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性虐、血腥,這電影我不敢看第二次

不是所有電影都適合看第二次。


就像這部把“一個女人悲劇的一生”硬生生撕裂開給我們看的——《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性虐、血腥,這電影我不敢看第二次

血腥氛圍濃郁,讓整個觀影過程非常壓抑、憤怒和絕望。上一次讓我有相同感受的還是《盲山》。


電影講的就是一個事情:為什麼要殺人?

01

窒息生存空間

女主金福南生活在窮困落後的“無島”,在這裡的統治結構下,她的生存環境令人窒息:

姑姑是男權擁躉,認為女人生下來就是男人的附屬品,思維和階層早已固化;

村裡的大媽如同戴紅袖章的老嫗,對男人表現出絕對順從,但對女人卻尖酸刻薄;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性虐、血腥,這電影我不敢看第二次

丈夫可以隨便毆打自己,隨時隨地洩慾。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性虐、血腥,這電影我不敢看第二次

更可怕的是,福南是村裡男人們的共享玩物,小叔子可以半夜進門,這人就是個行走的陽具。

可以說,這是女性承受的身體與精神暴力之最,貧窮落後籠罩下的男人們的原始慾望之最。

影片通過幾個細節來表現福南被壓抑和消解的自尊心:

自己丈夫在房間和另外的女人doi,她在房間外面聽著聲音大口吃飯,整個人已經處於麻木狀態。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性虐、血腥,這電影我不敢看第二次

由於被太多男人消遣,連自己女兒的親爸是誰都不知道。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性虐、血腥,這電影我不敢看第二次

永遠幹不完的農活,挨不完的打罵,受不盡的性虐,完全失去了一個女人活著的尊嚴,與豬狗無異。

但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影片前半段對她的勾勒仍然是:樸素,溫和,能忍。

彷彿這是一個默認了自己命運的人。

02

最後一根稻草

長年累月在島上被暴曬,皮膚黝黑,笑起來露出一排格外潔白的牙;對著陌生人也能咧嘴笑,金福南就是這樣一個勤勞的女性形象。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性虐、血腥,這電影我不敢看第二次

我們覺得她麻木,抗壓能力超魔幻,但真的是這樣嗎?

如同片名一樣,殺人需要動機。

所以前半部分用很濃重的筆墨來刻畫福南的生存環境,來預埋爆發的種子。

但這仍然不足以讓一個人變得殘忍和瘋狂。

電影還設置了一個角色來對比:在首爾工作的海媛,金福南兒時的玩伴。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性虐、血腥,這電影我不敢看第二次

一開頭就描繪了這個女人的性格:冷漠。

即便看到女孩被混混當街圍截,也會拂袖而去,不願意開口作證。

海媛來到島上散心,見證了金福南全程遭遇,她的到來,原本驟然喚醒了福南對自由的渴望,但海媛身上攜帶著的都市人的自私,把這團火掐滅了。

讓一個人徹底絕望的最好辦法就是,先給他希望,然後把希望撕碎。

如果說生存的壓抑撬開了福南內心陰暗面的口子,那真正把天使推向惡魔的應該是:

1、女兒被環境教化,表現出了超出年齡的成熟,並且說出了“我也想得到爸爸的愛”。直到她看到女兒的內衣藏在丈夫的口袋裡,絕望了。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性虐、血腥,這電影我不敢看第二次

2、女兒被村裡的男人們推倒在地,當場死亡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性虐、血腥,這電影我不敢看第二次

而在這之前,她請求海媛帶女兒去首爾,並且說出了丈夫對女兒的變態行為,但海媛壓根不相信,果斷拒絕。

海媛是她唯一信任的朋友,但在親眼見到她的悲劇之後,也僅僅止步於圍觀,絲毫沒有伸出手解救的意思,因為她嚴格按照都市生存法則活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人與人之間沒有信任”,成了壓死福南的最後一根稻草。

故事的確也在按我們的想法推進,當壓抑轉化為憤怒,所有power在瞬間爆發,金福南用了一種自我毀滅式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屠村。

操起鐮刀,殺伐果決,殺死了村子裡的所有大媽和男人。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性虐、血腥,這電影我不敢看第二次

雖然後半段似乎在走復仇爽片套路,但畫面和結局過於殘忍,這並不是我們觀眾想看到的。

03

如果每個人都親切一點,

結局會不一樣嗎?

因為金福南,我想到了最近南韓的N號房,這個事情挑戰了所有女性的神經,同樣的,我們之所以憤怒,不僅僅是因為施暴者的變態,更因為那26萬參與者。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性虐、血腥,這電影我不敢看第二次

只要女性物化還在被合理化,那所有女性悲歡就相通。

有一個細節是,一位付費觀看性虐視頻的男士,原本選擇了舉報,但他看到警察沒把案子當重點案件去辦,竟然抱著僥倖心理成為了某個房間的房主。

真諷刺啊。

所有人都在圍觀、狂歡,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就這樣看著70多位女性被當成男性的公共玩具。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性虐、血腥,這電影我不敢看第二次

而“圍觀”,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場景中。

公交車上猥褻,旁觀者看到了卻故意閃躲;辦公室性騷擾,女性被“有罪推定”,周圍的人甚至勸她不要矯情;看到一個男人當街暴打女人,目光卻毫不閃爍,能親眼看到那個女人被打到半死不活。

即便接收到了來著弱者懇切的求救信號,仍然事不關己地走開。

但是,恰恰冷漠與自私才是對弱者最大的暴擊。

就像影片最後,海媛問,你為什麼要殺這麼多人?福南對她說的那句——

“你這個人太不親切了。”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性虐、血腥,這電影我不敢看第二次

也就是直到這個時候,她才開始真正意識到:如果當初選擇相信和阻止,金福南的抉擇會不會有一點不一樣。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性虐、血腥,這電影我不敢看第二次

同樣的,當我們看到生活中的同類事件時,如果不選擇解決問題,而是無視,最後它們是不是也會變成社會頑疾,然後被引爆?

“最樸實的人被最信任的人喚醒心中的惡魔,才知道冷漠是這個世界上最鋒利的鐮刀。”

悲劇發生的唯一意義,或許就是讓一個人反省自己的過錯,很多時候我們多看一眼不幸者,拉他們哪怕只有一下,或許對他們來說,都是一次重生的機會。

救別人也是救自己。你們說呢?

最後用一首詩來結尾吧: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性虐、血腥,這電影我不敢看第二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