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什麼樣的父母才是稱職的父母?

藍瀟


簡單地說稱職的父母並不是要給孩子留下多少財富,而是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自立、自強、自尊,自愛的人,當然能成才更好,但前提是要成人。

其實, 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鏡子,呈現了父母日常生活的樣子,作為父母要讓孩子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懂禮貌、講文明,引導孩子多讀書、善於學習,不斷進取,使孩子從小就有理想,今後才能不斷堅持為之努力奮鬥,讓孩子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所以,稱職的父母 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感受人生的美好,既是對自己的肯定,也是孩子的幸福。


用戶尹阿姨


“控器父母”,正在毀掉孩子的未來

看過一部劇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劇中小偉的父親有了外遇,父母協議離婚,他被判給了媽媽。

小偉成績不好,為了能順利參加畢業旅行,他偽造了一份成績單。

被母親發現後,兩人大吵了一架。盛怒之下,媽媽沒有和他商量,直接取消了他的畢業旅行。

然後,奇怪的事情一件件發生。

接下來三天,每次小偉每天早上醒來,時間顯示的都是“6月17號,週三”。

原來,小偉的媽媽擁有一個可以操控人生的遙控器。

只要小偉不改正自己的錯誤,媽媽就會按下重播鍵,直到她滿意為止。

補習的內容學不會,就10遍20遍重來,小偉遇到喜歡的女孩,媽媽不滿意,直接把時間調到兩人認識之前,讓女孩忘記他。

被逼瘋的小偉選擇自殺來結束這種令人窒息的控制,但是他每次自殺,都會被媽媽“重播”救回。

漸漸地,小偉放棄了抵抗,變成了媽媽理想中的乖乖男。

故事的結尾,小偉趁媽媽去旅遊的時間,從保險箱裡偷出了遙控器,正當他得意的時候,正好被忘帶護照的媽媽撞見了。

“小偉,你手裡拿的是什麼?”

“這是我的人生!”

“你以為我只有一個遙控器麼?”

最後這段對話,讓人毛骨悚然。終其一生,小偉都要生活在母親無止境的控制之中。

藝術來源於生活,正如片名所言,《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多少父母,把孩子當成人生的附屬品。

假如真的有這樣的遙控器,假如真的有一鍵定製孩子人生的服務,有多少父母,將以此操控孩子的生活。

愛得太多,是害了他

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的“遙控器”,可是多少人,正在用遙控的方式,控制著孩子的一生。

他們看似在幫孩子定製現在,實際上正在毀了孩子的未來。

前段時間,表弟大學畢業,舅舅託我給他找份實習的工作,我聯繫了一個報社的老朋友。

面試當天,表弟居然帶了父母一起,表弟面試期間,舅舅舅媽兩人在公司考察。

面試結束後,他們又開始事無鉅細地“盤問”我朋友,把他弄得一臉懵。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一家人是來面試我的呢”,後來朋友跟我吐槽。

出於情面,朋友讓表弟通過了面試。實習期間表弟在我家住了一個月,舅媽為也跟了過來。

吃蘋果舅媽幫著削皮,吃蝦舅媽幫著剝,有一次我媽給他買了雙鞋,才發現他連鞋帶都不會系。

舅媽還一臉寵溺地說:“男孩子學系鞋帶幹嘛,我幫他系就好了。”

除了吃飯,其他的事情都被舅媽安排得明明白白。

實習期間,需要跑新聞,他嫌天氣太熱,偷偷溜走;文章需要修改,他嫌麻煩,撒嬌讓他媽幫忙。

果不其然,報社那邊沒過試用期,後來託親戚找了很多工作也都黃了。

忙活了大半年還沒找到工作,舅媽給母親跟電話訴苦:

你說我把握兒子照顧這麼好,為什麼他就不成器呢?

我心想,還不是因為你照顧得太好了。

啥事都大包大攬,孩子啥也學不會。

為人父母,只能給孩子們引路,卻不能代替他們走路。

正如《愛和獨立》一書中說的那樣,父母所能給孩子的,只有兩份可以持續長久的遺產:

一份是根,另一份是翅膀。

前者是他的退路,後者是他的邊界,而他能走多遠,取決於這對翅膀夠不夠有力。

不及格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有一種家長對孩子愛得深沉。

在家裡洗個碗怕劃了手,掃個地怕磕了碰了;不想吃飯,全家人上場餵飯,連哄帶騙;想買什麼,省吃儉用也要滿足;犯了錯,一味袒護,張口就是“孩子還小,你多擔待”。

學什麼興趣班,考哪的學校,未來幹什麼,父母都安排得妥妥的。

這樣的家長,給他101分,都不怕他驕傲。

然而,父母付出一切,養出的孩子是怎樣的呢?

  • 自理能力差

在獨生子女道德缺點的自我評價中,

20.4%的孩子表示“缺少生活自理能力”;

18.3%的孩子“做事依賴別人”;

28.0%的孩子“很少幫助家長幹活”;

15.1%的孩子“缺少保護自己的能力”。

比養不出優秀的孩子更可怕的是,養了一個長不大的孩子。

  • 抗挫折能力差

近年來,未成年人自殺事件頻發。

17歲男孩和家人朋友言語不和,跳橋自殺;

9歲男孩因打破學校玻璃,害怕受到懲罰,跳樓自殺;

10歲小女孩因成績不理想,留下一封遺書,草草結束生命。

權威機構做過一個《大學生自殺問題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大學生自殺率是同齡人的2-4倍。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

一路順風順水,一旦遇到挫折,更容易產生挫敗感,也更難以承受這份壓力。

美國兒童心理衛生專家說過:“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小時候不讓孩子經歷風雨,長大後他也不能給自己遮風避雨。

有時候父母只要做到60%,才更容易養出100分的孩子。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對於父母來說,比起餵飽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給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學會放手,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人父母,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你不能陪孩子走過漫長的人生路,所以,趁時間還來得及,教給他獨立面對生活的能力。

好的父母,都有點絕情

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

父母對子女愛的不夠,子女就會感到痛苦,但是過份溺愛,卻會使子女遭到毀滅。

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但是教育孩子,就需要一定的知識和常識了。

中國有句古話叫:恩裡生害,害裡生恩。

南懷瑾老師對此做過解釋:

父母教育孩子、罵孩子很痛苦,但是等了長大了,才知道你這打、你這罵對他多有用處。用痛苦磨鍊人的教育,雖然當時他恨得要命,過後他會越想越對,就是害裡生恩。

用西洋化的方法教育孩子,我絕對不贊成,處處將就孩子,統統把青年人害了。

有一種父母,小的時候像老鷹一樣把孩子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幫他找好食物,幫他建好小窩。

但是一旦孩子長大,老鷹也變老了再無力照顧得時候,會毫不猶豫地把他推下懸崖。

他本以為孩子能夠自己飛行,沒想到小鷹最後卻摔死了。

高曉松在《如喪》中描述了和母親的一次對話:

我:“媽媽。”

媽:“你在哪?幹嘛呢?”

我:“我在廈門,沒錢回來,你借我一千塊錢吧。

媽:“我的地理知識沒出錯的話,廈門有碼頭。”

我:“是的。”

媽:“我沒記錯的話,你20歲了。”

我:“是的。”

媽:“一個20歲的大小夥子會在碼頭活不下去嗎?”

我:“好吧,我懂了。”

有人會覺得高曉松的媽媽有點絕情,可好的教育,就應該帶著點心硬。

只有父母敢於放手,孩子才能經歷更多風雨,才能學會成長和獨立。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

所以,捨不得用孩子,其實是害了他。

與其處處保護他,不如時時教育他。

愛得太多、愛得太少,都不如愛得剛剛好。

做個60分的父母吧,你會收穫一個100分的孩子。


十點讀書


在實際的生活中,不管我們做什麼工作,都會有各種學習培訓,以便我們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員工。然而,當我們升級做父母的時候,沒有學習培訓,往往都是在焦頭爛額,手忙腳亂的現實中逐步成長。然而對於什麼是合格的父母,我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吧。

個人認為,合格的父母首先應該尊重孩子。孩子是有獨立人格的個體,不是父母的複製品,沒有義務承接父母的思想限制。合格的父母,不會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遇事多聽聽孩子想法,給孩子最起碼得尊重。

合格的父母,應該教給孩子愛與被愛。不論你的身份地位怎樣,不論你的金錢財富如何,學會愛與被愛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教孩子認識真善美,擁抱真善美,充滿愛的孩子的人生不會差。

合格的父母,應該學會“放手”。你不放手,孩子永遠長不大。溫室裡長大的花朵,經不起現實的風吹雨打。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讓孩子學會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才是合格的父母,因為你不可能為他遮風擋雨一輩子。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你!


鵜鶘心理


老實說,我見過的父母都不及格。

但是及格與不及格,每個人心裡都有不同的標準。

我舉個例子吧,

我的父母,勤勞,質樸,對我們好,很少有反對的聲音(當然是懂事了之後),我的父母對我幾乎是半放養式,這樣養成了我獨立的性格,我父母缺錢,所以我養成了節儉的習慣。我的父母謙虛,從來不會誇耀任何的事情。

要說我父母一個缺點,那就是投胎錯了,沒生在有錢人,這應該是唯一的缺點。

再說我的一個同學,父母不缺錢,精通生意門道,那時我的那位同學成績和我一樣,幾乎齊頭並進那種。但我總覺得他的父母管的太多,什麼都想管,而他呢?除此之外,早幾年感覺他一點都不成熟。因為父母實在太寵愛了。

就這兩個例子來說,你能說哪家父母更合格嗎?當然,大多數人都會覺得肯定是有錢的家庭要好得多,沒錯,我也認為是對的。但是小康家庭畢竟是少數。

見過有些家庭有錢把孩子培養的很獨立也見過有些困難家庭把孩子養成寒門富二代。

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沒有最好的答案。謝謝提問,我覺得我的父母是這個世界最合格的父母。不,應該是最優秀的父母。


楊華田


題主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說來也有趣,這個世界上,做老師要有教師資格證,還要考試;做會計要有註冊會計師證;做醫生要有執業證,而做父母卻不需要什麼考核,當然,也很能諒解沒有天生的父母,所以,在最開始,誰都不知道該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父母,但是沒關係,只要願意陪著孩子一起成長,就是向合格父母發展的趨勢。

不知道一個合格的父母的標準是什麼,還記得運動員傅園慧嘛,她的洪荒之力,她的知足與樂觀,讓全世界的人都認識了她,並且喜歡上她,相信大家都同意她的父母能教育出這樣的孩子,那應該不只是合格,更算是優秀了吧?

其實她的父母在教育的過程中,遵循了一條原則:“無條件積極關注”,什麼意思,就是說,不管孩子怎麼樣,做什麼,都會關注他,愛他,支持他,陪伴他;其實在孩子剛出生,每個父母都是愛他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這種愛被賦予了更多的其他的內容:“如果你在幼兒園好好表現,媽媽就更愛你了”,“如果你這次考100分,爸爸就····”,“如果你這次考上了大學,媽媽就····”

父母對孩子的愛不再是單純的愛,而是有了附加條件,雖然可能父母並沒有意識到,但是孩子卻能感受得到。

想要做一個合格的父母,不容易,需要慢慢地摸索,最重要的是意識到,自己是需要陪著孩子一起長大的,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祝好~



每日談心



在現在高度信息化社會,做父母不容易。因為作為父母,自身要面對很多誘惑,而且在孩子不同時期還會面對不同的問題。那麼,要做合格父母,就更不容易。

孩子處在不同時期,做合格父母的標準就不同,我這裡從三個時期來論述,做父母的可以參考。

孩子在校學習階段:

這個階段關係孩子的成長,也是為進入社會打基礎。在孩子兒童時期做好孩子的玩伴,在青少年時期,做好孩子的朋友、參謀。那麼該怎麼做呢?具體有一下幾點。

一、要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養成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是健康成長的必備條件。快樂就需要家長樂觀、民主的對待孩子,注重疏導和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要勞逸結合,還孩子快樂童年。

二、合格的父母會讓孩子全面發展。把孩子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注重孩子各方面協調發展。

三、熱愛孩子,但不嬌慣他。做孩子好朋友,但不溺愛。有什麼問題,一定會和孩子及時有效的溝通。尊重孩子的想法,引導他們正確看待事物。

四、讓孩子自由發展,不破壞孩子的隱私。讓孩子學會獨立,要懂得放手。既要充分信任孩子,還要有一定的原則性。

五、要多觀察心裡變化,關心孩子思想。既是孩子生活上的好幫手,也要做好孩子的心理諮詢,讓孩子心理健康。

在孩子成家階段

一、尊重孩子小兩口的日常安排,不插手小兩口的家務事。

二、儘量跟孩子的家庭分開住,不在一起生活。孩子家有事可以幫忙,但不要管的太多。

三、孩子有小孩可以幫忙照看但不能全盤包攬,滋長他們依賴習慣。

四、公平對待孩子夫妻雙方,絕不能遇到問題就偏袒一方,卻委屈了另外一方。這樣會加深家庭矛盾。

在孩子中年階段

這個階段自己已經退休了,那麼自己的身體健康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要放心孩子自己管理家庭的一切事務,自己要調節好心態,樂觀的看待一切事情。多與外界朋友交流,參加老年活動。多與孩子溝通,調整好自己的生活。

如果父母在孩子的不同時期,能夠做好以上的方面,我認為就是了不起的合格父母。


龍哥書法


☞本篇由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王萍老師回答。

不知您是作為一名父母還是作為一名子女來提出這個問題的?我姑且按照第一種情況對待,若存在異議,咱們可以再討論。

隨著“無條件接納子女”的觀點的流行,以及“成人的心理問題都能追溯到童年的某個經歷”這種觀點的普及,做父母真的是越來越難了。

看看自己如今在現實生活中跋涉的艱辛,您是否偶而也會有責備父母的念頭?瀏覽著親子教育方面的文章,您是否在面對自己的幼子時變得非常焦慮,生怕將來子女會叫囂“父母皆禍害”?於是您拿起紙和筆,將“父母必看”之類的文章認認真真地抄錄下來,一、二、三、……

其實,沒必要。就像人活一輩子不可能不生病一樣,我們作為父母必定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因此,在養育子女時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

龍生九子各不同,天下的孩子又豈有統一的方法來養育?

一個在保證孩子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能發自內心尊重孩子的父母,就是一名合格的父母。尊重孩子的父母能像對待朋友那樣對待孩子。

想想我們是怎麼對待身邊的朋友的?我們不會主動替朋友做主吧?尊重孩子也一樣,凡是跟孩子有關的事兒都跟孩子商量一下,儘量讓孩子自己做主。不要自己替孩子做了選擇然後暴力強迫他服從。

朋友做錯了事,我們不會劈頭蓋臉一頓臭罵吧?尊重孩子也一樣,不要遇事就一通吼叫或者挖苦。不過我們面對朋友的錯誤時,一般也不會一直聽之任之,會適當建議或提醒。尊重孩子也一樣,告訴孩子他做錯事了,你認為他怎麼做會更好些。

朋友做出了哪怕一點小成績,我們知道後一般都會“吹捧”一下。所以,面對孩子時,及時讚賞孩子取得的小成績和小進步也是非常必要的。

總之,把孩子當成一個有獨立意識的朋友對待,尊重孩子,讓他按照自己的規律發展,必要時做一些方向上的引導,能做到這些的基本就是合格的父母了。

★婦專委協會近期推出線上系列公益微課,每週一次,歡迎收聽,詳詢請發私信或留言。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家長對孩子的影響,主要通過言傳和身教,而在孩子的性格和行為處事的方式上,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比言傳更為直接。和用語言教育相比,身體力行的教育更適合小孩,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孩子。小孩子親眼看到的比只是聽到的更容易對其行為產生影響,身體力行的教育也因此比說教更容易產生效果。

首先,身教更直觀。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偶像,家長喜歡什麼、欣賞什麼,孩子能從父母的行為中直接感受,這對他的影響是最直接的,也更容易學習。言語教育從語言到產生行為需要一個過程。聽到道理——理解含義——發動行動——產生行為,這個過程比看到行為——模仿行為要複雜,行為的產生當然更困難。

其次,身教更容易模仿。學習一樣新事物,手把手演示總是比看說明書自學更容易。觀察學習是人類學習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在家庭中,如果家長的行為表現比較明顯,孩子也能產生很多行為。一個勤奮、努力的父親能刺激孩子努力學習,獲得成就;一個耐心、細緻的母親正是孩子克服馬虎的好老師。

另外,身教更有說服力。很難想象,經常熬夜的家長帶出的孩子可以作息規律,愛看網劇的家長帶出的孩子喜愛看書,不吃蔬菜的家長帶出的孩子不挑食。

沒有天生就會教育孩子的父母,父母也需要學習。不僅要學習用正面的行為影響孩子,也要學習避免錯誤的認知和行為模式,以免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


三聯愛樂


父母,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對於孩子幼兒心靈的塑造及價值觀的形成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怎樣的父母才是一個合格的父母呢?我覺得一個合格的父母就是孩子們的榜樣,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精神上的標杆。就像我以前我爸爸媽媽從來都沒有教育過我要孝敬父母,但是我從我的爸爸媽媽這種榜樣的精神當中,我就學習到了未來,一定要孝敬父母。

我記得有一次我的爸爸媽媽帶著爺爺奶奶一起去杭州遊玩。然後這個時候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那個年代特別流行吃肯德基,但是爺爺奶奶不喜歡吃肯德基,我就吵著讓爸爸媽媽帶我去吃肯德基,但是爺爺奶奶更喜歡吃中餐,最終爸爸媽媽就帶爺爺奶奶去吃中餐,最終我也沒有吃成肯德基,但是我就哭了,特別的難過與傷心。

但是我的爸爸媽媽就跟我講:“爺爺奶奶已經很老了,有可能他們陪伴我們的時光並不會太多,所以現在我們一定要儘量滿足爺爺奶奶的需求,未來我們在一起的時間還會非常的多,爸爸媽媽未來會陪你吃很多次肯德基,但是爺爺奶奶有可能就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時間陪他們一起去吃中餐了。”

最後我發現,原來爸爸媽媽是這麼的高尚,然後我未來也要向他們學習,向他們一樣照顧爺爺奶奶那樣,我也要未來照顧我的爸爸媽媽,孝敬我的爸爸媽媽,這就是家長,這就是父母,這就是一個合格父母給孩子們帶來的教育。所以一個合格的父母,就是一個好的榜樣,一個好的榜樣,也就是合格父母的標準。






黃星星2


什麼樣的父母才能算得上合格的父母,這還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一件事。當今社會,從事什麼職業都需要具備相關領域的技能或知識,做醫生的要有醫師資格證,做老師的要有教師資格證……唯獨做父母的不需要持證上崗,有沒有相關的育兒知識和技能,一樣可以為人父母。這樣來說,孩子投胎還真是一門技術活!😂

言歸正傳,怎樣才能算得上是合格的父母呢?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愛孩子,但不溺愛孩子。作為父母,我們都愛自己的孩子,慣子如殺子。現在的條件好了,孩子的很多要求,合理的不合理的都能得到滿足。家長在對待孩子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時,不能嬌寵慣著。對待孩子的無理要求,如果不堅持原則地去滿足,時間一長,這會害了孩子!

第二、注重孩子的思想教育,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身教重於言教,說一百遍,不如我們給孩子示範一遍。

第三、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應當是平等型,而非專制型。孩子雖小,但也有被尊重的需要。

第四、做一個學習型的家長,有了孩子以後,我們就要多去學習。做父母,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真的太多了,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希望我們不僅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家長,更能成為優秀的家長。

匆匆忙忙地胡亂說了一些,不足之處,敬請見諒。也希望能幫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