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市小產業大平臺 一把鎖引來致富泉

原平市南白鄉清水溝村努力探索產業脫貧新模式,化被動為主動,多角度、深層次改變產業結構,盤活可用勞動力,把創新、創業融入到扶貧工作中來,帶動引領周邊各村在脫貧的路上闊步前進。

一、基本情況

清水溝村位於原平市區東南25公里處,屬典型的丘陵山區地貌,十年九旱,村民靠天吃飯,收入微薄,全村667人,貧困戶131戶290人,佔比近一半。近年來,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先後組建了“兩社一公司”,推行“合作社+貧困戶”“公司+貧農戶”的模式,不僅幫助村民改善了生活,也讓不少村民走出了貧困的境遇。

二、經驗做法

1.改善村容村貌,保障村民基本生活。脫貧攻堅開展以來,鄉村兩級努力籌措資金對村內外道路全部進行了硬化,改變了雨雪天氣難以通行的局面;打深井把自來水通到家家戶戶,徹底改變了以前冬天去鄰村拉水的落後狀況;積極建設農業基礎設施,村內1000畝果園實現免費灌溉。

2.走出去引進來,大力開展教育脫貧。利用寒暑假期組織清水溝的在校大學生給村裡孩子們講課,讓村民們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鼓勵村裡的孩子去外面多見世面,使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清水溝群眾的面貌也煥然一新。

3.創新農業模式,深入激發內生動力。清水溝村先後成立了林業專業合作社和養殖專業合作社,為提高農民收入,用三年時間把所有老品種核桃樹嫁接為受市場歡迎的“禮品二號”,很快贏得了青睞,所有核桃銷售一空。合作社還發展了600畝紅棗,為了避免受新疆駿棗的市場影響,2015年,合作社開始舉辦紅棗採摘節和農家樂旅遊項目,平均每年接待遊客2000人,實現了核桃和紅棗就地銷售,合作社自成立以來前後共帶動46戶貧困戶脫貧。

4.因地制宜搞創業,一心為民謀發展。黨支部書記信炎斌組織村“兩委”成員兩次赴浙江考察,經過綜合考量並結合本村實際情況,決定開展鎖具生產組裝。當年冬天,成立了山西星文斌安防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00萬,生產經營模式是從岢嵐某鎖具廠進回原料,進行鎖體組裝、拋光加工等,成品由總廠回收。公司免費提供車間、生產線,從散件到成品的盈利全部歸工人。公司的成立,為村民增加了新的收入來源。村民除了種地的收入,還可以通過進廠務工增加收入,村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同時還帶動周邊村的貧困戶加工組裝鎖具,幫助尚義村建設扶貧工坊,與上神原、後堡村貧困戶簽約,由貧困戶組裝後收回成品。目前鎖具加工從業人員達200餘人,每年人均增收10000元。全村實現溫飽有餘,30%的農戶向小康邁進。

三、發展前景

扶貧車間是人口小規模集聚區發展產業、帶動就業的有效模式,清水溝鎖具項目本著“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工作方針,真真正正的實現了就地就近就業脫貧的構想。該項目立足村情實際,瞄準脫貧攻堅目標,吸納貧困戶就近就業、增收致富,為清水溝群眾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增收平臺,提高了清水溝乃至全鄉群眾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群眾的發展自信和發展動力顯著增強,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有了質的提升,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

四、經驗啟示

1.實施惠民政策,優化發展環境。我市各級各部門應為扶貧車間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一是在用地、稅收方面提供優惠條件;二是對用水用電等提供價格補貼;三是在技能方面提供免費培訓;四是對吸納貧困戶、返鄉農民工、回鄉大學生、退伍軍人到扶貧車間務工的企業、合作社等組織,實行不同級別的財政補貼、貸款貼息補助等。

2.以獎代建、以點帶面、重點突破。各級各部門應積極鼓勵農村企業創建扶貧車間和家庭作坊,擇優實行獎勵,這比政府直接投資興建扶貧車間要高效可行。各鄉鎮應在認真調研基礎上,遴選出具有“樣板式”的扶貧車間和家庭作坊,實行重點獎勵,以點帶面,重點突破。

3.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不搞“雷同化”。各鄉鎮必須立足當地特色產業、傳統文化與農民技能等資源條件,對扶貧車間建設不搞“雷同化”,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多建,無條件的地方可以不建,“廠房式”與“居家式”並重,做到因地制宜。

清水溝從一個名不見傳的小山村發展到全市脫貧攻堅的樣板村,“領頭雁”發揮了重要作用。清水溝村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依靠村級扶貧車間、家庭作坊的新型產業輻射帶動貧困戶增收,改善村民生活,形成企業壯大、合作社發展、貧困戶增收的多贏局面,為特色產業脫貧探索出一條新路子。

下一步,原平市將把這種模式堅持好、運用好,深化招商引資引智,創優發展環境,促進更多符合縣域發展實際的扶貧車間落地原平,讓更多困難群眾實現家門口穩定就業;建立引導、激勵、獎補等後續幫扶措施,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