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解答:辨“本邦菜”“本幫菜”


疑難解答:辨“本邦菜”“本幫菜”


“本邦菜”“本幫菜”或將成為異形詞!這是專家意見!

“本邦菜”與“本幫菜”哪個正確?指出了兩種用法均存在,比較混亂,我的意見認為按照字義和《現代漢語詞典》,“本邦菜”是正確的而“本幫菜”是錯誤的。該文發出後引起了熱議。隨後,6月6日,張遵融老師在這裡發表了《“本邦菜”“本幫菜”辨釋》從字詞含義角度給出了辨釋,同意前面的結論。此後,大家對這個名詞依然爭議不斷。此討論引起了更多專家的注意和重視。

對此,《咬文嚼字》原主編郝銘鑑老師給出瞭如下看法:

大概在20年前,本人曾以出版社工作人員的身份,參加過《中國食經》的編寫工作。當時接觸過一批全國知名烹飪專家。談到地方風味流派,無論是揚幫菜、蘇幫菜,還是京幫菜、魯幫菜,專家用的都是“幫”字。我在最後讀稿時,沒有看到一個人用“邦”。“本幫菜”也不例外。

“本幫菜”指的是上海菜。為什麼用“本幫”不用“滬幫”呢?我猜想與上海的身份有關。上海是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蘇幫、揚幫、錫幫、徐幫早就在上海擁有一席之地,隨著上海地位的提升,京幫、廣幫、魯幫、徽幫也紛紛湧入,形成了百花齊放的局面。上海菜逐漸成形以後,為了有別於其他菜系,特地用“本幫”命名,為的是強調自己主人的身份。

地方風味菜之所以用“幫”字,《中國食經》有這樣一段闡述:民國時期,隨著不同地方風味餐館在大城市的設置,餐飲業中出現了“幫口”的稱謂。餐飲特色說到底首先反映的是廚師的烹飪特色。這些“幫口”具有“行幫”的特點,同時又融合了地方的餐飲文化內涵。它是近代中國城市發展的重要特徵,也是中國烹飪繁榮的顯著標志。地方菜稱“幫”而不稱“邦”,應該與此有關。

《現代漢語詞典》是從第6版開始收入“本邦菜”這一詞條的。“本邦菜”即本地菜,應該說沒有說錯;但從餐飲文化的角度來說,還是覺得有值得推敲之處。第一,這種寫法在民國以來的烹飪史料中找不到依據;第二,揚幫菜、蘇幫菜等都已定型,“本邦菜”的寫法違背了詞語的系統性原則;第三,最重要的是抹殺了這個詞語本應有的“行幫”色彩。“本邦菜”與“本幫菜”可能會形成一組異形詞。

在得知郝銘鑑老師的上述意見後,張遵融老師又對“本邦菜”進行了再探補識。張老師的意見是:

拜讀郝銘鑑先生帖文,始知 “ 本幫菜 ” 用 “ 幫 ” 有其理據 。看來 “ 本邦菜 ” 與 “ 本幫菜 ” 原是見仁見智的一對全等異形詞!

( 1 ) 邦:國都;大城鎮;泛指地方 。(《漢語大字典》)

“ 負海之邦 ”,即背倚大海的地方。魯迅《書信集 · 致許廣平》:“ 這種老朋友的態度,在上海勢力之邦是看不見的。” ( “ 之邦 ” 可解讀為 “ 之地 ” ,即“ 這個地方 ” )

另如 “ 邦守 (侯) ”,即 “ 地方長官 ” 。“ 邦鄉 ” 即 “ 家鄉 ” 。“ 邦壤 ” 即 “ 鄉土 ”。

【本邦菜】具有本地風味的菜餚,特指上海菜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南京市有家坐落在下關區和燕路的寧邦大酒店 ( 在網上可搜到該酒店門臉照片,其店名便是奪目的紅色大字 一一 “ 寧邦大酒店 ” ) 。

( 2 ) 幫:為某種目的而結合起來的團體:幫口 ( 舊時地方上或行業中借同鄉或其他關係結合起來的小集團 ) 。

《咬文嚼字》原主編郝銘鑑先生說,他在大概20年前參與《中國食經》編寫,曾討論過 “ x bānq 菜 ” 的用字。地方風味菜之所以用 “ 幫 ” ,是因為民國時期隨著不同地方風味餐館在大城市的設置,餐飲業中出現 “ 幫口 ” 稱謂, “ 幫口 ” 帶有 “ 行幫 ” 意味,菜餚特色反映某行幫廚師的烹飪特技。寫 “ 邦 ” 便抹殺了這個詞語的 “ 行幫 ” 色彩 。

綜上所述,兩種詞形是用其不同語素之義構詞,從不同角度解讀,“ 異途同歸 ” ,形異義同,均不失理據,可謂全等異形詞 。

( 3 ) 漢語中這樣的異形詞不少,如 :

① “ 皇曆 ” “ 黃曆 ” 均指曆書。舊時由欽天監編制,皇帝御定頒佈使用,故名皇曆;明清時代,黃色是皇帝 、朝廷專用色,如成語 “ 黃袍加身 ”,所以曆書封皮用黃色紙,故名黃曆。皇曆 、黃曆,形異義同,均有理據 。

② “ 酒窩 ” “ 酒渦 ” 均指笑靨 。窩,本義指棲息之地穴,巢穴窪下,引申為形狀窪陷處,如 “ 肩窩 ” “ 眼窩 ” “ 腋窩 ” “ 肘窩 ” 等;渦,《廣韻》:“ 渦,水坳 。” 即迴旋的水流,引申指旋渦狀的東西。酒窩 、酒渦,形異義同,均有理據 。

( 4 ) 建議《現代漢語詞典》仿照【皇曆】【 酒窩】詞條那樣 ,在【本邦菜】詞條後注示 “ 也作本幫菜 ” 。

參與《現代漢語詞典》第3版至第7版編寫的語言文字專家李志江老師的意見是:

“本邦菜”和“本幫菜”,兩種寫法都有。本邦菜就是本地菜,特指上海菜,這種寫法有道理。烹飪界則多寫作本幫菜,理解為本地本幫派的菜,也沒有問題。看來,“本邦菜”與“本幫菜”作為一對異形詞處理比較合適,而不要說誰對誰錯。至於說應該首選哪一個,還可以再斟酌。在兩者都有理據的情況下,就要考慮詞頻的因素(即社會流通度)了。對此,將來《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時一定會認真研究、妥善處理的。

至此,專家們取得了比較一致的結論。“本邦菜”與“本幫菜”作為一對異形詞處理比較合適。有關詞典將來也會作適當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