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血染成的鑽石:非洲國家間的資源、民族與宗教之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非洲獨立國家只有埃塞俄比亞和利比里亞。兩國都是在1847年獨立的,二戰時,埃塞俄比亞做出卓越貢獻後,與利比里亞同被意大利吞併。此外,雖然南非和埃及也號稱獨立,但南非是英國的自治領地,埃及是英國的保護國,事實上仍屬次殖民地。除以上四國,非洲其他地區在二戰前都還是歐洲列強的殖民地。

查看今天的非洲地圖,我們可以發現許多筆直的國界線,這就是歐洲列強依照自身利益需求人為劃分的結果。

二戰後,非洲各國的獨立風潮此起彼伏。第一波發生在地中海沿岸地區。1957年,撒哈拉以南,也從過去稱為黃金海岸的地區開始發起獨立運動,率先建立了加納共和國。這第二波獨立浪潮直至1960年結束,共有17個國家成功獨立,英國和法國在非洲的殖民基本上消失。聯合國對此表示贊同,因而稱1960年為“非洲年”。

非洲殖民地相互獨立的結果也跟其宗主國有關。比如,岡比亞和從東、南、北三面包圍著它的塞內加爾其實沒有多大差別,只因分屬法國和英國的殖民地,就被硬生生地分成了兩個國家。

到1975年,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地也開始獨立。

鮮血染成的鑽石:非洲國家間的資源、民族與宗教之爭

非洲各國及其獨立時間

尼日利亞與西非地區

我們先從人口最多的尼日利亞說起。

眾所周知,尼羅河、剛果河與尼日爾河是非洲三大河流。其中,尼日爾河源自非洲西部的幾內亞高地,流向東北方,從馬裡中部穿過後改為流向東南方,最後進入尼日利亞,從最西側的幾內亞灣出海。馬裡有一座著名的城市,名為廷巴克圖,過去素有“黃金之都”的稱號,這座城市突顯了尼日爾河在運輸上的重要性。

葡萄牙是最早登上尼日利亞海岸的殖民國家。緊接著,英國人與法國人也相繼入侵,將這裡變成了奴隸貿易的據點。因此,這個海岸也被稱為“奴隸海岸”。

伴隨歐洲列強的入侵,基督教的勢力得以從尼日利亞海岸向南部擴張。而北部從中世紀以來就是阿拉伯商隊的貿易路線,因此屬於伊斯蘭教的勢力範圍。這使得其國內的三大地區和三大民族的信仰有差異:北部的豪薩族以穆斯林居多;西南部的約魯巴民族有六成是基督徒,三成是穆斯林,剩餘的一成則信奉傳統泛靈論;東南部的伊博民族多數為基督徒。由於東南部藏有豐富的石油資源,這裡成了其國內問題最複雜的地區。

二戰結束後,1960年,即“非洲年”,尼日利亞以三大省份的聯邦體制獨立建國,緊接著便要面對國內的種族與資源問題。不久,比亞法拉戰爭爆發,這意味著尼日利亞政府的努力成效甚微。

這場戰爭的開端起源於東南部伊博民族居多的地區發現了石油資源,為了獨佔經濟利益,該地區的人民企圖以“比亞法拉”為名獨立建國。世界強權一直關注尼日利亞的局勢:英國與蘇聯都不希望尼日利亞的聯邦體制瓦解,因此支持聯邦政權;法國和南非則站在比亞法拉這邊。比亞法拉背後的勢力顯然比不上聯邦政府,很快就落入劣勢,被聯邦政府及其背後勢力全面封鎖。

持續的封鎖導致比亞法拉爆發饑荒,在媒體報道及戰地照片流傳的影響下,雖然國際輿論轉而支持比亞法拉,但出於實際的國際局勢考量,懾於英、蘇的壓力之下,大多數國家還是支持尼日利亞聯邦政府。比亞法拉的獨立運動以失敗告終。

比亞法拉戰爭結束後,穆斯林佔多數的豪薩族和基督徒居多的伊博族保持了相對和平的關係,但是尼日利亞的政治狀況仍處於混亂狀態。在此背景下,從20世紀90年代起,伊斯蘭主義開始在尼日利亞擴大行動,組建了“博科聖地”組織。其後,該組織越來越激進,不斷髮動恐怖襲擊,企圖建立伊斯蘭社會。

鮮血染成的鑽石:非洲國家間的資源、民族與宗教之爭

比亞法拉戰爭期間的法國傭兵

尼日利亞的西方鄰國是貝寧,在帝國主義時期與馬裡、尼日爾同為法國殖民地。

尼日利亞的北方鄰國尼日爾在1969年完成獨立。非洲各國的國界沒有一條是不存在爭議的,尼日利亞和尼日爾的也不例外。尼日爾人口近六成是豪薩族,約一成左右是圖瓦雷克族。他們在撒哈拉沙漠從事商隊貿易,英勇善戰,勢力範圍包括撒哈拉沙漠西部的尼日爾、馬裡、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的一部分。尼日爾也因為富含鈾資源而產生出諸多問題,另外,圖瓦雷克族還時常發起獨立運動。

尼日利亞的東方鄰國喀麥隆曾是德國的“保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幾乎失去所有海外殖民地,也包括喀麥隆。後來,喀麥隆的一部分國土被併入尼日利亞。當時的尼日利亞還被稱為“尼吉利亞”。

埃塞俄比亞與東非地區

埃塞俄比亞曾經在19世紀末成功擊退意大利的侵略,得以維持獨立。二戰期間,1936年,墨索里尼時意大利再次入侵埃塞俄比亞,這一次埃塞俄比亞的反抗失敗,暫時遭受殖民統治。僅過五年,在英國的支持下,埃塞俄比亞再度恢復獨立。

厄立特里亞在埃塞俄比亞東北臨海,帝國主義時代是意大利的殖民地。埃塞俄比亞恢復獨立時也解放了該地,之後成為英國的保護國。實質上,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在這個階段是合併的狀態,但厄立特里亞人對此相當不滿,因而從1960年起展開了獨立戰爭。1991年,厄解放軍攻下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終於實現了完全獨立。

獨立後為了國境問題,厄立特里亞和埃塞俄比亞持續展開鬥爭。因雙方都是貧困國家,這場鬥爭加劇了國家經濟的落後和政局的混亂。

除厄立特里亞問題外,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也在邊界發生了戰爭。

經濟低迷引發的政治不安使埃國人民奮起反抗,終於在1975年廢除帝制,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這個政權的背後是蘇聯,因為厄立特里亞和索馬里的問題,最終在1991年隨同蘇聯崩潰瓦解。

鮮血染成的鑽石:非洲國家間的資源、民族與宗教之爭

抗擊意大利入侵的埃塞俄比亞軍隊

埃塞俄比亞的西邊鄰國是蘇丹和南蘇丹,這三個國家為了爭奪交界處的伊雷米三角地區也產生了紛爭。20世紀初,整個東非幾乎都是英國殖民地,當時英國與已經獨立的埃塞俄比亞簽訂了邊界條約,然而並不明確,後來就變成了三國紛爭的起因。這個爭議至今也未達成共識,伊雷米三角地區仍存在著爆發衝突的風險。

19世紀時,蘇丹北部還是埃及的領土,南部則被英國佔領。後來,埃及成了英國的保護國,整個蘇丹便由埃及與英國結成的同盟共同統治。英國曾企圖將蘇丹與南方的烏干達合併為一個國家,但最終未能如願。

1956年,南北蘇丹合在一起獨立建國。但南部對於接受北部統治不滿,要求獨立的呼聲也隨之高漲。1972年,南部的自治權獲得認同。之後因為發現了油田,蘇丹政府又取消了其自治權,甚至實施高壓統治。同時,蘇丹政府還強制所有國民信奉伊斯蘭教,基督徒較多的南部為此深表不滿,內戰終於一夕引爆。

據說,有250萬南蘇丹人在這場內戰中遭到屠殺。後剛果民主共和國與烏干達都派遣了軍隊介入,蘇丹政府被迫承認南蘇丹獨立。

2011年,南蘇丹脫離蘇丹,正式成為非洲第54個獨立國家。剛獨立,南北蘇丹馬上又為國界問題再起爭執,整個埃塞俄比亞—蘇丹地區仍無法維持政局的穩定。

索馬里與海盜

時至今日,非洲仍有一個無法無天的地區,那就是非洲大陸最東方、被稱為“非洲之角”的索馬里。

非洲之角周邊的版圖劃分一直很複雜。帝國主義時代,由南至北分別是意屬索馬里、英屬索馬里和法屬索馬里,最後是意屬厄立特里亞。法國實施的非洲大陸分割政策的東部起點,正是法屬索馬里。

二戰後,厄立特里亞被埃塞俄比亞吞併,1993年完成獨立。吉布提在1967年舉行公民投票,決定繼續接受法國統治,之後又在1977年宣佈獨立。而英屬與意屬索馬里在1960年合併,實現獨立建國。

1977年,索馬里要求埃塞俄比亞歸還歐加登地區,遭到拒絕後引發戰爭。索馬里在戰爭中敗北,政局也陷入混亂。期間,過去曾為英屬索馬里的地區宣佈獨立,建立索馬里共和國,但並未得到國際承認。另外,前意屬索馬里北部的普特蘭地區也展開了脫離索馬里的行動。

於是,索馬里地區成了整個非洲最混亂的地區,幾乎就是“海盜”的代名詞。

鮮血染成的鑽石:非洲國家間的資源、民族與宗教之爭

索馬里海盜

美蘇爭霸下的中非地區

剛果民主共和國過去稱為“扎伊爾”,帝國主義時代,利奧波德二世以極其殘酷的手段侵佔該地區,將該地區變成了比利時的殖民地。東邊的烏干達和肯尼亞屬英國,盧旺達與布隆迪則屬德國,另外還有坦桑尼亞,是英國的次殖民地。

一戰後,比利時又接管了當時還在同一政權統治下的盧旺達與布隆迪。該地區的人民由三個種族組成,分別是以農業為主的胡圖族、以狩獵為主的特瓦族和遊牧民族圖西族。由於人數較少的圖西族原本就由比利時統治,因此比胡圖族和特瓦族更受重用。

1962年,該地區分裂成盧旺達共和國與布隆迪王國。

盧旺達由胡圖族人掌握政權,於是圖西族成了難民,逃到烏干達和剛果民主共和國。難民中有些人組成盧旺達愛國陣線,並於20世紀90年代入侵盧旺達,引發了內戰。後來,政府軍獲得法國援助,擊退了愛國陣線。1994年,盧旺達總統專機被擊落,激進派政府軍為了報復,襲擊圖西族和保守的胡圖族,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有80萬居民慘遭殺害。愛國陣線趁機反攻,打敗政府軍並奪取了政權。

在內戰時期,又有150萬盧旺達難民逃到剛果。盧旺達趁機佔領剛果東部,直到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盧旺達才撤兵。目前,盧旺達的國內局勢基本上已安定下來,這在非洲國家來說實屬難得。

而在布隆迪國內,圖西族和胡圖族依舊持續對立,政局長期處於混亂狀態。2008年,雙方達成和解,但沒人可以保證他們都會遵守協議,局勢依舊不穩。

烏干達是在1962年獨立建國的。1971年,軍人出身的阿明掌握了政權,他和英美等資本主義國家站在一起,明確反對共產主義。他建立的獨裁政權足以用殘暴來形容,統治期間屠殺了數十萬國民。後來,連英美等國也看不下去,放棄了與烏干達的合作,烏干達立刻轉投蘇聯。期間,反抗暴政的烏干達國民以蘇丹為據點,組織起了“聖主抵抗軍”。

在得到蘇聯的武力支援後,烏干達向南方鄰國坦桑尼亞發動了戰爭。正所謂“失道者寡助”,主動進攻的烏干達反而戰敗,阿明也因此失勢。“聖主抵抗軍”趁機對政府軍展開進攻,造成烏干達政局持續混亂。直到20世紀末,烏干達政局才趨於穩定,經濟也逐漸步入正軌。

中非地區小國林立,像盧旺達、布隆迪和烏干達等國,其國內本就有複雜的民族與宗教問題,再加上對權力和資源的爭奪不斷,在美蘇對立的國際局勢中,一直充當被操縱的角色。

鮮血染成的鑽石:非洲國家間的資源、民族與宗教之爭

中非地區難民

南非地區

帝國主義時代,納米比亞被稱為“德領西南非洲”,是德國殖民地。一戰後,國際聯盟承認該地區由南非聯邦委任統治。二戰後,南非聯邦以國際聯盟已不存在為由,實質佔領該地區。1960年,聯合國通知南非聯邦,終止納米比亞的委任統治,但南非聯邦並未聽從指示。不僅如此,南非政府還在該地區實施種族隔離政策。

1965年,南非聯邦脫離英國,獨立成南非共和國。

為了反抗南非的統治,西南非洲人民組織誕生,並開始展開武力解放鬥爭。1968年,解放鬥爭取得了勝利,由於境內有納米比沙漠,故將國名定為“納米比亞”。此後,南非政府與納米比亞國內的親南非的勢力聯手,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對納米比亞的統治。

位於納米比亞北部的安哥拉和莫桑比克過去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兩國也持續發動獨立戰爭。1974年,葡萄牙爆發康乃馨革命,從二戰前一直延續的獨裁體制宣告瓦解。受此影響,1975年,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成功獨立。之後,安哥拉發生內亂,讓包括納米比亞在內的整個南非地區的混亂更加難以收拾。

在安哥拉獨立戰爭中扮演關鍵角色的有三股勢力,一個是美國和南非支持的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的全國聯盟,一個是蘇聯扶持的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還有一個是扎伊爾和法國支持的安哥拉民族解放陣線。後來就連古巴也插上一腳,直接出兵支持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由此引發國際問題。為打破僵局,美蘇展開了持續性對話。

1988年,南非統治下的納米比亞尋求獨立,古巴也在同時從安哥拉撤兵,該地區由此邁向和平之路,納米比亞也在1990年完成了獨立建國。

進入21世紀後,安哥拉成了鑽石和石油的主要出口國,經濟呈現出繁榮景象,但國內也因此腐敗現象頻出。另外,內戰時期全國各地埋藏的地雷,以及有些地區開始出現反對中央政府的勢力,各種問題仍接踵而至,安哥拉麵臨的挑戰依舊嚴峻。

鮮血染成的鑽石:非洲國家間的資源、民族與宗教之爭

非洲最富裕的南非共和國

鮮血染成的鑽石

非洲礦產資源豐富,堪稱寶庫,是以帝國主義時代列強才會紛紛入侵,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在眾多資源中,鑽石有其相對獨特的地位。在眾多地區中,南非又是鑽石蘊藏量最大的地區。

拿破崙戰爭後列強簽訂協議,英國取得開普勒,後來同樣覬覦鑽石資源的荷蘭不服,於是與英國在南非地區爆發戰爭,史稱布爾戰爭或南非戰爭。除了鑽石外,戰爭的目的還在於搶奪黃金。

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各自無償提供武器給自己在該地區的代理人,但冷戰結束後不再無償提供,可是各國政府軍與反政府軍的針鋒相對卻沒有終止。所幸這些國家的鑽石礦山很多,於是,他們便用鑽石來購買武器。

在非洲西海岸,塞拉利昂、利比里亞和科特迪瓦三個國家並列存在。過去,美國北部發起廢止奴隸制度運動時,利比里亞得以建國,其國名便源自“自由”一詞。而塞拉利昂則是英國廢除奴隸買賣和奴隸制度之時,從中解放的黑人移居的國家,因此其首都弗里敦也被稱為“自由城”。

1961年,塞拉利昂完成獨立,20世紀90年代開始推行民主化建設。但其國內軍事政變頻繁,是以一直處於內亂狀態。同時,利比里亞和科特迪瓦也持續爆發內戰,這三個國家的反政府勢力都以走私鑽石為主要財源,因此有“血鑽石”之稱。

反政府組織為籌措購買武器的資金,不僅走私鑽石,還走私黃金與稀有金屬,甚至包括核武器原材料。而且,“血鑽石”引起的問題還不止影響到非洲西海岸這三個國家,就連安哥拉、剛果共和國和剛果民主共和國也捲入其中。眼看由鑽石引發的紛爭越拖越久,聯合國決議,制定“金伯利”認證制度,全世界的鑽石產業都必須遵守這項認證。情況由此得以改善,目前已漸趨緩和。

鮮血染成的鑽石:非洲國家間的資源、民族與宗教之爭

布爾戰爭

非洲各國固然存在民族與宗教問題,但這些問題不獨存在於非洲,同樣有這些問題的地區也沒有演變成像非洲那樣整體性混亂的局面。所以,非洲問題的根源其實在資源,無法輕易解決。正是列強對非洲的瘋狂掠奪,才使得原本資源豐富的非洲因為經濟條件和開採手段落後而變得資源相對貧瘠,因此,非洲資源問題又得歸結於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罪惡。

當時的蘇聯其實和美帝國主義並無太大區別,同樣是霸權主義思維。兩國不斷在非洲大陸上發動代理人戰爭,其結果是陷非洲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使原本就因資源問題陷入混亂的非洲雪上加霜。

近年來,雖然非洲的經濟仍十分落後,但是他們利用資源的能力越來越強,正在從貧窮中解放。不過,另一方面,埃博拉病毒造成的悲劇,以及帝國主義時代遺留的問題,讓現代非洲仍處於困苦局面,這種傾向還越來越明顯。再加上伊斯蘭教在全世界擴張勢力,使得國際社會面對巨大矛盾時,更突顯出非洲各國國內紛爭的激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