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場上有哪些職位很平凡但是是肥差?

樂燦燦的vlog


這個問題要分朝代說。每個朝代編制不同,職權大小就不同。

我們就以官員配置名目繁雜的明朝來說。

如果你生活在明朝,如果想要進編制內當個公務員,不僅工資高而且工作相對輕鬆。那麼就有四大肥差等你挑選分:兵部庫選司、吏部文選司、兵部武選司、吏部考功司。

為什麼說這事肥差?因為有油水而且很輕鬆。

首先,吏部文選司是幹什麼吃的呢?這個官的職能就是分配人才,負責朝廷官員的升遷調動!接下來的就不用我說了吧。想升官?拿錢!想到好地方當官?拿錢!想坐我這個位置?沒門,小心分分鐘削了你!

還有就是吏部考功司,這個官的職能和吏部文選司差不太多,也是負責人事變動這類的工作,但這個考功司獨特就獨特在一個地方了,這個官同時還負責人才的選拔!我的天,這根本就是人人嚮往的一件美差吧。平時大概也沒什麼事,就是填個推薦表推薦一下人才。

你是人才嗎?哦,給錢了,那就是人才。

你是人才嗎?看你那窮酸相,還人才?我看是人渣還差不多!

你是人才嗎?我去,這麼多金元寶!你是人才中的人才,保你當大官!

再下來就是兵部武選司和庫選司。這兩個官職為什麼能夠稱得上是肥差呢?從字面意思上我們也能想清楚,當然是因為這倆官職和兵部掛上鉤了。兵部是掌管著武官的部門,自然而然的,這個武選司和庫選司就和上文說的文選司一樣,擁有對官吏的的任免權。而古代兵部的賬原本就是一筆爛賬,更別說在兵部裡擔任如此重要的人事調動權了。而且這倆官職比起其他兵部的官職還有一個什麼好處呢?就是武選司和庫選司不用上戰場,沒有生命危險,只管天天收錢爽歪歪就完事兒了。

如果有朝一日你穿越了,強烈建議你選這四個職業,真的,可香了……


歷史是個大葫蘆


要說古代官場上有哪些職位很平凡,但又是肥差的話,恐怕非鹽官莫屬。食鹽,不僅是千家萬戶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更有“人不吃鹽渾身沒力”的說法。

正是具有了這些特性,在古代相當長的時間裡,食鹽均由官府實行專賣和管控。而執行或實施這項制度的官員,就是鹽官。由於鹽官常與鹽商及錢財打交道,看似官職平凡,實則卻是個大大的“肥缺”。


古代鹽官制度

鹽官的設置,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這一時期,並不是政府組成機構。在秦國,商秧變法後,設置了管理食鹽專營的官署。據《左傳》記載,“海之鹽蜃,祈望守之”。意思是說,祈望後世立鹽官之始。鹽官的真正設立,卻是要到漢武帝時期。

現知最早的記載出自《史記》,鹽官主管生產、分配以及轉運。有說漢武帝設立鹽官,主要是因為頻繁用兵而財力不足。但這肯定不是主因,由於食鹽涉及民生,由商賈把持不利於國家經濟,且逐鹽獲利豐厚,各地壟斷山海之利。

鹽和鐵在古代都屬於戰略性經濟資源,將這部分收歸朝廷,有利於打破各自為政,商賈壟斷的局面。因此,鹽官只設於產鹽之地。據《續漢書·百官志》記載,“凡郡縣出鹽多者置鹽官”。


漢武帝先派遣孔僅、咸陽在全國範圍內,遍設鹽官、鐵官,人員配備上,首選過去曾經營鹽鐵業的巨賈。一來可以讓這部分熟悉行業經營者繼續發揮作用;二來又可使政府全盤接管時不至產生牴觸。

漢武帝開創鹽官制度,並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後,在原有的郡縣鹽官基礎上,又增設了均輸鹽鐵官一職,並釐清各自權限。鹽官負責產鹽和徵收鹽稅,均輸鹽鐵官則負責向大司農運輸鹽品。

均輸鹽鐵官所運輸的鹽品,主要供給宮廷及政府所需,多出的部分則貯藏起來,用作日後抑制食鹽價格波動,消彌地方價差以穩定社會經濟。


據《史記》記載,“使孔僅 、東郭咸陽乘傳舉行天下鹽鐵,作官府,除故鹽鐵家富者為吏 。 ”

鹽官雖是個肥差,但也出過不少清官

鹽業在古代算是個暴利行業,鹽官分為鹽官令和鹽官長。通常情況下,還配有鹽官丞,鹽官的待遇與同級地方官員相等。由於食鹽只能由朝廷專賣,煮海為鹽或鹽井熬鹽,出來的鹽就如同白花花的銀子一般。因此,不少的鹽官在未到告老還鄉之時,便已成了腰纏萬貫的富豪。

而在清史中,認為“鹽道一關,尤關國課”。清代的鹽稅,幾乎佔了清政府稅收的三成。鹽官一職,成了官場上的香餑餑。不過,歷代的鹽官當中,卻也不乏清廉之官。


北宋時期,寫下“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宰相晏殊,就曾當過鹽官。任職十大鹽場之一的西溪鹽官時,就不屑與鹽商同流合汙,成了當時的一股清流。范仲淹也曾擔任淮鹽貯藏轉運官員一職,同樣是以清廉著稱。

康熙時的兩淮鹽運使張應詔,一生清貧兩袖清風。任職期間,不斷被大肆詆譭甚至排擠,康熙雖知其操守,明知他是被誣陷,卻也架不住眾多的彈賅密摺。無奈之下,只好硃批回覆強壓下去,“從來操守亦是難保,往後再看再說。”雍正三年,張應詔告老還鄉。史稱“一生廉潔,還鄉無餘財”。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在這裡給你介紹推薦一下明代四大肥差。

它們分別是吏部文選司、吏部考功司、兵部武選司、兵部武庫司。

1、吏部文選司負責官員的選拔和分配工作。在吏部,四品以上的文官由吏部尚書親自選擇,至於四品以下的知府、知州等官員,全部有文選司郎中挑選。

2、吏部考功司負責對天下各級官員進行考評,同時給出需要升遷、處分的官員名單。

3、兵部武選司,和吏部文選司類似,武選司不歸吏部管理,而是歸屬兵部管理,專門負責全國武將的安排和調動。明朝有九邊重鎮,兵部尚書負責挑選各鎮總兵和副將,最多也就是管理參將,至於參將以下的武官,全部由武選司郎中挑選。

4、兵部武庫司,顧名思義,武庫司負責各地軍隊物資、武器的調配工作。明朝上百萬軍隊,後勤物資都歸武庫司管,還管一些兵器作坊。就好比現代的後勤部,加各種兵器公司。

這些官員雖然本身官職並不高,可是管理很多官員的升遷和軍需的調配,所以他們是名副其實的肥差。


老霍說史


缺乏制約的權力往往會滋生腐敗,在官場上更是如此。中國古代的官職體系中,就有一部分職位為世人夢寐以求、趨之若鶩,一旦得償所願,必然巧取豪奪,上下其手,大貪特貪。就拿清朝的官制而言,至少有兩個職位看似平凡,卻是油水豐厚、日進斗金,眾所謂“肥差”者也。

倉場侍郎。古代社會,糧食是國家的經濟命脈,也是價值堅挺的硬通貨,商品貿易、官員俸祿都可以用糧食來進行結算,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清朝的時候,政府每年要將所徵收的糧米解往指定地點及首都北京,以供官、軍之用。這種糧米一般是經運河漕船運送的,因此叫漕糧。漕糧解到指定地點及京師後,要收貯在一定場所(即倉場)中,這樣就需要有一個管理漕糧收貯的行政機構,這個機構隸屬於戶部,叫倉場衙門。該衙門的長官一般由戶部侍郎兼任,故又稱為倉場侍郎。倉場侍郎表面上看起來很不起眼,但是手中卻掌握著巨大的一筆財富。他可以命令負責收儲漕糧的手下官吏在計量稱重、等級驗收、搬運費用等方面大做文章,還可以讓負責漕糧保管儲藏的官吏虛報損耗、以次充好、偷樑換柱。在漕糧發放時,倉場侍郎及手下官吏還可以短斤少兩、造作假賬來中飽私囊,將國家財產轉移到自己手中。即使事發,倉場官員甚至可以人為製造一場大火,讓貪汙的證據灰飛煙滅。有清一代的倉場侍郎大都是這樣的“碩鼠”。

河道總督。清朝為了治理黃河、長江、以及海潮倒灌的水患,設置了河道總督一職,專門管理江河堤壩和沿海海塘的修建。河道衙門所管理的這些業務項目,都是耗資極為巨大的超級工程。據史料記載,乾隆年間,黃河氾濫,朝廷每年光是撥給山東地區修理河堤的款項就達白銀八百萬兩。河道衙門拿到這筆鉅額資金以後,按慣例會截留大部分,在本衙門內按官職大小集體分肥。然後將修造河堤的工程層層轉包,每一個環節再加以盤剝。等工程到了真正施工者的手中,利潤空間已經很小了。施工者為了彌補利潤損失,只好偷工減料,大搞豆腐渣工程。黃河氾濫的時候,所修河堤根本抵抗不了洪水的衝擊,瞬間崩潰。遭殃的是黃河兩岸的老百姓,發國難財的卻是以河道總督為首的一群貪官汙吏。朝廷對此也無可奈何,來年還得再撥治河經費。所以,清朝時期的河患年年有、年年治,卻永遠也無法根治。


棒槌襖襖


其實古代一些管理錢糧的官吏是權力非常大的。而且油水也非常的大,像糧食這種官職非常容易貪汙腐敗,再加上對於糧倉如果管理不善的話,經常會用一些舊糧以次充好。

所以也會使得這些小官大發橫財。雖然這些小官他們的地位非常的低,但是糧食作為國家穩定的根本,一旦出現任何意外的話會給整個國家帶來重大的損失,可以說他們的任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一旦出現任何意外的話,這些小官們都難逃罪的。所以後來這些小官為了應對上面檢查,經常會把糧庫點燃,因為這樣就可以造成死無罪證。從而使自己逃過處罰,並且會跟自己的上司說是因為打雷閃電導致的糧庫被引燃。

所以自己的上司也不會怪罪自己,因為根本不是自己的職責失誤,而是天災所致。

當然時間久了,自己的上司也會有所察覺,在這個時候這些小官就會賄賂自己的上司,並且把自己的上司拉下水,這樣就可以使自己高枕無憂。

並且有些管理糧食的小官經常會把一些新鮮的糧食賣給一些商家。這樣就會使得自己賺取大量的利潤,而自己也會購物買一些發黴的糧食,然後以次充好。

可以說這是利潤非常大的行為,一旦如此的話,將會使得這些小官變得非常的富裕。並且這些小官也會和自己的上司說,是因為天氣潮溼導致的糧食發黴,所以根本不會怪在自己的頭上。


花哥歷史課


其實太監也是一個相當有前途的肥差。

宦官制度在我國那是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早在甲骨文中就有記載太監這一職務,不過那時候的太監主要職能是祭祀。後來經過不斷演變,就開始走進了皇帝的宮裡,負責處理一些雜役瑣事,因為皇宮裡有很多需要有體力的男人才能做的工作,宮女無法勝任,但是又怕這些男人在後宮行不軌之事,於是就對這些男人進行閹割處理。

就是因為當太監需要淨身,因此當只有一些窮人家的孩子,走投無路了才會去當太監。社會上對這些人也有些歧視,認為他們是不完整的男人。

雖然當太監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但是從生活的水平來看,這太監確實是個肥差。

太監的工資

其實本來這太監的工資並不高,比如清朝的太監被劃分為20個等級,大概也就是總管太監,首領太監和普通的小太監。總管太監的月工資是8兩銀子8鬥米,級別最低的小太監工資是2兩銀子2鬥米。按照現在的人民幣來算,清朝的一兩銀子也就值500塊左右,10鬥米價格在2至3兩銀子。這工資看起來很平凡,但是太監們大多還有些“灰色收入”。

就比如幫皇帝、太后跑腿傳旨會有各種各樣的費用。一般太監們宣讀完聖上的諭旨後,聽完諭旨的大臣都會給太監趕緊沏茶倒水,好好招待太監,並且還會給太監備上禮品,一般都是送銀兩或銀票。

左宗棠被太監索要“關節費”

但是,耿直純厚的左宗棠就幹不來這種事。1881年初,左宗棠從陝甘總督任上奉命回京述職,在1月30日來到了京城後,左宗棠急忙趕著進宮向慈禧述職。但是在進宮的時候,左宗棠被太監給攔了下來,向他要3000兩關節費。

這種費用就是皇帝或者太后身邊的人對求見者的敲詐,尤其是在晚清相當普遍,連皇帝也都是默許的。如李鴻章在見慈禧或者光緒的時候,就會給太監三四千銀子,這樣太監才不會暗中作祟。

但是左宗棠就不買太監的帳,見到太監索要關節費,左宗棠直言:“我係奉皇帝命來京,何以付費?不給一個銅板!”,不讓見太后,那就不見了唄,於是雙方僵持了三天後,李鴻章為了大局考慮就幫左宗棠付了這筆錢。太監成功掙得三千銀子。

2月3日,進了宮後,左宗棠向兩宮太后及光緒帝講了新疆的情況,慈安太后相當感動,獎勵給了左宗棠一副咸豐帝使用過的眼鏡。結果太監送眼鏡的時候,又一次向左宗棠索要關節費,左宗棠再次拒絕,就是不給錢,大不了不要眼鏡了。

眼瞅著左大人要拍屁股走人了,恭親王奕訢只好出面替左宗棠付了八千兩銀子,這才避免事情鬧大。太監又掙得八千兩白銀。

2月27日,左宗棠升官了,被慈禧擢升為軍機大臣,相當難得。因為左宗棠沒有考中過進士,只是憑藉軍功成為宰輔的。這次按照慣例,太監又該討要了,這會左宗棠相當大方,直接給了太監一百兩銀子,搞得太監有些不高興,不過太監多少也得了一百兩的銀子。

這些還算是掙得少的,晚清著名總管太監李蓮英掙得更多,據史料記載李蓮英:

“庚子以前,前後共計所得,已數百萬”,而“庚子以後,八年之中復事搜刮,所得不下二百萬”

由此可見,這太監一職也是個肥差,別管你是封疆大吏還是王侯將相,都得給錢。這還只是掙錢一方面,會玩政治的,還能像明朝的魏忠賢那樣搞個“九千歲”的稱號玩玩。


蝦扯文史


其實古代一些管理錢糧的官吏是權力非常大的。而且油水也非常的大,像糧食這種官職非常容易貪汙腐敗,再加上對於糧倉如果管理不善的話,經常會用一些舊糧以次充好。所以也會使得這些小官大發橫財。雖然這些小官他們的地位非常的低,但是糧食作為國家穩定的根本,一旦出現任何意外的話會給整個國家帶來重大的損失,可以說他們的任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旦出現任何意外的話,這些小官們都難逃罪的。

所以後來這些小官為了應對上面檢查,經常會把糧庫點燃,因為這樣就可以造成死無罪證。從而使自己逃過處罰,並且會跟自己的上司說是因為打雷閃電導致的糧庫被引燃。所以自己的上司也不會怪罪自己,因為根本不是自己的職責失誤,而是天災所致。當然時間久了,自己的上司也會有所察覺,在這個時候這些小官就會賄賂自己的上司,並且把自己的上司拉下水,這樣就可以使自己高枕無憂。

並且有些管理糧食的小官經常會把一些新鮮的糧食賣給一些商家。這樣就會使得自己賺取大量的利潤,而自己也會購物買一些發黴的糧食,然後以次充好。可以說這是利潤非常大的行為,一旦如此的話,將會使得這些小官變得非常的富裕。並且這些小官也會和自己的上司說,是因為天氣潮溼導致的糧食發黴,所以根本不會怪在自己的頭上。

所以我們看到古代的一些小官都會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賺錢,這是因為在古代貪汙腐敗的成本非常的低,

並且利潤也非常的大。


賈大智


有一個詞叫做“肥差”,指的是中間有油水可以撈的差事。在古代,做官是最有賺頭的,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可是所謂伴君如伴虎,做官想要保證自己官運亨通一帆風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何況歷朝歷代帝王,都非常厭惡貪官汙吏,想要通過做官來大大撈一筆油水,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比做官而言,在古代有一樁官差,油水最多,也是人人擠破頭的想要去做的差事。

這樁官差,就是做看守庫銀的衙役。拿清朝舉例,看守庫銀是一個非常緊要的差事,清政府規定,專門負責看守庫銀的衙役,只能由滿族人擔任。而且跟負責其他職責的衙役不同,看守庫銀的衙役,每3年一輪崗,不得續任。

也就是說一個滿族衙役,一輩子只能有3年的時間可以獲得看守庫銀的機會。而且這個崗位的競爭非常激烈,庫銀由戶部直接管轄,所以看守庫銀的衙役也需要由戶部進行調撥。僧多粥少,為了能夠幹上這樁差事,很多滿族衙役直接想出了一個投機取巧的方法,就是賄賂上級長官。

銀子一送就是至少500兩起步。在清朝,一兩銀子大致相當於如今的200元人民幣。也就說想要當上一個看守庫銀的衙役,賄賂金一掏就是至少10萬,令人乍舌。不過對於這些衙役來說,前期投入雖然多,但是後期也是有賺頭的。所以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傾家蕩產掏出這筆錢,以換得一個可以看守庫銀的肥差。

而這個差事的油水,就落在“監守自盜”4個字上。俗話說“家賊難防”,衙役們每日看著白花花的銀兩,沒有不動心的,所以就想方設法的從庫房中偷銀子。清政府為了防止衙役偷銀子,也用了很多方法。好比說衙役上崗的時候,必須先更換一次衣服,穿上特製的緊身衣。

這種緊身衣沒有內兜,而且比較貼合身子,如果想要在衣服裡夾帶銀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即便如此,還是有衙役想出了方法,就是在離崗回家的時候偷偷的將這件“緊身衣”帶回家,進行改造,然後使用這件改造過的緊身衣來偷竊庫銀。

發現更換衣服這件事也不足以防範之後,清政府又想出了另外一個辦法。這種辦法可謂是釜底抽薪,差點就從根源杜絕了衙役偷盜庫銀的惡習。那就是要求所有看守庫銀的衙役,在換崗的時候要脫光了衣服,裸身從庫房裡出來,接受檢查。

當時沒有“女衙役”一說,大家都是男人,即便脫光了衣服也無所謂。可是很快又有人想出了新的方法,那就是將庫銀砸碎,將它塞在自己身體的某個隱私部位,以此夾帶出庫房。在古代,銀錠和碎銀子一樣,都是真金白銀可以用來消費。很多衙役就靠著這一招,日日夾帶銀兩出庫,3年至少能攢下將近20萬的家財,比當時很多人一輩子賺的都要多了。






八零零三


在古時,帝王一般會控制鐵鹽二個行業,人沒鹽無法生存,再加古時提煉鹽工藝落後,控制好鹽,也就控制好了人。鐵更為重要,古時冷兵器時代,但凡要打仗,武器一般須耍大量鐵來打造兵器。控制好鐵也等於控制了戰爭的主動性,所已是這兩個部門的官員是肥缺,但朝代不問部門社制也不同,有可能兵部管鐵,工部管鹽,也有可能戶部管鹽,看朝代而定。當然吏部也可能是肥中之肥,有的朝代可以買官,那吏部自然也懸肥缺,主要還要看是那朝那代了。


ailen1999飛的靈魂


古代官場所謂的“肥差”,其實就是在權力體系中攫取“非正當利益”的能力,進而言之,就是權力體系自身所存在的“制度性漏洞”。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我們可以看到,在古代的官場,在五種情況下,一些看上去很低很平凡的職位其實都“暗藏玄機”,最容易出現“小官鉅貪”的情況——


一、能夠接觸到錢的地方,監守自盜很容易

範例:倉場書吏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糧食是第一“硬通貨”。而遍佈全國各地的儲糧“官倉”就相當於“國家戰略資源儲備庫”,地位非常之重要。

面對巨大的財富資源,倉場書吏,這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官位,就成了“油水”豐厚的肥差。

倉場書吏獲取不義之財的方式,主要是上下其手、監守自盜。一方面,在古代的大多數時間裡,農民都是以糧食實物來繳納各種賦稅,這就給了倉場書吏們大量的“機會”,比如在明代,他們發明了所謂的“淋尖踢斛”。就是說官府用十鬥之“斛”來稱百姓所交之糧,書吏要求斛必須裝滿壓實而且要“冒尖”,然後再狠狠踢上一腳,灑下來的糧食就被“貪汙”了,百姓還得再次填滿官斛才能過關。

顧炎武在《錢糧論下》中形容:"使改而徵粟米,其無淋尖踢斛,巧取於民之術乎?"亦省作" 淋踢 "。

除此之外,倉場書吏還負責為百姓所交的糧食“定品定級”,這裡面的人為因素就更大了,很多百姓為了定上更高的品級,不得不行賄書吏。而書吏們把百姓交糧的級別壓低後,再“以次充好”向上彙報,如此上下其手,賺個盆滿缽滿。

更為大膽的倉場小吏,還敢幹脆把官倉的優質糧食拿出去賣了,然後買回發黴變質的劣質糧充數,大肆賺取差價。至於上面有人來檢查虧空時,能蒙就蒙,不能蒙就乾脆偷偷放火付之一炬,讓貪腐證據“人間蒸發”,大不了受個“失職”之罰,反正錢早就撈夠了!


二、涉及政府採購的部門,亂花公款兩頭騙

範例:內務府採辦

賣炭翁被宮中採辦強買強賣刻意盤剝的故事大家早就耳熟能詳。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而“政府採購”在古代一直都是最為“腐敗”的部門之一。

清代負責宮廷生活保障的“內務府”,可以說將這種“腐敗”達到了極致。

內務府採辦別看官小,但是,卻都是從滿八旗中的正黃、鑲黃、正白所謂“上三旗”中選出來的,各個背景深厚。

他們斂財手法可以用“兩頭騙”來形容。

對下,他們以孝敬皇帝之名,要求各地官員、各行各業免費向內廷進獻各種財物;

對上,他們再把這些東西以高到離譜的價格報給皇帝,以此騙取巨量公款中飽私囊。

道光皇帝3000兩銀子補衣服上的一個小洞,光緒皇帝因為雞蛋4兩銀子一個而不敢多吃……這些大家熟悉的故事看上去像笑話,但卻是真實存在的。皇帝久居深宮,閉目塞聽,完全不知道民間的事情,內務府的大小官員們玩弄他們如在股掌之間!


三、具有壟斷地位的部門,我想怎樣就怎樣

範例:巡鹽道

中國古代,從西漢武帝時期大臣桑弘羊提出“鹽鐵論”開始,作為生活必需品“鹽”的國家專賣制度,就成為歷朝歷代政府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之一,而這種高度的壟斷,也帶來了高度的腐敗。

到了清朝,川閩地區的茶葉、雲貴地區的銅礦、江淮地區的食鹽已經成為重要的“財源”支柱。而清朝也在各地設置巡鹽道這一官職,負責鹽業的生產、運輸、售賣等等。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一個細節,江南巡鹽道任伯安雖然只是個一抓一大把的四品地方官,但是,每年光給九阿哥胤禟的“孝敬”就高達100萬兩,這其中雖然有戲劇化的演繹,但是也確實說明了鹽道的“油水”有多麼驚人!

鹽道是所有道臺一級官員中公認的“第一肥差”,很多人願意花上百萬兩銀子來“買”這個官,這一點連皇帝自己都知道。

由於壟斷了整個行業市場,鹽道官員們既可以少報產量損公肥私,也可以隨意變動價格牟利,更還可以搜刮鹽商,更有甚至,甚至可以勾結私鹽販子……

總之,上億人每天都不能缺少的口中“滋味”,就被他們少數人牢牢控制在手中,他們怎麼折騰怎麼是,誰也沒有辦法!


四、掌控重要信息的關節,我決定你的命運

範例:媒官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今天人們的眼光看來,婚姻自主自由是個人的事兒,似乎天經地義。

但其實,中國古代的政府對“婚姻”這個事情是十分關心的,早在周朝時期,就有了專門的官方“婚姻介紹所”——媒氏。

《周禮·媒氏》記載:“媒氏掌萬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書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政府的“媒官”不但要負責撮合青年男女的婚配,還要管喪偶的鰥夫寡婦的“第二春”,更重要的,他們還負責界定和判別婚姻雙方的財產產權問題,權力越來越大。

此後的歷朝歷代,官方的“媒官”職能一直以各種形式存在,到了清朝,其權力達到頂峰,其“油水”也達到了頂峰。

一方面,由於“重男輕女”,導致男多女少,性別比例日益失衡,“稀缺”就是商機,官方機構掌握著最全的“女性”信息,所以,光棍們要想找個好老婆,就得行賄媒官。

另一方面,在邊疆地區這種情況就更加嚴重,“女性”別當成商品一樣“物以稀為貴”,而媒官們可以從全國各地調動“資源”,很多起義軍被俘的妻女,還有被處罰官員的女眷也都在他們手裡,“奇貨可居”讓他(她)們儼然成為“婚戀市場”上呼風喚雨的大佬,至於“好處”和“油水”嗎,那自然驚人!

五、權力能夠尋租的環節,到處都是潛規則

範例:通判、獄卒

吳思先生在他的名著《血酬定律》中用整整10節內容講述了中國古代“灰牢考略”,向我們詳細描述了“牢獄”系統的黑暗與腐敗。

而作為司法體系裡最低等級的“通判”與“獄卒”,就成為這一“潛規則”的最大“既得利益者”。

以明朝為例,通判雖然只是個從七品的小小京官,但是,每人卻掌握著好幾個縣的“終審判決權”。按照當時的規定,各地凡有比較大的案子,在當地審結後,必須上報朝廷,由通判負責量刑。在司法體系不甚健全的古代,這種“自由裁量權”便成為謀取私利的巨大空間。

一言可以死,一言可以生。生死之間,但看銀錢。

獄卒嚴格來說,連“官”都算不上,在明朝,這就是一個必須世代相傳的“賤吏”,屬於社會的最底層。

但是,只要有權力,就有尋租的空間!

不管你犯沒犯罪,也不管你在外面是多麼的風光,進到牢房裡,就是老子的天下,要想過的舒服一點少遭罪,就必須拿錢開道。

家人想來探視,交錢!想給你送點吃穿用品,交錢!甚至想不捱打不挨欺負,更得交錢!

於是,獄卒就從“犯人”及其家屬身上賺了無數的“黑錢”,雖然正當收入微薄,但是各個花天酒地逍遙快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