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洲的印第安人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呢?

暢十四


這個是多因素方面造成的。

美洲無馬,可馴服野獸太少

我覺得這個原因是非常主要的,沒有大型可馴服動物。

如果沒有馬匹,人們的移動範圍會大大受限。

如果沒有耕牛,人們的農耕水平就會大大受限。

如果沒有雞鴨羊,人們的遊牧需求就大大下降。

人口稀少且分散

人口應該是最重要的一個。殖民時期美國印第安人還處於部落階段,可能相當於中國夏朝階段的部落國家形態。沒有大量的人口是不可能建立城市,國家,和更多的。但人口不足的原因也是多樣的。比如文化,或者土地遼闊導致了低人口密度,生存的困難導致了低出生率和存活率。

歐洲較早的干預

其實在歐洲干預時,美洲存在了兩個部落型國家——阿茲特克和印加。

要知道的是阿茲特克和印加其實也都是在歐洲人到來前的一百年內才迎來迅速擴張期的。如果把時間往前回溯到15世紀初的話,那麼阿茲特克連三城邦聯盟都還沒成立,印加還只是安第斯山中眾多小王國之一,二者就是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複雜酋邦,姑且稱之為“準國家”吧。

但是歐洲入侵者依靠三件強大的武器摧毀了美洲原生國家,使美洲國家進程徹底絕斷。也是美洲沒有出現國家的直接原因。

一.火藥

二.天花

三.以土著對付土著


涼生筆談


北美大陸可謂地理條件極其優越,但是為何印第安人在如此優越的地理條件下為何沒有產生強大的文明呢?

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是建立在人類生產水平的基礎上的,沒有技術進步就不會有文明進步。

第一,印第安人進入北美大陸之後,北美大陸同亞歐大陸的大陸橋白令海峽斷絕。印第安文明無法同亞歐大陸的文明進行交流。

第二,北美大陸沒有大型的役使動物馴化(馬,牛等),沒有畜力無法進行大規模農業生產,也就無法進行農業革命。

第三,美國由於位置相對於東亞及西歐更靠北,而且北美大陸的山脈基本為南北走向,難以抵擋北極來的冷空氣,因此北美大陸氣溫明顯偏低,因此日照時間、年均氣溫、冬季氣候等都不適合傳統農耕文明的發展。





蘅蕪君雜談


印第安人之所以沒有建立強大國家,主要是沒能建立更加先進的農業文明,主要是因為人類通過陸橋進入美洲的時間太不巧,剛好處於捕獵技術大發展而農業技術尚未萌芽的階段,其結果是北美大陸上易於馴化的大型野獸在隨後的幾百上千年間迅速滅絕,南美只殘存了羊駝等少量可供馴化的大型動物,後來陸橋消失,美洲的先民與世隔絕,由於沒有充足種類的畜類可供役使,農業發展、畜牧業發展受到極大限制,很多土地無法利用,農業生產力低下,無法擁有足夠的餘糧養活大量的上層建築,導致文明發展緩慢。

而且散佈於美洲的先民由於無法開發大量土地,也互相處於隔絕的狀態,互不交流,這更進一步的阻礙了文明成果的擴散。歷史上巴拿馬的西班牙人離印加的領地最近不超過六百英里,但是幾十年間印加人對西班牙人的存在一無所知,可見對印加人民來說自然是多麼難以逾越的障礙。正是這種阻礙讓他們無法進行有效的交流,自然也就阻礙了文明的進步。

但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印第安人還是發展出了令人驚歎的文明成果,他們在發展出了大型聚落、城市和王權,在密西西比河畔的印第安人一度還組建了強大的國家政權。他們在天文曆法、馴化作物、建築等方面頗有建樹,並且掌握了金屬的冶煉方法。這一切都顯示著他們有著不遜於其他文明的創造力。

西班牙人用26個騎兵就能擊潰數萬名沒有見過馬匹的印第安勇士,但是很快印第安人就掌握了伏擊並消滅騎兵的方法,並打了不少漂亮仗,但是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步兵一樣,面對平坦地帶的騎兵,他們依舊毫無辦法。但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事實上美洲大陸上95%以上的印第安人都死於舊大陸的細菌和病毒,與世隔絕的太久,他們所不能適應的不僅僅是比他們發展的快得多的其他民族,而是整個世界都與他們為敵。





寧靜的大海29184229


這是個好問題!

咱們先說說什麼叫統一國家,先應該定義一下,首先來一張洋人眼中1500年左右整個美洲大陸的政權分佈,讓大家有個直觀的認識

上圖中只有阿茲特克和印加被定義為imperial state,也就是題主所指的統一國家?

但要知道的是阿茲特克和印加其實也都是在歐洲人到來前的一百年內才迎來迅速擴張期的。如果把時間往前回溯到15世紀初的話,那麼阿茲特克連三城邦聯盟都還沒成立,印加還只是安第斯山中眾多小王國之一,二者在這幅地圖上也都只能算是Mid-level state,就是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複雜酋邦,姑且稱之為“準國家”吧。

那麼這些能夠得上“準國家”標準的政權主要分佈在哪些地方?中南美主要包括了梅索-亞美利加和安第斯-奇布查兩大文明區,北美則包括了西南的普韋布洛和涵蓋了密西西比流域和今美國東南部的密西西比文化區。

可見,雖然北美這兩塊區域在文化水平和技術上可能比南面的兩大文明區要遜色,但若論政治組織的複雜程度,在目前外國學界的眼中是可以和中南美地方的文明政權媲美的存在了

更何況如果再把時間回溯到公元前,那麼誕生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古代聚落的文明程度同樣不算低。公元前1400年左右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Poverty Point遺蹟,就已經具有大型祭禮式建築(雖然是土方工事),也出土了銅和石制禮器,這可比梅索-亞美利加地區發展的要早。

所以說,大河的交通以及農業上的優勢對於形成複雜社會結構的加成是存在的。可惜的是,根據美國考古學家的發現,密西西比河歷史上也有頻繁的洪水氾濫的記錄,這對於工具技術落後(可以部分歸因於美洲缺乏淺層金屬礦,難以自行發展出金屬工具),無法點出大型水利工程的印第安社會是比較致命的。典型的例子同樣來自Poverty Point,考古學家發現其所在的地區曾經因遭遇過大面積的洪澇和降溫而變得不再適宜居住,也正是在其後的幾百年間,北美東部的大型祭禮式建築陷入了沉寂期,直到公元前後在更加上游的俄亥俄河谷重新出現,也就是密西西比文明中最著名的大型城邦卡霍基亞的前身。大概就是在這段時間內,北美的文明程度出現斷層,然後開始被中美洲超車。

不過即使這樣,發展到類似卡霍基亞這種數萬人的中心城鎮,同時還能通過水系交通控制周邊若干個定居點的複雜酋邦,看成是和中南美洲很多文明相當的城邦國家也是沒什麼問題的

至於有的答主提到,北美沒有形成國家是因為部落間的戰爭烈度相比中南美洲太低,這個是不太準確的。13-14世紀,北美的這兩個區域同樣經歷過氣候的驟變,乾旱和低溫大大減少糧食的供應,使部族間的掠奪和兼併戰爭大大增加。有考古證據顯示,正是在這一段時間內,原本以小村莊的形式散佈在大片美國西南地區的普韋布洛人開始向小部分重點的肥沃地帶集中,並建造大量具備軍事防禦功能,依託在險要地形上的要塞,以保護農業生產,同時應對來自敵對部落的軍事威脅!

綜上,對於題主的問題總結一下

1. 即使在中南美,阿茲特克印加這種“統一國家”形成的過程並不長,而且可以說是很悲劇的在好不容易剛嗨起來的時候被歐洲人給中斷了。

2.如果放低一點標準,以“準國家”形式來看的話,北美同樣存在和中南美文明區不相上下的社會組織度

3.北美的大河有孕育文明的潛力,但也可以隨時中斷沒有點出大型水利工程的文明

4.高烈度和密度的部族戰爭同樣存在,而且促成了西南普韋布洛“準國家”社會的形成



巴比特式人物


在歐洲人登錄美洲大陸前的印第安人為什麼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這個問題,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文化和觀念。我們知道印第安人是部落文化,是處於較原始狀態的社會狀況中,沒有形成一股有凝聚力觀念的社會思維,就跟中華民族的夏朝之前的社會狀況一樣,也正是這個原因,才給了登錄美洲大陸的歐洲人有機可乘,而且由於印第安人的善良品性,才使開始初登錄美洲大陸的歐洲人能立足美洲大陸,美洲今天的北美社會的火雞節,就是因為記念,當年歐洲人初登美洲大陸時,沒有食物了,善良的印第安人給歐洲人送來了火雞,迎接歐洲人,使歐洲人得以生存的記念日,這也給窮兇極惡的歐洲流氓、流放罪犯有了以惡報善,最終幾乎使美洲的印第安人完全被屠殺到滅絕的境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