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米、華為2019年財報中,我們看到一場精彩的攻防戰

從小米、華為2019年財報中,我們看到一場精彩的攻防戰

2019年,小米與華為,成為國產手機行業唯二登上世界500強榜單的企業。

他們一家依靠互聯網模式成長起來,一家以通信設備起家、從B端走向C端。他們起點不同、模式不同,業務並非完全相似,但卻因為手機,成了彼此不敢輕視的對手。

雙雙上榜的這一年,他們的表現如何?

3月31日,華為和小米同時發佈了2019年全年以及Q4業績報告。

從小米、華為2019年財報中,我們看到一場精彩的攻防戰

小米集團2019年全年財報顯示,小米全年實現營收2058.38億元,同比增長17.7%,經調整後淨利潤為115.32億元,同比增長34.8%。其中,境外收入912億元,同比增長30.4%,佔總收入44.3%。

從三大業務來看,2019年,小米智能手機營收1221億元,同比增長7.3%;IoT與消費產品業務收入增速放緩,營收621億元,同比增加41.7%;互聯網服務收入方面,小米營收198億元,同比增長24.4%。

華為2019年年報顯示,2019年其全球營收達到85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1%,淨利潤為62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

具體到三大業務來看,運營商業務營收2967億,同比增長3.8%;企業業務實現銷售收入897億元,同比增長8.6%。在消費者業務方面,2019年,華為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2.4億臺,同比增長16.5%。營收4673億元,同比增長34%。

從營收區域佈局來看,2019年,華為中國地區營收5067億元,同比增長36.2%;歐洲、中東、非洲地區為2060億元,同比增長0.7%;亞太地區為705億元,同比增長13.9%;美洲為524億元,同比增長9.6%;其他地區為230億元,同比增長57%。

對華為、小米而言,能在2019年交出這份不錯的成績,並非易事。

從小米、華為2019年財報中,我們看到一場精彩的攻防戰

過去的2019年,小米處於變革頻發期,多輪人事調整、股價經歷腰斬、換將風波不斷,都讓這家最年輕的世界五百強如履薄冰。

2019年初的小米集團年會上,雷軍就曾說道:“冬天已經來了,2019年我們即將面臨最嚴峻的挑戰,沒有一絲一毫盲目樂觀的餘地。”

與此同時,華為在2019年的處境也極為艱難。美國的封鎖讓其在海外市場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原有的供應鏈體系不得不調整甚至重構,從消費者業務到運營商業務,都因此備受壓力。

在財報的開頭,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2019年對華為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嚴峻考驗。”財報顯示,2019年,華為的營收、淨利潤增速均有下滑,淨利潤增速更是從2018年的25%降至5.6%。

他們的挑戰還在繼續,突發的新冠疫情,讓整個手機行業充滿著諸多不確定性。而他們的其他業務,也因此遭受著不同程度的考驗。

越是艱難,競爭越是激烈, 2020年開年以來,小米將槍口對準華為,屢次發下戰書,率先挑起這場戰爭。

華為則在最新發布的P40系列中,搭載了自研的芯片和HMS(華為移動服務),試圖突破谷歌的封鎖,奪回海外市場份額。

華為聚焦國內市場,小米突圍海外

小米與華為的直接競爭,體現在手機業務上。

從兩家發佈的財報來看,2019年,小米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達到1.25億臺,實現營收1221億元,同比增長7.3%;華為在全球的手機出貨量為2.4億臺,營收4673億元,同比增長34%。

值得注意的是,從全球出貨量來看,小米和華為已經躋身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前五。

3月6日,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發佈了2019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報告。報告顯示,當季度蘋果以18%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三星與之持平,華為以14%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三,小米則以8%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後。

從小米、華為2019年財報中,我們看到一場精彩的攻防戰

2019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各品牌市場份額,圖源Counterpoint

不同之處在於,2019年,小米的出貨量更依賴海外市場,而華為更依賴國內市場。

美國以及歐洲市場的封鎖,讓華為將市場重心轉移至國內,原有的市場格局迅速被重構。

IDC發佈的中國手機市場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當季度中國手機市場總出貨量約為9890萬臺,同比減少3.6%。但在頭部手機廠商中,華為(含榮耀)卻實現了逆勢增長,同比暴增64.6%,國內市場份額佔比高達42%,穩坐國內第一手機品牌王座。

而Canalys數據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在國內手機市場份額分佈中,華為以24.9%位列第一,vivo、OPPO分別以22.6%、21.1%位列其後,小米則以13.1%居於第四。

也就是說,僅僅一年的時間,華為便將國內的市場份額提升了近20%,其2019年Q3在國內手機市場的市佔率,更是比第二、三名加起來還要多。

華為的增量市場主要集中在線下。

2019年6月末,任正非公開對外表示,華為正在熱火朝天進行生產,員工人數從2018年的18.8萬人,增長了6000至19.4萬人。

增加的這部分人,有不少都是線下銷售人員。21世紀經濟報道曾指出,目前,華為國內包括導購員、零售代表的銷售團隊超過2萬人,而針對重點縣級市場,華為也下派了正編員工。

從小米、華為2019年財報中,我們看到一場精彩的攻防戰

不僅如此,在線下市場一向比較兇猛的OPPO、vivo,也在直面華為的過程中敗下陣來。

“OV手機一直是利潤較高的兩個品牌,一般來說,每賣出一部OV,利潤大概在500到700元。”羅堅對《中國企業家》這麼說道。他在蘇北幾個主要城市和鄉鎮經營著多家手機賣場,從事手機經銷已經20年了。

但他發現,這兩年來,華為給予經銷商的利潤直追甚至反超OV,“新上市的華為P30手機每部的利潤在600元以上,這款手機的保時捷版本利潤更是高達2000元。”

榮耀也在逐漸讓利給經銷商。羅堅表示,在過去,每賣一部榮耀手機大概能賺到200元左右,到現在也能達到400-500元。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飈也告訴連線Insight,整個2019年,華為給線下渠道的毛利空間非常大,“過去一年針對經銷商,華為在批發價和零售價之間的差價大概在18%,OPPO、vivo在13%左右,小米則要更低,大概在7%左右。”

與之對應的,是華為在線下渠道的全面滲透。榮耀總裁趙明就曾表示,榮耀在2015年之後,便開始與線下夥伴進行合作,如今榮耀線上線下市場的銷量比例差不多已經達到1:1。

這幫助華為進一步蠶食了國內的手機市場份額,其2019年報顯示,從營收的區域分佈來看,2019年,華為在中國市場營收5067億元,同比增長36.2%,但在嚴重受挫的歐洲中東非洲以及美洲市場,同比增速僅為0.7%與9.6%。

從小米、華為2019年財報中,我們看到一場精彩的攻防戰

華為2019年分區域收入情況,圖源華為終端公眾號

華為的重拳出擊,讓國內手機品牌叫苦不迭,小米是受影響最大的品牌。Canalys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小米國內市場份額佔比僅為9%,同比下降33%。

但小米在國外市場多點開花,彌補了國內的下滑頹勢。小米此前在推特賬號上宣佈,其已經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部署業務,並在42個國家和地區取得了市場前五的好成績。

小米發佈的財報也顯示,2019年小米在印度市場實現了連續10個季度智能手機市場佔有率第一;在西歐市場,小米在第四季度的出貨量同比增長了115.4%。

從小米、華為2019年財報中,我們看到一場精彩的攻防戰

小米境外收入佔比近半,圖源雷軍微博

再從營收分佈來看,小米2019年的境外收入達到912億元,同比增長30.4%,佔其總收入的44.3%,第四季度,這一比例更是擴大至46.8%。

不過,一組值得關注的數據是,從智能手機出貨量來看,小米為華為的一半左右,但體現在營收上,卻只有華為四分之一的水平。

這主要是因為,在小米的產品線中,出貨量更依賴於售價更低、專注走極致性價比路線的Redmi品牌。2019年初盧偉冰加盟小米,主要負責紅米品牌,這讓小米的雙品牌戰略持續推進,Redmi品牌被擺上高位,在新品發佈數量上比小米系列更多、產品迭代節奏也更快。

但進入2020年以來,小米高調宣佈正式進軍高端手機市場,Redmi品牌也高調宣戰榮耀,可以預見的是,它與華為的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

小米押注AIoT,華為備戰5G

即便雙方在手機市場打得火熱,但小米和華為,與國內其他手機品牌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手機業務只是他們整體戰略佈局中的一個部分。

從過去的2019年來看,小米在持續深化“手機+AIoT”戰略部署,而華為則在5G基礎建設上不斷加碼,這些或許才是他們的底牌。

2019年1月10日,在Redmi品牌獨立後的首場新品發佈會上,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宣佈正式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並稱“這就是小米未來五年的核心戰略”。

雷軍在發佈會現場戲稱AIoT就是“ALL in IoT”,他表示,未來五年,小米將在AIoT領域持續投入超過500億元。

從小米、華為2019年財報中,我們看到一場精彩的攻防戰

圖源小米手機官方微博

這也是自2015年佈局IoT以來,小米首次將其提升到戰略高度。而在2018年8月成功赴港上市後,小米曾有過一系列組織調整。

在這次調整中,小米將電視部、生態鏈部、MIUI部和互娛部這四個業務部門重組為十個新的業務部(四個互聯網業務部、四個硬件產品部、一個技術平臺部和一個消費升級的電商部),正式吹響了進軍AIoT的號角。

再到2019年3月7日,小米集團組織部再次發佈任命文件,宣佈成立AIoT戰略委員會,任命範典為AIoT戰略委員會主席。這意味著,AIoT正式被推向前臺。

內部建設不斷加碼的同時,從2019年底開始,小米的對外投資版圖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企查查數據顯示,從2019年12月23日至今年3月16日,小米對外投資案例共計十筆,而這十筆投資中,有七筆疑似與小米在AIoT領域的佈局有關。

從小米、華為2019年財報中,我們看到一場精彩的攻防戰

小米2019年底至今對外投資案例,圖源企查查

在這七筆投資中,既包含了墨睿科技此類高新材料科技企業,也不乏瀚昕微電子、靈動微電此類芯片企業。而其2019年12月23日披露的對高視科技的投資,也頗有意味。

連線Insight瞭解發現,高視科技是一家在工業檢測領域,專業從事人工智能機器視覺檢測整體方案與設備研發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6日,小米戰略投資蜻蜓FM,具體金額並未披露,但蜻蜓FM CEO張強在內部信中表示,“蜻蜓FM獲得了小米的戰略投資,雙方將建立更加緊密的戰略協同關係,共同探索打造AIoT時代的智能音頻生態。”

這意味著,小米的AIoT生態,並不僅僅體現在硬件產品的擴品與迭代上,它開始將觸角伸向上下游產業鏈。

在昨日發佈的財報中,AIoT是小米著重強調的一部分。

財報顯示,2019年,小米IoT平臺已連接設備數2.35億臺,同比增長55.6%。其中,擁有5臺及以上小米IoT設備的用戶數同比增長77.3%,小愛同學作為小米智能生活的一個重要入口,其月活躍用戶超過6000萬,同比增長55.7%。

除此之外,小米在財報中還指出,小米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全球第一,小米電視出貨量也達到中國第一,世界前五。

看得出來,全面佈局“手機+AIoT”戰略這一年,小米動作頗多,這些也正在重構小米的競爭力。而在天秤的另一端,華為的重大戰略佈局,多半在圍繞5G生態展開。

從小米、華為2019年財報中,我們看到一場精彩的攻防戰

回顧華為的2019,全新的5G基帶、鴻蒙OS系統、HMS生態是三次關鍵落子。

2019年1月,華為發佈巴龍5000(Balong5000)這款全新5G基帶;7月,華為採用“麒麟980+巴龍5000”的方案,發佈首款5G手機——Mate20 X 5G,這是國內首款獲得入網許可的5G手機;再到後來,華為發佈自研的麒麟990 5G SOC集成芯片。

這將它與其他的手機品牌區別開來。

連線Insight瞭解到,目前市場中5G手機所搭載的芯片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高通865處理器的5G基帶芯片,另一種是華為自研的麒麟990 5G SOC集成芯片。相比之下,集成芯片相較於外掛基帶芯片5G性能更穩定、功耗更低、發熱也更小。

這也讓華為在5G終端產品的佈局上,有了更多的主動權。

從小米、華為2019年財報中,我們看到一場精彩的攻防戰

2019年8月9日,華為在開發者大會HDC.2019上正式發佈鴻蒙系統,並宣佈該系統將率先部署在智慧屏、車載終端、穿戴等智能終端上,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使用開源的鴻蒙OS。

與鴻蒙系統一同推出的,還有華為HMS(華為移動服務)生態。後者在今年2月24日正式面向全球推出,華為還一併推出了應用商店AppGallery。

關於HMS與鴻蒙的進展,連線Insight此前在《突破谷歌封鎖,華為絕地反擊》一文中有所提及。

HMS為開發者提供底層能力,開發者的商品可以在應用商店上架供消費者下載,HMS與應用商店AppGallery分別對標谷歌的移動服務GMS和應用商店Google Play。而華為HMS和鴻蒙的關係,就像谷歌的GMS與安卓。

在華為被谷歌全面封鎖的情況下,鴻蒙和HMS的成熟至關重要。未來華為在軟件和生態上將形成“自研芯片+鴻蒙OS+HMS”的護城河。

對比之下不難發現,小米與華為,都在2019年加快了生態化佈局。未來他們的戰事將延伸到更多的維度,而這種苗頭已經出現。

與對手鬥,也與自己鬥

對手機行業來說,2020註定是充滿挑戰的一年。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持續擴散,給本就動盪的手機市場再澆了一盆冷水,沒人可以預測這場危機將持續到何時。對手機品牌方而言,他們需要在與同行的競爭中保持警惕,也需要做好自我突圍的準備。

而小米與華為,無疑是一眾國內手機品牌中壓力最大的兩家。

小米是國內唯一一家登陸資本市場的手機品牌,如何持續用數據換取投資人的信任,保持其在資本市場的表現至關重要。

但從2019年財報來看,不到1%的硬件綜合淨利潤率,依然是小米的一大隱憂。

從小米、華為2019年財報中,我們看到一場精彩的攻防戰

對此,艾媒資訊首席分析師兼CEO張毅此前對連線Insight表示,小米在上市之初的過高估值,在二級市場被打回了原形,“二級市場只看業績,這讓小米處在了一個尷尬的境地,小米要想撐起原有的市值,意味著必須交出好看的數據,從這個層面來說,小米要麼交出高銷售量,要麼維持較高的利潤率。”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Q4,小米手機全球銷量為3260萬部,同比增長30.5%,對比Q3,多賣出50萬部。但體現在收入上,小米營收為307.96億元,同比增長22.8%,環比卻下降了4.6%,Q3小米的營收為323億元。

這是一個不好的信號,當銷量的增長撐不起營收的擴大,很難獲得資本市場的信心。

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截止發稿,小米股價小幅下跌0.24%,報收10.20港元。而昨日下午收盤時,小米股價上漲3.78%,報收10.44港元。

從小米、華為2019年財報中,我們看到一場精彩的攻防戰

小米股價走勢,圖源東方財富網

對於2019年Q4手機收入環比下滑,王翔給出解釋:“這是由於Q4的推廣和銷量上升造成,Q4小米在海外和很多發展中國家大力進行市場推廣和促銷,而小米手機在海外市場有很多低價位產品在售。”

看得出來的是,當下的小米正在自我突圍。

進入2020年以來,小米先是宣佈以小米10 Pro這款產品全力進軍高端市場,將售價提升至4000元這一價位,緊接著,其將矛頭直指華為,從小米系列手機到Redmi品牌,處處與華為對標。

與此同時,孫燕飈告訴連線Insight,小米10的發佈會上,還暗埋了一個伏筆。

“這次小米10發佈的時候,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之前小米推出的手機生態圈產品比較雜,但這次小米推出了七個與這款手機關聯性極大的配件,甚至可以直接稱之為手機配件。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消費者在購買手機產品時,有可能會一次性消費較多的關聯性產品,小米有機會藉此帶來客單價的提升,從而來拔高小米的毛利空間。”孫燕飈對連線Insight說到。

從小米、華為2019年財報中,我們看到一場精彩的攻防戰

小米在米10系列發佈會上發佈的七款配件產品,圖源小米官網

種種跡象都表明,在5G爭奪的關鍵窗口期,小米的目標正在從沖銷量逐步過渡至追求更高的毛利空間。

但值得注意的是,華為正在深入小米AIoT的腹地。

早在2018年12月26日,深圳華為全球總部,華為“AI生活享品智”媒體品鑑會上,華為正式推出其AIoT生態戰略,華為將從入口、連接、生態三個層面構建豐富的產品形態,並以“HiLink+HiAi”作為支撐產品生態的技術使命。

華為2019年年報顯示,在其消費者業務領域,PC、平板、智能穿戴、智慧屏等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全場景智慧生態佈局,在這一年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實現銷售收入46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

多維度競爭,度過危機活下來,是兩家在2020年的主題。

徐直軍對《中國經營報》表示,“我們一直將2019年視為最為挑戰的一年,但這一年還有幾個月的高速增長。2020年將是華為公司最艱難的一年,因為全年我們都處於實體清單之下,到了全面檢驗我們供應鏈持續性的時候了。”

他甚至提到,“2020年要力爭活下來,力爭明年還能發年報”。

今年1月,華為消費者BG進行了其對2020年的內部預測,根據預測,華為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在1.9億部至2億部之間,下調近20%,這有可能是近來年華為首次出貨量出現同比下降。

從小米、華為2019年財報中,我們看到一場精彩的攻防戰

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資深人士告訴連線Insight,這還只是華為對外的說法。“華為的銷量想要超過2019年已經是沒可能了,下調20%只是對外的說法,內部的說法大概是下調40%。”該人士這麼告訴連線Insight。

在孫燕飈看來,2020年對華為來說是“硬件+軟件”的佈局期,追求穩定的戰略意義遠大於銷量提升的意義。

“2020年對華為來說是涅槃重生的一年,HMS的推出、鴻蒙系統的加速推進,如果能在2020年成熟的話,華為之後的利潤空間是非常巨大的。”孫燕飈這麼說道。

對於小米來說,2020年也頗具挑戰。在華為聚焦中國市場後,小米的國內市場受到擠壓,而隨著全球疫情的蔓延,原本貢獻了不少營收的海外市場將受到影響。

小米集團表示,公司海外需求將受到一定影響,尤其是2020年第二季度。不過,這種影響是可控的,預計全年依然會出現增長。

不過,資本市場對此可能並不樂觀。近期,JP摩根(摩根大通)將小米集團的股票評級由“持有”下調至“賣出”。

JP摩根認為,因為來自華為、OPPO、vivo的激烈競爭,小米的國內手機市場份額不太可能明顯增長。此外,如果歐洲疫情惡化,智能手機需求可能會受到負面影響,而過去幾個季度,歐洲市場一直是小米手機海外市場的主要增長動力。

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research給出的最新報告顯示,因為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在2月份下滑超過14%,而接下來這個衰退還會繼續。

從小米、華為2019年財報中,我們看到一場精彩的攻防戰

不過,目前中國疫情得到了控制,手機行業已經回暖,上述報告提到,智能手機的銷量近期已經出現了反彈的跡象。可以預見的是,手機品牌們將把精力聚焦在中國市場上,而競爭也將更加激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