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爬、滾、打德國“哥塔G”重型轟炸機,在逆境中成為英國噩夢

前序

飛艇落後,尋找新的轟炸途徑

1915年1月19日,德國“齊柏林”飛艇向英國本土方向前進,他們此次的目標是對英國倫敦進行空襲轟炸。他們企圖以干擾英國本土民眾生活的方式,讓民眾反對政府參戰,給英國政府造成內部壓力,讓英國撤兵西線戰場或者調回部分兵力回英國本土進行鎮守,來緩解德軍前線壓力。但事與願違,英國早已針對德國“齊柏林”飛艇容易起火、爆炸的缺點準備了大量的高爆子彈、白磷子彈和燃燒彈,來抵抗它的轟炸襲擊。此次轟炸,雖然給英國造成不少的損失和恐慌,但德國“齊柏林”飛艇也付出了被擊落的代價。針對這種情況, 德國軍事航空委員會決定另闢新徑,他們想要利用飛機作為載體,將炸彈運往目的地,對其進行轟炸。

摸、爬、滾、打德國“哥塔G”重型轟炸機,在逆境中成為英國噩夢

容易起火的“齊柏林”飛艇


正文

“哥塔G-Ⅰ”,轟炸雛形現

“哥塔”公司是一家生產火車的工廠,1912年才開始從事航空事業。由於接觸晚,航空底蘊弱,當時並沒有製造出較為出名的飛機。1915年1月,正好遇上德國軍事委員會要將轟炸任務從飛艇向飛機轉移,“哥塔”公司看到了這個機會。於是加急將公司生產的一款水上飛機進行改裝,使其初步成為了一架轟炸機的雛形。“欲速則不達”,這是許多前人總結出來的經驗。1915年1月30日,“哥塔G-Ⅰ”轟炸機進行了首飛。但這款飛機飛行效果並不盡如人意。“哥塔G-Ⅰ”轟炸機體型較大,動力不足,再加上加急改裝,並沒有考慮到其機型的整體氣動佈局,不太適合軍品的標準。

摸、爬、滾、打德國“哥塔G”重型轟炸機,在逆境中成為英國噩夢

“哥塔G-Ⅰ”轟炸機


弄巧成拙的下翼設計

“哥塔G-Ⅰ”轟炸機,由於當時機型較大、動力不足,採取了雙翼形式來增加升力,但它的機翼佈局卻格外的顯眼。“哥塔G-Ⅰ”轟炸機上翼貫穿機身,讓駕駛室處於機翼上方,可增大飛行員的視野,有利於觀察周邊情況。下翼懸掛在機身與起落架之間(當時設計師奧斯卡·厄西納斯和漢斯·布克哈德考慮到飛機高、重量大,想利用這種設計來增加飛機著陸的穩定性,但沒想到弄巧成拙)。這種懸掛式下翼設計,增大了飛機的干擾阻力,使飛機在飛行過程中受到的阻力增大,加速性變差,也會導致著陸系統結構強度受到影響。雖然“哥塔G-Ⅰ”機翼設計有些不盡如人意,但還是生產了6架交給部隊使用。

摸、爬、滾、打德國“哥塔G”重型轟炸機,在逆境中成為英國噩夢

“哥塔G”轟炸機


敵機誤降,“哥塔G-Ⅱ”轟炸機研發成功

“哥塔G-Ⅰ”轟炸機的不順,並沒有讓奧斯卡·厄西納斯和漢斯·布克哈德兩人感到氣餒,他們依然堅持對“哥塔G-Ⅰ”轟炸機進行改進。1916年,一架意大利漢德利·佩奇公司生產的0/100重型轟炸機誤降在德國佔領區,被德軍俘虜,這對“哥塔”公司來說猶如雪中送炭,“哥塔G-Ⅱ”轟炸機研發有了參考對象。他們多次討論,最終將下翼貫穿機身,上翼懸浮於駕駛艙頂部,並降低了飛機的高度,增大翼展、加強機體結構強度,更換兩臺新型D.I.V發動機。這樣的改裝讓“哥塔G-Ⅰ”轟炸機大變樣,“哥塔G-Ⅱ”轟炸機出世。

摸、爬、滾、打德國“哥塔G”重型轟炸機,在逆境中成為英國噩夢

“哥塔G-Ⅱ”轟炸機


故障頻現,動力可靠性不高

機翼變動,讓“哥塔G-Ⅱ”轟炸機的機動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降低機高,兼顧了著陸的穩定性;增大翼展,提升了飛機升力和加大了載彈量;更換新發,讓飛機的速度、機動性、載彈量再次得到了提升。這樣的設計讓“哥塔G-Ⅱ”轟炸機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變。1916年3月,“哥塔G-Ⅱ”轟炸機飛上了天空。它在經過各種改裝後,飛行性能終於得到了德國軍隊的認可,進入前線部隊。但百密一疏,新換上的D.I.V發動機可靠性不高,在前線部隊經常出現問題,導致前線官兵對“哥塔G-Ⅱ”轟炸機的認可度不高。

摸、爬、滾、打德國“哥塔G”重型轟炸機,在逆境中成為英國噩夢

停在戰場的“哥塔”轟炸機


“哥塔G-Ⅲ”轟炸機,更換新發,加強自衛能力

前線突然傳來的消息,讓正處於高興中的奧斯卡·厄西納斯和漢斯·布克哈德立即冷靜下來,他們並沒有感到沮喪,因為他們不能放棄,如果放棄就意味著所有的努力將付之東流。新機型“哥塔G-Ⅲ”轟炸機的開發主要是解決發動機不可靠的問題,想要解決這問題只能更換髮動機。由於“哥塔G-Ⅱ”轟炸機體型較大,在空中的機動性能沒有同盟國攻擊機那麼靈巧,“哥塔G-Ⅱ”戰鬥機經常被敵機繞到機後攻擊。重型轟炸機比攻擊機的機動性能差這是型號所決定的,但是要怎樣才能解決自衛能力差的狀況,這才是奧斯卡·厄西納斯和漢斯·布克哈德兩需要解決的難題。直到“哥塔G-Ⅲ”轟炸機安裝了功率260匹馬力的梅賽德斯D.Ⅳa新型發動機,載彈量再次得到增加後,奧斯卡·厄西納斯和漢斯·布克哈德得到啟發。“哥塔”轟炸機在飛行格鬥上不如攻擊機,這是無法改變的問題,但這不代表沒有自衛的能力,在強大的火力面前,一切都將變為浮雲。於是奧斯卡·厄西納斯和漢斯·布克哈德便在後艙設計了一挺機槍,從此“哥塔”轟炸機面對繞後的敵機,不再被動挨打,擁有主動攻擊的能力。

摸、爬、滾、打德國“哥塔G”重型轟炸機,在逆境中成為英國噩夢

“哥塔G-Ⅲ”轟炸機,後彈艙加設機槍


設計缺陷,意外顯露

“哥塔G-Ⅲ”轟炸機解決了發動機性能的不可靠性,增大了飛機的載彈量,提高了整機的自衛性能,讓德國軍隊十分滿意,他們認為這款戰機經過多次整改後,已經比較成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哥塔G-Ⅲ”轟炸機加入戰場後,就空襲了東線羅馬尼亞一架鐵橋,阻止了羅馬尼亞的軍隊調動。“哥塔G-Ⅲ”轟炸機在戰爭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其中,前後彈倉投彈手在戰爭中戰亡後,由於前後彈艙不互通,會出現前艙炸彈投擲完後,後艙炸彈無法投擲,導致飛機重心改變,飛機經常以各種奇葩的姿勢飛回營地。後艙機槍的射擊範圍不夠,也讓後艙投彈手較為無奈,有時候由於一點角度問題,無法擊中目標讓後艙投彈手處於危險中。

摸、爬、滾、打德國“哥塔G”重型轟炸機,在逆境中成為英國噩夢

在地面排查故障的“哥塔G”轟炸機


整改不足,設計通道,“哥塔G-Ⅳ”轟炸機出現

出現這樣的問題,在奧斯卡·厄西納斯和漢斯·布克哈德的意料之外。他們完全沒有考慮過投彈手和飛行員會在空中出現死亡的概率。現實這是這樣,一次又一次無情地向他們拍去巴掌。面對存在的問題,奧斯卡·厄西納斯和漢斯·布克哈德迎難而上,他們將“哥塔G-Ⅲ”轟炸機船體內多餘的結構木板去除,將前中後三艙通道打通,對艙體進行結構強化,防止飛機機體強度不足。將後艙機槍的射擊範圍增大,使後投手的安全程度加大。除了三艙通道互通和後艙機槍射擊範圍增大,“哥塔G-Ⅳ”在“哥塔G-Ⅲ”轟炸機的基礎上更改較少。“哥塔G-Ⅳ”轟炸機出現後,立即進入部隊測試。測試結果超出了當時德軍的要求。1916年8月4日,德國向“哥塔”公司訂購80架。此外,還向LVG和西門子-舒克特,各預定了100架和80架,並要求加速生產。好為後面的轟炸任務提前做好準備。

摸、爬、滾、打德國“哥塔G”重型轟炸機,在逆境中成為英國噩夢

“哥塔G-Ⅳ”轟炸機,改進吼吼彈艙通道,增加滑軌加大機槍射擊範圍


“哥塔G-Ⅳ”轟炸機參數

“哥塔G-Ⅳ”轟炸機,機長12.2米 、翼展23.7米、機高3.9米、空中2413千克、載重3648千克、翼面積89.5平方米、最大飛行速度135千米/每小時、續航時間6小時、升限5000米、武器3挺口徑7.92毫米MG14機槍加1000斤炸彈,能乘坐3人。這款飛機在空中,猶如一座飛行的巨型堡壘。

戰局被動,謀劃空襲,啟動轟炸計劃

1916年,福克E式單翼機王朝衰落後,德軍在西線戰場一直處於被動狀態。這讓德軍高層感到極為憋屈。1916年8月德國向“哥塔”公司提交訂單後,便開始醞釀一場轟炸英國倫敦的空襲計劃。他們企圖通過轟炸英國倫敦,來威脅英國在西線戰場上撤兵,緩解己方在西線戰場上的壓力。1916年11月,“哥塔”公司80架“哥塔G-Ⅳ”轟炸機訂單已完成,馬上與部隊進行交接。接到飛機後,德軍立即組織人員對“哥塔G-Ⅳ”轟炸機進行熟悉和訓練。1916年11月末,德軍啟動了轟炸計劃。此次計劃目標是英國海軍總部大樓,但由於剛接手“哥塔G-Ⅳ”轟炸機不久,飛行員對飛機熟練程度不夠導致轟炸失誤,炸彈投擲在海軍總部大樓附近的火車站,造成不少人員的傷亡,引起很大的恐慌。

摸、爬、滾、打德國“哥塔G”重型轟炸機,在逆境中成為英國噩夢

“哥塔G-Ⅳ”轟炸機對英國進行轟炸


再次空襲,英國噩夢出現

1917年初,信天翁D-系列戰機取締福克神話,西線戰場優勢重歸德軍手上,德國再次醞釀轟炸英國倫敦計劃。但此次目的並不是緩解德軍在西線戰場的壓力,而是想牽制英國,讓其放棄西線戰場回守本土,德軍趁此機會一舉突破法國防線,1917年4月這場轟炸計劃已準備完畢。“血色四月”後,英國空軍在西線戰場被德軍空、地夾擊,受到極大的創傷。這樣的戰況給德國轟炸計劃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讓英國對德國空襲增加了幾分畏懼感。1917年5月25日,德國突然向英國發起了空襲,20多架“哥塔G-Ⅳ”轟炸機向著英國沿海城市福克斯通飛去,當時有人看到天空“人字型編隊”的轟炸機,以為是遷徙的候鳥沒有重視。直到鋪天蓋地的炸彈被投擲下來才引起人們的警覺,但為時已晚,弱小的婦孺難以逃脫。此次空襲,德國大約投擲下4噸炸彈,造成72人死亡多人受傷。這天對他們猶如噩夢,多人沉浸在失去親人的哀痛之中。

摸、爬、滾、打德國“哥塔G”重型轟炸機,在逆境中成為英國噩夢

英國人的噩夢,被轟炸後的英國倫敦


無情轟炸,獲得“兇”名

1917年6月13日,德國再次向英國發動空襲,17架“哥塔G-Ⅳ”轟炸機向倫敦投下共4.5噸的炸彈,造成162人死亡450人受傷。由於“哥塔G-Ⅳ”轟炸機爬升較高,高射炮射程達不到其高度,無奈讓“哥塔G-Ⅳ”轟炸機全身而退,當時英國報界稱“這已不是戰爭而是屠殺”。迫於德國的威脅和英國公民的壓力,英國軍方從西線戰場撤回部分“小狗式”戰機來回防本土,抵抗德軍轟炸。1917年7月7日,德國又發起對英國的空襲,“哥塔G-Ⅳ”轟炸機又帶走大量生命,讓英國整個夏天處於“哥塔G-Ⅳ”轟炸的恐懼之中。但此次空襲“哥塔G-Ⅳ”轟炸機並未全身而退,英國以兩架戰機為代價,擊落一架“哥塔G-Ⅳ”轟炸機。

摸、爬、滾、打德國“哥塔G”重型轟炸機,在逆境中成為英國噩夢

“哥塔G-Ⅳ”的轟炸,讓人們沉浸在失去親人的痛苦中


發現缺陷,“哥塔”升級

經過實戰的檢驗,證明“哥塔G-Ⅳ”轟炸機並非沒有缺陷。“哥塔G-Ⅳ”轟炸機油箱與發動機距離較近,在戰鬥中油箱被子彈擊穿,燃油漏到溫度較高的發動機區域,容易引發火災。為了防止這樣的事件再次發生,奧斯卡·厄西納斯和漢斯·布克哈德只能將飛機再次升級,將油箱移到其他安全的地方。經過分析與研究,最終將油箱安裝在機身內。“哥塔G-Ⅴ”轟炸機出現。

摸、爬、滾、打德國“哥塔G”重型轟炸機,在逆境中成為英國噩夢

“哥塔G”轟炸機,投放炸彈的瞬間


改變戰局,背水一戰

1917年夏天,索普威思新機型“駱駝”在西線戰場參戰,將所有“小狗式”戰機調回英國守護本土安全,抵抗德軍的轟炸。由於英國防守加強,空襲難度變大。想要空襲成功,只能進行夜襲。但是晚上飛行難度較大,情況更為複雜,導致“哥塔G--Ⅳ”轟炸機的損耗較大。1918年戰爭進入第三階段中後期,各國戰爭處於膠著狀態,為了打破這種狀態,德國再次謀劃了一場轟炸襲擊。1918年5月19日,德國再次向英國發起空襲。這次空襲德國出動了38架“哥塔G-Ⅳ”和“哥塔G-Ⅴ”轟炸機,此次戰役英國不惜代價,擊落德國“哥塔G-系列”戰機6架,多架戰機受損,讓德國一時無法在進行空襲轟炸。1918年11月11日,德國投降,“哥塔G”轟炸機的傳奇到此結束。

摸、爬、滾、打德國“哥塔G”重型轟炸機,在逆境中成為英國噩夢

停放在訓練場,戰損的“哥塔G-Ⅳ”轟炸機


後序

總結:付出終有收穫,堅持就是勝利

“哥塔G-系列”轟炸機的出現,繼“齊柏林”飛艇讓英國陷入轟炸的恐懼之中。它從一架不知名的水上飛機,一路磕磕碰碰走向成功。雖然從“哥塔G-Ⅰ”到“哥塔G-Ⅲ”它一直處於改進中,但正是有了前面的鋪墊,才能讓“哥塔G--Ⅳ”轟炸機厚積薄發,在戰鬥中成為英國的噩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