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傷疤”變風景!五家疃村“大石窩”蝶變文藝範兒

陽春三月,杏花如雪,環翠區嵩山街道五家疃村風景正好。

沿著鄉村小徑漫步,遠遠就聽見清脆的響聲從村委大院傳出,村裡的文藝愛好者王培玲正在跟姐妹們“打磨”新節目。手中的快板翻飛,“憋了一冬,村裡的大石窩也‘寂寞’很久了,等疫情過去,我們得趕快上臺亮亮相。”王培玲興致勃勃。

环境“伤疤”变风景!五家疃村“大石窝”蝶变文艺范儿

王培玲口中的“大石窩”是五家疃村打造的石窩劇場,自去年10月份正式啟用以來,已經舉辦了鄉村音樂節、威石片納涼晚會等十幾場文藝活動,其中鄉村音樂節更是讓小村火了一把,一週的展演吸引了5000餘人次觀看,成為遠近知名的鄉村文化“主陣地”。

在石窩劇場建成之前,五家疃村就是省級美麗鄉村,儘管環境好、生活富,但村民心裡還是空落落的。“不熱鬧”,王培玲一語點破玄機:“我們愛演節目,但村裡沒有大舞臺,以前表演都得聚在村委大院或者大馬路上,沒有座位,還得時不時躲車,慢慢地,大家的興致就淡了。”

瞭解到群眾的心聲,嵩山街道把打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當作支點,聘請中央美術學院何崴教授團隊,高起點規劃建設文化活動場所,提振村民的精氣神兒。

环境“伤疤”变风景!五家疃村“大石窝”蝶变文艺范儿

建設劇場消息傳開,村民們喜笑顏開,但選址讓大家摸不著頭腦。石窩是一處廢棄採石場,岩石裸露,土壤侵蝕,全村的草摞都堆在那,王培玲私下嘀咕:“那扇大石硼那麼醜,在下面演節目,不是揭短嗎?”

“醜陋”的石硼正是何崴教授眼中的亮點。早年遊學歐洲時,他對希臘的埃庇道魯斯露天劇場有著深刻的印象,以此為靈感,石窩劇場以採石斷面為背景,依山而建、面朝遠方,獨特的人文自然景觀一定會震撼人心。劇場還承擔著生態修復的任務,通過團隊精心打磨,把這個“環境傷疤”變成靚麗的風景。

聽聞這樣超前的設計理念,村民兩眼一抹黑,王培玲不禁皺起了眉頭:“這劇場咋跟別的村不一樣,搞得這樣怪,誰願意來看演出?”

從懷疑轉變為驚喜,還得用事實說話。經過數月緊鑼密鼓的建設,別具一格的石窩劇場正式亮相,古樸滄桑的石壁、石階與古村的風韻格外契合,現代的寫意形態又拔高了村居的整體氣質。不久前,石窩劇場還從全球上萬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斬獲2019年LICC倫敦國際創意大賽建築設計類一等獎,鮮紅的喜報貼上了村頭的公告欄,王培玲眉飛色舞:“真展揚,我們村在國際上出名啦!”

不僅服務五家疃村,周圍西莊村、臺下村、北七夼村等村莊都因石窩劇場“嗨”了起來。今年嵩山街道針對不同文化結構、審美情趣、文化需求的人群,設計了多維度的文化活動,戲劇專場、“勞動人民最光榮”話劇表演、第二屆鄉村音樂節……群眾文化品牌活動接連上線,20餘場精彩的展演貫穿全年,文化繁榮起來,老村煥發出新活力。

眼下,村裡的文藝愛好者們動起來了,新劇場更是激活了王培玲全家的“藝術細胞”,她自己要表演小品,她的兒子、兒媳也準備了歌曲。排練步入正軌,孩子們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多了,王培玲的日子別提多充實了,“以前我那小孫子總嚷嚷農村無聊,現在他都邀請同學來‘打卡’,別看我們是農村,人氣旺得很!”(Hi威海客戶端記者 孫藝嘉/文 朱春曉/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