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书中游中国"特别之旅,第一站:北京

前天,也就是2020年2月22日,在每天习惯性的的从窗户口眺望江山时,明显感觉外面溜达的人多了很多。

接着就看到朋友圈全国各地人员聚集的新闻:带着口罩排队等吃饭的,扎堆晒太阳喝茶的,人头攒动赶大集的,还有去香山堵车的视频。

顿时心里堵了一口老气,疫情结束了吗?瞎溜达个什么劲儿!

春天确实来了,但是为了更多的春天,请继续宅在家里!

等前线战士凯旋,我们再去爬山赏花赶集追逐太阳。

你说世界那么大,不去看看太遗憾,那我带你换个方式看世界,这种方法不仅能跨越空间,还能跨越时间,宅在家里就能踏遍大好河山。

这个方法就是读书,每个城市、省市都有其代表性的作品,透过它们我们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所以,请各位旅客系好安全带,"书中游中国"特别之旅就要发车了,第一站:北京

老舍作品:《茶馆》《正红旗下》《骆驼祥子》

说到北京,那就绕不开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北京市民的凡俗生活,老北京的规矩,没有人写得比老舍先生真切地道。所以,要看北京,一定要先读老舍先生的作品。

另,老舍先生作品很多,随手选几个作为推荐,更多作品希望大家拓展阅读。

「书单」

《茶馆》算是想去看一直没能看上的话剧,到底有多好,一直是不了解的。看完这个剧本,顿时心又痒痒了,想去看茶馆里的几个大字"莫谈国事",想去听每一幕前的那几句数来宝"大傻杨,打竹板儿,一来来到大茶馆……"

茶馆是大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缩影,三教九流聚集一馆,外面的世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茶馆以及茶馆的人们也被大时代的车轮裹挟着前进,"莫谈国事"的纸条是越来越醒目,然而莫谈国事,可依然被国事影响着人们的菜米油盐酱醋茶。

总之,有机会一定去剧院感受一下,总觉得会比剧本来得要更精彩。

「书单」

"生命就这么沉浮在有讲究的一汪死水里。"《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未完成的一本遗作,短短十一章的内容搭好了北京城这个戏台子,各路演员纷纷就位,故事却戛然而止,随着老舍先生一起沉入了湖底。

虽然只有十一章,但是分分钟带你穿越到那个遥远的年代,让你看到当时旗人的生活状态,甚至还能感受一把北京的沙尘暴。一个洗三礼画出了一幅老北京的群像图。统筹大局的福海二哥,不耐烦的姑母,跑来跑去的小六子和二姑娘,甚至呼噜呼噜喝面的群众们……

《城南旧事》,林海音 著

「书单」

《城南旧事》是一本读了又读的书,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好读,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也没有拗口的文字,就是简简单单的叙述,仿佛给我们安上一双孩子的眼睛,看到青石板路,看到四合院高高的门与墙,还有半人高的野草。

第一次读完这本书也还是个孩子,而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把林海音和林徽因当成一个人。直到成年后看到林徽因的各种八卦,才搞清楚事的小英子并不是那位大才女,顿时有种安心感。不过那时候北京离我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只对一个齐刘海bobo头穿着花棉袄的小姑娘心生向往。

再次读时已经在北京生活有了几年,于是有了不一样的感受,看得时候总忍不住对照着地图研究骡马市大街在哪儿?新帘子胡同又是什么地方?《城南旧事》版本很多,推荐三联出品作家故乡系列的这个版本。书里有沈继光老先生在2003年拍摄的老北京照片,残破的老胡同,孤独的野草,仿佛时间的大风呼啸而过。

《城南旧事》里的北京是孩子的北京,充满了新奇和惊喜,仿佛生活在时间之外,只是再回首才发现一眼万年。

《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张恨水 著

在关于北京的书单里,张恨水先生必须拥有姓名。

"我们住在北京城嫌他刮土,就说是香炉里的北京城,沙漠里的北京城。但是到了天津,或者上海,我们就会思想北京不置。这样的公园,哪里找去!"当时读《金粉世家》时正在回北京的飞机上,看到这一样段话,顿时归心似箭,恨不得马上抵达北京。

张恨水先生最会写北京的公园,男男女女相约游园的场景很多,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张恨水先生被冠以了鸳鸯蝴蝶派的名声,害得我错过先生作品多年。在我看来,鸳鸯蝴蝶是低估了先生的评价。言归正传,继续说书。

「书单」

关于《春明外史》,它是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小说,鸳鸯笔法写就"二十年代社会怪现象"。这本书有两个妙处:一是背景好看——会馆,八大胡同,剧场,学校,报社,豪门,酒楼……仿佛被作者带回了二十年代北京,看上去花团锦簇,人声鼎沸,内里却是腐烂不堪;二是故事好看—虽然主线剧情是杨杏园和他的红颜们,但是这真的就是一根主线,把众多故事串了起来,各种豪门秘闻,各种风流韵事,精彩的让人停不下来。

「书单」

《金粉世家》很多人应该很熟悉,当年陈坤、董洁、刘亦菲翻拍的电视剧也算是经典之作了。初始看这本书会带入影视剧的人物形象,看到最后也就淡了。到最后,脑子里只剩下一扇破落的大宅门,里面长满了荒草,住满了鬼魂,舞步不停,音乐不休。

至于为人津津乐道的爱情故事,我个人觉得这是一本没有爱情的书,金燕西与冷清秋之间不过就是浪荡公子图新鲜,贫家女子迷了眼,算是一次阶级碰撞,结局惨烈。看完冷清秋的婚后生活,我忍不住想,所谓"门当户对"还是有一定道理,门当户对里涉及到一个三观问题,三观不同怎么做朋友?更何况是夫妻。

王朔小说作品

「书单」

王朔笔下的北京气质与前面所述作品有着很大不同,可以这么说,前面那是北平,朔爷笔下的是北京,不过是八九十年代的北京。天空很高,马路很宽,自行车呼啸而过的小胡同,穿着军大衣歪戴着帽子的人们。

朔爷的书有很强的画面感 ,仿佛一个北京糙爷们操着一口地道的京片子,给你讲社会万象,甚至趁你不注意还暗骂你一顿,你还混不知的傻乐。


最后,你读过哪些很能代表北京的书呢?欢迎留言讨论,别的城市也可。

#我,无条件写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