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各列強在大舉入侵前都以什麼理由向清政府索賠的?

徐晨峻


晚清時期,即是清朝晚期統治的1840年—1912年這個期間,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由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啟了晚清時期,清朝統治力量開始衰落,西方列強迫藉著一系列藉口入侵,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索賠金銀、開放口岸通商、劃定使館區租界等,第二次鴉片戰爭使得清朝統治危機進一步加深。、

1840年英國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為藉口,發動侵華戰爭,史稱“鴉片戰爭”。英國攻佔定海,北上天津,突襲並攻佔沙角炮臺、香港島等,1842年清朝和英國在南京簽定《南京條約》,賠付白銀2100萬、開放通商口岸、劃定租界等。

1856年,英國藉口“亞羅號事件”、法國藉口“馬神甫”藉口共同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逼迫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在此期間北極熊 俄國以“調停”為名誘迫清政府定立的不平等條約,俄國以勘界為名進一步割佔中國領土。

“亞羅號事件”發生於1856年10月8日。該日,廣東水師千總梁國定帶領兵勇在停泊黃埔港的一隻由中國人蘇亞成所擁有的走私船“亞羅號”上,逮捕了2名中國海盜和10名有海盜嫌疑的水手。這條船為了走私方便,聘用一英國人當船長,並曾在香港當局登記,但在被查捕時,此證早已過期,船上也不再懸掛英國國旗。因此,廣東水師在中國船上捕人,完全是中國的內政,與英國毫不相干。英國駐廣州代理領事巴夏禮在接到船長的報告後,立即致函兩廣總督葉名琛,硬說“亞羅號”是英國船,聲稱水師上船捕人有損領事體面;並無中生有的造謠說,廣東水師曾扯下了船上懸掛的英國國旗,這是對英國國旗的侮辱,也是對英國的侮辱。巴夏禮蠻橫地要求葉名琛送回水手,賠禮道歉,並限24小時內答覆,否則將以武力解決。在巴夏禮無端挑釁面前,葉名琛一面據實覆函駁斥,一面因害怕事態擴大而屈服於侵略者的壓力,將逮捕的水手送到英國領事館。葉名琛的妥協行為,大大助長了英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旨在為新的侵華戰爭製造藉口的巴夏禮,故意刁難,藉口禮貌不周,拒不接受。10月23日,英國海軍上將西馬糜各釐率領英國軍艦悍然闖入省河,進犯廣州,正式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所謂“馬神甫事件”,是指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非法潛入非通商口岸的中國內地——廣西西林縣傳教,因其胡作非為,1856年2月在當地被地方官處死。此案當時未議結。法國為了換取英國支持它在越南的“自由行動”,並取得天主教在中國傳教的“合法”保證,便接受英國建議,派葛羅為全權專使,以“馬神甫事件”為藉口,與英國聯合出兵。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藉口清政府剿辦義和團不力,並在海口布設水雷與各國為難為由,攻佔大沽炮臺,攻入北京。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賠償白銀十億兩以上、劃定使館區等等。辛丑條約被認為是中國近代史上失權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標誌著中國已完全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士兵世界


一個沒有反抗力的國家,隨便找個理由就可以了,其實,有好些理由的大概意思是:1、我打你,你們竟然還手了,還讓我受傷了,敢還手的人要殺了,再賠我們的醫療費。2、我打你了,你沒還手,但你身上那麼硬,讓我手打疼了,你要賠我損失。看看李鴻章甲午戰爭後去日本籤的《中日馬關條約》就知道了。


海洋8980


晚清時,因為大清總是戰敗國,所以各列強都要求大清賠款,賠款的理由大部分是戰爭賠款(軍費),具體理由要根據不同的條約來看。

大清第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是中英《南京條約》,賠款兩千一百萬銀元,折算成白銀一千四百七十萬兩。賠款的理由和內容是:一千二百萬銀元軍費;林則徐在虎門銷燬的鴉片價值六百萬銀元;剩下的五百萬兩居然是商業欠款,也就是歷年以來,大清在對外貿易中拖欠英國的貨款。

接下來是法國和美國,先後與清政府簽訂了《黃埔條約》和《望廈條約》,這兩個國家當時還算厚道,只要求獲得和英國一樣的貿易特權,真金白銀沒怎麼賠付。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大清又一次被打得落花流水,先後與俄、美、英、法四國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以戰爭賠款的名義賠付出一千六百萬兩白銀。俄國還和清政府簽訂了一份《璦琿條約》,一次性瓜分走大清的六十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1895年,大清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讓了臺灣及澎湖列島,賠付了兩億兩白銀的軍費,還有三千萬兩的贖遼東費和五十萬兩的贖威海費。

再後來便是大清與八國聯軍簽訂的《庚子賠款》,賠付給各列強的軍費數額高達四億五千兩白銀,由於這筆鉅額賠款清政府無法一次支付,因此付款期限為四十年,這樣連本帶息共需之處約十億兩。

幾乎所有的條約都有逼迫開通通商口岸的內容,看著大清這隻軟柿子,大家都想來捏一把。

真是一段屈辱的歷史,人家上門搶劫,搶劫完畢,還要支付人家勞務費。無奈技不如人,落後就要捱打,捱打還要畢恭畢敬。幸運的是中國人民在列強的壓榨下日漸覺醒,開始自強不息,終於在1912年推翻了腐敗無能的大清王朝。


包山種樹


一提清朝的歷史,國人的腦海裡馬上就會閃現出“落後、腐敗、屈辱、捱打”等一些字眼兒。毫不誇張事實上的確如此,你看看當時列強們瓜分中國的那些被笑掉大牙的藉口時,就知道清政府其實就是一個爛透了的軟柿子。

先說英國。當時清政府為了準備對日作戰,就向英國租借了一條船來運兵。最後這條船被日本俘獲了。這條船可不是什麼戰艦類的,就是一條將要被淘汰的破船,否則英國也不能租給你啊。但是英國非常慶幸他們失去了這條破船,因為這是一個非常有利可圖的損失。這條破船後來,給英國帶來無法估計的財富。英國以此為藉口向清政府索取了足夠購置幾個艦隊的賠償,並且還在山東半島上畫出了一部分地區作為租借,其中包括威海衛港灣。

德國此時,也是不費力氣就找到了要求在膠州灣和山東省索取領土的藉口。當時,來自德國的一些傳教士他們總是打著仁愛的幌子,幹一些齷齪的勾當,就引起了當地民眾厭惡,一些衝突也時有發生。後來,在一次大的暴亂中,有兩名傳教士被當地百姓打死了,其實這一事件和清政府沒有任何的關係。但是,這一事件正好發生在對德國的要求最有利的時刻。為了這兩個死去的傳教士,德國不僅得到了鉅額的喪葬費,而且是獲得了領土租借權,最終得到了青島。

俄國在瓜分中得到了旅順港。因為在中日交戰時,俄國是以中國盟邦的姿態出現的,自己宣稱說為中國爭回了遼東半島,要不然可能會落入日本人之手,因此當時就在外交上向清政府提出了要把旅順港作為友誼的報酬。最後也實現了。

法國得到了廣州灣,藉口是傳教士被當地人給凌辱了。

還有各種各樣的藉口,只要你能想出來,就能實現。


87不漏


真正的理由是晚清國家富庶,有金銀財寶、豐富資源,我想要你不給,咱就搶。自己打不過,就聯合起來打你。

強盜搶東西,從不需要理由。所謂的藉口,都是列強強加給弱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