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自入冬來多是暖,無尋花處忽聞香,兩句是什麼意思?

狼行千里雪


我感覺是一種心理現象,我們經常見一種東西,常處在一共氛圍環境之中,就會對這種環境產生依賴與習慣,當這個環境稍微有一點變化的時候,我們就能敏感的察覺到。

比如生活中,就拿我們家裡人的腳步聲來說,我們能清楚的分清這個腳步聲是誰的,當別的陌生人來時,我們也能感覺到不是家人。

因此解釋這句詩,動態是冷的,我們經常身處冷的環境中,當哪一天天氣溫度高一點,我們的身體就能敏感的感覺到舒適,就覺得暖和。生活的地方沒有花,有時候經過一片叢林,或路過幾株小花就能聞到花香。總而言之這是個烈的反差引起的。


文路話談


這兩句出自宋朝方岳,《探梅》。詩文如下:

穿林傍水幾平章,合有春風到草堂。

自入冬來多是暖,無尋花處卻聞香。

枝南枝北一輪月,山後山前兩履霜。

直看過年開未了,醉飲且放老夫狂。

方岳,南宋詩人,詞人。一生坎坷,經明行修,隱居不仕,以詩名世。有《深雪偶談》。詩文不用古律而以意為之。有《秋崖集》。

“自入冬來多是暖,無尋花處卻聞香。”兩句的意思是,自進入冬天以來,天氣大多暖和。花兒已經凋謝了,人們自然不能像春天一樣踏青賞花,領略人間四月天、“山寺桃花始盛開”的盛景。但是,雖然無處尋花,滿目蒼涼和蕭條,卻無礙於我能聞見花香般的興致。

為什麼詩人在冬天不覺得寒冷,反而要高調寫出“自入冬來多是暖“這句話,根據作者生平我們可以得知,方岳字巨山,字元善,號秋崖,又號菊田。徽州祁門(今屬安徽)人,一說台州寧海(今屬浙江)人。可見,無論作者是祁門人還是寧海人,都是地處秦嶺以南。因秦嶺是我國南北分水嶺,作者所居之地,可以看作是南方氣候地貌。雖不至於像春城昆明,四季花開。但是,冬天也絕不至於冷冽清寒。因而,詩人由衷發出了“自入冬來多是暖”的感慨!

其實,方岳的人生履歷正如他詩中所寫,“山後山前兩履霜”。他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幹官。淳祐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後調任南康軍。後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後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後覆被起用知撫州,又因與賈似道的舊嫌而取消認命。宦海沉浮,滄桑歲月,難得詩人心胸豁達,“醉飲且放老夫狂”。

全詩基調明快,信手拈來,寫意直白,落筆自然。詩人的寫作風格重在寫意,不拘泥於古律,讀起來流暢通達,容易上口,意思淺顯,一目瞭然。

這首詩,反映了作者達觀積極的人生態度。詩人仕途失意,身處逆境卻不自怨自艾。心存美好,世界便處處美好,眼中有風景,風景這邊獨好。





拂硯


這是南宋詩人方岳的作品。方岳因與丞相賈似道不和,難做官,隱居,以詩名。其實他的詩不如詞,詞多家國情懷,有辛棄疾風,詩反而弱些。

這一首《探梅》是無聊之作,屬於風花雪月的閒篇,不見作者有什麼寄興,而且出韻了。全詩如下:

穿林傍水幾平章,合有春風到草堂。

自入冬來多是暖,無尋花處忽聞香。

枝南枝北一痕月,山後山前兩屐前。

直看過年開未了,醉吟且放老夫狂。

首聯說穿過樹林挨著水邊有幾個很容易分辨的明顯的地方(我就住在那裡),剛好有春風吹進我的茅屋。自從入冬以來多半天氣都比較暖和,找不到花開的地方忽然聞到香味。向南向北的花枝象一個彎彎的月亮的痕印,山後山前有兩道鞋印子在前面(一個人的痕跡,左腳一道 右腳一道。這裡韻腳用”前“字嚴重出韻,不似詩人所為,應是後人傳抄時弄錯了),直到過年了花還開不完,我喝酒也喝了不少暫且作幾句詩發洩一下心中的瘋狂。

這首詩無大義,純屬閒篇,不可讀不可學。現在許多人喜歡無病呻吟,都是學這樣的詩學壞了。


深圳鄭海洲


此句出自宋·方岱的《探梅》從文意上來說應該是冬天寒冷已過,春風送暖,初春時節唯有梅花熬過冬天依然綻放清香。作者結合自身的仕途清冷,借梅自喻,表達詩人堅定的高潔情操。


舒予


從文意上來說應該是冬天寒冷已過,春風送暖,初春時節唯有梅花熬過冬天依然綻放清香。作者結合自身的仕途清冷,借梅自喻,表達詩人堅定的高潔情操。


踏石無痕抓鐵有印


這句詩詞出自南宋方岳的《探梅》。原詩是這樣的:穿林傍水幾平章,合有春風到草堂。自入冬來多是暖,無尋花處忽來香。枝南枝北一痕月,山後山前兩屐前。直看過年開未了,醉吟且放老夫狂。證首詩詞表達他剛直不阿,不畏強權勇於鬥爭,卻又多次收到打擊和誣陷,仕途坎坷。自入冬來多是暖,無尋花處忽來香。這兩句應該是他對未來的嚮往,或是想要達到的那種心境。


DNYSR


這詩句不熟悉,欲表面看應是寫梅花。梅花於嚴寒中綻放,古人喜踏雪尋梅。暖和天涯就難找到梅花,但又忽然聞到了花香,使人心胸一寬,給人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