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屈辱的皇帝是誰?

隔壁老鬼


當年趙高指鹿為馬,剪除異己,大臣是敢怒不敢言。其所用藉口之卑劣,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當然,他的追逐者也不甘示弱,於是,南北朝出現了荒誕一幕:大臣指責皇帝謀反,要求禪讓。話說,天下都是皇帝的,皇帝謀反可謂是滑天下之大稽。而這個倒黴皇帝不是別人,正史北魏孝文帝的孫子元善見。

  東魏孝靜帝孝靜帝(524-551),名叫元善見,祖父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父親是清河王元亶。北魏末年,高歡操控了生殺予奪大權。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與高歡決裂,於是逃離洛陽,投奔了宇文泰。元修走後,高歡任命清河王元亶為大司馬,全權處理國家政務。元亶還沒即位,就“出入已稱警蹕”,而且剛愎自用,惟我獨尊,不把高歡放在眼裡。鑑於此,高歡把元亶趕下臺,另立元亶的世子元善見為帝,改元天平。這樣以來,北魏同時出現了元善見和元修兩位皇帝,從而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東魏初期,時局動盪,烽煙四起。東面兗州、青州的起兵,西面西魏的宼掠,南面蕭梁的進攻,這種複雜的局勢,是十一歲的孝靜帝所無力應付的。再者,父親的廢立遭遇,也讓他學會了隱忍,一切惟高歡之命是從。不久,東魏都城從洛陽遷到了鄴城。當時,鄴城出現了一首童謠:“可憐青雀子,飛來鄴城裡。羽翮垂欲成,化作鸚鵡子。”青雀,暗指孝靜帝;鸚鵡,暗指高歡。這首童謠,形象地道出了北魏皇權的一敗塗地和少年天子的艱險處境。孝靜帝從即位的那一天起,就註定無法擺脫傀儡皇帝的屈辱命運。

  高歡的野心很大,但他是靠討伐叛逆、復辟君位起家的,所以不敢輕易篡位稱君。孝靜帝自幼聰明,幾年的傀儡生涯使他更懂得人情世故。為了拉近與高歡的距離,天平四年(538),孝靜帝主動提出立高歡的二女兒為皇后。對此,高歡“前後固辭”,孝靜帝死纏硬磨。直到興和元年(539)五月,孝靜帝才如願以償地成為高歡的女婿。此後,高歡表面上對孝靜帝還算恭謙,孝靜帝也成長得有膽有謀,文武雙全,《魏書》稱他“好文學,力能挾石獅子以逾牆,射無不中”,大有“孝文之風”。

  武定五年(547),高歡去世,高澄承襲父職,繼續把持著東魏朝政。如果說高歡還算有點良知的話,那麼,高澄簡直就是蠻夫,就是野獸。在高澄看來,東魏的江山是高家打下來的,皇帝也應該姓高。高澄的目的,就是要取而代之,自己當皇帝。為了控制孝靜帝,高澄提拔心腹崔季舒當黃門侍郎,監視孝靜帝的一舉一動,並隨時彙報。有一次,高澄寫信問崔季舒:“痴人比復何似?痴勢小差未?宜用心檢校!”意思是說,皇帝比以前如何?痴癲情況好些了沒?你可得給我用心盯著!此後,孝靜帝處處受高澄掣肘。

  武定七年(549)四月,高澄趁“侯景之亂”,攻陷了蕭梁不少城池,孝靜帝被迫封高澄為“相國,封齊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有了功勳,有了高位,高澄的篡逆之心更加膨脹,對孝靜帝的欺辱、羞辱和侮辱也變得肆無忌憚。據《資治通鑑》記載:“帝嘗獵於鄴東,馳逐如飛,監衛都督烏那羅受工伐從後呼曰:‘天子勿走馬,大將軍嗔!’澄嘗侍飲酒,舉大觴屬帝曰:‘臣澄勸陛下酒。’帝不勝忿,曰:‘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亦何用此生為!’澄怒曰: ‘朕,朕,狗腳朕!’使崔季舒毆帝三拳,奮衣而出。”

  馬騎快了,就要受到警告;敬酒不吃,就要捱罵遭打。拓跋珪當年的雄姿,拓跋宏昔日的風采,隨著北魏皇權的旁落,如今已是蕩然無存。但是,孝靜帝絕不是懦夫。儘管他身為傀儡,儘管他無力抗爭,但“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亦何用此生為!”的這句話,就足以看出孝靜帝秉持著寧肯亡國,也不接受小人擺佈的決心和勇氣。“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感君子。”此時此境,孝靜帝詠頌謝靈運的這首詩,不僅僅是受辱後的自我解嘲,同時也是反擊前的振臂高呼。不在屈辱中沉默,就在屈辱中爆發!

  這首《抒懷》,是當年謝靈運起兵前的戰鬥檄文。韓亡子房奮,是說張良行僱人錘擊秦始皇,立志為國報仇;秦帝魯連恥,是說魯連以魏國屈從於秦昭王為恥,主張聯合抗秦。侍講大臣荀濟,顯然聽出了孝靜帝的心聲,於是與元瑾、劉思逸等人密謀討伐高澄,以解皇帝之危。由於朝中盡是高澄的耳目,他們便選擇了 “地道戰術”,即在皇宮日夜挖掘通往城外的秘密通道,計劃與孝靜帝逃出皇宮後,組織天下兵馬,與高澄決一死戰。可是,當地道挖到城門附近時,守門軍官聽到地下有響聲,便上報了高澄,荀濟等人被抓。

  “陛下為什麼要謀反?”高澄帶兵入宮,逼問孝靜帝。“我們父子兩代為國家忠心耿耿,有什麼地方對不起陛下呢?這一定是你身邊的侍衛和嬪妃慫恿你這麼幹的!”高澄說罷,便示意左右捕殺胡夫人和李嬪。孝靜帝義正詞嚴的說:“自古以來,只聽說臣子反叛君王,沒聽說君王反叛臣子。你自己要謀反,又何必指責我呢!殺了你,社稷就會安定!不殺,國家就會滅亡。我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何況是嬪妃!想弒君叛逆,看你的時間!”(《資治通鑑》)高澄被孝靜帝駁斥得啞口無言,連忙磕頭,大哭有罪,並連夜擺酒謝罪。

  孝靜帝的話雖然很經典,卻無法阻擋高澄的篡位步伐。畢竟,大權在高澄手裡。三天後,高澄把孝靜帝囚禁在含章堂,“烹(荀)濟等於市”。然而,在準備殺死孝靜帝時,高澄被廚師蘭京刺死。得知高澄被殺,孝靜帝高興的對左右說:“高澄之死真是天意,是朕該掌權的時候了。”然而,他的話音剛落,高澄的弟弟高洋就殺了出來。比起高澄,高洋更加兇殘,更難對付。單看這八千士兵和數百刀斧手的陣勢,孝靜帝就知道自己連傀儡皇帝也做不成了。武定八年(550)五月,在十萬精兵的逼迫下,孝靜帝禪位於高洋。

  高洋即位之初,對孝靜帝還算優待,封他為中山王,食邑一萬戶。在封地,孝靜帝可以懸掛天子旌旗,用天子年號,文書可以不稱臣,三個兒子也都封官食邑。孝靜帝沒事可幹,整日和妻子飲酒、賦詩,聊以解愁,日子倒也安定。然而,這一切只是暫時的,都是高洋為贏得支持而做的政治文章。一年後,北齊政權的根基已經相當牢固,孝靜帝自然也就變成了毫無必要的累贅。天保二年(551)十二月,高洋設宴款待孝靜帝時,偷偷在杯中下了毒,孝靜帝沒有防備,結果中毒而死。隨後,他的三個兒子也被高洋殺害。

  十一歲即位,二十七歲禪位,二十八歲被殺,孝靜帝在悲憤中走完了屈辱的一生。孝靜帝的第一個年號是“天平”,但象徵權力的指針卻始終沒有青睞過他。在專制主義社會里,權力只能偏向於一方,要麼大臣遭殃,要麼權臣跋扈。

  從建國,到禪讓,到滅亡,東魏的政權被高歡父子控制,孝靜帝只有任人宰割的份。活著的時候,被人稱作“痴人”,罵作“狗腳”,指責“謀反”;死後,這些遭際竟然還要白紙黑字的錄入正史。與漢獻帝劉協、宣統帝溥儀等人相比,孝靜帝元善見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屈辱的傀儡皇帝。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苦瓜歷史


屈辱的皇帝還是很多,一種是亡國之君,國滅後,被敵國所擒。另一種是被權臣捏在手裡的皇。這兩種皇帝都過得屈辱。

亡國之君裡最慘最屈辱的應該是宋徽宗了。不過嚴格來說徽宗不算亡國之君,北宋亡時,徽宗已經退位做了太上皇,北宋在宋欽宗手裡亡的。

宋朝人一直都提靖康之恥,一提靖康之恥,宋朝人群情激憤,“靖康恥,猶未雪”。岳飛終其一生,都想雪此恥,可見靖康之恥對宋朝人民造成的屈辱之重。

汴涼城破後,徽,欽二帝被俘。一路壓著北上。路上先是愛妃王婉容被金人擄走,到金國都城後,被要求穿著喪服去跪拜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後來被壓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城),北方荒蕪飢寒之地。被囚禁在此長達九年,直至徽宗死去。據說,徽宗死後還被點天燈(點天燈就是將屍體拿去熬煉出油脂,作為油燈的燈油之用)。從身體到心靈都飽受屈辱。

作為一個皇帝,還是個在書畫方面頗有造詣的皇帝,看著自己的愛妃被擄走,自己一個皇帝要給一個敵國的太祖穿喪服跪拜,被囚禁在酷寒之地,食不飽,穿不暖,是挺慘的。

更慘的是被後世更多的人去批判。


歷史沙漏


歷朝歷代亡國之君都堪稱屈辱,不過最為屈辱莫過漢獻帝和清光緒帝。一個受盡恥辱,不停地被人擺佈,從董卓到曹操,不過把他當做了一件工具而已。另一個卻被慈禧老佛爺當做玩偶,身為皇帝,卻被一個女人傀儡,堪稱奇恥大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