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雖為北方女子,而書法卻有清新秀美之妍

書法史自南北朝開始就有了地域之分,南方書法清新秀美,北方書法渾樸厚重,這既是政治文化的差異,也是南北方人文情懷的差異。到今天為止,這種現象依然存在。不論是南方的男子,還是北方的女子,好像骨子裡註定似的,是無法擺脫掉的。

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的安文麗,本是北方女子,但她的作品中卻滲透著一股南方清秀之氣,如果單從書法、寫字的角度來衡量的話,一定認為他是南方人,不像胡秋萍書法,一看便知是北方人的作品。對於南方、北方書法的論證問題,這裡不作過多闡述,陳傳席先生對此有專著。

她雖為北方女子,而書法卻有清新秀美之妍

安文麗在學習書法上並沒有過多的竅門可鑽,一切都源於她對書法的熱愛,她的書法和其他人一樣,都是從唐楷入手,這一寫一學就是二十年。當年全國興起了展覽體,有人建議她儘快改變書風,向展覽體靠近,爭取入展加入到書法協會。但她認為,自己的基礎尚不牢靠,只有把這個基礎打紮實了,才有可能在比賽中勝出,不僅如此,他的楷書又向魏晉看齊,學鍾繇,師“二王”,逐漸建立起自己的楷書風格,清秀、古樸、自然。

她雖為北方女子,而書法卻有清新秀美之妍

這時她參加了中國書畫函大畢業作品展中獲一等獎,極大地提升了自己學習書法的自信心,這既是一次檢閱,也是一次鼓舞,從此以後,她又把觸角伸向了魏碑書法,她認為,北朝時期的作品高古、樸拙,自然生輝,這些作品正是書法藝術中最具生命力的基本要素。在老師的指點下,對北朝碑帖進行了大量臨習,《張猛龍碑》是她手頭常常臨摹的作品,得其用筆,取其意態,這是她最直接的學習感受。

她雖為北方女子,而書法卻有清新秀美之妍

此後,她多次參加了甘肅省第四屆敦煌文藝書法展、省第四屆中青年書法展、全國第三、四屆婦女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一屆大字書法藝術展中分別獲三等獎。作品先後還參加了全國建設書法精品展、甘肅首屆“張芝獎”書法展、全國八屆、九屆書法展等。部分作品被《中國書法》、《書法》、《書法導報》、《中國畫報》等報刊發表。

她雖為北方女子,而書法卻有清新秀美之妍

元代書法家趙子昂說:“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一個人無論學習哪種書體,但用筆問題總是第一位需要學習和重建的。為了全面掌握古人書法的用筆問題,安文麗又回過頭來,師法魏晉“二王”的行書,在她的眼裡,行書不僅僅書寫速度快,而是王羲之行書是一種風骨,代表著書法中最經典的筆法,是學書人的必學之路。

她雖為北方女子,而書法卻有清新秀美之妍

文化人是細緻的,他們善於從一點不起眼的筆法、字形中發現一個重要原理,從而借鑑提升。安文麗為了對古代經典作品進行較為全面的理解,她又向下追學唐宋明清書法,並以趙子昂、文徵明、王寵等人為師法對象,讓筆觸更加細膩,筆法更加成熟,筆意更加靈巧,這也許就是臨帖的重要意義吧,而安文麗在這方面的確是收穫豐厚,她的清健書風也由此形成。

她雖為北方女子,而書法卻有清新秀美之妍

在書法創新、自成一體方面,安文麗是睿智聰明的。本來是一直寫楷書的,但獲得了行書的堅實基礎後,她又華麗轉身,迴歸楷書之上,而這以後的楷書作品,打破了以前工穩、乖巧之風,給楷書賦予了行書的筆意,使其更為靈巧、自然,加上點畫、字形、章法的多種巧妙安排,作品則更具生命力。安文麗給她的書法賦予了南方秀麗的氣質,正如她的外表與內在一樣具有華美、含蓄之感,讓人賞心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