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常德的醫療廢棄物都去哪兒了?來看

從1月20日起,全市10家定點救治醫院、34家發熱門診、14家隔離所、363個城鄉居民定點廢棄口罩收集點共收集、轉運、處置醫療廢棄物約665.4噸,其中新冠肺炎疫情醫療廢棄物約為99.7噸;10家定點救治醫院共處理醫療廢水177679噸。

如此體量的醫療廢棄物和醫療廢水,處置是否得當?與2019年同期相比,此次疫情期間的醫療廢棄物和醫療廢水總量並沒有明顯增加,但處置和監管工作更加到位,全市未出現因醫療廢棄物和醫療廢水造成的二次和環境汙染,市生態環境局也未收到任何與疫情相關的醫療廢棄物和醫療廢水造成汙染投訴。

感染

醫療廢棄物(固體)

每天11噸,日產日清

3月27日12時34分,一輛冷鏈運輸車緩緩駛進常德市安邦醫療廢物處置有限公司,在卸貨口,一位“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將一個個裝滿醫療廢棄物的黃色塑料箱搬進生產車間。經過簡單分類,工作人員將醫療廢棄物放進專業的蒸煮消毒設備。只聽一聲長鳴,設備開始工作。在真空環境,經過45分鐘、134℃高溫消毒後,醫療廢棄物進入兩臺粉碎機。隨後,另一輛運輸車再將這些粉碎、消毒的醫療廢棄物運往附近的垃圾填埋場,進行填埋。

疫情期间,常德的医疗废弃物都去哪儿了?来看

卸貨倉裡堆放著等待處理的醫療廢棄物。

不到2個小時的處理流程,看似簡單,但就是這個企業,從疫情暴發到現在,平均每天處理11噸醫療廢棄物,嚴格按要求做到了日產日清,確保了全市醫療廢棄物處置安全。

“從處理能力上看,企業滿負荷生產,每天可以處理20噸醫療廢棄物,完全可以滿足我市的需求。”市生態環境局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科工作人員胡萬富告訴記者,疫情期間,企業與醫院聯動,對醫療廢棄物處理更加精細化。

在生產車間,工作人員陳德兵正在進行醫療廢棄物分類。記者看到,有些黃色塑料箱會被打開,取出其中裝醫療廢棄物的塑料袋,有些就直接放進蒸煮消毒設備。陳德兵介紹,裝其他醫療廢棄物的箱子可以循環利用,但凡是醫院用紅色膠帶封口、帶有新冠肺炎標示的箱子,就連同箱子一起蒸煮、粉碎、填埋處理。據統計,截至記者發稿,企業共消耗6000多個黃色塑料箱。

疫情期间,常德的医疗废弃物都去哪儿了?来看

醫療廢棄物(固體)進入設備後,要在134℃的真空環境下,進行消毒45分鐘蒸煮消毒。

雖然穿戴著防護裝備,但從陳德兵的聲音可以聽出,他已經十分疲憊。其實,從大年三十開始,陳德兵就一直堅守一線,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到目前為止,一天也沒休息過。“疫情暴發後,工廠春節值班的4個工作人員必須全員上崗,連輪班的人手也沒有。”陳德兵說,要與最危險的醫療垃圾打交道,開再高的工資,臨時也招不到人。為了解決人手問題,企業負責人王仁林的女婿蔣清華也下到一線車間幫忙。

“作為全市唯一一家醫療廢棄物處理企業,一旦我們的工作人員感染,那全市的醫療廢棄物處理就要停止。”王仁林說,為保證員工的安全,企業參照一線醫生標準,為工作人員配發了防護服、防毒面具和專業的防護手套,甚至要求在防毒面具裡還戴2層口罩。工作人員完工,脫下防護裝備後,還要進行全身消毒。

企業包括外勤跑車負責收集、運輸的工作人員一共有56人,大家集中居住在廠區宿舍。為了確保安全,企業租用民房,採取2人一間,每天每個房間消毒2次,嚴格執行分餐制,杜絕集體活動。工作人員自己警惕性也很高。很多工作人員的衣服都被84消毒液洗得褪色了,部分工作人員甚至定期銷燬自己工作時穿過的衣服。

為了支持企業正常運行,確保防疫物資的需求,相關部門紛紛伸出援手。截至記者發稿,據企業統計,省、市共提供了400套防護服、2000多個口罩、近1噸的84消毒液和醫用酒精。

“醫療廢棄物處理行業,是2003年非典(SARS)疫情後,在我國興起的一個行業。”王仁林介紹,2006年,常德在全省建起了第一個醫療廢棄物處理企業。這些年,企業不斷進行改造升級,將過去高溫焚燒工藝改進為蒸煮消毒工藝,減少了汙染排放。近年來,企業又準備在工廠內上一套全自動生產線,進一步減少企業工作人員與醫療廢棄物的接觸。

此次疫情是對全市醫療廢棄物處理能力的一次考驗。胡萬富告訴記者,為了提高應對更大疫情能力,做到有備無患,我市正在澧縣建設一家日處理能力10萬噸的醫療廢棄物無害化處理中心,預計今年可實現投產。投產後,該中心將主要處理澧水流域的醫療廢棄物,與常德市安邦醫療廢物處置有限公司形成“沅澧呼應”。確保在一方設備故障或檢修時,另一方能應急處理全市醫療廢棄物。

醫療廢水

緊盯市一醫院、市二醫院,每天處理2000噸

與固體醫療廢棄物不同,醫療廢水的處理,主要依靠定點救治醫院和發熱門診自己的醫療廢水處理設備進行處理。全市生態環境部門進行指導與監管。

疫情期间,常德的医疗废弃物都去哪儿了?来看

疫情期間,生態環境部門的工作人員加大了現場抽檢力度。

疫情期間,市一醫院是全市醫療廢水處理量最大的醫院,日均醫療廢水處理量達到1200噸。“針對疫情,生態環境部門加強了排放在線監管與現場檢查,我們根據每天的水量,加大了用藥量。”醫院汙水處理站班長鬍忠穎說,過去,活性氧消毒粉每天用量在6至7克,現在基本翻倍。

為了加強醫療廢水的監控,市一醫院還增加了醫療廢水抽樣的檢測頻次。胡忠穎介紹,醫療廢水處理設備不能自動檢測廢水的餘氧含量,他們必須打水進行抽樣檢測。2月初,疫情嚴重的那段時間,醫院基本保障每天進行2次抽樣檢測。

1月27日,根據市委、市政府和市衛健委統一部署,全市所有按新冠肺炎診療規範收治和留院觀察的病人,一律轉到市二醫院進行集中收治。一時間,市二醫院的醫療廢水排放量突然增加,日均處理量達到300噸。

市二醫院進行集中收治病患的前一天,市生態環境局原環境監察支隊支隊長劉仕穩就趕赴市二醫院,對醫療廢水處理工作進行檢查和督導。當時,市生態環境局生態環境執法支隊很多工作人員都在家隔離,檢查人員十分短缺。劉仕穩帶頭衝在一線,重點對市城區定點救治醫院進行督導檢查,僅市二醫院,就跑了近20次。同時,劉仕穩還要負責與省生態環境廳、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對接和各項數據的上報。疫情期間,“白加黑”“5+2”成為了劉仕穩工作的常態。

“定點救治醫院的醫療廢水經過自己處理後,會經過城市管網再次在汙水處理廠進行處理。而有些發熱門診沒有接通城市管網,醫療廢水經過自建的汙染治理設備處理。”劉仕穩說,這些鄉鎮發熱門診的檢查任務更重,標準更高。

林暉是鼎城區分局環境監察大隊大隊長。每天,他都開車帶著一名檢測人員,在全區的發熱門診跑。“我們主要檢測排放醫療廢水中的餘氯量和糞大腸菌群數。”林暉說,除了查看發熱門診自身監測數據外,每到一處,他都會現場取水抽查,確保排放達標。打開林暉的手機,可以看到,每天下午3時,他都會準時將檢查情況準確無誤地上報給市生態環境局。

疫情期間,全市平均每天處理醫療廢水2000噸左右,頂峰時期達到2896噸。對10家定點救治醫院、34家發熱門診,市生態環境部門平均每天抽查20家左右,並定期開展監察、監測聯合行動,確保檢查數據真實、準確。

據統計,截至3月27日,全市生態環境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3191人次,檢查定點收治醫院、發熱門診等醫療單位1233家次,保障了我市醫療廢水排放的安全。

民用口罩

363個點、48小時一次,收集比處理難

1月29日,全省發佈《關於切實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廢水及特殊垃圾管理的緊急通知》。接到通知後,我市迅速反應,市生態環境局與相關部門聯合發文,將居民日常生活使用口罩作為特殊有毒有害垃圾,參照醫療廢棄物進行收集處置。

疫情期间,常德的医疗废弃物都去哪儿了?来看

在卸貨口,工作人員將醫療垃圾運往處理車間。(湯青春攝)

當時,全市確定了363個城鄉居民定點廢棄口罩收集點,要求由鄉鎮(街道)環衛工人先將廢棄口罩集中放在收集點,然後依託常德市安邦醫療廢物處置有限公司的運輸收集體系,進行集中處理。

“按要求,定點救治醫院、發熱門診要24小時去一次,城鄉居民定點廢棄口罩收集點要48小時去一次。”王仁林告訴記者,運輸收集的工作量遠遠超過了企業的“負荷”能力。

10輛車不夠,王仁林緊急從自己另一家企業調用了10輛專業冷鏈運輸車,解了燃眉之急。

剛宣佈復工,王仁林又收到了辭職申請。3位跑了十多年車的老師傅因為家人勸說,都不敢復工。一時間,本就捉襟見肘的跑車隊伍,這下徹底沒人了。見狀,企業分管生產的廠長王仁森向當地柳葉湖旅遊度假區白鶴山鎮桃樹崗村求助。在本村車隊隊長姚運國和村委會的多方協調下,一支50人的車隊隊伍很快組建了起來。

兩人一車,一個駕駛員,一個裝卸工。疫情期間,姚運國與搭檔同住一個房間。每天早上3時起床,半個小時準備工作後,3時30分準時發車。姚運國在企業跑了10年車,是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他負責漢壽這條線,每天中午12時左右就能完成任務。回到工廠吃完午飯,姚運國又馬上發車,幫其他車隊隊員完成跑線任務。“市城區的幾家定點救治醫院要求更高。”姚運國說,市一醫院、市二醫院,每天每家醫院要跑3次。

車隊最辛苦的是負責跑石門線的姚富民。每天天不亮就出去了,要到吃晚飯時才能回到廠裡。“石門有6個點,其中又有發熱門診,必須每天去。”姚富民告訴記者,看到醫療垃圾車進村,村民們都很不歡迎,有時候遇到封路,他又要繞幾個小時的路。

疫情期間,任務重,車隊執行“人停、車不停”的工作原則。“像姚富民這樣的隊員,不可能連續作戰,必須安排人員倒班。”作為車隊隊長,姚運國還要負責每天線路人員的調配安排。他直言,壓力很大。

“大部分車隊隊員的家就在附近,從正月初三開始,大家有2個多月沒回過家了。”王仁森坦言,他能夠理解,車隊隊員們幾過家門而不入的心情。為了緩解大家的壓力,王仁森只能做好後勤保障,在保證防疫物資的基礎上,每天儘可能地提高工廠的伙食水平。

2個多月來,這支默默無聞的車隊共收集、處理了近5000公斤民用口罩,確保了全市人民生活環境安全。如今,隨著疫情的緩解,車隊又把工作重心放在隔離所上。據統計,當前,全市14家隔離所每天要產生1.6噸醫療廢棄物。

疫情期间,常德的医疗废弃物都去哪儿了?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