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國產機床不如國外的機床?

會飛的大大熊貓


大家都知道由於種種原因,中國沒有趕上一次工業革命。又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趕上第二次工業革命!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數控機床,是60年代至90年代才開始興起的!這個時期由於的種種原因,我國並沒有趕上這次機械革命的浪潮!同時由於國際上的一些問題發達國家禁止向我國出售這種技術!所以說中國在某些領域落後於世界發達國家的!但是那些很重要的領域!比如船舶!航空航天這些大型機械設備,我國並不落後世界多少!



一般我們所指的機床落後都是民用機床!因為國家發展機床重點方向不在民用機床上!因為這些機床去國外買隨時都是可以買得到的!而那些重要的用於軍事領域的機床一般是沒有國家對外售賣的。所以我國機床的,重點發展方向應該在軍用領域而不再民用領域!這樣就造成一個假像!認為國產機床落後世界很多很多,我簡單的舉一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前兩年有個很火的新聞,認為中國連圓珠筆都造不出來!事實真的是中國造不出來嗎?不是的!因為這種東西需要考慮一個成本的!自己研發,然後再出售,可能高於目前從別人購買部件組裝起來的產品要貴!這樣就會降低市場競爭力!這並不說明我國就造不出來這東西!因為實在沒有這個必要!



目前我國高精尖的機床有的是!這些一般都是用於軍事航空領域!這些高精尖機床是國家無論花多大的代價都要研發成功的!而民用機床就算研發出來成本要高於從國外進口的價格!形成不了市場競爭力!照樣不會有市場!這些隨時都可以買得到的東西國家為什麼花這麼錢去研發他呢?


所以說我國目前可能只是民事領域的機床落後國外一些!但是整體差距也不是特別大!而那些關係到國家發展的機床!中國一點也不比國外先進國家的差!


這個世界有病嗎


其實這是正常現象。西方發達國家,自然科學搞了幾百年,而我們中國,認真重視自然科學,還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才開始的。七十年就搞成現在這個水平,已經足以讓國人自豪了。

世界上沒有翻不過去的高山。世界上也沒有絕對不變的差踞。建國七十年來的事實證明,中國人聰明智慧不比西方人差。那麼,只要路子走對,只要虛心學習,堅持鑽研,我們一定不僅在機床上,而且一切其他尚有差踞的領域趕上甚而超過國外。

最重要是要實事求是,不弄虛做假。明明不如人家,卻偏要說比人家強,搞表面文章。這是最有害的。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新中國建國不到七十年,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工業門類齊全的的國家,這已是奇蹟了,讓世界矚目的奇蹟。

不可否認,中國工業比起世界發達國家還有許多軟肋,機床製造只是其中之一。之所以有這麼多軟肋,關鍵是我們沒有掌握其中的核心技術,而這些技術正是發達國家對我們嚴密封鎖,又拿金錢賣不來的。

但我們相信,中國有13億人的力量,有邁進世界強國的決心與魄力,也一定能攻破並徹底掌握這些核心技術。中國不僅要做世界製造大國,更要做世界製造強國。


洛水清風


為什麼國產機床不如國外的機床?說到底就是核心技術不行,沒有技術的支持,是生產不出來好東西的,就技術方面的東西很多國產都比不上外國的。



國產數控機床系統、軸承、絲槓基本上以進口為主所以這一塊差距太大了,別看我國是機床生產消費第一大國。

首先熱處理這一塊就不行,有時候硬軌硬度不合格,但是為了銷量偷工減料,惡性競爭。

工藝技術:缺乏改進,工藝設備很重要,看看德國刀具得精確度和設備的執行力真是強,這些很難盜版的。

裝備方面:標準是有了,但是生產廠家不按規矩執行。



像日本的森精機、三井、豐田響噹噹的品牌世界都在用,核心技術都被國外控制了,系統有fanuc和西門子,軸承NHK和NSK,總之國產東西確實不如國外的,但是有一點便宜。

我是做變頻器方面工作的,國產的和進口的同樣差距真是大,國產的就是使用不住,總是跳閘。
你們有什麼看法評論區留言給我,我們一起討論一番,喜歡的順便關注我。


選校指南百曉生


其實也沒什麼,也不是什麼技術不行,也不是什麼沒有記錄,說句實話,人的問題,中國的機械加工廠什麼時候都要求質量不要求成本了啊?所有的機械加工業都可以為了成本犧牲一點質量,想一想出個白菜價想買到國產質量和進口一樣的東西,可能嗎?再說了現在國產質量好的沒有人用為什麼還要虧本造咧,不如放著做技術儲備,再就是高端的軍工用機床國外也不會賣給你,軍工企業現在能造出來就行了,你還糾結著些幹什麼?如果現在的機械加工業糾結,你們就聯合一下,自己弄吧,別把這些東西怪給國家,如果國家不強大沒有技術儲備,技術沒有別人的好,你們做為民營企業是買不到高技術的車床的,別人也不會賣給你,你真以為外國人笨到為了賺錢會把核心技術買給你啊?


貓爺3391


機床的先進程度,代表著國家工業的發達程度。考量機床的標準在於機床加工可達到的精度和加工的複雜程度。其中最要就是加工的精度,目前國際加工公差有20個等級,IT01,IT0,IT1,IT2,IT3至IT18一共20個。

世界公認最高等級就是IT01。雖然我們的機床普片認為不如國外的機床,但是我國還是有精度很高的機床。我國大部分機床不如國外的應該說是不如德國和歐美,主要原因在於:1.製造裝備和管理技術落後,產品質量及可靠性不高。2.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的專業化配套體系不完善。3.材料不夠先進。

但是假以時日我國機床完全可以超過歐美和德國!


宅食君


雖說近些年我國在數控機床領域也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但是在一些高、精、尖領域與國外的機床相比還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大環境國情因素的影響

我們國家自古以來都是以農業為主,比較重視農耕業的發展。大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使我國與世界各國脫軌致使工業的發展落後與其他國家。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與西方國家的差距就越拉越大了。一步慢就步步慢,國外都洋槍洋炮了而我們還在大刀長矛徘徊。

國家工業基礎的薄弱,使得我國的工業發展一直都坎坷不斷,直到現在裝備製造業與國外相比還是有較大的差距,所以有些國產的機床還是很難達到國外的水平。

企業自身方面的因素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裝備製造業就如雨後春筍般大規模發展起來,但是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一直都很匱乏。國內的許多機床企業,與其說是設計製造機床還不如說是班門弄斧拼湊機床,自己做一個機床殼子,在從歐美等其他國家購買數控系統和各種零部件然後組裝一臺機床就完成了。就是這麼一個東拼西湊的大傢伙,完全沒有自己的設計理念,優劣大家可想而知。

國內的有些企業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而放棄長遠的發展。所以國內的機床設備都是以中低端為主,加工性能與國外的機床相比有較大差距。價格戰打得非常激烈,一臺機床也就十幾萬。而國外的機床動輒就上百萬,幾百萬可他們卻成了市場裡的香餑餑。

我記得我們廠裡曾經也用過一部分國產的機床,機床有個毛病故障是常有的事,而且加工精度也很不穩定,主軸偏差較大,過不了多久對一次刀都差好幾個絲。效率低品質也搞不上去,達不到客戶的要求,那段時間確實做的挺痛苦。


人才的大量流失

由於製造業的工作環境沒有那麼良好,而且待遇也不像搞計算機等那麼優厚。人才流動性比較大。沒有了專業的技術人員來搞研究搞開發,沒有自己的創新沒有自己的品牌企業只能陷入惡性循環。

我們只有靜下心來,潛心專研,精益求精,不斷創新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能造出更好的設備,才能擁有自己的知識品牌。


小刀範Dr


不是很懂,只說自己的聽聞的。我國產的機床其實現在並不差了,要不然現在國產的一些金屬鑄件,金屬產品還能遠銷國外呢。
只是聽說,有些做高精尖的零件的機床不如國外的好用。咱們本國產的機床還車不出外國產的機床的那種精度,需要這種精度機器往往是那些高精密的機器,或者武器。所以,我國在機床製造這方面還有待於加強!

手機打字難免有打錯字,出病句的時候請您諒解。如果覺得寫的有道理請您關注我,點贊,轉發或者評論!您的鼓勵就是我的動力,我會多答一些題,觀點不一定正確,但一定有態度,有料,有趣。謝謝


吟風者


隨著最近國內機床技術的發展,雖然國內機床質量有了很大的發展,單與國外機床仍有差距y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技術的積累不夠雄厚,國外機床發展了好多年,已經從研發到製造形成了工業體系,而國內更多注重於量的提升而忽視了設備的技術含量及創新,機床研發投入不夠。

2,國內機床廠家自身技術的不足,不少機床廠家不注重產品的穩定性,沒有對裝配工藝的堅持。

3,鑄件材質的差別,及機床附件等選擇

4,同行業的不良競爭設備價格一降再降

5,對專利意識的不夠,貼牌,套牌防不勝防

我公司專業生產數控設備從研發到生產


數控智能


下面由ACMTC給大家分享一下對此問題的看法。


首先,必須要肯定這個問題的,提的非常好,沒有全盤否定國產機床,說明國產機床也並不是像鍵盤俠說的那麼不堪和垃圾。雖然沒有全盤否定,但也還是反映了國產機床的不行。為什麼會這樣的。


事實上,這與我們的機床裝備業一直沒跟上世界的潮流是有直接關係的。這也就導致,追趕的道路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因此,我們一邊進口先進的機床為我所用,一邊研發,但是當你研發出了一款可以用的,國外的又有新機器更新,這樣的差距,導致國產機床

處於市場競爭的劣勢。

另一方面,整個大環境的浮躁和價值取向,中國人多聰明,只要哪個事情來錢快還不用出力,這種投機取巧的事情就會有無數的人去琢磨。研發一款機床要比抄襲模仿要划算的多,因此,這也就導致國產機床缺乏創新,自主研發的東西太少,抄襲、模仿的東西太多。

不少企業也意識到,模仿先進技術不利於產業發展,況且產業的核心技術、特別是前沿和戰略高度的技術是引進不了的。如果一味模仿,將會進一步拉大我國同世界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並最終將形成技術依賴,最終只能是作繭自縛,受制於人。但是對於企業來說,能生存才是王道。

其實,對於同等定位的機床,國外的和中國的處於同等水準。只不過國內的不論是創新還是設計上,都是落後於國外的,再加上人們對國產機床的的固有觀念,更加感覺國產機床不行了。中國機床行業處於非同尋常的惡劣的生態環境,利潤微薄,試問還有哪些企業會充滿情懷的去創新、去維持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

歷史原因我們是沒法改變,能改變就是浮躁的大環境。要造出好的機床設備,需要一大批在各自崗位上潛心鑽研、耐得住寂寞,精益求精,終身奮鬥的技術人員。沒有上十年的潛心研究,不太可能會有實質性的成效。只有透徹掌握核心技術並持續地改進,不斷創新,才能製造出卓越的設備。

董明珠曾在一次經濟形勢座談會上對總理說:“不要給錢,我們也不要扶持政策,我們要的是個公平、透明、平等的環境”,任正非也呼籲:“政府最主要還是建立規則在法治化和市場化方面給企業提供最有力的保障"所以也可以透露出營造一個良好的大環境是多麼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