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政統一六國後,為中國取了一個高貴又霸氣的名字,至今仍在使用

公元前221年,在經歷了戰國時期七雄爭霸分崩離析的局面之後,秦王嬴政先後平定其餘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王朝——秦朝。可能不太瞭解歷史的人,在一些電視劇中瞭解到的秦始皇是個焚書坑儒的暴君,其實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治國安邦的政策,對後世王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贏政統一六國後,為中國取了一個高貴又霸氣的名字,至今仍在使用

先說秦始皇為中國取的一個響亮的名字吧,“中華”這一稱謂是秦始皇時期才真正確定的。由於當時政治經濟中心處在中原地區,遂取“中”;又溯源至炎黃時代,嬴政認為自己功在社稷,功勞居三皇五帝之上遂取“華”,並稱曰“中華”。

對於我們炎黃子孫來說,“中華”這兩個字再熟悉不過,自秦以後的王朝都沿用了這一稱呼。直到現在我們都稱自己為“中華兒女”,我們稱自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為“華夏文明”,魏晉南北朝時各民族部落蜂擁而起,有“五胡亂華”一稱也是為了區分少數民族與我們中原文明。而中華二字象徵著的也是民族大融合,自從大一統王朝建立後,不少少數民族部落臣服於中央集權,中華也包含在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度之內。所以,中華也代表著和諧統一。

贏政統一六國後,為中國取了一個高貴又霸氣的名字,至今仍在使用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不僅在其國名上費盡心思,在治理國家上也鞠躬盡瘁。自商鞅變法以來,在吏治方面實行的是嚴刑峻法,雖然後世多對其苛政有爭議,但是秦律的內容卻為當時乃至後世的刑法,建立了規範。

秦王朝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大王朝,所以在建立之後,秦始皇也為統一全國的經濟文化方面採取了重要措施。其中最為重要的有,統一貨幣和統一度量衡。秦朝的“半兩錢”為後世所用銅錢,提供了模板。在統一度量標準方面,秦始皇創造了“方升”,用來統一度量標準。秦始皇時期是第一個統一文字書寫規定的王朝,秦朝通用的書面文是小篆。“車同馬,書同文”也是史料所記載的。

贏政統一六國後,為中國取了一個高貴又霸氣的名字,至今仍在使用

正是由於民族的大融合,才有了確定“中華”二字的契機。為使少數民族部落歸服,王朝不能簡單地稱呼為“大秦王朝”,得要體現民族統一,所以在中國廣袤大地上的人們都歸為“中華”的範疇下。

秦王朝在中國歷史舞臺上只短短的綻放了兩代的光輝,但後世仍然銘記自己是炎黃子孫,是“中華兒女”。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是秦朝開始,紮根於後世各代。後來的漢承秦制,在文化方面推崇儒家思想,漢文化影響依然深遠,對“中華”二字的理解也更加透徹。毗鄰的各國也喜歡用“中華”來稱呼中國。

贏政統一六國後,為中國取了一個高貴又霸氣的名字,至今仍在使用

甚至發展到後來歷朝歷代,對“中華”的用途也更廣。“中華”不僅只限於代表中國,在此基礎上還承載了文化理論,形成了完善的一套中華理論。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沿襲至今,我們還是會稱自己為“中華兒女”,可見“中華”二字對後世的影響十分深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