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簡答題考點都在這,這30分我要了!

教師資格證簡答題考點都在這,這30分我要了!

往期肖老師以筆記的形式從頭到尾梳理了小學教師資格證考點

是不是感覺抓不住重點呢?

這期我們就以題型為導向來梳理考點

本期講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班主任工作、教師心理與專業成長》簡答題的考點

今天是簡答題考點的最後一期,結合往期即為中小學科目二簡答的全部考點

不知道的同學們翻一番往期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往年考過的6年內考的概率不大,同學們擇優而學哦!


(一)班級管理的含義、功能(作用)、原則。

答:班級管理的含義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則和具體要求,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以實現各種共同目標而進行的管理活動。班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教育目標,使學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發展。

班級管理的功能(作用)

(1)提高學習效率,實現教學目標;

(2)維持班級秩序,形成良好班風;

(3)鍛鍊學生能力,提高自治水平。

班級管理的原則

(1)常規管理:通過制定和執行規章制度去管理班級。

(2)平行管理:提出者是前蘇聯的馬卡連柯,是集體與個人相互影響的管理方式。

(3)民主管理:如干部輪流制度、定期評議制度、值日生制度、值周生制度等。

(4)目標管理:提出者是美國的德魯克,是一種以自我管理為中心的管理。


(二)班集體的管理與建設

(1)班集體的基本特徵

① 明確的共同目標:是班集體形成的基礎。

② 一定的組織結構:是班集體的核心。

③ 共同生活的準則:是班集體發展的保證。

④ 集體成員之間相互平等、心理相融的氛圍:也即要有共同的心理歸屬感。

(2)班集體的教育作用

① 有利於形成學生的群體意識。

② 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

③ 有利於形成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班集體的形成與培養(2017年上、2018年下簡答題和材料分析題都考過)

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組織和培養班集體的主要方法包括:

① 確立班集體的發展目標:班級的發展目標一般可分為近期目標、中期目標、遠期目標三種;目標的提出應由易到難、由近到遠,逐步提高。基本要求:

要將近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遠期目標結合起來;

要把“明天的快樂”和思想道德教育結合起來;

要注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生共同商量來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

班集體的奮鬥目標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班級實際情況。

② 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班集體的核心隊伍由積極分子與班幹部組成。

基本要求:

班主任要善於發現和培養積極分子;

班主任應把對積極分子的使用與培養結合起來。

③ 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班集體的正常秩序包括健全班級規章制度、加強班級常規管理、加強非正式群體教育。

健全班級規章制度基本要求:

認真討論,科學合理;

嚴肅慎重,相對穩定;

反覆學習,堅決執行;

教育為主,不斷完善。

加強班級常規管理基本要求:

健全班級規章制度;

建立組織體系;

堅持一貫。

加強非正式群體教育基本要求:

班主任要了解非正式組織的特點;

認識非正式組織的作用;

加強教育和引導。

④ 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最常見的班級自主活動是主題班會。主題班會是班會的一種。班會具有集體性、針對性和自主性的特點,它分為常規班會、生活會、主題班會三種。常規班會包括週會和晨會;生活會通常是討論學生優缺點的班會活動;主題班會是班級活動的最主要形式,它通常要經過“確立主題——精心準備——具體實施——效果深化”等四個階段。

基本要求:

要有明確的目的和要求;

要精心設計活動內容;

注意形式的適齡化;

力爭把活動的開展過程變成教育學生的過程。

⑤ 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班風是一個班集體大多數人的思想覺悟、道德品質、意志情感和精神風貌的集中反映。

基本要求:

確立班風目標;

培養正確輿論;

強化行為訓練;

加強榜樣示範。


(三)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班級的教育者與組織者,是學校領導進行教導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的思想、心理、學習、生活的教師,對一個班集體的發展起主導作用。

1951 年,國家頒佈了《政務院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規定從 1952 年起,在中小學設立“班主任”,取代“級任導師”。

(1)班主任的角色

① 班主任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②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設計師

③ 班主任是優良班風的培育者

④ 班主任是協調多方關係的藝術家

(2)班主任的職責

① 教育學生的職責

② 管理班級的職責

③ 指導班級活動的職責

④ 協調其他教育者的職責

(3)班主任的素質要求(班主任應具備的基本條件)(2018年上簡答題考過)

① 堅定的教育信念;

② 高尚的思想品德;

③ 對學生熾熱的愛;

④ 較強的組織能力;

⑤ 交往與合作能力;

⑥ 多方面的興趣與才能;

⑦ 紮實的教育理論素養和科研意識。

(4)班主任工作的原則

① 學生主體原則;

② 因材施教原則;

③ 集體教育原則;

⑤ 嚴慈相濟原則;

④ 民主公正原則;

⑥ 以身作則原則。

(5)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內容與方法(2017年下考過)

① 瞭解和研究學生

瞭解和研究學生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談話法、書面材料法、調查法。

② 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

③ 做好個別教育工作

先進生的教育要求:嚴格要求,防止自滿;不斷激勵,彌補挫折;消除嫉妒,公平競爭;發揮優勢,全班進步。

後進生的教育要求:關係愛護和尊重後進生;激發後進生的自信心;對後進生賦予期待與信任;善於挖掘和及時捕捉後進生的閃光點;持之以恆地教育後進生。

④ 進行操行評定:操心評定應遵循“四性”:評定內容的全面性;評定主體的多元性;評定過程的發展性;評價語言的規範性。

⑤ 協調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教育力量。

⑥ 做好班主任工作計劃和總結

(6)班主任的領導方式

① 強硬專斷型:對學生時時嚴加控制;要求時刻無條件接受一切命令,嚴格遵守紀律;認為表揚可能會寵壞學生,所以很少給予表揚;認為沒有教師監督,學生就不可能自覺學習。

② 仁慈專斷型:不認為自己是專斷獨行的人;表揚並關心學生,但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住學生;以教師自己的好惡作為班級一切活動的標準;學生出一點問題就認為是自己沒有盡到責任。

③ 放任自流型:與學生打交道時缺乏信心,或認為學生愛怎樣就怎樣,優柔寡斷;沒有明確的目標;既不鼓勵學生,也不反對學生;既不參加學生的活動,也不提供活動幫助和建議。

④ 民主平等型:與學生共同制訂計劃和作出決定;在不損害集體的情況下,樂意給個別學生以關心、指導和幫助;儘可能鼓勵集體的活動;給予學生客觀的表揚與批評;把學生的問題看成是發展成長中不可避免的現象,總是採取樂觀寬容的態度。


(四)教師的心理

1、教師職業心理特徵

(1) 教師的知識結構:包括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一般文化知識。本體性知識:是指特定的學科專業知識;

條件性知識:是指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

實踐性知識:是指教學情景中積累的有關課程和學生等經驗知識;

一般文化知識:是指普通文化知識。

(2)教師的能力結構:包括教學認知能力、教學操作能力、教學監控能力。

教學認知能力:是指對學科知識的概括化程度,以及對學生心理特點和教學策略的理解程度。

教學操作能力:是指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策略的水平,即如何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積極思考、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監控能力:是指教師為了保證教學達到預期的目的而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對象,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

2、教師的教學效能感

教學效能感來源於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否成功地進行某種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

教師的教學效能感是指教師對自己影響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能力的主觀判斷。它影響教師對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努力程度及克服困難的堅持程度等。

影響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因素有:

(1)外部環境因素

社會文化背景;

傳統教育觀念;

學校的因素。

(2)教師自身因素

與外部因素相比較,教師的自身主觀因素則是影響教學效能感的關鍵,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師的價值觀和自我概念。

3、教師期望

教師期望是指教師對學生未來發展潛力的主觀判斷。如果教師堅信學生具有高水平發展潛力,學生就會發生符合教師期望的學習和行為變化。1968 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對一所學校的 1-6 年級進行“未來發展趨勢測驗”後,得出:教師的期望會通過自己的言行、情感等傳遞給學生,使學生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變化。

羅森塔爾借用古希臘神話的典故,把教師的期望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行為表現所產生的影響這一現象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也稱為羅森塔爾效應,就是教師期望效應。

4、教師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是指個體在長期的職業壓力下缺乏應對資源和應對能力而產生的身心耗竭狀態。瑪勒斯等人認為職業倦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情緒耗竭,主要表現在生理耗竭和心理耗竭兩個方面。如極度的慢性疲勞、力不從心、喪失工作熱情、情緒波動大等。

二是去個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對象間保持距離,對工作對象和環境採取冷漠和忽視的態度。教師以一種消極的、否定的態度和情感對待學生。

三是個人成就感低,表現為消極地評價自己,貶低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五)教師的專業成長

1、教師成長三階段論(福勒和布朗)

(1)關注生存階段

教師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如:學生喜歡我嗎?同事們怎麼看我?領導是否覺得我幹得不錯?等等問題。他們會把大量時間都花在如何學生搞好個人關係上。

(2)關注情境階段

當教師認為自己在新的教學崗位上已經站穩了腳跟後,會將注意力轉移到提高教學工作的質量上來,如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關注班集體的建設、關注自己備課是否充分等。

(3)關注學生階段

教師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認識到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社會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適不適合某些學生。能否自覺關注學生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長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

2、教師成長五階段論(伯林納)

第一階段:新手

主要是剛剛走上教學工作崗位的教師。新手型教師處理問題缺乏靈活性,刻板地依賴既定的原則、規範和計劃。

第二階段:高級新手

新手教師經過 2~3 年逐漸發展為高級新手教師。高級新手型教師的實踐經驗與書本知識逐漸整合,教學方法和策略有所提高,經驗對教學行為的指導作用提高。

第三階段:勝任

高級新手教師經過 3~4 年後能夠成為勝任性教師。勝任型教師是教師發展的基本目標。

第四階段:熟練

勝任型教師經過 5 年左右,可發展到熟練水平。勝任型教師具有較強的直覺判斷能力;教學技能接近認知自動化水平;教學行為達到快捷、流暢、靈活的程度。

第五階段:專家

3、職業生涯階段理論(休伯曼)

休伯曼等人將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相結合探索教師職業週期中每一個時期的發展主題,更真實地反映了教師的發展工作路線。

(1)入職期

時間是入職的第一至三年。

(2)穩定期

時間是工作後的第四至六年。

(3)實驗和歧變期

時間是工作後的第七至二十五年。

(4)平靜和保守期

時間是從教後的第二十六至三十三年左右。

(5)退出教職期

時間是工作的第三十四年以後,教師的職業生涯步入了逐步終結階段。


簡答題考點至此就寫完了,覺得有用的話記得點贊並分享哦!

肖老師已經將其整理成電子版,同學們記得私信來獲取哦!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我們一起告別掛科、快速上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