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啟動綠化工程審查 小區綠化有“量”還要保“質”

售樓時,沙盤上植被豐富,美如畫。交付時,綠化“縮水”,大樹變小樹,小樹變草坪;更有甚者,草坪變身塑膠場地,人工湖竟然是塑膠鋪裝……今後,類似侵害業主“綠色”權益、損害小區居住品質的現象,有望得到遏制。記者昨天從市綠化園林局獲悉,我市已啟動對建設工程項目附屬綠化工程的綠化方案進行審查,由過去僅對綠地數量的把控,擴大到綠化品質的提升,實現通盤把關。不僅審查小區綠地率是否達標,還要審查綠化樹種配置、各功能分區是否合理等。

“單元樓下只剩6棵光禿禿的樹杆!”去年底拿房時,看到嚴重“縮水”的小區綠化,浦口一小區業主袁女士又氣又急。

買房前,袁女士和其他業主一樣,看中的是小區有樹有草有水景的綠化品質。開發商當初宣稱小區“綠化茂密,舒適宜居”,售樓處的沙盤也顯示,小區內綠植繁茂品種多樣,整體綠化覆蓋率較高。但拿房時,實際情況卻相去甚遠。

袁女士所遭遇的“綠色”侵權並非孤例。在此之前,棲霞一小區業主在收房7天后,樓棟下的綠化草坪就被硬質路面取代。江寧也有小區業主在收房時才發現,住宅樓前的綠化草坪變成了塑膠場地。

小區綠化頻遭“縮水”,業主維權卻困難重重。根據我市綠化條例,城市新建居住區的綠地率不得低於30%,而這個綠地率的範圍,在一個小區內,又分組團綠地和宅旁綠地。

所謂宅旁綠地,是指住宅建築四周的綠地;組團綠地則是居住綠地中引導居民進入、供居民共同使用、具有一定規模與遊憩功能的綠地,組團綠地內一般包含休息活動設施、景觀小品等。

“對於居住區附屬綠地的要求,以往只需現場測量這些綠地面積,達到小區用地面積的30%即符合規定。只看面積,不看地上的具體生長物,僅把控小區綠地面積的問題。”市綠化園林局規建處工作人員表示。

於是,不少開發商為降低成本,就在小區綠化品質上“縮水”或打“擦邊球”。而業主在維權時,也往往因執法部門缺少處罰依據,權益難得保障。

類似上述問題在我市園林部門介入綠化工程設計方案審查後,有望得到遏制。

“現在審查不僅要保證小區綠地面積達標,還要對綠化品質把關。”工作人員介紹,在綠化設計方案徵求意見階段,園林部門就要組織相關專家召開審查會,審查綠地率、透水鋪裝率、植物規格、窗戶與喬木間距等指標,相關專家按照適地適樹原則,從植物品種搭配、風格、特色,綠地功能分區、佈局的合理性提出審查意見。

“小區的綠化既不能太疏也不能太密,過猶不及,不足也不行。”工作人員介紹,要按照產生生態效益最大化的“喬灌草”復層配置模式,儘量少用城市道路綠化樹種,選用彩葉樹種、開花喬木,“喬木、灌木、草坪搭配起來,既有層次感,又有品質。”

記者瞭解到,對於審查通過的綠化設計方案,園林部門將加蓋綠色圖章,待項目竣工驗收時,再對照竣工圖逐項核實備案,確保設計方案落地不走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