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謠,目之所及全是你

民謠是什麼?


漢語解釋就是流傳於民間的歌謠。古代的《詩經》也許是最早的民謠合集了。


民謠一直比較小眾,基本上與搖滾的受眾人數差不多。與搖滾的標籤叛逆、憤怒、反抗不同,民謠被貼上了小資、文青,矯情的標籤。有人說喜歡民謠的都是孤獨症患者,抽著煙,在清吧昏暗的的燈光下,靜靜地坐著;或者是loser,在歌聲中逃避著社會現實,麻醉著自己。再或者是文藝青年的無病呻吟,故作風花雪月。


雖然我五音不全,但我喜歡聽民謠,一如我喜歡聽粵語老歌一樣,聽的也許是一種心情,再或者是民謠聲中一把破舊木吉他的嘶嘶聲,會令人勾起一種淡淡的憂傷。雖然我也很想去學彈吉他,終究還是沒有這種天賦,還是講下民謠的前生今世吧。


民謠,在現代,最早的是以校園民謠的形式發源於70年代的臺灣,廣受學生喜愛,流行於校園。90年代初傳入大陸後,逐漸形成了一種音樂風潮,被對音樂有執著有追求的校園歌手所吟唱,流行於各大高校,併成功商業化風靡整個社會。民謠就這樣著記錄一個時代,一代莘莘學子的夢想與追求,對逝去青春歲月的懷念。


最早的是高曉松的《同桌的你》,唱響了一代人的回憶,接著是老狼的《睡在我上鋪的兄弟》,道出了兄弟情深。在後來就是許巍到朴樹,然後就這樣一路不慍不火到21世紀的第十個年頭。

自從有選秀節目翻唱了《南山南》之後,一直很小眾的民謠開始走上前臺,逐步被年代一代所接受。隨著網易雲音樂等一些音樂廠牌提供創作者支持計劃之後,民謠歌手逐漸走上舞臺,特別是趙雷的《成都》火了之後,把一批民謠歌手集中的二線城市都帶成了網紅。


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使得資訊的傳播更加方便,網易雲音樂 引入網絡評論後,歌者與聽者可以互動,拉近了所有人的距離,熱評瞬時候可以引起共鳴,從有故事到沒酒,再到沒故事都不敢聽了民謠。


這是一首有故事的歌,這是我大學一個哥們的故事。記得當年朴樹最紅的一首歌是《白樺林》,這首那些花兒是寫於畢業季,當年是剛好高考完,是這首歌整整陪著他走完了那最難熬的兩個月,高考成績不理想,每天就單曲循環,一遍遍的地去回憶,直到淚流滿面,這是他的故事。一個關於高考關於青春的故事,也許這就是民謠給人的力量。



文青是民謠的另一個標籤,也許這首《九月》更適合詩歌愛好者,這是海子的一首詩,詩歌本來就是可以吟唱的,周雲蓬用低沉的聲音唱得悠揚婉轉,唱出了海子的孤獨。也許周雲蓬是懂海子的,所以他唱了出來。


現在的民謠也許是唱出了生活的苦悶,也許更多是關於愛情故事,青春最邪惡的地方就是一生只能年輕一樣,而最無奈的就是在年輕的時候,遇見不能給到幸福的你。這首貳佰的《玫瑰》也許是唱出了這種無奈。


在陌生的的城市,有著愛過的故事,也有你奮鬥的背影,聽一首悲傷的歌,抽一支菸,目之所及,全是你的影子,但依然要選擇堅強地活下去,請不要悲傷。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年輕時候誰不曾有夢,當所有的一切歸於平淡,希望你不忘初心。這也是我大學到現在一直很喜歡的一首歌,送給一直在奮鬥的你

民謠,目之所及全是你


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別人的歌,也許是你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