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致富 臨夏縣步鞋產值逾2.4億

中國甘肅網4月9日訊(本網記者 李紅軍)“在家門口上班,一個月就能拿到3000多元,掙錢顧家兩不誤,這比在外面打工強多了。”正在縫紉機前做鞋幫臨夏縣先鋒鄉盧馬村侯永紅對記者說,現在日子越來越好了,希望孩子能好好學習,將來考個好大學。

“造血”致富 临夏县步鞋产值逾2.4亿

侯永紅在扶貧車間做鞋幫

兩年前,侯永紅在臨夏市幫別人賣衣服,兩個兒子上小學後,為了能照顧孩子飲食起居,她便辭職回家。“聽說這邊的布鞋產業園招工,我就來了,因為離家近嘛,騎電動車20分鐘就到了。”侯永紅說,這裡有規範的上下班時間,有免費的午餐食堂,還有不錯的收入,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與侯永紅不同,55歲的路盤鄉聯豐村村民張秀芳,則是在車間裡縫製手工拖鞋。“以前沒有打過工,更沒想過自己也能掙錢。現在政策好,家門口就是扶貧車間,做一雙拖鞋兩塊五,我一個月也能掙一千多塊呢。”張秀芳說,有了工資不僅能補貼家用,平時給孫子們買個零食都不是問題。

“造血”致富 临夏县步鞋产值逾2.4亿

張秀芳在製作手工拖鞋

記者瞭解到,像侯永紅、張秀芳這樣的就業模式在臨夏縣較為普遍,她們忙完家裡的農活後,來扶貧車間打工,在家門口就業,不僅增加了收入,而且有效解決了照顧老人和孩子等問題。從事布鞋加工逐漸成為當地群眾打工、務農、持家三不誤的致富新途徑。

近年來,臨夏縣堅持培育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不斷拓寬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渠道。特別是著眼於讓農村留守婦女、尚有勞動力的在家老人等群體實現在家門口就近就業,縣上把布鞋加工選定為重點扶持發展的產業,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大好機遇,加強與廈門市思明區聯繫對接,按照“政府+公司(協會)+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整合政府財政補助、東西部幫扶資金、企業投入等三方面力量,著力推進布鞋產業發展,帶動群眾穩定就業增收。

同時,臨夏縣對自願從事布鞋加工、創辦布鞋企業的群眾免費進行加工技能培訓,增強布鞋產業在精準扶貧中的“造血”功能。

“造血”致富 临夏县步鞋产值逾2.4亿

布鞋加工扶貧車間

“我自己以前沒有做過布鞋,剛來參加培訓的時候,一天有60塊錢的工資,還有免費的午餐。”侯永紅告訴記者,培訓期結束後,工資實行計件制,多勞多得,因此大家上班時都很賣力。

據悉,截至2019年,臨夏縣布鞋加工企業和加工戶已遍及22個鄉鎮、98個村、173個社,加工企業30家、“扶貧車間”62個、炕頭“扶貧車間”317個、來料加工“扶貧車間”7個,加工戶1081戶,從業人員25000人。

在布鞋的銷路方面,臨夏縣實行企業統一銷售、農戶分戶加工,強化布鞋產業在產業扶貧中的帶動作用,實現布鞋產業與精準扶貧的深度融合,拓寬貧困群眾就業渠道,增加貧困群眾的收入。

目前,臨夏縣有布鞋銷售網點300個,遍佈9省60餘個縣市,累計生產各類布鞋605萬雙,主要銷往四川、寧夏、西藏、青海等地,已銷售580萬雙,實現產值2.42億元,群眾直接經濟收入達600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