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諾貝爾文學獎小說,寫出了人生在世,離不開的兩樣東西

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寫過一本長篇小說,叫《駱駝祥子》,很多人都不陌生。


這本諾貝爾文學獎小說,寫出了人生在世,離不開的兩樣東西

故事發生在北洋軍閥統治的時代,祥子從鄉下到北平城謀生,他不愛說話,也沒什麼文化,但好在年輕,有力氣,所以他給自己選擇的職業是:拉人力車。

從車行賃車,每天上交一定的錢,剩下的是自己的。

祥子有一個夢想,就是擁有一輛自己的車。

為了這個夢想,他拼命拉車,生活極其節儉。

他曾經擁有過自己的車,但不到半年就被搶去了,他也曾有過婚姻,但後來妻子一屍兩命,他也曾有過心愛的女人,但愛人自殺身亡了。

這一切都和他曾經的設想背道而馳,他一再被命運捉弄。

終於,那個“體面、要強”的祥子不見了,代之的是“墮落、自私”的“城市垃圾”。

這是一出悲劇,時代的洪流下,不管再努力,個人終將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駱駝祥子》完成於1937年,差不多同時期,美國出版了一本中篇小說,叫《人鼠之間》。


這本諾貝爾文學獎小說,寫出了人生在世,離不開的兩樣東西


同樣是一個悲慘的故事,只有6萬多字,出現的人物不到10個,卻寫出兩個人年輕人從懷揣夢想到夢想幻滅的過程。

在強大的社會力量面前,個人就像風中的一粒沙,所以《人鼠之間》開場有多溫暖,結局就讓人多扎心。

《人鼠之間》被英國《衛報》評為100部人生必讀書之一,是歐美國家高中必修課書目。

1962年12月,作者約翰·斯坦貝克憑藉此書獲諾貝爾文學獎。


這本諾貝爾文學獎小說,寫出了人生在世,離不開的兩樣東西


主人公是兩個人,大個子、力氣大得驚人、心智卻像個孩子的倫尼,喜歡一切柔軟的東西:小老鼠、小兔子、女人的頭髮、天鵝絨的布料...

個子矮小,為人精明的喬治,和倫尼是彼此唯一的朋友。

兩人一起長大,都沒有了自己的家和家人,喬治帶著倫尼到處打短工維生。

他們要不停地換地方,因為倫尼經常闖禍,每到這時,喬治就得帶著他逃亡。

生活雖然顛沛流離,但兩個人有個夢想,就是存夠600美元,買一塊地,然後他們就可以在屬於自己的天地裡,養牛、養豬、養兔子、種菜、種莊稼。

因為這個夢想,他們不像別的工人那樣醉死夢生,拿到工錢就去酒吧喝酒,他們要為夢想攢錢。


這本諾貝爾文學獎小說,寫出了人生在世,離不開的兩樣東西


可是夢想實現一大半的時候,倫尼闖了更大的禍,他偶然接觸到農場主兒媳婦柔軟的頭髮。

對方充滿恐懼的尖叫,讓倫尼驚慌,然後她被扭斷了脖子。

到處輾轉的生活和夢想都到了盡頭,喬治動手開槍打死了倫尼,然後和其他工人一起去喝酒。

倫尼死去了,喬治也“死”了,因為他已經一無所有。

人生在世,我們可以窮,但我們不能沒有情意和夢想。

只要你在乎的人在,只要你有夢想,明天永遠都充滿希望。


這本諾貝爾文學獎小說,寫出了人生在世,離不開的兩樣東西


我有病,你有藥,我們彼此治癒

喬治總是抱怨倫尼給他帶來麻煩,但他從沒打算拋下他,他對倫尼像兄長一樣關愛保護,倫尼有什麼小動作、小心思,他都能體會其中的意思。

在一起久了,你會發覺自己越來越不忍心丟下他。

倫尼呢,和喬治一起,就能變得很安靜很快樂。他記性不好,但喬治說的每一句話,他都能記在心裡。

他們不是相依為命,他們是互為朋友,互為天使。

因為喬治,倫尼能夠快樂地活著,因為倫尼,喬治得到了友誼和心靈的溫暖。

說他們是知音似乎不太合適,因為倫尼是懵懂無知的,但他們治癒了彼此。

人生在世,不管是心智不健全的,還是高冷的,都需要感情,可能是親情,可能是友情,或者是愛情。


這本諾貝爾文學獎小說,寫出了人生在世,離不開的兩樣東西


2018年11月某天,徐靜蕾在微博發文:“九年多以來,我時常有病,你永遠有藥”,文字後還配了兩顆心心。

在網友關於”是黃藥師沒錯了“的留言後,徐靜蕾回覆幾個“哈哈”,這是承認了。

徐靜蕾曾在《金星秀》上形容黃立行:

我覺得他就像我的一個心理的醫生開的藥一樣的人,就是他從來都不著急,從來都不焦慮,他幾乎從來不糾結,你碰到對的人,他會讓你變得更好,我就覺得我這些年變得更好了。

愛情讓人變得美好。

王爾德說:一個人自己的心靈,還有他的朋友們的感情——這是生活中最有魅力的東西

因為有你,生活變得更美好。如果沒有了你,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

大概就像伯牙絕弦吧?

所以後來沒有了倫尼,喬治連自己都失去了。

福子死後,祥子也放逐了自我。


這本諾貝爾文學獎小說,寫出了人生在世,離不開的兩樣東西


夢想一定要有,它讓我們的人生變得不一樣

無論是祥子還是倫尼與喬治,他們都生活在浮華與艱辛共存的時代,很多底層人過得艱辛又墮落。

很多人都是過一天算一天,從不去想明天該怎麼辦,只有他們心懷夢想。

一定得有輛自己的車,為了實現它,祥子進行了艱苦的奮鬥。

不吸菸、不喝酒、不近女色,甚至連包好茶葉也不喝,就為了能多攢下幾個錢。

喬治和倫尼心裡有個小地方,在那裡他們可以種田過日子,在自己的家裡養牛、養豬、養雞、養兔子,種各種果樹。

不管種什麼,都是自己的收成,想出門的時候,只消說一聲“我們走吧”,就可以走了。

“等哪天夢想實現了,未來將是多麼美好”。


這本諾貝爾文學獎小說,寫出了人生在世,離不開的兩樣東西


倫尼和喬治曾經討論了無數次,也是這個夢想支撐著他們在各個農場間打工、逃離。

有夢想,就有希望,也就能生出無盡的勇氣

夢想不需要多高大上,也可以只是單純地喜歡某種東西,就像拿下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總決賽冠軍的外賣小哥雷海為。

對詩詞的熱愛,讓他把工作之餘的時間都用在了背誦古詩詞上。

送餐的日子是辛苦的,但詩詞歌賦讓他的精神變得富足。

心懷夢想就是這樣,它讓一個人哪怕深處低谷,面對重複而忙碌的日常,也能超脫凡塵,和別人不一樣。

這本諾貝爾文學獎小說,寫出了人生在世,離不開的兩樣東西


失去情意和夢想的人生,無異於行屍走肉

喬治曾經無數次地對倫尼說:

有很多像我們一樣的人在農場打工,他們是天底下最寂寞的人。他們沒有家人,居無定所。

他們沒有未來,沒有希望。

我們就不是這樣。我們有前途,有未來。

我們可以互相說出心裡的話,互相關懷。我們不會因為沒地方去而到酒吧醉死夢生。

要是他們進了監獄,最後的下場就是屍骨爛了都沒人管。不過,我們就不一樣。

“因為你會照顧我,我會照顧你。”

我們有夢想,我們有彼此,所以我們雖然日子艱難,但我們心裡有光。

可是,後來,不管是祥子,還是倫尼與喬治,他們的夢想都破滅了,他們都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祥子開始厭惡拉車,遊戲生活, 吃喝嫖賭,甚至騙錢。

喬治不會再攢錢了,他也會像別人那樣,“賺一筆錢,然後到鎮上花個精光”。

他們不會再對生活有任何企圖,他們最終都變成了自己曾經很厭惡的那種人。

他們還活著,可他們都“死了”,只剩下一副軀殼,得過且過。


這本諾貝爾文學獎小說,寫出了人生在世,離不開的兩樣東西


作家三毛說: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

每個人在年少時都有過夢想,但長大的那一刻,多少人的夢想遭遇現實的碰撞。

於是,不再執著夢想,不再相信人與人之間的真情,麻木度日,隨波逐流。

你也是這樣嗎?我希望不是。

願你永遠保留心裡的那片“小天地”,願永遠有人能夠與你並肩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