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美國小眾深度遊之阿什維爾——意料之外的嬉皮士小城

asheville 阿什維爾

看完Mount Mitchell,我們決定提前收工,直接去探索充滿藝術氣息與嬉皮士的南部小鎮Asheville。


開啟美國小眾深度遊之阿什維爾——意料之外的嬉皮士小城

驅車進入小鎮,在我們意料之中的是整個小鎮很小,鎮中心的部分完全可以步行。而出乎我們意料的則是這裡濃郁的嬉皮士或者說波西米亞風格。這是一個南部小鎮,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維多利亞時期的老房子,感受歷史的底蘊;這同時又是美國最特別的小鎮,一個Hippies,Hipsters,Hikers,Intellectual lefties的聚集地。在鎮中心,幾乎每個街口都有街頭藝人在表演,一些你理解或不理解的音樂以及形體藝術;每條街都有好幾家藝術品店,裡面的藝術品不管是畫作、雕像還是裝飾品,我和小農都承認無法理解;時不時就會有滿身紋身的人向你走來,而鎮中心的那個紋身店裝飾得就像一家復古藝術品店。一切都是衝撞的,違和的,奇怪的,與我印象當中典型的“南部小鎮”差別太大了。後來回來一查才發現,Asheville還有買那種Slogan T恤,上面寫著“If you’re too weird for Asheville…you’re too weird.”真後悔當時沒有看到實物,要不然我肯定直接就買了!

回來通過查資料,我們發現了幾個關於Asheville有趣的小知識:

  • 他們只吃小城附近50英里以內的食物。

這是真的!我們剛到B&B的時候就發現,B&B主人給我們介紹餐廳的時候特別強調了哪幾家餐廳是farm to table的,也就是專門採用附近農場/菜地的食材製作的新鮮食物。後來我們發現不管是餐廳的宣傳牌還是菜單,各家餐廳真的都在強調自己家食物的新鮮性。這不僅僅是說漢堡裡的牛肉和沙拉里的蔬菜是 新鮮的,而是所有芝士、配菜,甚至恨不得連特製調料都是完全用當地食材製作的。對於在歐洲待了四年的我來說,美國眾多的加工食品一直讓我深惡痛絕,突然發現一座小城都在宣揚farm-to-table的概念,真的讓我很欣喜,覺得不管哪一家餐廳應該都很好吃!

開啟美國小眾深度遊之阿什維爾——意料之外的嬉皮士小城

  • 這個城市有各式各樣的小啤酒坊。

在旅行之前,只喝青島和燕京的小農特地和說我美國的啤酒都非常難喝。讓我以為美國只有各種奇怪的瓶裝啤酒。結果去了Asheville之後才發現原來的我真的是對美國偏見太重了。小城裡有一個小街區都是各種本地的小啤酒坊,當地人叫做Micro-breweries,供應著各種奇怪名稱的鮮釀啤酒。啤酒在Asheville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聽說本地人根本都不喝美國其他地區產的瓶裝啤酒。

我和小農那天是開著車進的城,於是小農決定滴酒不沾。而我,本來就酒精過敏,一個人也是無力將一整杯啤酒喝下。於是,我倆只能在幾個人聲鼎沸的啤酒坊前駐足徘徊,然後徑直離開。沒有嚐到當地的啤酒的確是有些可惜,以至於第二天我們在B&B的早餐上都沒辦法加入其他客人關於啤酒話題的討論。但留點遺憾不也是給了我們下次再來的理由嘛!

開啟美國小眾深度遊之阿什維爾——意料之外的嬉皮士小城

  • 這個城市成功避開了美國普通城鎮面臨的連鎖橫行的問題。

美國高度城市化的一個明顯弊端就是大型連鎖企業的橫行。這使得每個城市中的店鋪都有60%以上的相似度,城市外的購物中心更是幾家大型連鎖市場以及不同連鎖快餐排列組合的結果。但Asheville不同,也許因為它足夠小,也許因為本地人熱愛新鮮食材,Asheville的鎮中心成功躲過了各種連鎖餐廳以及市場的侵襲,每一家店鋪都是小本生意,每一家店鋪都是獨一無二。

但近幾年,Asheville在美國的名氣快速上升,這也引來了不少大公司的目光。Hyatt Place,Indigo和Aloft已經落戶Asheville,同時,市中心還在不斷地建設可能用做酒店或高級公寓的高樓。陸續進入的商業開發在帶來更多刺激本地旅遊業及商業增長的同時,是否會打破現有的這種舒適愜意,成本低廉的生活方式,相信在大多數人心目中仍然是個問號。

開啟美國小眾深度遊之阿什維爾——意料之外的嬉皮士小城

  • 這個城市的吉祥物是呼啦圈。

好吧,我承認這個小知識的確是我回來以後查資料才偶然間看到的。看到這條時我差點沒笑出聲來。因為我倆在Asheville鎮中心吃飯的時候就看到一群人在鎮中心小公園裡伴隨著動感的音樂跳著呼啦圈舞,我們當時還在想他們到底在幹嗎?我們從五點吃到六點,他們就一直在跳;我們又在城裡走了一整圈,快到八點回來,看到他們還在跳!旁邊還有一圈人圍著,就這麼安安靜靜地看著。頓時讓我想起了中國大媽的廣場舞。這可是呼啦圈啊,多少年沒見人玩過的古董了!怪不得別人說Asheville裡住著一群永遠活在60年代的居民了。

開啟美國小眾深度遊之阿什維爾——意料之外的嬉皮士小城

1. 這個城市永遠有音樂在上演。

開啟美國小眾深度遊之阿什維爾——意料之外的嬉皮士小城

典型的街頭藝人場景,我和小農其實都不太敢靠近,但演奏的音樂還是很專業的。

嬉皮士與音樂是永遠分不開的一對孿生兄弟,因此,當我們發現每個街口貌似都有街頭藝人在表演,小劇場前面排長隊時也就不那麼意外了。要不是我倆那天實在是太累了,決定早早回家休息,我們一定也會找一個小劇場,坐下,靜靜聆聽,假裝一晚當地人。至於位於美國東南山區裡的Asheville為什麼能吸引到這麼多行為古怪的嬉皮士,我到現在也沒有想明白。我以為這種風格氣質的小城只會出現在66號公路沿線,但它確實出現在了美國Bible Belt的中心地帶,帶著獨特的音樂與頹廢的氣息,吸引著嚮往自由的人們。

開啟美國小眾深度遊之阿什維爾——意料之外的嬉皮士小城

來到美國南部一定要嘗一下地道的南方菜

上圖是炸雞配奶油汁,小農一路上的最愛。右圖是五分熟的煎豬排配豇豆。下圖是玉米片配起司和肉粒,我倆最愛的開胃小菜。

我們發現南方菜有三點比較特別的。一是真的非常重視豬肉!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家秘製的烤肋排和手撕烤豬肉不說,我也是第一次吃到如此厚實而且鮮嫩多汁的煎豬排。這裡的豬肉彷彿比牛肉做法還多。二是南方人真的很喜歡一種叫做grits的玉米糊糊,不管前菜還是主菜都要配一點,無處不在!而且煎的煮的,做法多樣!三是這邊的人會點熱鬆餅加奶油肉醬作為早餐或者熱鬆餅加蜂蜜作為開胃菜!聽起來就很喪失有沒有,我覺得我吃一個鬆餅就飽了。

開啟美國小眾深度遊之阿什維爾——意料之外的嬉皮士小城

開啟美國小眾深度遊之阿什維爾——意料之外的嬉皮士小城

  • a bed of roses 家庭旅館

上幾次我們旅行時大多住的都是Airbnb,一來比較便宜,二來相對更能夠體會當地的風土人情,與標準化的經濟型酒店相比起來,簡直是划算太多。但這次我們在選擇住宿的時候發現這些東南部的小鎮不僅風土人情和建築風格更偏向歐洲,還保留著歐洲傳統的家庭旅館文化。我愛家庭旅館主要由於它們的獨特性。由於家庭旅館大多是老房子改造,每一個家庭旅館都有著自己的故事,每一個客房都會不同。家庭旅館大多很小,只有幾間客房,讓客人與主人以及其他客人有更多交流的機會,更加親密。同時,家庭旅館的早餐也通常是一天當中的高潮。家庭旅館的早餐幾乎全部都是自家制產品,有些旅店甚至連麵包都是自家烤的,果醬都是自己熬製的。如果旅店供應熱的早餐,你就會聽到每天早晨老闆夫婦在廚房裡各種忙碌,而你則情不自禁地開始好奇,今天的早餐到底會是什麼呢?

開啟美國小眾深度遊之阿什維爾——意料之外的嬉皮士小城

其實房子很小,我們第一次的時候還開過了,但是裝修的很有韻味。

作為我們旅途中預定的最豪華的一家旅店,A Bed of Roses這家位於Asheville老城區的家庭旅館絕對是我最喜歡的。這是一棟建於1897年左右的維多利亞風格建築。共五間客房,每間客房風格不同,但基本內部裝修風格都維持著原始的維多利亞風格。我們住的是Revell Room,作為我們送給自己五週年的紀念禮物。

其實房子很小,我們第一次的時候還開過了,但是裝修的很有韻味。

但比起客房,令我印象更深的其實是那標準的維多利亞風格早餐。與其他家庭旅館不同,這裡的早餐每天9點準時在餐廳裡開始,所有的客人都會在這一時段被請到餐廳用餐,形式感極強。每天的早餐都包含兩道菜式,第一道是裝在高腳杯裡的水果沙拉,第二道是熱騰騰的蜜桃派配培根與小松餅(估計這一道每天都會更換),形式感極強。後來我們才瞭解到,這種早餐是典型的維多利亞時代的早餐形式。每天同一時間供應早餐一是更便於僕人準備早餐,二是便於各位客人間的交流。要知道,在那個時代,聊天應該是休閒娛樂的一種。

開啟美國小眾深度遊之阿什維爾——意料之外的嬉皮士小城

  • Biltmore Estate 比特摩爾莊園

吃完早餐,我們心滿意足地告別我們最愛的家庭旅館,開始向下一個目的地查爾斯頓出發。但是在離開Asheville之前,還有一個不得不去的景點,那就是號稱美國最大私人宅邸的Biltmore Estate。說實在話,去之前我倆都覺得資料一定有錯,怎麼會在這樣一個偏僻的地方有著美國最大的私人宅邸呢?!而且,看圖片這房子長得好像德國的城堡,確定這地方是在Asheville旁邊?!到了之後才發現,這地方真的很大,特別是當你意識到這是一家富豪而不是什麼王公貴族的私人宅邸之後。

Biltmore莊園在1895年時由富二代George Washington Vanderbilt II建成,共佔地10.86平方英里,有自己的酒莊、植物園、農場、大片樹林等,怪不得號稱美國最大的私人宅邸。城堡主體有12,658平方米,250個房間,進去參觀的感覺就像到了迷你版的凡爾賽宮,但同時又融入了英國、德國、比利時等多個國家的建築與內飾風格。算是對當時美國富豪生活的最好窺視鏡。

開啟美國小眾深度遊之阿什維爾——意料之外的嬉皮士小城

莊主本人相當於現在的“王思聰”。他的父親William Henry Vanderbilt是一位荷蘭移民後代,繼承父親白手起家的一點財產後靠運輸做成了美國首富。莊主就是這位首富最小的兒子。在鍍金時代(南北戰爭後的美國,1870年代到1900年),美國鐵路運輸得到快速發展,鐵路旅遊也相繼成為東部富商最流行的旅行模式。隨著鐵路旅遊的發展,阿巴拉契亞山脈成了紐約富商的避暑勝地,而我們的莊主也是在這個時代來到Asheville的。莊主愛上了這裡的山巒與空曠,於是決定在這裡建造一座屬於自己的夏日莊園,於是就有了眼前的這座城堡。

說起來Vanderbilt一家到現在都是紐約的名門望族。從它到現在還控制著這麼大的一個莊園就可以想象這個家族該有多有錢了,讓我想起了曾經控制著大半個地球的Rothschild(羅斯柴爾德)家族。查了一下這家的後代,發現CNN的評論員Anderson Cooper的媽媽居然是Vanderbilt家族的人,突然明白他為什麼能在CNN上那麼隨性而為了。

開啟美國小眾深度遊之阿什維爾——意料之外的嬉皮士小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