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真的不善於騎射和吃不了遊牧生活的苦嗎?古代只能農耕?

三九天冬泳


文化和民族的差異

先說說吧,騎射善於不善於這個要看具體情況,這個和民族並無直接關係。

在草原上殺得匈奴落荒而逃的霍去病那也是漢人,漢唐的鐵騎同樣使得遊牧民族聞風喪膽。

哪怕到了明初,朱元璋、朱棣的騎兵同樣多次殺入蒙古草原打得蒙古勢力俯首帖耳。

所以這個善於不善於騎射,只是相對而言的,舉個例子,比如蒙古人,十個裡邊可能九個善於騎射,漢人裡邊,可能一百個裡邊,就兩三個善於騎射,但最終因為人口的優勢,誰的騎兵更強還真不一定。更主要是誰的國家更強。只能說遊牧民族善於騎射的人的比例更大。

再有一個,就是關於遊牧和農耕的問題。

這裡就涉及到了一個民族和文化的問題了,首先其實從血緣和基因方面來說,大部分北方遊牧民族和漢族沒太大區別(部分有歐洲白種人血統的遊牧民族除外,但這不是主流),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區別主要在文化與生活習慣上。

遊牧民族因為遊牧的生活方式,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以及相對應的傳承,而這在一些漢人的眼中其實是覺得有問題的。(比如遊牧民族兄弟兒子繼承死亡的兄長、父親的妻子),這在漢人看來有悖倫理。

然而在古代,遊牧在草原上,失去男人的女人和孩子很難獨自生存下來,在繼承妻子的同時,也就是繼承的一份責任,這在生活相對安定的農耕地區是不同的。

甚至一些遊牧民族有用妻子女兒招待客人的傳統,這在漢人看來不可理解。但在草原上放牧,很多時候,可能幾個月不見人(遊牧好客由此而來),而且小的部落往往人口不多,以妻女招待客人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近親繁殖以擴大人口的方式。這是當時的條件環境之下,人的一種適應。而即便是漢人,如果要在當地生存下來,也必然需要保持類似的生活方式,那麼生活方式相同,文化相近,漢人也就變成遊牧民族了,反過來也是一個道理。

在古代,有很多被漢人同化而消失的民族,但如果研究歷史,你會發現,不但有大量漢化胡人,同樣存在很多胡化漢人。特別是漢唐衰落之後,無暇顧及西域,很多遠在西域駐守的漢人因為和內地交通阻斷,為了在當地生存下去,於是開始漸漸胡化,最終其生活方式,習慣也就和周邊的遊牧民族沒有了什麼區別。

這其實不是漢人能否吃苦的問題,而是在那樣的環境下,只有那種方式才能生存下來。而當文化這些變化之後,民族也就很難分清了。


葉飄刀


這個問題有何不食肉糜的感覺了,不過是相反過來的。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遊牧文明其實是從農耕社會中分化出的專門從事畜牧生產的群體。

而專門從事畜牧生產的這個群體,則進一步演化成了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文明。而遊牧文明在草原上的生產力是遠遠低於農耕文明的,而且生活水平與生存條件也遠不如中原地區。

據史記記載,草原上匈奴人其實是夏人後裔,雖然真實性有待考究,但歷史上每逢天下大亂,確實有大量人口逃往草原。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苗裔也,曰淳維——《匈奴列傳》

而漢人大量逃往草原的背景是什麼?

天下大亂民不聊生,隨之而來的便是連年的戰亂,嚴重影響了生產生活,老百姓實在沒活路了,才想著往草原逃啊。而這些逃往草原的漢人,便開始適應畜牧遊牧生活,最後融入了草原文明之中。

而這就說明了漢人是能夠適應草原遊牧生活的,可既然能適應,那為什麼不北上進行長期放牧?

還是說如題主所說,古代只能進行農耕?


答案題目中已經說的很清楚了,遊牧之苦完全不是定居農耕文明能夠相比的。

首先我們要明白,草原上的生活資料全部都來自於蓄養的牲畜。皮革羊毛是禦寒的衣物,糞便是取暖的燃料,骨頭是製作武器的材料,肉類更是賴以生存的食物。而要是遇到常見的白災,牲畜大量死亡隨之而來的便是部落人口的銳減。

但農耕文明不一樣,農耕文明的穩定性遠遠強過遊牧文明的,雖然旱災澇災也會影響生產。但農耕文明對自然災害的承受力是遠強於遊牧文明的,遊牧文明一旦發生天災,內部掠奪農耕文明的念頭便會極大的滋生。

草原是弱肉強食的草原,不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生存空間與有限的人口承載力決定了部落之間對生存資料的爭搶。部落之間因為草場水源爭搶的頭破血流發生械鬥是很常見的事情。

而且草原上的政局是遠遠不如中原王朝穩定的,政權更迭迅速,隨時興起更強大的部落取而代之。其實歷史上有很多朝代都進行過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但只要政策稍微寬鬆,逐漸又全都跑回了中原。

為什麼? 你當古代人傻? 兩者相比人不選擇相對輕鬆的生產方式?


第二個問題,題主為什麼覺的漢人不善於騎射?

就因為南宋孱弱,就因為成吉思汗率領騎兵稱霸歐亞大陸?這未免太過以偏概全了。漢朝時期的霍去病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打的匈奴唱出失我祁連山的悲歌,這不是騎兵的功勞?

其實兩者培養騎兵並無高下之分,遊牧文明自小接觸馬匹騎射,先天基礎自然憂於漢人。馬鐙尚未發明的時候遊牧文明就已經出現了騎兵,而中原農耕民族養馬知識匱乏,騎兵的歷史要晚很多。

但若是說漢人不善於騎射便是過於偏頗了,經過專業訓練之後的是不遜色於草原上的騎兵漢子的。

你可以說中原文明騎兵的騎術差一些,因為草原上的牧民自小便於馬匹相處,馬上的生活是常態,但你不能說漢人就不善於騎射。

因為這是生產方式的不同所導致的。


蟬鳴八月


我們都知道,古代我們的國家周圍總會有一些小的遊牧民族,他們生活跟漢人相差很大,他們沒有莊家,只能靠著放牧生活,於是很多人都很好奇,難道他們頓頓吃肉嗎?這生活也太爽了吧?我只想說:你想多了!

遊牧民族是生活在我國北方草原地區的一個龐大族群。他們追水草而居,居無定所,千百年來一直過著騎馬放牧的生活。對於他們來說,放牧就像中原地區農民種地一樣,是他們主要的生產活動。

很多人看電視劇中這些遊牧民族經常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就以為所有遊牧民族的生活水平都是這麼高,你們真的是想多了!難道都忘了還有一個詞叫“交易”嗎?古代的遊牧民族就是那牛羊等東西跟中原人換糧食茶葉等東西。

所以說,遊牧民族也不是天天吃肉的,不要被電視劇給帶偏了,很多冷門知識還是要靠自己去查找資料,多看多學的!


小生怪談


農耕相對於遊牧是一種社會進步,更有利於生存和發展。漢人的祖先也是經歷過狩獵階段的,但後來發現農耕這種更好的生活方式後就轉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