許褚忠勇憨直,裸衣戰馬超又不分勝負。

斬顏良要突出的是關老爺,所以徐晃只能做敗下陣來的陪襯,完全不顧其二十年後能與關羽勢均力敵。

至於說所謂“三國二十四名將”排行,純粹是說書人想當然,沒有什麼依據。


真正鱷魚不哭


您好,我是老喬,一名喜歡歷史的書畫家,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相持與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以上是簡單的跟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官渡之戰,咱們接下來用大白話分析下許褚

許褚(chǔ)字仲康,譙國譙人(今安徽亳州市古城鎮)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

官渡之前曹操的近衛是典韋,後因張繡背叛,典韋為保護曹操戰死,之後許褚才主要負責曹操的護衛工作,為什麼沒讓許褚去戰顏良,文丑?曹操當時在官渡之戰中處於兵力不足的劣勢,對許褚的信任是一個問題,不放心許褚伸身手是一個問題,還有最主要的就是曹操的私心,更擔心自身的安全,後來也證明曹操的考慮是完全正確的,也救了自己一命。

當時徐他等人想要謀殺曹操,因許褚總是伴隨在左右,不敢下手,一直等到許褚離開休息期間,徐他等懷揣利刃來見曹操,當時許褚在家心神不寧,就立即回到曹操身邊,徐他等人入賬見到許褚大驚失色,許褚見狀不對,即刻斬殺徐他等人,事後曹操更加信任許褚,出入同行都不讓他離開身邊。

後曹操與韓益、馬超等單獨談話,左右皆不隨行,僅帶許褚一人,馬超自負其勇力絕人,想要暗中偷襲曹操,但平日經常聽聞許褚的大名,懷疑隨從即是此人,於是問曹操“曹公的虎候在哪裡“?曹操用手指了指許褚,許褚怒目視之,馬超不敢動,數日後,曹軍擊敗馬超軍,交戰中許褚親自斬得敵軍首級,這就是日後許褚怒目嚇退馬超的事。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在古代更講究地位身份,尤其是兩軍交戰中,將對將,兵對兵,當時的許褚充其量是一個重量級的保鏢,並不是一名前鋒將軍,所以並沒有資格去戰顏良,文丑。

我是老喬,喜歡歷史,希望我的解答分析能為您解開疑惑。


老喬愛畫畫


首先,顏良文丑不是死於官渡之戰,是陣亡於“白馬之戰”。

《三國志》記載:文丑是死於亂軍之軍。

就是雙軍混戰時,戰死了。何人所殺為迷。

《三國志》記載:“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顏良是被關羽所殺,但是是在二軍混戰時,關羽望見了顏良麾蓋,在張遼軍隊的掩護下,關羽策馬衝到顏良身邊,在萬眾之中殺死顏良,又拔出腰間佩刀斬其首級而歸。屬於突擊刺殺行動。

《三國志荀彧傳》:三年,太祖既破張繡,東禽呂布,定徐州,遂與袁紹相拒。孔融謂彧曰:“紹地廣兵強;田豐、許攸,智計之士也,為之謀;審配、逢紀,盡忠之臣也,任其事;顏良、文丑,勇冠三軍,統其兵:殆難克乎!”彧曰:“紹兵雖多而法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後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縱也,不縱,攸必為變。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

下面翻譯下這段古文:

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擊敗張繡,又在東面活捉呂布,平定了徐州,繼而與袁紹相對抗。孔融對荀彧說:“袁紹地盤遼闊,兵力強大。田豐、許攸非常具有謀略的才能,為袁紹出謀劃策;審配、逢紀是盡忠的臣子,為袁紹處理政務;顏良、文丑勇冠三軍,為袁紹統率軍隊。恐怕難以戰勝他啊!”荀彧回答說:“袁紹兵力雖多但法令不嚴。田豐性格剛直卻喜歡犯上,許攸貪婪而不約束自己。審配專橫卻無謀略,逢紀果斷卻剛愎自用。審配、逢紀這兩個人為袁紹處理後方事務,一旦許攸家族觸犯法規,一定不會被兩人放過。許攸必定叛變。顏良、文丑二人只不過的不懂策略單憑個人勇氣的莽夫而已,一戰就可以將他們捉住。”

當曹操平定了張誘和呂布後,北方中原地區只有曹操和袁紹二大勢力。袁紹當時的實力遠遠強過曹操,當時朝廷中有投降派和主戰派,時任少府的孔融是投降派的主要代表。

針對這種悲觀言論,時仼侍中的荀彧針鋒相對的對孔融進行了批駁。他的表態鼓舞了軍心,激勵了士氣,也統一了思想。

建安五年(200年),袁紹以顏良為主將進攻白馬,曹操採用軍師荀攸“聲東擊西、輕兵掩襲”之計,假裝要在延津渡河,營造襲擊袁紹軍隊後方的假象,誘使顏良分兵守衛延津。曹操趁這個機會突然引兵撲向白馬,在距白馬只有十多里時,顏良才發現曹軍,只有倉促迎戰。曹操派將軍張遼和關羽率領騎兵突擊。在二軍混戰中,關羽望見了顏良坐在麾蓋下,在張遼率領的騎兵掩護下,關羽策馬衝到顏良身邊,出奇不意的把顏良殺了。徐晃等人的後續部隊也隨後衝殺。袁軍大敗,解了白馬之圍。

但曹操認為白馬並不適合防禦,就把人口和物資進行轉移。袁紹軍隊就渡河追擊運輸車隊。曹操軍隊撤退到延津,在黃河岸邊防洪堤佈下伏兵,把運輸車隊放在堤壩的另一側顯眼的位置。袁紹追擊曹操的騎兵主將文丑和劉備,率領五六千騎兵趕到延津,卻只看見物資,不見曹軍,便分散開來搶劫物資。這時曹軍突然功擊,袁軍戰敗,文丑也在亂軍中陣亡。

上面是根據《三國志》譯寫。但兄臺提出這樣個奇怪的問題,無非想說為什麼要關羽出戰了。雖然我對拿小說當歷史非常反感,但既然開了頭,現在就來談小說。

操先提五萬軍親臨白馬,靠土山紥

住。遙望山前平川曠野之地,顏良前部精兵十萬,排成陣勢。操駭然,回顧呂布

舊將宋憲曰:“吾聞汝乃呂布部下猛將,今可與顏良一戰。”宋憲領諾,綽槍上

馬,直出陣前。顏良橫刀立馬於門旗下;見宋憲馬至,良大喝一聲,縱馬來迎。

戰不三合,手起刀落,斬宋憲於陣前。曹操大驚曰:“真勇將也!”魏續曰:

“殺我同伴,願去報仇!”操許之。續上馬持矛,徑出陣前,大罵顏良。良更不

打話,交馬一合,照頭一刀,劈魏續於馬下。操曰:“今誰敢當之?”徐晃應聲

而出,與顏良戰二十合,敗歸本陣。諸將慄然。曹操收軍,良亦引軍退去。

操見連斬二將,心中憂悶。程昱曰:“某舉一人可敵顏良。”操問是誰。昱

曰:“非關公不可。”操曰:“吾恐他立了功便去。”昱曰:“劉備若在,必投

袁紹。今若使雲長破袁紹之兵,紹必疑劉備而殺之矣。備既死,雲長又安往乎?”


上面是《三國演義》原文,曹操到達白馬之後,顏良早已經嚴陣以待,曹操知道不可以直接和他硬拼,於是決定先派一員大將去挫其鋒芒。先後派出了原呂布的部下降將宋憲和魏續,但都被顏良殺了。之後徐晃上陣,也只堅持二十回合,也大敗而歸,曹營諸將都非常震撼。

曹操心裡鬱悶,程昱就舉薦了關羽。曹操帳下猛將如雲,像許褚、張遼、曹氏兄弟、夏侯兄弟等,程昱是看不起他們非要舉薦個關羽?當然不是。程昱在後面已經把意思說明了,這只不過是程昱一石二鳥之計罷了。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徐州兵敗之後,劉備往北逃跑投奔了袁紹,關羽跟了曹操。但關羽身在曹營心在劉,關羽跟曹時,就說了要有劉備的消息,就要走。現在顏良這樣厲害,不如讓關羽與顏良相拼,不管他們二個誰輸誰贏,對曹操這方面來說一點損失沒有。關羽勝則贏了戰爭,關羽輸了正好去了一塊心病。

這裡面最主要的是,要是關羽把顏良殺了,劉備在袁紹那裡,袁紹一定要殺劉備,又可以除掉一個敵人,取到借刀殺人的目的。劉備一死,關羽也只有安心跟著曹操混了。


我欲隨波不逐流


戰顏良,文丑之戰時,都壓根沒有提起許褚,也許許褚當時沒有在現場,也許曹操擔心許褚有失而不想讓許褚上陣戰顏良文丑。況且三國演義這本書本身矛盾很多,如顏良二十合戰敗徐晃,徐晃五十合戰平許褚,許褚二百餘合戰平馬超,馬超二百餘合戰平張飛,張飛一百合戰平呂布。以此類推,顏良武力明顯勝過許褚,而許褚與馬超武力在伯仲之間,而馬超與張飛也在伯仲之間,即使有相差,那也很小,那麼顏良武力當然也勝過馬超張飛


盧叢霞袁林華袁華


羅貫中:這都是根據劇情需要,為了突出主角而安排的,許褚上了我也得讓他敗下陣來,要不然後面關老爺過五關斬六將的戲咋安排?不弄個大功給他還人情他走不了啊!這後面還串聯著劉備與袁紹的戲,劉備當時寄身袁紹賬下,你二弟斬了我大將產生戲劇衝突,這都是看點,所以讓關老爺來斬那是最合適的。


x46793982


官渡之戰時曹操一是不想許褚有所損傷,二是許褚當時地位也不高,所以曹操沒有讓他去戰袁紹麾下兩位猛將顏良和文丑。


小龍女5505


借袁紹殺曹操


芬達奧利奧


怕許褚被殺


小呆牛


因為顏良文丑終歸是要死在關羽刀下的,許褚打不打,也沒關係吧?[捂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