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爸爸,富爸爸,不如陪孩子的好爸爸!

一段讓媽媽們共鳴的短視頻:

“彩虹兒童教育”抖音號作為彩虹FM親子頻道的官方自媒體,主要分享育兒及親子教育知識,上百條育兒短視頻獲得了六十多家長粉絲,其中有一條為寶媽發聲的“當媽後為什麼會情緒暴躁?”在短短十天內獲得了22.3萬點贊,7510條回覆,10.3萬次轉發,究竟是怎樣的感慨,大家可以看看這條視頻:

視頻中最引起寶媽共鳴的一點大概是“丈夫失位,自己錯位”。中國式家庭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家庭問題便由此產生和爆發,你家裡是否也是這樣的呢?

窮爸爸,富爸爸,不如陪孩子的好爸爸!


一個缺失父愛的孩子的獨白:


我有一個爸爸,可我總見不到他,我吃奶的時候,他不在我身邊;


我蹣跚地站起來,努力學會邁出人生第一步時,他不在我身邊;


我感冒發燒在腦袋上扎針時,哭得撕心裂肺的時候,他不在我身邊,


他從來不來幼兒園接我,我被同學們欺負感到絕望的時候,他不在我身邊;


偶爾他回來了,給媽媽一些錢,對著我媽媽吼:怎麼就考了那麼一點分,你是怎麼教育孩子的?或者他什麼都不說,躲在沙發上玩手機…..


隔壁小明家的爸爸,總帶他去公園裡玩,帶他去爬山,給他買玩具,還陪他寫作業呢!


我想要我爸爸多陪陪我!

繼“別人家的孩子”之後,也開始有了“別人家的爸爸”。


窮爸爸,富爸爸,不如陪孩子的好爸爸!

“都是爸爸惹的禍”

以上媽媽和孩子的遭遇,很有可能也發生在你的身邊。受“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文化影響,國爸爸們較少地會參與孩子的教育。因此,大部分媽媽們也理所當然地承擔起孩子主要的“養育權”。而缺失丈夫的關愛,獨自承擔養育孩子的媽媽,更容易焦慮和脾氣暴躁,給孩子的心靈和性格上造成損傷,這樣的家庭很難養育出自信優秀的孩子。

經常有寶媽私信我:請問彩媽,孩子他爸當甩手掌櫃,孩子不僅叛逆,學習成績也不好,請問怎麼辦?

我平日只能簡短回答。試問父親參與孩子的教育,真的有那麼重要嗎?真的真的很重要!所以我特意花時間寫下這篇文章和寶媽寶爸們分享。


窮爸爸,富爸爸,不如陪孩子的好爸爸!

爸爸獨特的禮物

早在上個世紀,西方的心理學家們就開始探索了這個問題。而答案就是:有,父親對於孩子的影響真的很重要。以下就是爸爸參與教育可以送給孩子的幾個珍貴而又獨特的禮物。


1、禮物一:足夠的安全感


寶寶從一出生開始,就被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哺育著。在0歲的時候,媽媽充當著一個賦予寶寶足夠安全感的角色。可是當寶寶逐漸長大開始探索外面世界的時候,爸爸的角色就越來越重要了。


和媽媽相比,爸爸更有“男子漢氣概”,更有力量,可以完成許多媽媽無法完成的事情。所以在0-3歲的時候,寶寶會根據爸爸和媽媽不同的特點而形成對性別的概念,並且會對號入座把自己跟同性別的家長聯繫起來。這也是為什麼Peter的心中會形成那一無解的怪圈——他的性別角色意識就是根據自己的爸爸所建立的。


也因此,弗洛伊德說,父親是力量的象徵,為孩子的心理提供強有力的保護。所以,在寶寶0-6歲這一時期,父親需要有意識地陪伴寶寶,讓寶寶認識到男性的氣質特點,寶寶自然而然就會汲取足夠的安全感。

2、禮物二:珍貴的探索精神

相比於細心體貼的媽媽,爸爸們的教育方式總是粗線條的。可是也正因如此,跟爸爸們更多地在一起,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勇於探索。


遇到新奇的事情,媽媽們會細心地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危險,所以常常禁止孩子們“魯莽的”冒險。而爸爸們卻常常有足夠的勇氣和安全感,鼓勵和帶領孩子一起去探險。


窮爸爸,富爸爸,不如陪孩子的好爸爸!

孩子們從小得到的這種探索精神是他們一生寶貴的財富。這會指引他們以後在不同領域進行更深的探索,更會為他們提供面對困難時巨大的勇氣——“像爸爸一樣勇敢,就沒有什麼好怕的了。”


窮爸爸,富爸爸,不如陪孩子的好爸爸!

3、禮物三:學業加速劑


其實爸爸參與孩子的教育,不僅非常利用寶寶的心理發展,甚至對孩子的認知、學業發展都更有幫助。這是因為,爸爸們會更經常地問寶寶們“為什麼”、“怎麼做”這種問題,幫助孩子們找到事情背後的邏輯。


而且,與媽媽互補,爸爸們通常會對理科、歷史類的學科更感興趣,動手能力也經常會強於媽媽。爸爸媽媽都幫助寶寶學習,是在現在強調STEM教育背景下幫助寶寶學習的最快“加速包”。


窮爸爸,富爸爸,不如陪孩子的好爸爸!


更重要的是,由於男女思維方式的差距,孩子很多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需要受爸爸影響更多的。比如說,面對難題時,相比於女性更注重情感的表達,男性會更注重問題的解決、邏輯的培養。這些思維方式都會幫助孩子們在以後學習中取得更好的表現的。

4、禮物四:良好的運動習慣


爸爸們經常陪伴孩子還能幫助寶寶們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由於爸爸通常比媽媽更喜歡參與運動,更能為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


爸爸去運動的時候,比如打籃球、踢足球,可以帶著寶寶和媽媽一起去觀賽,以激發寶寶們對運動的興趣。而且,爸爸可以教孩子一些簡單的運動,比如打籃球、踢足球一些基本的動作。每週規律地帶孩子去戶外活動,可以有效促進3-6歲孩子大肌肉的發展,更可以幫助他們養成受益終生的愛運動的好習慣。


窮爸爸,富爸爸,不如陪孩子的好爸爸!

爸爸該如何更好的參與教育?

很多家長說,我們知道爸爸應該參與孩子的教育。只是迫於種種現實原因,根本實現不了啊!其實爸爸高質量的參與孩子的教育,也並非要求爸爸不工作,時時刻刻陪伴著孩子。彩媽貼心地為各位家長總結了幾個小帖士:

01、父母共同養育孩子

心理學家們最提倡的一種教育方式,就是父母共同養育孩子(co-parenting)。也就是說,切忌一方獨攬大權,另一方無法插手。由於爸爸媽媽所擅長的領域不同,爸媽私下可以一起制訂規則,比如孩子的特定方面需要自己來主導,對方輔助。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父母分居、離婚,也是可以共同養育的孩子的。比如說,雖然媽媽有孩子的撫養權,但是允許爸爸定期來探望孩子,帶孩子出去探索世界。這一點很重要。

02、父母和諧相處

在很多中國家庭,孩子出生後便破壞了父母之間關係的平衡與和諧。但其實,父母之間婚姻的和諧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在一段和諧的婚姻中,爸媽會相互依賴、互相關愛。在這種有愛的關係中長大,孩子自然會建立安全感,並習得如何愛自己和愛別人,也有利於孩子長大後和伴侶之間親密關係的建立。

03、遠程也可以參與教育

在對父親參與教養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爸爸對孩子的教育分為三個維度:“互動性”、“可及性”和“責任感”。也就是說,除了日常生活中陪伴孩子時的互動,爸爸要讓孩子感覺到“我可以隨時聯繫到爸爸、找他尋求幫助”也很重要。現在通信如此發達,即使爸爸不得不外出工作,也可以注重經常與孩子視頻、語音通話,並告訴孩子,有什麼事情都可以打電話找到爸爸。


窮爸爸,富爸爸,不如陪孩子的好爸爸!


“責任感”則是強調爸爸能給孩子提供一些指導性的意見。比如說,爸爸雖然不在家,也可以打電話和孩子討論他該選哪個課外班、該怎麼樣和同學之間相處。

04、巧用榜樣的力量

如果爸爸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脫參與孩子的教育,媽媽可以設榜樣來激勵爸爸。比如說,讓爸爸陪媽媽看幾集前幾年很火的《爸爸去哪兒》,其中不乏盡職盡責的爸爸們——林志穎、吳尊、黃磊。在和爸爸輕鬆地討論之中,他們就會理解事業與家庭、教育孩子之間並不衝突。


窮爸爸,富爸爸,不如陪孩子的好爸爸!


同樣,孩子也需要一個男性的榜樣。如果家庭情況特殊,爸爸確實無法教育孩子,媽媽可以嘗試著找一個優秀的男性榜樣來替代,幫助孩子發展性別意識和建立安全感。比如說,媽媽可以尋求孩子優秀的男性老師、或者舅舅等優秀的男性親戚的幫助,有意識地讓孩子像他們學習、增強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