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鑑寶塚:AKB48的商業模式構建

(一)立基:以“少女”和專屬劇場作為發展基礎

AKB48與寶塚歌劇團最顯著的一個共性,就是全部由年輕未婚女性組成的演藝團體。這可以看做是兩者商業模式共同的建構基礎(立基)之一,也可稱之為“軟性”基礎。

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少女崇拜(或稱“處女崇拜”)是人類社會早期生殖崇拜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各民族的文化傳統之中。少女(處女)被認為是純淨、聖潔的象徵,是一種具有神聖性的存在。日本的傳統文化中,也有非常看著“少女”的純潔屬性。比如,在古代日本流傳甚廣的“羽衣仙女”的傳說中,就特別強調“仙女”的處子身份。明治維新後,從國家動員和社會穩定的角度出發,日本還曾經廣泛的在學區、官署、企業及其他各類組織中設立與已婚婦女為主要成員的“婦人會”相區別的“處女會”(也稱“女子青年會”),成員為接受過義務教育、年滿20週歲的未婚女性,旨在“身心之修養,婦德之養成,為將來賢妻良母之預備。”可見,少女文化在日本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

借鑑寶塚:AKB48的商業模式構建

白鶴報恩的傳說

寶塚歌劇團在成立之初,創建者小林一三主要是出於跟當時在日本風頭正勁的三越百貨店旗下的少年音樂隊(全部由男性童聲演唱者組成的合唱隊)相競爭的目標,才選擇了“全部由未婚女性成員組成的演出團體”的創意。但隨著團體影響力的擴大,小林一三又提出了“清、正、美”的團訓,以及培養新時代日本新女性的建團宗旨。與當時日本官方組織“處女會”的宗旨,殊途同歸。從而給“少女”這一自然屬性賦予了更為深刻的人文意涵,進而成為寶塚歌舞劇團相沿成習的企業文化的基礎。百餘年來,寶塚歌劇團的演員在團期間必需保持未婚身份,只有離開團體後,才能戀愛結婚。

借鑑寶塚:AKB48的商業模式構建

昭和時代的日本“經營之神”、寶塚歌舞團創始人:小林一三


借鑑寶塚:AKB48的商業模式構建

寶塚初代主役:高峰妙子

與寶塚歌劇團相似,AKB48在建立之初,要求所有簽約成員,在離開偶像團體之前,禁止與他人發生戀愛關係,並在合約中寫明,一旦成員有戀愛行為,立刻開除。這也就是AKB48的“戀愛禁止條例” 這是因為AKB48商業模式的根基就是要在偶像和粉絲之間建立緊密的情感聯繫(羈絆),讓粉絲沉浸在心醉神迷的戀愛般的感覺(“萌道”)。 從而心甘情願為之大筆消費。而如果偶像成員與他人產生了真實的戀愛關係,這種基於對偶像的“少女”和“純愛”的想象就會崩塌,給粉絲帶來強烈的幻滅感。進而導致粉絲對偶像的厭棄,偶像的商業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需要指出的是,AKB48最初以“少女”、“純愛”作為商業模式的基礎,最初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吸引男性消費者(主要是年青未婚男性)。但實際上很多普通日本少女也因為AKB48成員的這些屬性,視其為自身的理想化形象而成為忠實擁躉。

借鑑寶塚:AKB48的商業模式構建

如果說“少女”屬性是寶塚歌劇團與AKB48商業模式共同的軟性基礎,那麼,在專屬劇場進行演出,就是兩者商業模式共同的硬性基礎。

在AKB48出現前,日本流行音樂界推出新的偶像團體時,一般採用的都是“媒體出道”的模式,也就是通過密集的媒體資源投放,為新偶像團體拉臺知名度,聚集粉絲,進而促進唱片銷售。

但作為資深音樂人的秋元康在開始策劃這個新的偶像團體時,就準備拋棄這種舊模式。因為在這種舊模式中,偶像和受眾(粉絲屬於核心受眾)之間是不平等的。在受眾眼中,偶像只出現在各種媒體之上,彷彿不食人間煙火,周遭總是籠罩了一種神秘的氣息。久而久之,人們就會對偶像產生一種疏離感,而當偶像遭遇負面消息的時候,又很容易給人造成幻滅感。秋元康想要打造的是一個“在身邊、可以隨時接觸”的偶像團體。而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有一個固定的演出據點。

為此,秋元康在2005年7月,提出了名為“秋葉原48”(秋葉原48プロジェク)的策劃案。這其中的“秋葉原”指的是日本東京都的秋葉原地區。秋葉原(Akihabara),簡稱為“Akiba”。後來組成的新偶像團體的名稱從中取了“AKB”三個字母。至於後面的“48”,據說源於項目的另一位合夥人芝幸太郎,因為他的姓氏中的“芝”的日語發音為“Shiba”,與數字“48”的日文讀音相近。

借鑑寶塚:AKB48的商業模式構建

這裡需要澄清一個普遍的誤解:由於秋葉原是當代日本、乃至世界聞名的動漫遊戲(ACG)發燒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御宅族”)的“聖地”,所以很多人在論及AKB48時,就想當然的把AKB48與宅文化聯繫到一起。事實上,通過對大量原始資料的梳理,基本可以斷定,至少在AKB48的創始階段,秋元康並沒有在主觀上要讓新生的偶像團體與御宅族們產生密切的關聯。之所以選定秋葉原唐吉訶德大樓內的250人容量小劇場作為AKB48的據點,完全是因為那是當時創業團隊唯一能夠負擔得起的場所。

在日本,擁有專屬劇場的演出團體並不只有寶塚歌劇團,但是從擁有專屬劇場歷史時間跨度以及專屬劇場對演出團體發展轉型的影響來看,專屬劇場在整個寶塚歌劇團商業模式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寶塚歌劇團成立之初,名為“寶塚歌唱隊”,演出場所名為“天堂劇場”,可以容納500人。而這座劇場實際是阪急電鐵的前身箕面有馬電氣鐵路公司為了增加電車客流,在寶塚市當地建設的旅遊設施的一部分。後來,隨著寶塚逐漸發展成為全國知名的現代歌舞劇演出團體。1920年,阪急電鐵為寶塚歌劇團在寶塚當地新建了容納1500人的新劇場——“公會堂劇場”。寶塚歌劇團也藉此擺脫了作為景區附庸的地位,成為了一個名符其實的專業藝術演出團體。此後,在寶塚歌劇團創始人、阪急電鐵總裁小林一三的推動下,又在寶塚和東京兩地分別建設了能容納4000名觀眾的寶塚大劇院和能容納3000名觀眾的東京寶塚劇場。這讓寶塚歌劇團實現了能夠在兩地常年演出,並最大限度的保證演出質量。1978 年,寶塚歌劇團又擁有了第三個專屬劇場——寶塚 Bow Hall。這是一個容量500人的小劇場,主要供實驗性劇作以及新人公演使用。這個小劇場的建成,不僅給了劇團嘗試多元化舞臺藝術創作提供了空間和平臺,也給了新人演員與粉絲們建立聯繫的渠道。

借鑑寶塚:AKB48的商業模式構建

20世紀20年代的寶塚劇場

對於寶塚歌劇團來說,專屬劇場與劇團本身已經成為了不可分割的整體。而對於AKB48來說,所要追求的也是類似的效果。儘管劇場僅有250人的容量,但是因為能夠長期駐場演出,專屬劇場本身就變成了一個鏈接偶像團體與粉絲的紐帶。而通過粉絲間透過互聯網進行社交傳播,專屬劇場本身就成為了一個“流量入口”和傳播節點。此外,秋葉原本身在日本流行文化中的“文化地標”效應,也在AKB48精神氣質的塑造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分隊演出方式的確立

2005年10月,AKB48首次成員招募結束。從全國7924名應徵者中選出了24名合格證,組成AKB48的第一個小隊“Team A”。隨後,又在2006年進行了兩次成員招募,組成“Team K”和“Team B”。A、K、B三隊成為了AKB48的基本演出整容。後來,隨著演藝事業的發展,AKB48又擴充了“Team 4”和“Team 8”,形成了今天的五隊制。

在日本演藝界,寶塚歌劇團是最早採用這種分隊演出方式的團體。1921年,寶塚歌劇團為了適應更加頻繁的演出場次,正式採取分組輪流演出的方式。劇團最初分為“花組”和“月組”交替演出。1924年,為配合寶塚大劇院落成,劇團又增加了“雪組”,實現了除年終三日外的全年每日公演。1934年,為了配合東京寶塚劇場的落成,組建了“星組”。1998年,時隔64年後,寶塚歌劇團創新了新組別——“宙組”,形成花、月、雪、星、宙五組演出體制。

借鑑寶塚:AKB48的商業模式構建

AKB48之所以會跟寶塚歌劇團一樣選擇分隊輪班演出的體制,與其說是刻意模仿,不如說是商業模式的趨同性使然。AKB48既然選擇了劇場演出的商業模式,尤其是初創階段,偶像團體的知名度較低,專屬劇場又只有250名觀眾的容量。儘管劇場演出本身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利,而是要靠培養粉絲群體,製造傳播效果。但是要達成這樣的效果,必需靠密集的演出場次來實現。單靠一組成員顯然無法應對。更何況,這些演員本來就是以“成長中的偶像”的面目示人,她們需要更多時間進行訓練和彩排,才能到達預期的演出效果。而組成多個分隊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有針對性的打造各自的藝術特色,吸引不同偏好的觀眾群體。比如,在寶塚歌劇團的觀眾中就有“舞之花組”、“戲之月組”、“和之雪組”、“裝扮物之星組”。而AKB48在偶像團體的運作過程中,也正是在不斷地追求類似的個性化塑造。

借鑑寶塚:AKB48的商業模式構建

(三)為觀眾提供極致的娛樂體驗

寶塚歌劇團能夠在日本經歷百餘年時間洗禮,仍然屹立不倒,靠得就是在任何時代都追求為觀眾提供極致的娛樂體驗。

為了能讓更多人欣賞寶塚歌劇團的精彩演出,創始人小林一三不惜巨資建造寶塚大劇場和東京寶塚劇場。其中,能容納4000名觀眾的寶塚大劇場,在當時號稱“遠東第一大劇場”。1934 年,寶塚歌劇團開始在演出中使用麥克風。1955 年,又率先使用無線麥克風。1956 年,寶塚歌劇團開始在演出中使用立體音響設備。到了20世紀90年代,為了因應舞臺技術的發展進步,劇團所屬的阪急電鐵公司持巨資重建寶塚大劇場。新劇場擁有標誌性的 26 級大臺階和銀橋、直徑超過 15 米的大型旋轉舞臺、交響樂團現場演奏所在的樂池、三段式電腦控制的升降道具臺、當時世界頂尖的燈光設備、華麗的鏡球、音像定位的攝像系統、中央集成控制系統等。

借鑑寶塚:AKB48的商業模式構建

除了這些硬件方面的持續投入,寶塚歌劇團百年來始終堅持聘用最優秀的編劇、導演、音樂人、舞蹈家和製作人,為寶塚編排節目。無論是原創劇目,還是引進劇目,都力求完美。在堅持劇團自身藝術風格同時,不斷嘗試推陳出新。為了追求理想的演出效果,在舞美、燈光、道具、服裝等方面,都不惜工本,甚至可以用“奢侈”來形容。而這一切歸根結底,都是為了給觀眾提供極致的藝術(娛樂)體驗。

劇場演出也是AKB48“偶像販賣”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跟寶塚歌劇團把舞臺演出作為主業不同,AKB48的主業是銷售音樂製品,劇場演出充當的是流量入口的作用。但是,劇場演出往往是粉絲們與偶像團體初次接觸場合,是雙方建立相互關係的起點。因此,AKB48的運營團隊也非常重視劇場演出的效果。AKB48的專屬劇場位於秋葉原的唐吉坷德大廈內,僅能容納250人,其中坐席170席,其他位置都是站票。但是,就是在這個小小的劇場內,竟然安置了100多個照明設備,其中包括48個特級品質的搖頭燈,舞臺上還設置了升降機。為了配合演出效果,還經常使用乾冰、肥皂泡、紙袋、甚至飛舞的櫻花花瓣等道具。一次100分鐘左右的演出,偶像們經常要更換七八套服裝。有時,為了配合特定曲目,還要更換特定服裝。比如,在演唱《裙襬飄飄》時,會穿上白上衣、紅格子衫制服;在演唱《雨中動物園》時,則會穿上各種動物的擬態服裝。相比於兩三千日元的票價,如此精良的製作,帶來的顯然是物超所值的觀賞體驗。很多人僅僅是觀看了一場演出,就變成了AKB48的忠實粉絲。

借鑑寶塚:AKB48的商業模式構建

AKB48對給予觀眾極致體驗的追求,還體現在他們對MV(音樂電視)作品的製作上。只要條件允許,AKB48的MV都要邀請日本知名的電影導演,使用電影拍攝設備錄製,甚至為了達成預期效果,不惜全員奔赴海外取景。曾經跟AKB48合作過的日本著名導演有巖井俊二、蜷川實花、是枝裕和、樋口真嗣等等。這讓AKB48的很多MV作品,都達到了院線電影的水準。自然,獲得了粉絲、乃至普通觀眾的交口稱讚。很多MV的在線點擊量,都輕鬆破億。

(四)與粉絲建立牢固的親密關係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商業劇團,寶塚歌劇團歷來重視維持與觀眾群體、尤其是那些反覆消費的忠實觀眾(粉絲)之間的緊密關係。

早在劇團成立僅僅四年後的1918年,寶塚歌劇團就創辦了官方雜誌的《歌劇》,並設立了“觀眾來稿”欄目,傾聽觀眾的呼聲,並給予回應。在劇團和觀眾之間建立起了情感紐帶。

到了1934年,寶塚歌劇團就成立了名為“寶塚友之會”官方的戲迷倶樂部。至今已經有85年的歷史,堪稱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粉絲組織。目前,在全日本有接近10萬名會員。而幾乎每一個寶塚演員都有自己的粉絲自發組成的俱樂部,總數大概有幾百個之多。

借鑑寶塚:AKB48的商業模式構建

寶塚主役與粉絲互動

令人稱奇的是,這些粉絲組織的內部竟然有清晰的等級劃分。居於粉絲組織核心地位的成員們往往與劇團管理層和明星演員有較為密切聯繫,可以近距離接觸演員本人,甚至照顧她們的飲食起居,同時這些人還掌握著分配演出票的大權。而核心層外的普通粉絲,雖然沒有核心成員那樣的“特權”,但擁有優先購買演出票和周邊商品以及參加茶話會、握手會等活動的權利。在演出中,支持不同演員的粉絲倶樂部成員會聚集在同一個區域。通常是,劇場中最好的座位往往是留給主演的粉絲俱樂部,然後其他演員的粉絲俱樂部依次按照演員的組內位次決定來分配座位區域。而在俱樂部座位區內的座次,往往是粉絲本人的“貢獻度”來決定的。所謂“貢獻度”,基本上就可以理解為粉絲個人在自己鍾愛的演員和寶塚歌劇團身上花了多少錢。寶塚歌劇團也是日本的商業演出團體中最早開發出售周邊產品的團體之一。常見的有,演出的視頻DVD和音樂CD、 官方雜誌、寫真集、劇本集、花名冊、鋼琴曲譜、明信片、文件夾等。其他還有日常消費類的糕點、酒水、服裝鞋帽、箱包、香水、首飾配件、毛巾肥皂、玩具、文具等等,一應俱全。觀劇次數越多、購買的周邊產品金額越大,會員等級也就越高,就可以參加一些專屬高級會員的特別招待活動。此外,像販賣“生寫”(生寫真,就是不加修飾的明星照片)、販賣粉絲自制的同人周邊,握手會(粉絲排隊與仔細喜歡的明星握手互動)、合影會(粉絲排隊與自己喜歡的明星合影)等,極具日式風格的追星活動,幾乎都是寶塚歌劇團的粉絲們最先發明出來的。

有了寶塚歌劇團的示範效應,AKB48的運營團隊從一開始就著力於吸引更多的人成為偶像團隊的重視粉絲,並讓他們愉快的為AKB48的各種“產品”買單。

首先,為每一個偶像團體成員量身定製個性化的“公眾形象”以期最大限度的吸引不同偏好的觀眾,成為團體的粉絲。比如,大島優子被定義為“童星出身的優質偶像”,宮澤佐江被定義為“運動系女孩兒”,高橋南被定義為“大姐頭隊長”,巖佐美咲被定義為“歌姬”,板野友美被定義為“辣妹”,渡邊麻友被定義為“喜歡漫畫的雙馬尾萌妹”,等等。事實證明,這種個性化的塑造,不僅成功的吸引了眾多男粉絲,也讓她們成為了走在時尚尖端的女孩兒,俘獲了眾多年輕女粉絲的心,最大程度的擴大了偶像團體的受眾範圍。

其次,組織官方粉絲團體。AKB48的官方粉絲俱樂部名為“二本柱會”。據說名字的來源是AKB48在秋葉原的專屬劇場裡有兩根支撐柱,也蘊含了粉絲是偶像的支柱的寓意。入會登記費1000日元,年費480日元。成為會員後,可以享受優先訂購新專輯和周邊產品,參與各種票券的抽獎以及被選中參加各種電視節目等優待。

借鑑寶塚:AKB48的商業模式構建

握手會

再次,開發銷售各種周邊產品。包括劇場公演、演唱會及其他演藝活動的錄像DVD,偶像團成員參演電影、電視劇、舞臺劇的DVD,各種周邊書籍和印刷品、寫真集。其他還有各種AKB48集體或偶像個人形象授權開發的漫畫、遊戲等。

此外,AKB48還會不定期的策劃各種粉絲互動活動,以增進偶像成員與粉絲間的感情。比如,“與歌迷一起出遊”、“情人節送巧克力”、“與歌迷一起賞櫻”。當然,最經常舉辦的活動還是“握手會”。不過,由於粉絲眾多,一次活動不可能滿足所有粉絲與偶像握手互動。因此,AKB48會在一些特定的音樂製品,如“初回設定盤”、“劇場盤”的包裝裡添加“握手券”,粉絲必須憑握手券參加制定場次的活動。而因為經常在握手會上出語驚人,給粉絲留下深刻印象,AKB48成員中的柏木由紀還被粉絲們冠以“握手會女王”的稱號。而社交網路平臺更是成員們與粉絲實時互動的主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