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傳600多年,中國“第一奇書”被日本發現,3次被定為日本國寶

《黃帝內經》是我國三大奇書之一,成書於戰國。此書的價值在於,經千百年的臨床實踐得來的藥理經典,另有質樸的解剖學常識,著稱中醫學理論鼻祖,被世代中醫學家奉為聖典,是中醫理論的經典和基礎。

《黃帝內經太素》是我國曆史上對《黃帝內經》進行分類研究的最早著作,但是,此書自南宋以後便在國內佚失,幾百年來無人知曉其真面目。

失傳600多年,中國“第一奇書”被日本發現,3次被定為日本國寶

《黃帝內經》包羅萬象,基本上都是依靠著老祖宗長期對於生命現象的觀察,以及臨床實踐得來的,可以稱之為是中醫理論的來源。

唐朝時期,醫學家楊上善總結了前輩們醫學上的經驗,再一次對《內經》進行註解,總結整理出了《黃帝內經太素》這本書,這本書是中醫集大成者,被譽為中華傳統醫學的第一奇書。

失傳600多年,中國“第一奇書”被日本發現,3次被定為日本國寶

公元1279年,南宋滅亡,楊上善編纂的《黃帝內經太素》下落不明,再也沒有流傳在世。

直到19世紀中葉才在日本京都仁和寺裡被發現,共有23卷,極其珍貴,全世界僅有2部流傳。

明治和昭和年間,日本天皇先後三次將《黃帝內經太素》定為國寶。

失傳600多年,中國“第一奇書”被日本發現,3次被定為日本國寶

消息傳回國內,我國曾多次與日本溝通,希望能將《黃帝內經太素》古本影印到中國,以修正中國現存的《內經》版本,進一步促進傳統醫學發展。

對於這個請求,日本方面予以拒絕。

失傳600多年,中國“第一奇書”被日本發現,3次被定為日本國寶

後來,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崇尚西學,對古籍不怎麼重視,中國著名藏書家楊守敬看到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賣掉家產弄了50根金條,向日本仁和寺宮求購唐代影抄版《黃帝內經太素》典籍。

幾番折騰,他傾家蕩產,才勉強購得《黃帝內經太素》的手抄版殘卷一部。

由於當時科技水平所限,無法出版影印本,故原來就己殘損的舊鈔本越傳越誤,數十年間終無善本問世。

失傳600多年,中國“第一奇書”被日本發現,3次被定為日本國寶

晚清舉人蕭延平是一位儒醫兩富的學者,畢生致力於《黃帝內經》研究。自光緒三十年(1904年)起,蕭延平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太素》研究,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完成了四十餘萬言的《黃帝內經太素》校注。該書是當時或內外最完備、最精審的《太素》注本,蜚聲海內外。

失傳600多年,中國“第一奇書”被日本發現,3次被定為日本國寶

從此以後,這個失傳了有600多年的奇書《黃帝內經》終於重新出現在中國大地上。

這裡面,無數失傳的古法與技藝被複活,同時,也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失傳600多年,中國“第一奇書”被日本發現,3次被定為日本國寶

《黃帝內經》有言:“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有些人之所以能活到百歲,動作靈活而不顯得衰老,是因為道德修養的完備。

由治病而引發出一個深刻的道理:自古以來,只有品德高、見識遠、性格好的人,才能最大可能地克服不良因素的傷害,贏得身心健康而長壽。

失傳600多年,中國“第一奇書”被日本發現,3次被定為日本國寶

南懷瑾說,“《黃帝內經》不只是一部醫書,它是包括醫世、醫人、醫國、醫社會,所有的醫的書”。

讀《黃帝內經》,最大的障礙就是文言文了。

只要閱讀下面這個全注全譯+圖解版本的《黃帝內經》,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2本僅需59塊錢,就是一頓飯錢,無論是拿來閱讀還是收藏都非常合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