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能演變成恆星嗎?

長期以來,在教科書和人們的傳統觀念中,木星都被認為是太陽這顆恆星的九大行星之一。但是,近年來的研究發現,木星的部分特徵與其他行星有很大的不同,而與恆星類似。


首先,木星的體積和質量都特別大。木星的質量為1.9×1027千克,比其他八大行星質量的總和還要多出一倍多,是地球質量的318倍。木星的體積也大大超過另外八大行星體積的總和,是地球體積的1316倍。在九大行星之中,木星可以說是鶴立雞群。在我國古代,木星被稱為“歲星”,在西方國家裡,人們則用羅馬主神“Jupiter”的名字來稱呼它。


木星能演變成恆星嗎?

第二,木星也有光環,且“子女眾多”,可以說自成一系了。現已發現木星的衛星已達66顆之多,它們有的“個頭”都不小。其中有4顆比九大行星之中的冥王星還大(當然了,現在冥王星已經被降級成矮行星,不屬於大行星了)。科學家們在離木星最近的木衛一上面觀測到了火山噴發現象,而且還懷疑木衛二和木衛三上可能產生生命。顯然,木星和它的衛星系統本身就像一個小型的太陽系。

第三,木星早期演化理論和太陽起源理論十分相似。目前比較權威的看法是:木星是45億年前,由一團與太陽成分相同的、熾熱的原始對流氣體星雲形成的。科學家們已經肯定:木星大氣層主要是由氫、氦、甲烷和氨等組成,其中氫佔89.93%,這種組成也和太陽大氣層的組成相當接近。

第四,木星能夠自己發光,這是木星最主要的類恆星性特徵。一般來說,行星本身是不能發射可見光的,人們之所以能夠看到它們,是因為它們反射太陽光的緣故,其光的強度是不可能超過太陽光的。但是,科學家們實際測量到,木星釋放出的熱能是其從太陽處吸收的熱能的2.7倍,這說明它內部肯定存在內熱源,能像一般恆星那樣發光。


木星能演變成恆星嗎?

本世紀80年代初,前蘇聯科學家蘇切科夫提出木星也許是顆正在發展中的恆星這種新見解之後,確實遭到了不少非議。但是,蘇切科夫的意見也並非“空中樓閣”,毫無依據。他的主要觀點是:木星內部在進行熱核反應,它有自己的熱核能源,應該歸到“能自己發熱、發光”的恆星類天體裡去。
  

事情真是那樣子嗎?


  


木星離太陽比地球遠得多,它接受到的太陽輻射也少得多,表面溫度理所當然要低得多。根據計算得出的結果,木星表面溫度應該是零下168攝氏度。可是,地面觀測得出來的溫度是零下 139攝氏度,與計算值相差近30攝氏度,這無論如何不可能是由誤差造成的。讓探測器在木星附近進行測量,準確程度理應更高些。“先驅者11號”於1974年12月飛掠木星時,測得的木星表面溫度為零下148攝氏度,仍比理論值高出不少,說明木星有自己的內部熱源。


  

對木星進行紅外線測量也反映出類似情況。如果木星內部沒有熱源,它吸收到的熱量和支出的應該達到平衡,地球和水星等類的行星的情況正是這樣。木星卻不然,它是支大於入,約大1.5~2.0倍,這超支的能量從哪裡來呢?很明顯,只能由它自己內部的熱源予以補貼。
  

木星是一顆以氫為主要成分的天體,這與我們的地球有很大的差異,而與太陽相似。木星與太陽這兩個天體的大氣,都包含約90%的氫和約10%的氦,以及很少量的其他氣體。關於木星的內部結構,現在建立的模型認為它的表面並非固體狀,整個行星處於流體狀態。木星的中心部分大概是個固體核,主要由鐵和硅組成,那裡的溫度至少可以有30000度。核的外面是兩層氫,先是一層處於液態金屬氫狀態的氫,接著是一層處於液態分子氫狀態的氫;這兩層合稱為木星幔。再往上,氫以氣體狀態成為大氣的主要成分。
  

木星能演變成恆星嗎?


具有如此結構的天體,其中心能否發生熱核反應而產生出所需的能量來呢?許多人認為是可疑的,甚至不可能的。況且木星的質量並沒有達到太陽質量的0.07。
  

比起太陽來,木星確實有點“小巫見大巫”。稱“霸”其他行星的木星,體積只有太陽的千分之一,質量只及太陽的1/1047,即約0.001個太陽質量,而中心溫度也只有太陽的五百分之一。有人認為,這並不妨礙木星內部存在熱源,因為它是在木星形成過程中產生並積累起來的。
  

前蘇聯學者蘇切科夫等的意見是頗為新穎的,他認為木星內部正進行著熱核反應,核心的溫度高得驚人,至少有28萬度,而且還將變得越來越熱,釋放更多的能量。釋放的速度也將進一步加快。換句話說,木星在逐漸變熱,最終會變成一顆名副其實的恆星。
  

我國學者劉金沂對行星亮度的研究,從一個側面提供了證據。他發現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裡,水星、金星、火星和土星的亮度都有減小的趨勢,唯獨木星的亮度在增大。如果前述四行星的亮度減小與所謂的太陽正在收縮、亮度在減弱有關,那麼,木星亮度增大的原因一定是在木星本身。劉金沂得出的結論是:在最近2000年中,木星的亮度每千年增大約0.003等。這無異對蘇切科夫等的觀點作了註釋。


  

此外,太陽不僅每時每刻向外輻射出巨大的能量,同時也以太陽風等形式持續不斷地向外拋射各種物質微粒。它們在行星際空間前進時,木星自然會俘獲其中相當一部分。這樣的話,一方面木星的質量日積月累不斷增加,逐漸接近和達到成為一個恆星所必需的最低條件;另一方面,在截獲來自太陽的各種粒子時,木星當然也就獲得了它們所攜帶的能量。換言之,太陽以自己的日漸衰弱來促使木星日漸壯大,最後達到兩者幾乎並駕齊驅的程度,使木星成為恆星。
  

木星能演變成恆星嗎?

這樣的過程據說大致需要30億年的時間。那時,現在的太陽系將成為以太陽和木星為兩主體的雙星系統;也有可能木星在其“成長”的過程中,把一些小天體俘獲過來,建立以自己為中心天體的另一個“太陽系”,與仍以現在太陽為中心天體的太陽系,平起平坐。不管是哪種形式的變化,目前太陽系的全部天體,包括大小行星乃至彗星等,都將有較大幅度的變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