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赤皮、爛鰓、水黴、寄生蟲,存塘魚面臨“魚瘟”威脅!續

浙江省2020年4月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

浙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4月份進入清明、穀雨季節,降雨量增多同時天氣轉暖,氣溫水溫明顯升高,各養殖品種開始陸續投放苗種,經越冬期後的魚類攝食活動也逐漸增加,殘餌增多,容易滋生細菌,加之陰雨頻繁,水體環境變化對養殖生物的應激,容易發生水黴病和細菌性疾病,因而應做好投苗期養殖池塘、苗種的消毒及水質調控。

一、病情預測 1、南美白對蝦:易發生蝦肝場胞蟲病等,重點關注浙東對蝦大棚養殖區域。

2、海水魚類:易發生水黴病、內臟白點病等,重點關注浙東、浙南海水網箱養殖區域。

3、淡水魚類:易發小瓜蟲病、車輪蟲病、爛鰓病和水黴病,重點關注浙北、浙中、浙東淡水養殖區域。

4、鱉:易發腐皮病、潰爛病等細菌性疾病,重點關注浙北、浙中鱉養殖區域。

二、防治措施

(一)預防措施1、南美白對蝦

徹底清塘後,於放苗前一星期施肥培育水質,並於放苗前一天施用複合微生物製劑,以提高苗種成活率;堅持從良種場或聲譽好的苗種繁育場引進苗種,選擇健康活力強的優質苗種、加強水質管理,儘可能索要檢疫證明或者放苗前進行檢測,確保投放不攜帶病原無傷、體質健壯的苗種。定時、定量、多點投餵營養全面的優質餌料,補充營養,減少應激,提高水中鈣離子濃度,蛻殼期可加喂蛻殼素,防止蛻殼不遂。

2、海水魚類水黴病

做好網箱消毒工作;養殖過程中應儘量減少對養殖魚類的人為刺激和干擾,儘量避免人為操作不當造成魚體機械損傷,以防魚體受傷感染;可適量投餵魚用多維,增強免疫力。

3、淡水魚類赤皮病、爛鰓病、水黴病、寄生蟲病

放養前徹底清塘、曝曬;定期做好水質和食臺消毒等工作;魚苗人工繁殖時期,要做好孵化設備、魚巢的消毒工作,防止孵化過程中魚卵、魚苗水黴病的發生;魚種放養時,用2%-3%食鹽藥浴10-15分鐘。

4、鱉腐皮病、潰爛病

外塘鱉經過冬眠期消耗後體質較差,開春後易感染疾病,應注意水體定時消毒;同時適當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免疫增強劑等,以增強體質。 (二)治療措施

淡水魚類細菌病可用生石灰或國標漁用含氯、含碘消毒劑消毒,結合藥敏試驗,選取氟苯尼考等國標漁用抗生素藥物內服治療;車輪蟲、斜管蟲等原蟲可用硫酸銅硫酸亞鐵粉治療;中華鰠、錨頭鰠等寄生蟲,可用精製敵百蟲粉用水溶解後均勻潑灑池塘。 

鱉腐皮病、潰爛病,發病時水體用國標漁用氯製劑消毒,同時在飼料中投放藥物氟苯尼考和維生素C。

海南省2020年4月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

進入4月份,氣溫逐漸升高,預測海水溫度將高於25℃。養殖生產者應積極做好養殖病害的預防工作,加強養殖管理。

一、水產養殖可能發生的病害

1.羅非魚:易發生水黴病、腸炎病、鏈球菌病、車輪蟲病和爛鰓病。重點關注文昌、定安、瓊海、儋州等羅非魚養殖密集區域。

2.對蝦:易發生白斑綜合徵、傳染性皮下壞死病、桃拉綜合徵、弧菌病和蝦肝腸胞蟲病等。重點關注文昌、瓊海、東方、三亞和儋州等對蝦苗種繁育及養殖區域。

3.石斑魚:易發生寄生蟲病(如刺激隱核蟲等)、細菌性腸炎病、虹彩病毒和病毒性神經壞死病。重點關注三亞、文昌、萬寧小海、陵水新村及黎安港等石斑魚養殖密集區域。

4.卵形鯧鰺:易發生細菌病害和寄生蟲病害(如刺激隱核蟲等)。重點關注臨高後水灣、澄邁、昌江海尾和三亞等金鯧魚養殖密集區域。

5.方斑東風螺可能發生弧菌細菌性病害;藻類可能發生腐爛病;爬行類可能發生細菌性腸炎病等。

6.網箱養殖密集區域易發生藻類大面積爆發導致魚類死亡等現象。隨著氣溫回升,養殖密集區域營養鹽豐富,有利於有害藻類大量繁殖,易引發赤潮等災害。重點關注臨高後水灣、陵水新村黎安港、萬寧小海等網箱養殖密集的港灣區域。

二、防治措施

1.羅非魚病害防治: 羅非魚苗種運輸、投放過程中應避免魚體損傷,投放前可用3%~5%的食鹽水浸泡5~10分鐘進行消毒處理,減少車輪蟲病、水黴病的發生。養殖過程中應加強水源管理,養殖前,應做好水體消毒等工作,殺滅各種有害病原,在養殖過程中,應定期監測水質,可以利用微生態製劑調節水質,控制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保持水體環境穩定。

2. 對蝦病毒性病害和蝦肝腸胞蟲病害防治: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重在預防。

(1)加強苗種產地檢疫;苗種投放前,做好蝦池清淤、消毒和調水等工作;

(2)苗種投放前,做好蝦池清淤、消毒和調水等工作;養殖過程中應保持水質清潔,適時潑灑微生物製劑和底質改良劑;多開增氧機,保持水體溶氧充足;可拌維生素C、E和免疫增強劑等進行投餵,增強對蝦的抗病力;

(3)提倡魚蝦混養等生態健康養殖模式。

3.石斑魚病毒病重在預防,應做好以下幾點:

(1)加強苗種產地檢疫,應選用不攜帶病毒的苗種;

(2)降低養殖密度,合理投餵;定期潑灑微生物製劑和底質改良劑,調節水質;多開增氧機,保持水體溶氧充足。

4.網箱養殖魚類細菌性病害防治:

(1)注意餌料的質量和投餵方法。建議使用配合顆粒飼料,儘量不用冰鮮餌料。

(2)遇到高溫悶熱天氣,儘量少投餵,同時添加多維、中草藥製劑等,增強魚體免疫力;應定期對水體消毒,適時潑灑微生物製劑和底質改良劑,保持水質清潔。

5.預防刺激隱核蟲病

(1)網箱養殖區域應合理設置,使水體交換通暢,適當降低養殖密度;

(2)儘量投餵配合飼料,減少冰鮮雜魚投餵量;

(3)病害嚴重時,可採用淡水充氧浸泡魚體25~30分鐘或者將發病網箱移到水體流動較好、清潔的區域暫養,有效緩解刺激隱核蟲病引起的危害和死亡。

6.為了提前做好預防工作,應對有害藻類大面積爆發造成的危害,養殖密集的港灣區域的養殖戶應儘快出售達到商品規格的魚,有效減少存塘量,降低養殖密度,保持該區域水流通暢、水體清潔。


福建省2020年4月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

福建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受新冠疫情影響,水產養殖動物滯銷,存塘量加大。4月份,進入清明、穀雨季節,天氣轉暖,氣溫水溫將有所升高,水中病原微生物也開始活躍,加上各養殖品種也開始陸續投苗,投餌量和排洩物的增加,容易引起水質惡化,導致魚類疾病增多。

一、病情預測

1.草魚:易發春季暴發性死亡、爛鰓病、赤皮病、小瓜蟲病、水黴病等,重點關注草魚高密度養殖區域。

2.鰻鱺:易發爛鰓病、腸炎病、小瓜蟲病、鰓黴病、水黴病等,重點關注鰻鱺高密度養殖區域。

3.大黃魚:易發內臟白點病、細菌性潰瘍病等,重點關注大黃魚高密度養殖區域。

4.對蝦:易發早期偷死症、腸炎病等,重點關注對蝦高密度養殖區域。

二、重點病害防控措施

1.春季草魚暴發性死亡:⑴做好養殖管理:控制養殖密度,避免因密度過大引起缺氧和水質惡化;規範操作,儘量減少捕撈和轉運過程中魚體機械損傷。⑵做好飼養管理:春季水溫上升時,提早開食,逐步增加投餵量;在飼料中適當添加漁用多維、免疫多糖製劑等,提高魚體自身免疫力。⑶做好消毒工作:在發病初期做好水體消毒,用生石灰、漂白粉、強氯精(三氯異氰脲酸)、溴氯海因等其中任何一種,進行全池潑灑。

2.大黃魚內臟白點病:⑴加強飼養管理:儘量使用配合飼料,以減少病原汙染。⑵合理用藥:發病早期,可適當投餵強力黴素以降低發病機率。⑶提高免疫力:在飼料中適當添加複合維生素,提高魚體免疫力。⑷科學處理:發現死魚,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以免病原菌傳播。

3.對蝦早期偷死症:⑴選用優質苗種:堅持從良種場或聲譽好的苗種繁育場引進苗種,確保投放無病無傷、體質健壯的苗種。⑵加強水質管理:保持水體潔淨,每10天用聚維酮碘對池水潑灑消毒一次,減少池中致病菌。⑶加強飼養管理:定時、定量、多點投餵營養全面的優質餌料,補充營養,減少應激。

湖南省2020年4月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

湖南省畜牧水產事務中心

據我省氣象部門預測,4月份大部地區氣溫普遍升高,雨日較多過,有連陰雨天氣發生。預計全省氣溫在15~28℃範圍,降水量在40~100mm之間。由於溫差比較大,進而會影響水質狀況,各類病原菌和寄生蟲也正處於生長髮育期,加之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養殖水產品滯銷、壓塘導致養殖密度加大等因素,使水產養殖發病風險隨之升高,因此全省養殖戶要極力做好疾病預防工作,防患於未然。依據我省歷年發病特點及氣候條件,4月份疾病預測如下:

一、 病情預測.

1、四大家魚、鯉、鯽:水黴病、爛腮病、腸炎病、赤皮病和細菌性敗血症,關注區域為全省苗種繁殖場和養殖區;

2、.斑點叉尾魚鮰:斑點叉尾魚鮰細菌病,關注區域為益陽、湘西等地區斑點叉尾鮰養殖的苗種繁育場、養殖場,特別是高密度網箱養殖場;

3、中華鱉:腐皮穿孔病、疥瘡病等,鱉越冬後體質較弱,出池後容易發生各種病害,要注意加強日常管理,關注區域為常德漢壽主養區。

二、防治措施

1、加強巡塘,強化水質管理,防止水質惡化,保持水質清新,是預防疾病的關鍵。

2、投料嚴格做好“四定”,搞好魚病流行季節的飼料營養,隨著水溫逐步上升,投飼量需逐步加大,投餵新鮮飼料,不喂變質飼料,注意過剩飼料處理。 3、做好消毒防疫工作:池塘消毒,儘量清除池塘淤泥中存有的病原微生物;苗種消毒,防止苗種帶入病原微生物;活體餌料消毒,以阻止其傳播疾病。各種用具,如網具、塑料和木製工具等,定期消毒。養殖場消毒,尤其是對定點投餵餌料的食場消毒,避免為病原菌的繁殖提供有利環境。  4、強化苗種檢疫。加強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做到源頭管控,杜絕引進攜帶病原的苗種。

5、常規魚類水黴病防治:使用1%食鹽與0.04%蘇打混合液,浸浴20分鐘,1天1次。

6、常規魚類細菌性爛鰓病的治療方法:使用複方新諾明,一次量,每1kg體重50mg,拌飼投餵,1天1次,連用5天,首次用量加倍。細菌性腸炎病的治療方法:甲碸黴素粉,一次量,每1kg飼料7g,拌飼投餵,疾病流行季節,1天1次,連用5天。

7、常規魚類寄生蟲病治療方法:治療小瓜蟲病推薦採用生薑和辣椒等中草藥治療;用精製敵百蟲粉全池潑灑,使池水達0.2-0.3mg/L,對指環蟲、魚鯴、中華鰠及錨頭鰠的幼蟲有殺滅作用。

8、斑點叉尾鮰細菌性疾病,要加強飼養管理,改善水環境條件,科學飼餵,減少應激,特別是控制放養密度,做好免疫防治工作,用藥時參考病原菌藥敏試驗結果。

河南省2020年4月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

河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

河南省4月份氣溫開始逐漸回升,但仍需注意防範“倒春寒”現象的發生,養殖水溫平均15~20℃。開始進入養殖生產期,魚類在經歷了漫長的越冬期後,體質相對虛弱,較易受細菌、寄生蟲等的感染。易發生的病害有水黴病、腸炎病、爛鰓病、車輪蟲病和鯉春病毒血症等。

一、預測預報

1.鯉、鯽、魴、鰱、鱅魚:易發生爛鰓病、腸炎病、車輪蟲病和水黴病等,重點關注沿黃高密度集約化養殖區域。當水溫在10-17℃時,鯉要警惕鯉春病毒血症的發生。

2.草魚:易發生爛鰓病、腸炎病病、車輪蟲病和水黴病等,關注全省各養殖區域。

3.斑點叉尾鮰:易發生水黴病和小瓜蟲病等,關注全省各養殖區域。

二、防控措施

(一)預防措施

1.加強檢疫。加強苗種的產地檢疫,從源頭上控制疾病的發生,不引進攜帶病原的苗種。

2.科學消毒。放養前做好清塘工作;生產工具和運輸工具要進行徹底消毒;苗種放養前也要進行消毒。

3.謹慎操作。在放養和捕撈過程中,操作要小心謹慎,防治造成魚體受傷,引起病原菌感染。

4.免疫接種。對草魚出血病和嗜水氣單胞菌引起的魚類細菌性敗血症可以提前注射草魚出血病滅活疫苗和魚嗜水氣單胞菌敗血症滅活疫苗。

1.病毒病:加強苗種的檢疫,可用水產多維和中西藥合劑調理肝腎,內服大黃等中草藥製劑。

2.細菌病:細菌性敗血症可外用消毒劑全池潑灑,內服磺胺間甲氧嘧啶鈉粉或甲碸黴素粉。爛鰓病、腸炎病可外用三氯異氰脲酸粉或濃戊二醛全池潑灑,內服氟苯尼考粉。腸炎病也可用大蒜素拌餌投餵。

3.真菌病:水黴病在捕撈、運輸、放養過程中避免魚體受傷,放養時用食鹽水或高錳酸鉀浸浴。

4.寄生蟲病:車輪蟲病可用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

湖北省2020年4月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

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省漁業流通受阻,漁業生產、水產品供給保障面臨較大的挑戰,漁業生產亟待全面恢復。作為漁業大省,目前尚有大量待上市水產品積壓,加上春季天氣變化大,水溫逐漸上升,存在一定魚病暴發風險。

一、病情預測

我省4月水產養殖常見多發病主要有: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症、爛鰓病、細菌性腸炎病、水黴病、錨頭鰠病、白斑綜合徵等。

1.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症:主要危害對象為鯽、團頭魴、鰱、鱅、黃鱔、鱖、加州鱸魚等,具有病程較急、死亡率高等特點。該病歷年來對我省養殖業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全省各養殖區均需重點防控。

2. 爛鰓病:該病一般在水溫15℃以上時開始發生,水溫越高越易暴發流行,致死時間也越短,是一種較常見魚病。爛鰓病主要有兩種:寄生蟲性爛鰓病和細菌性爛鰓病。危害對象主要有青魚、草魚、鯽、團頭魴、鱖、加州鱸魚等,應引起各養殖區域的重視。

3.細菌性腸炎病:由腸型點狀產氣單胞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可感染青魚、草魚、鰱、鱅等多種淡水魚,常與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等併發,是養殖魚類中危害較大的疾病之一。當水溫在18℃以上時易發病,並導致流行。

4. 水黴病:主要危害各種受傷的魚及魚卵,水黴在淡水水域中廣泛存在,其繁殖適溫為13℃~18℃,嚴重感染時可致魚體死亡。

5. 錨頭鰠病:由錨頭鰠寄生而引發的疾病。該病在魚種和成魚養殖階段均可感染,當水溫12℃~33℃時更易發病並可在短時間內引起魚種的大量死亡。

6. 白斑綜合徵:水溫18℃~30℃時易暴發該病,主要危害對象為南美白對蝦、小龍蝦等,我省小龍蝦養殖區及稻蝦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二、防控措施

1. 建立科學的養殖管理制度。做好清塘消毒工作,清除池底過多淤泥,徹底殺滅病原體等敵害生物。注意改良池塘底質和水質,培養出“肥、爽、嫩、活”的水體,給魚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採取科學規範養殖措施進行水產品健康養殖、生態養殖,提高魚體免疫力;優選抗病力強品種,降低發病率,減少漁藥使用。

2. 購買具有產地檢疫證明苗種,從源頭管控,杜絕引進攜帶病原的苗種。苗種生產企業需選育優質親本,強化培育工作,投餵蛋白質豐富的優質配合飼料,並在飼料中適量添加增強免疫力的維生素 C、維生素 E 和免疫多糖等添加劑,以增強魚體抵抗力。根據天氣情況,對親本培育池塘適當進行水位調控及水質調節,為親本提供適宜環境,促進性腺發育。

3. 常規魚類細菌病可用生石灰或國標漁用含氯、含碘消毒劑消毒,結合藥敏試驗,採用敏感度高抑菌效果好的抗菌藥物進行拌飼內服,可配合使用大蒜素、中草藥(如複方三黃散、大黃)和維生素同時內服,增強藥效。

4. 寄生蟲疾病防治需根據不同寄生蟲的機體結構和寄生規律選用合適藥物,並注意使用方法和劑量。對已感染的池塘,可採用國標漁藥精製敵百蟲粉、硫酸銅硫酸亞鐵粉、中草藥製劑驅蟲散等藥物治療,儘量選擇高效無毒藥物治療。

5. 預防水黴病,需注意加強飼養管理,儘量避免魚體受傷,產卵池及孵化用具應進行清洗消毒,苗種放養前用食鹽水或高錳酸鉀浸浴。該病目前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只有在患病早期及時處理才有一定效果。可選用國標水產養殖用對真菌具有殺滅作用的含碘消毒劑,如聚維酮碘溶液或用8mg/L的食鹽與小蘇打合劑(1:1)全池潑灑。

6. 病毒性疾病白斑綜合徵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主要以預防為主。繁殖時選用經檢疫不帶病原的健康蝦作為親蝦;投餵優質飼料,增強蝦的體質和抗病力;保持水質良好,控制養殖密度,改善蝦的棲息環境。預防可用聚維酮碘溶液0.3~3.5mg/L全池潑灑,每半月一次。如發現有蝦發病,應及時將病蝦隔離,控制病情進一步擴散,對病死蝦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