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虽为北方女子,而书法却有清新秀美之妍

书法史自南北朝开始就有了地域之分,南方书法清新秀美,北方书法浑朴厚重,这既是政治文化的差异,也是南北方人文情怀的差异。到今天为止,这种现象依然存在。不论是南方的男子,还是北方的女子,好像骨子里注定似的,是无法摆脱掉的。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安文丽,本是北方女子,但她的作品中却渗透着一股南方清秀之气,如果单从书法、写字的角度来衡量的话,一定认为他是南方人,不像胡秋萍书法,一看便知是北方人的作品。对于南方、北方书法的论证问题,这里不作过多阐述,陈传席先生对此有专著。

她虽为北方女子,而书法却有清新秀美之妍

安文丽在学习书法上并没有过多的窍门可钻,一切都源于她对书法的热爱,她的书法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从唐楷入手,这一写一学就是二十年。当年全国兴起了展览体,有人建议她尽快改变书风,向展览体靠近,争取入展加入到书法协会。但她认为,自己的基础尚不牢靠,只有把这个基础打扎实了,才有可能在比赛中胜出,不仅如此,他的楷书又向魏晋看齐,学钟繇,师“二王”,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楷书风格,清秀、古朴、自然。

她虽为北方女子,而书法却有清新秀美之妍

这时她参加了中国书画函大毕业作品展中获一等奖,极大地提升了自己学习书法的自信心,这既是一次检阅,也是一次鼓舞,从此以后,她又把触角伸向了魏碑书法,她认为,北朝时期的作品高古、朴拙,自然生辉,这些作品正是书法艺术中最具生命力的基本要素。在老师的指点下,对北朝碑帖进行了大量临习,《张猛龙碑》是她手头常常临摹的作品,得其用笔,取其意态,这是她最直接的学习感受。

她虽为北方女子,而书法却有清新秀美之妍

此后,她多次参加了甘肃省第四届敦煌文艺书法展、省第四届中青年书法展、全国第三、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届大字书法艺术展中分别获三等奖。作品先后还参加了全国建设书法精品展、甘肃首届“张芝奖”书法展、全国八届、九届书法展等。部分作品被《中国书法》、《书法》、《书法导报》、《中国画报》等报刊发表。

她虽为北方女子,而书法却有清新秀美之妍

元代书法家赵子昂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一个人无论学习哪种书体,但用笔问题总是第一位需要学习和重建的。为了全面掌握古人书法的用笔问题,安文丽又回过头来,师法魏晋“二王”的行书,在她的眼里,行书不仅仅书写速度快,而是王羲之行书是一种风骨,代表着书法中最经典的笔法,是学书人的必学之路。

她虽为北方女子,而书法却有清新秀美之妍

文化人是细致的,他们善于从一点不起眼的笔法、字形中发现一个重要原理,从而借鉴提升。安文丽为了对古代经典作品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解,她又向下追学唐宋明清书法,并以赵子昂、文征明、王宠等人为师法对象,让笔触更加细腻,笔法更加成熟,笔意更加灵巧,这也许就是临帖的重要意义吧,而安文丽在这方面的确是收获丰厚,她的清健书风也由此形成。

她虽为北方女子,而书法却有清新秀美之妍

在书法创新、自成一体方面,安文丽是睿智聪明的。本来是一直写楷书的,但获得了行书的坚实基础后,她又华丽转身,回归楷书之上,而这以后的楷书作品,打破了以前工稳、乖巧之风,给楷书赋予了行书的笔意,使其更为灵巧、自然,加上点画、字形、章法的多种巧妙安排,作品则更具生命力。安文丽给她的书法赋予了南方秀丽的气质,正如她的外表与内在一样具有华美、含蓄之感,让人赏心悦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