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遠成辦公的經驗值得學習!


這些遠成辦公的經驗值得學習!


宏觀管理


宏觀管理角度其實並不分遠程辦公還是集中式辦公,只不過,這些問題在“遠程辦公”的場景下更突顯罷了。


1.努力找到好的人


團隊管理的頭等大事是找人,沒有之一。遠程集中都一樣,而遠程團隊需要的人的一般需要有這些特質:


能獨擋一面的人。這樣交給他的事能獨立完成,沒有路能自己找路,這樣可以節省很多管理成本。

溝通能力很強的人。一方面,他能把模糊的事變清楚,另一方面,他能有效地說服他人。不然就會非常扯皮和消耗時間。

能自管理和自驅動的人。不能自管理和自驅的人,會增加大量的管理和教育成本。能自驅動的人,都是對所負責的事情有認同的人。


如果你仔細思考一下,你會發現,這樣的人是任何一家公司所渴望的人,和遠不遠程無關。只不過,如果是遠程團隊的話,你會被逼著要招到這樣的人。


招到這樣的人,你團隊的執行力會非常的強悍。招不到這樣的人,你只能為他們不能自管理和自驅而招“經理”;不能寫出好代碼而招“測試”;不能很好溝通而招“項目經理”;不能獨擋一面,而要把好的人安排給他們當“教練”,而好的人則會被累死……


2.“統一”尤為重要


對於遠程團隊來說因為見不到面,缺乏交流和溝通。所以,需要團隊裡所有人能夠對要做的事有一個統一標準的認識。往大了說是共同的目標和使命的認知。知道要什麼、不要什麼,知道取捨,知道 trade-off。


這些東西都是需要團隊一起達成共識的。如果沒有這樣“Same Picture”的目標和使命,就會出現很多不必要的誤解和衝突。另外,因為團隊和業務也在迅速發展中,所以,也需要不斷地調整和溝通。這都需要領導者花費時間統一目標和使命。


老實說,無論遠程不遠程,一個團隊都需要有共同的目標和使命。沒有共同的目標,就算是集中在一起辦公,也一樣沒有效率。


3.傾向使用小團隊


因為溝通成本的問題,遠程團隊更傾向使用小團隊,但並不是說小團隊會限制整個公司的規模。人數越多的團隊,基本上來說就更偏勞動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的一個特徵就是,大家整天在想,得整點什麼事給這麼多人,好讓他們忙起來。


而人數少的團隊,因為人不夠,所以每天都在想,什麼樣的事更重要,什麼樣的事可以自動化,怎麼做更有效率……小團隊和大團隊的關注點就這麼不一樣了,所以做出來的事也就不一樣了……


當然,並不是說勞動密集型有什麼問題,就像《軟件團隊的兩種管理方式》一文所說的一樣,遠程團隊更傾向於“電影工作組”式的每個人都是 leader 的知識密集型的團隊。


微觀實踐


在遠程工作中,我們需要有很多的微觀操作來讓大家能夠更好地進行遠程工作。


1.文檔驅動


首先,遠程的問題就是溝通不方便。集中辦公的話,一群人可以在白板上進行討論,然而遠程工作這個事就變成很複雜了。所以,當要討論什麼事的時候,需要發起人先寫一個文檔,然後大家在這個文檔上進行討論。


另外,寫文檔的好處太多了,除了給後人有一個可以追溯的東西,更重要的是,寫作是一種深度思考,當你把你腦子裡想的東西寫下來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的思考更多了。所以,文檔驅動是我們團隊非常重要的事。

2.Owner 文化


這個太重要的了,但是,這並不是在說,如果一個事沒有 Owner,就會像“三個和尚”那樣,事情就到了沒人管的地步。這是因為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是比較 nice 的,比較 nice 的人通常來說都不好意思跳出來對別人發號施令。


所以,Owner 文化就是要求每件事都要定義一個 Owner,而這個 Owner 是有權對其它人發號施令的,其他人也有義務要配合他。當然,Owner 的權利越大,責任也會越大!


3.Review 文化


Review 文檔是一種把知識或是想法傳遞出去的方式。我們在實踐過程中,需要大家把好的想法寫下來,這需要包括問題背景、目標、可選的方案(這些方案需要有引用和數據,不能是拍腦袋),還需要有 Pros/Cons 的比較,然後再發起討論。這樣,事情在一開始就做好,那麼就可以讓大家的討論更加地有效率。很多人以為開會討論有個議題就行了,其實不夠,有效率的開會討論需要的是議案,而且還是高質量的議案!


4.目標承諾


我們需要每個人承諾自己的工作目標,這個完全由每個個體來自發完成。一般來說,每個人自己給自己制定的計劃最好是在 1-2 周內。


5.自我管理


我們的實踐是沒有審批制度,無論是休假、報銷還是出差,完全是自己自由安排,但需要告訴團隊(除非在一些關鍵時期沒法休長假,需要整個團隊全力以赴)。千萬不要撒謊和作弊,一旦發現,直接開除就好了。這個是基於好人更多的原則制定的。


這些遠成辦公的經驗值得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