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是個怎麼樣的人?

八千里路雲和月色


魯智深是個怎樣的人?

魯智深原名魯達,在小種經略相公手下任提轄官,人稱魯提轄。後來拜在智真長老座下、法號智深。人如其名,魯智深是具有大智慧的人,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他的渾號“花和尚”也暗示了二者的驚人統一。

早年,魯達在老種經略相公麾下從軍立下赫赫戰功,後又在小種經略相公手下任提轄官,屬於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傳奇人物。剛一出江湖就拳打鎮關西鄭屠,犯下人命官司而遠走他鄉,這一衝突也給略顯沉悶的小說開頭帶來一抹亮色。

他在五臺山遇見智真長老,長老慧眼識珠收下這個弟子取名智深,並送上偈語“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暗示了他今後的命運走向。身為出家人,他不守清規戒律、吃肉喝酒、大鬧山門、引發眾怒,智真長老無法再維護他,引薦他去東京汴梁大相國寺投奔自己的師弟智清長老。

在大相國寺他降伏眾潑皮、倒拔垂楊柳、展示瘋魔杖法,結識了八十萬禁軍教頭豹子頭林沖。為了搭救落難的林沖一家,他得罪了當朝權貴太尉高俅而再次浪跡江湖。直至聯合楊志、武松、曹正等人奪取了二龍山,做了頭把交椅,才過了一段聚嘯山林、逍遙自在的生活。

因朝廷攻打二龍山向梁山求援因而結識宋江入夥梁山,英雄排座次、三十六顆天罡星、十大步軍首領之首。不管是三打祝家莊、大破曾頭市、還是攻打大名府,他和行者武松並肩作戰、立下汗馬功勞、幾無敗績。面對宋江的招安投降策略,他和武松頭一個跳出來表示反對,因為他的胸懷坦蕩、剛正不阿,即使宋江也對他無可奈何,只能對李逵等人呵斥了事。

招安後,他跟隨宋江一起征討遼國、田虎、王慶、方臘,在關鍵一役中勇擒方臘立下不世之功。他拒絕了宋江回東京汴梁封官請賞的召喚,回到錢塘江畔杭州六和寺盤腿打坐,遠處傳來錢塘江大潮的聲音,忽然領悟到了智真長老的偈語:聽潮而圓、見信而寂。梁山兄弟今後的命運、江湖正義乃至民間疾苦,都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他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紅塵已無可戀之處,不如乘風歸去。

縱觀魯智深的一生,他不像林沖那樣隱忍屈辱,也不似武松般的快意恩仇,他沒有燕青那樣瀟灑,攜手紅顏、浪跡江湖,也沒有像李俊那樣帶領眾兄弟遠遁海外、開疆拓土。身為佛門中人,他大塊吃肉、大口喝酒,卻做到了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他的每一次反抗出手乃至殺人放火,不是李逵般的濫殺無辜,超越了個人恩怨情仇,都是為了江湖正義、百姓疾苦。有的時候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有的時候是該放下就放下。“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聽聞魯智深圓寂,林沖傷心過度、吐血而亡,武松選擇出家、終老山林。

魯智深是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中至真至純的英雄好漢,是聖人也是菩薩,最後圓寂成佛。


不吐不快老師我要發言


花和尚魯智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似乎一直就沒被讀懂。表面上,確如題主所言,此人絕非蠻幹之人,粗中有細,與其“魯”恰恰相反。但以其言行觀之,則有顯得豪爽粗魯,不問青紅皂白瞎打鄭屠,不守三歸五戒,大鬧五臺山。

這樣的魯智深很顯兩面性,義氣深重但又不講道理,性格豪爽,但又很是狡詐。那麼,施耐庵為何要塑造這樣一個形象,魯智深到底又是個怎樣的人,在他身上又隱藏著什麼樣的機密呢?

惡棍鎮關西魯達

且說渭州城(今甘肅平涼)小種經略相公府提轄魯達整天在街面上晃盪,這天,在茶肆裡遇到了前往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那裡尋找師父的九紋龍史進。

這一次偶遇很是蹊蹺,史進的目的地延安,大致在華陰縣的正北方。而渭州卻在西北方向,大約比到達延安要遠將近一倍的路程。古人雖然沒有導航,但可以問路,史進再下里巴人,總不至於如此糊塗吧。有讀者可能又會說了,施耐庵地理是體育老師教的,搞不清渭州和延安到底在哪裡。

實際上,施耐庵創作態度非常嚴謹,《水滸傳》中沒有一處地理位置錯誤。一見到史進,魯達就說了:“他在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處勾當。俺這渭州,卻是小種經略相公鎮守,那人不在這裡。”看來,施耐庵是知道渭州城與延安府的地理位置關係的,但他就是要寫史進稀裡糊塗的走錯了路。為什麼呢?

史進綽號九紋龍,綠野老道曾經分析,“九紋龍”就是象徵北宋九代皇帝。史進的身上隱藏著北宋皇帝的符碼,與魯達後來遇到的另外一個神秘人物密切相關,這個人把一個渭州城的惡棍一步步送上了正果之途。那麼,為什麼說魯達是渭州城的惡棍呢?

魯達與史進聊得投機,便邀請他去潘家酒樓喝酒。臨出茶館時,魯達回頭說:“茶錢灑家自還你。”茶博士應道:“提轄但吃不妨,只顧去。”魯達整日在茶肆酒樓進出,自然可以賒賬的,茶博士大概也不敢招惹於他,讓他只顧去。每次是不是都結賬,還真的很難說。

到潘家酒樓喝酒,魯達與史進、李忠正說得入巷,卻聽得間壁的啼哭聲。魯達煩躁,便把碗碟都摔在了地上。酒保一見,只道魯提轄要什麼東西,趕緊上前畢恭畢敬的賠罪。這家大概是渭州城最大的酒家,魯達應當是經常光顧的。俗話說,店大欺客,但酒保只道此人的厲害,也是不敢對魯達的無理取鬧有絲毫怨言。

聽了金翠蓮的挑唆後,魯達第二天就來到鄭屠的肉鋪裡尋釁。從鄭屠畢恭畢敬的態度來看,也是很有點懼怕這個魯提轄。

魯達為何這般牛逼,是因為他這個提轄是很大的官嗎?絕對不是,魯達原來是鎮關西!所有讀者幾乎都痛恨鎮關西,此人乃渭州城的一大惡霸。但是,幾乎所有的讀者都搞錯了,真正的鎮關西不是鄭屠,而是魯達。如此,難道魯達不是渭州城的惡棍嗎?

魯達做了多大的官?

北宋時期,提轄根本就並不是一個官名,而是州府、留守司長官的一項工作職責,《宋史·職官七》中說,宋徽宗崇寧時期,“復置提舉兵馬、提轄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練軍旅,督捕盜賊,以清境內。”

到了南宋紹興時期,宋金劃定疆界,設立榷場重開邊境貿易,“雜買務雜賣場置提轄官一員(文獻通考·職官十四)。”此時,提轄才是一個官名,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市場管理局局長。因為涉及邊境貿易,提轄官也兼具海關、稅務之類的職責。後來,這個官名下的一些職責被引入官府,設置“四提轄”,分別管理雜買務雜賣場(管理官府宮廷採買)、文思院(管制造宮廷器物)、左藏庫(保管金銀錢財)。

從魯達整天在街面上行走來看,此人大概就是小種經略相公府中的採辦。所以,魯達可以隨意賒賬,茶肆酒樓將就他,以期照顧生意。鄭屠也很恭敬這尊財神,經略相公府的豬肉供應量可以抵半個渭州城。魯達利用職務之便,在街面上很顯霸氣,也就不難理解了。

《水滸傳》中有好幾個提轄,只有兩個提轄是貨真價實的,一個是魯達,另一個是曾頭市的曾長官。因而,這兩個提轄都很有點霸道。

但是,魯達的霸氣是從骨子裡透出來的,絕不像牛二,以及小遮攔穆春這等地痞惡霸。因為,在被貶到小種經略相公這裡來之前,魯達做過關西五路“廉訪使”。這個官職真的有,只不過施耐庵省略了一個字,其全稱應當是“廉訪使者”。而且,這個官職本名“走馬承受”,隸屬各路經略府,主要負責將邊境警事通過驛站馳報給朝廷。

據《宋史·徽宗本紀》中說,政和六年,宋徽宗把“走馬承受”改為“廉訪使者”。靖康時,又改回原官名。《水滸傳》中提到的童貫,就曾在蔡京的推薦下,做過關西一帶的走馬承受。

所以,魯達在拳打鄭屠時,便如此大罵:

灑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你是個賣肉的操刀屠戶,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關西!

其實,鄭屠是不是自稱鎮關西,完全沒有憑據,只是金翠蓮的一面之詞。魯達每天都要出來採辦,街面上比金翠蓮要熟悉得多,難道就沒聽說過鄭屠有這個綽號?魯達自己承認,自己“不枉了叫做鎮關西”。魯達此言不虛,關西五路的廉訪使,專事向皇帝馳報情況,誰人不怕?

“廉”通“覝”,有查看、察考的意思。魯達不光馳報邊事,還有察考地方官員的職責,權力是很大的,叫他“鎮關西”名副其實。

魯智深是假和尚

鎮關西魯達三拳打死鄭屠,一路逃亡到了雁門關。令人非常可疑的是,金老及金翠蓮早就在這裡恭候他了。因為金老父女的引導,一個神秘人物出場。

在金翠蓮的住處,魯達見到了趙員外。此時,金翠蓮早就做了這個趙員外的外宅,因而,趙員外對魯達很客氣,當做恩人看待。在雁門縣居住一小段時間後,趙員外借故把魯達送到了自己的莊園──七寶村。《法華經》說,所謂“七寶”,指的是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珍珠、玫瑰這佛教七寶。

施耐庵以“七寶村”暗喻,並非是講趙員外很崇尚佛教,而是為魯達成為佛門弟子,最終修得非凡正果伏線。從這個村莊開始,魯達便告別渭州城惡棍的歷史,一步步去修自己的正果了。

到了五臺山,趙員外拿出早就買來的五花度牒(此舉違法),強行要智真長老剃度魯達。五臺山文殊院所有僧眾都不贊同這個“不似出家的模樣,一雙眼卻恁兇險。”人進入佛門。智真長老也沒有辦法,答覆僧眾:“他是趙員外檀越的兄弟,如何撇得他的麵皮?”

智真長老大有苦衷,並非僅僅只是趙檀越的麵皮問題,這等方外高人,五臺山又十分富裕,豈能畏懼一個土財主?但是,趙員外絕非普通的財主,而是大有來歷的足以讓五臺山變成另一個瓦罐寺的大人物。所以,智真長老無奈,只得說:“你等眾人且休疑心,待我看一看”。於是:焚起一炷信香,長老上禪椅,盤膝而坐,口誦咒語,入定去了。

智真長老去哪兒了?綠野老道猜測,一定是去了道家紫府,調查了魯達的來龍去脈。所以,一炷香後,智真長老真魂歸竅,對僧眾說:

只顧剃度他。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記吾言,勿得推阻。

如此,智真便剃度了魯達。不僅剃度了魯達,還賜法名魯智深。這也是很奇怪的寫法,魯達一入佛門,便與智真長老平輩,成了住持方丈的師弟,比所有僧眾的輩份都高。其實,也並不奇怪,智真長老說了,此人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

雖然智真長老料定魯達日後有非凡正果,此時的魯智深卻是一個假和尚。為何,施耐庵清楚的告訴讀者,魯智深脊背上有刺花,所以叫做“花和尚”。切不要被施耐庵迷惑了,脊背上刺花渭州城做提轄時就有,但卻沒被叫做“花提轄”,而被叫成“鎮關西”。上文講到,魯達是《水滸傳》中貨真價實的提轄,便不能叫做“花提轄”了。

“花”有虛假的、迷惑人的意思,魯智深綽號花和尚,便真的有這樣的隱喻。

魯智深的神秘符碼

花和尚在五臺山出家後,不守三歸五戒,破壞佛門清規,掀倒半山亭子,兩番大鬧山門,毀壞佛門設施。

這樣寫魯智深,一般觀點認為此人敢於造反,追求個性自由。也突出了魯智深豪爽的性格,故事也因為這個鮮明的形象而精彩紛呈。但是,如果我們逆向想想,佛門招惹了魯智深嗎?他憑什麼要耍酒瘋大鬧文殊院呢?魯智深鬧得真的有理嗎?

佛門沒有招惹魯智深,而是招惹了趙員外。瓦罐寺的崔道成說:“在先敝寺十分好個去處,田莊又廣,僧眾極多。”生鐵佛講的確是實情,北宋時期,寺廟非常發達,財力雄厚,教眾很多,遍佈周邊。五臺山不遠處的市井都是佛門產業,都在智真長老的控制之下。

為此,宋徽宗於政和年間開始,大肆壓制佛教,破壞佛門設施,焚燬與道教相悖的佛經。把釋迦摩尼貶到道教門下,改稱大覺金仙,改佛寺為道觀,改僧尼為德士。宋徽宗這樣做,還有效仿宋真宗(趙員外的祖上),藉助道家力量穩固自己皇權的意圖。魯智深大鬧五臺山,便是宋徽宗“崇道抑佛”這段歷史的隱寫。書中的趙員外便是宋徽宗的隱身。此話怎講?

且說魯智深頭一回鬧過了五臺山,過了不久,便到市井中打造戒刀和禪杖。書中說,魯智深來到鐵匠鋪,“待詔”接待了他,兩人便商量著禪杖的重量。商量了好一陣,都達不成一致意見。最後,便依待詔的六十二斤,給魯智深打造了一條水磨禪杖。為何偏偏是六十二斤呢?因為,梁山故事(歷史中的宋江起義)就發端在宋徽宗宣和元年。

《水滸傳》說,宋仁宗嘉佑三年,即公元1058年。六十二年後,就是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這是明確的點題,與歷史真實極度吻合。

鐵匠鋪的“待詔”,原本應當是“待招”,是從剃頭匠這裡引申到其他行當手藝人的稱呼。而“待詔”,則是翰林院專門為皇帝預備的文人畫士。比如,李白在宮廷中做詩待詔,寫過《清平調三首》。宋徽宗時則有畫待詔,為皇帝代筆作畫,賞賜給大臣。施耐庵故意把“待招”寫作“待詔”,箇中隱喻昭然若揭。

這一條證據尚嫌不足的話,那麼,魯智深吃狗肉這一節,就再一次暗喻,趙員外就是隱寫的宋徽宗。

施耐庵大概只寫到這一次吃狗肉,而且,又發生在魯智深身上。原因很簡單,就是宋徽宗生於元豐五年(公元1082),是屬狗的。

魯智深身上的這些隱秘符碼,正是其成就非凡正果的先決條件。而從五臺山到大相國寺的魯智深,依然還要不斷向讀者展示其秘而不宣的神秘符碼。

魯智深的非凡正果

智真長老入定查看魯達的來龍去脈,準確的預見了此人的一生正果。於是,便以大鬧五臺山為藉口,把魯智深送上了一條正果之路。

來到東京大相國寺,魯智深決心從菜頭做起,步步升級討個出身。但是,“遇林而起”,魯智深上了二龍山。二龍山,也是與趙員外有關。因為,此處有座寶珠寺,正對應趙員外的七寶村。或者說,趙員外的七寶,就藏在這座寺廟之中。

這個隱喻,就是魯智深的“非凡正果”。智真長老賜給魯智深的四句偈子中的“遇山而富”,就是這個意思。

回顧一下魯達、魯智深的經歷:曾經在兩個種氏經略相公麾下效力,又與趙員外這等神秘人物交往很深。單打二龍山不成,便與楊志雙奪寶珠寺。而據《三朝北盟會編》、李綱《梁溪集》所載,“招安巨寇”楊志先後在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小種經略相公种師中帳下充當“選鋒首”,以先鋒敢死隊隊長的身份參與了北宋滅遼、太原抗金的戰鬥。魯智深比楊志更具備這個條件,必定也將與楊志、武松並肩作戰,“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回頭再說說金翠蓮父女,他們為何能夠比魯達先期到達雁門縣,而且,與趙員外攀上了親戚呢?施耐庵書中語焉不詳,但稍微細想一下,他們的速度能比逃命的魯達還要快嗎?這個細節似乎也有隱喻,寫的是宣和元年時,宋金暗通款曲,簽訂海上之盟,相約夾擊遼國。施耐庵這是在為梁山好漢參與滅遼、抗金做伏筆。

施耐庵的《水滸傳》至少在明萬曆年間便被腰斬,七十回的故事已經無法尋覓。但是,從前七十回的伏線來看,梁山故事一定會寫到北宋滅亡時的“靖康之亂”。因為,魯智深所據的二龍山有寶珠寺,而宋江在九天玄女廟則提前看到了“二龍”被囚,坐井觀天的場景(書中講的是“二龍相戲”、“二龍戲水”)。

那麼,梁山好漢在全夥接受招安後,原本就出現在《大宋宣和遺事》三十六人名單之中的魯智深,也一定得到了宋徽宗的封爵:東京大相國寺住持方丈。

來到大相國寺,魯智深出示了智真長老的推薦信,要做個職事僧。但是,與魯智深同輩的智清長老卻認為智真師兄“好不曉事”,便暗示手下打壓魯智深,讓他去看管菜園子。魯智深不明就裡,接受了這個差事,決心從這個崗位做起,以求討個出身。

這是魯智深未遂的心願,也是必定要在此地修成的正果。趙員外從七寶村把魯達帶到了五臺山,也是沿著佛門修行的正道,客觀上幫助了天孤星。魯智深宣和二年來到東京大相國寺,這一年,宋徽宗“罷道學”、“復寺院額”。因而,魯智深“遇山而富”。

回到東京大相國寺取代智清做住持方丈,這才是智真長老預言的“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確實,除了智真長老,五臺山所有僧眾誰能做此名寺大剎的住持方丈呢?

這就是真實的魯智深,一生經歷了惡棍、花和尚、非凡正果的天孤星。讀者都被施耐庵的“花槍”所迷惑,只看到了一個文本上的梁山好漢。而且,施耐庵也通過魯智深的正果,來闡明“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乃梁山的非凡正果。

至於魯智深的結局,本回答遠未涉及,當另闢文章以解讀。


綠野萍蹤01


我是杭州刺史,我來回答。

魯智深是《水滸傳》中最主要的人物之一。在南宋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和宋代講史話本《大宋宣和遺事》中就有對於魯智深隻言片語的描述。隨後魯智深的創作者們受到歷史人物、文學作品中人物的影響,在創作過程中使魯智深的形象逐漸豐富。元代水滸戲的創作使魯智深的形象進一步成熟,直到《水滸傳》的出現使魯智深的形象徹底定型,成為了那個大家熟悉的集俠義莽撞、機智率真、善良正直於一身的魯智深。另外,《水滸傳》中魯智深這個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從魯智深身上我們看到了他對於自由的追求,還有對於“狂禪”思想的宣揚,以及魯智深對於自我的認識。在形象塑造藝術方面,《水滸傳》的作者運用外貌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以及複雜的人物性格和個性化武功技法的描寫將魯智深的形象刻畫的真實,生動。

魯智深是《水滸傳》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作者極力刻畫的人物,作者對其著墨之多,從其出場回目就可以看出,前十回有六回寫到魯智深。另外魯智深也是深受讀者喜愛的一個角色,這一點從李卓吾和金聖嘆的對於魯智深點評就可以看出。李卓吾將魯智深稱為“仁人、智人、勇人、聖人、神人、菩薩、羅漢、佛。”可見魯智深在李卓吾眼中儼然已經是一個完人了。金聖嘆也把魯智深列為“上上人物”、“人中絕頂”。

我覺得魯智深這個人物有以下幾個特點:一、嫉惡如仇,不畏強暴;二、心地厚實,體格闊大;三、豪俠仗義,古道熱腸;四、率性而行,不拘小節;五、粗鹵莽撞,傲慢託大;六、粗中有細,心有韜略;七、兇頑憨拙,狡猾機警。

《水滸傳》中的魯智深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有著絕倫的武藝,這一點《水滸傳》全

書不止一次的提到。其中在《水滸傳》中描寫魯智深與方臘國師鄧元覺的一場廝殺最能

體現魯智深高超的武藝。

“這魯智深和寶光國師鬥過五十餘合,不分勝敗。方天定在敵樓上看了,與石

寶道:‘只說梁山泊有個花和尚魯智深,不想原來如此了得,名不虛傳。鬥了這許

多時,不曾折半點兒便宜與寶光和尚。’石寶答道:‘小將也看得呆了,不曾見這

一對敵手。’”

敵人都對魯智深的武藝都讚不絕口,可見魯智深武藝的高強。馬明達教授認為五臺山僧人的武事活動給了魯智深形象的創作者們靈感。因為一方面魯智深武藝高強,另一方面《水滸傳》中魯智深與五臺山也可謂淵源頗深。佛教講出家,有兩重含義:一重是身出家,一重是心出家。《水滸傳》一開始魯智深三拳打死了鄭屠,被迫在五臺山文殊院出家。在小說的第九十回中南征北戰,屢立戰功的魯智深重上五臺山,又一次參訪智真長老。這一次是真正看破紅塵,心靈出家。作者把魯智深身心的出家都安排在五臺山,馬明達先生認為這很難不讓人產生五臺山對魯智深形象的創作有關的聯想。很多史料都有五臺山的僧眾保衛太原,抗擊金兵的記載。著名的抗金英雄真寶和尚正是五臺山的僧正,他曾受到宋欽宗的召見,召集各方義士抗擊金兵,最後戰死。《宋史》中對他的事蹟所載如下:

“僧真寶,代州人,為五臺山僧正。學佛,能外死生。靖康之擾,與其徒習武

事于山中。欽宗召對便殿,眷齎隆縟,真寶還山,益聚兵助討。州不守,敵眾大至,

晝夜拒之,力不敵,寺舍盡焚。酋下令生致真寶,至則抗辭無撓,敵異之,不忍殺也。

使郡守劉誘勸百方,終不顧,且曰:“吾法中有口四之罪,吾既許寧皇帝以死,豈當

妄言也?”怡然受戮。北人聞見者嘆異焉。”

俠義忠勇,而又武藝高強的魯智深形象創作很可能受到他的影響。學者候會認為莽和尚魯智深的形象很可能受到“五郎為僧”等楊家將的故事影響,甚至有人認為魯智深的原型就是五郎楊延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故事中楊五郎和魯智深一樣也是在五臺山出家為僧。

你覺得魯智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歡迎大家交流討論。


杭州刺史


第一:魯智深是《水滸傳》中一個極具辨識性的人物,因其個性鮮明,因此在讀者心中留下了一個極深的印象。

第二:魯智深在成為梁山一百零八個好漢之前,還有一個身份,就是一個受了戒的和尚。這麼一個身份,本身就給魯智深打上了一個獨具其個性的標籤。魯智深在和尚的身份上,還有一種“最不像和尚和尚”的感覺。

人人都道魯智深是力大無窮的莽夫,但是誰又能識得他粗曠之下的真智慧。他到最後得智真大師的禪語,最後一舉參透真諦,平穩圓寂,怎不能說是一種大圓滿。

他嫉惡如仇,愛好打抱不平,愛憎分明的性格,從開端一直貫穿到他的結局。他原本是差役,就是因為看不慣弱女子金翠娘受鎮關西鄭屠欺辱,才殺了人犯了罪,最後淪落到四處逃亡,成為一名和尚。

魯智深慷慨大方,仗義疏財。在知道金家父女的悲慘遭遇之後,雖然自己可能也沒有多少錢,但是卻主動提出要給金老盤纏讓他們回東京。

魯智深還是一個膽大心細,看起來好似魯莽之輩,但實際上有勇有謀,心中自有溝壑。當初本意只是教訓鄭屠,哪隻卻失手錯殺。此事發生之後,魯智深當即心思翻轉,遇險不驚,從容不退卻。





青島大劇院音響師


魯智深嫉惡如仇,愛好打抱不平,愛憎分明的性格,從開端一直貫穿到他的結局。魯智深慷慨大方,仗義疏財。在知道金家父女的悲慘遭遇之後,雖然自己可能也沒有多少錢,但是卻主動提出要給金老盤纏讓他們回東京。

魯智深還是一個膽大心細,看起來好似魯莽之輩,但實際上有勇有謀,心中自有溝壑。當初本意只是教訓鄭屠,哪隻卻失手錯殺。此事發生之後,魯智深當即心思翻轉,遇險不驚,從容不退卻。

其實以上都是表面現象!其實最可貴的是他粗曠之下的真智慧。他到最後得智真大師的禪語,最後一舉參透真諦,平穩圓寂,怎不能說是一種大圓滿!這是一般人沒有的氣魄和胸襟!真乃世外高人!


野史共享


魯智深是一個外表粗獷,內心細膩,精明,仗義,嫉惡如仇,扶危濟困,愛憎分明,有些厚黑,但又仗義疏財,慷慨大方,勇而有謀,是一個智商、情商都很高的人。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喝酒吃肉,出家,是一個花和尚,最後他悟到了我行我素,按照本性情做人做事,就是最好的修行的道理,真正地達到了無為而治的境界,之後坦然坐化。在《水滸傳》裡,魯智深是一個另類,與別人都不太一樣,是作者著力刻畫的非常成功的一個人物形象,有很深的寓意,能引發人深入的思考。我非常喜歡作者對這個人物形象的刻畫。詳情請仔細看《水滸傳》。



大夫覺成


在《水滸傳》中,花和尚魯智深是作者喜愛的、重點刻畫的人物形象之一,人們一提到他,即時就會想起“倒拔垂楊柳”、“打死鎮關西”、“救衝野豬林”、“反對招安”等情節。

他是一個嫉惡如仇,愛憎分明;率直無私,扶危濟貧;有勇有謀,粗中有細的人。當得知鄭屠欺壓百姓,迫害金氏父女時,頓時火冒三丈,連忙去教訓鄭屠,沒想到竟然三拳打死了。看起來似乎魯莽,其實不然。當魯智深到鄭屠的肉鋪打鄭屠的時候,不是上來就打,而是激怒再打。說是來買肉的,鄭屠要下手辦,魯智深說,有勞你親自動手,下手們手腳不乾淨。鄭屠只好自己動手。魯智深又說先買10斤肥的,裡面不許有一點瘦的,剁碎作餃子餡;再買10斤瘦的,裡面不許有一點肥的,剁碎作餃子餡;再買10斤脆的肋骨……魯智深之所以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拖延時間,好讓金氏父女有時間走遠,安全脫險;二是激怒鄭屠,逼鄭屠先動手,讓人們知道責任在鄭屠,捱打不虧。本來是想教訓鄭屠,沒想到被打死了,要吃官司了,怎樣脫身呢?他靈機一動,說到“還敢詐死,來日再和你計較”,見其有勇有謀,粗中有細,利於脫身。同時,魯智深不僅周密安排金氏父女安全回家,還給金氏父女錢作盤纏。這種同情弱小,扶危濟貧的表現,真是可敬可佩!

好友林沖遭迫害,魯智深料定兩個解差董超、薛覇在途中會陷害林沖,便尾隨其後,當董超、薛覇舉刀要殺林沖的時候,魯智深一下子就出現在兩個解差的面前,把董超、薛覇的兵器磕飛了,救下了林沖,此後,不是林沖擔心性命難保,而是兩個解差擔心性命難保,這樣就保證了林沖的安全。這裡魯智深愛憎分明,見義勇為表現令讀者拍手叫好!令觀眾豎起大拇指稱讚。還有欽差頒佈招安詔書,宋江連忙領頭下跪,而魯智深等就是不跪,這種篾視權貴的高潔舉動令人慨嘆!

這些足以說明花和尚魯智深是一個愛憎分明、嫉惡如仇、有勇有謀、粗中有細、正直無私、同情弱小的英雄!


漁樵之人W


魯智深是一個俠義之人,心直口快,路見不平一聲吼說的就是他這種人。好人是有好報的,對魯智深尤其適用,他走到哪裡,都有人把他當朋友,即使他的毛病也不少,脾氣耿直,愛喝酒打人,這樣的一個人能出家,佛門的人都想不通,唯獨五臺山的智真長老獨具慧眼,他認為魯智深有佛性,將來有一天悟了,就是修成正果之人。

很多人都認為魯智深最後成了佛,為什麼?因為他坐化前說出的那個偈子: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

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

咦!錢塘江上潮信來,

今日方知我是我。

如果不說出名字,應該都覺得是出於那個大師之口吧。

縱觀全書,唯一一個可以稱得上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真好漢,只有魯大師一人而已。

拳打鎮關西,瓦罐寺除惡,大鬧桃花村,大鬧野豬林——魯智深打的架,沒有一次是為了自己,而完完全全地是在幫助別人。他幫助了一個又一個弱小被欺壓的人,為此他也每況愈下,從中層軍官,到出家的和尚,直到最後連寺廟都容他不下,只能落草為寇。

魯智深的行為,是標準的鋤強扶弱,俠骨仁心;與被高俅逼上梁山的林教頭一起,他倆成了梁山好漢的代表。他們兩個,使梁山好漢的聚義具有了正義性。如果梁山好漢沒有他們兩個,那麼更多的都是主動犯罪,甚至雞鳴狗盜之輩,與英雄兩個字沾不上邊。

最後來一張圖,雖然我不帥,但我有強壯的肌肉啊



學以致用z


魯智深,原名魯達,宋渭州經略使种師中帳下提轄官,生得身長八尺、腰闊十圍、面園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絡腮鬍須,為人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因三拳打死鎮關西,為避禍出走,後在五臺山文殊院出家為僧,因背上刺有花繡,故此江湖上人送綽號“花和尚”。



會飛的書


武藝高強等特質就不說了,主要從性格方面分析一下。魯智深是出場較多的人物,我們單從他出家、上山之前,非僧非盜的狀態分析,主要場景也就是拳打鎮關西片段。從這一段的言行舉止,可以看出魯智深的性格如下:

一、愛憎分明,見義勇為,扶危濟困,嫉惡如仇。 魯達這一性格是貫穿始終的。 從他對待金家父女和鄭屠的不同態度就可以充分看出。當他傾聽了金家父女對鄭屠的血淚控訴後,就非常同情關心他們,主動贈送銀兩,親自保護他們逃離虎口。而對鄭屠則怒不可遏,當即就要去打死他。由於史進、李忠的竭力勸阻才暫時按下心頭怒火。金家父女逃離虎口後,魯達來到鄭屠肉鋪,以買肉為名,當眾戲弄鄭屠,殺他的威風,激他與自己鬥打。 在“拳打”時,對鄭屠採取“應口”要打,“討饒”也要打的不調和態度,三拳便將他打死,為民除了害。魯達與金家父女素不相識,與鄭屠也無個人恩怨,他的作為充分表現了他愛憎分明的立場,見義勇為的高貴品質和對受壓迫者扶危濟困,對壓迫者嫉惡如仇的性格特點。

二、慷慨大方,重義疏財。 瞭解了金家父女的不幸遭遇後,雖然自己與他們非親非故,卻馬上主動提出要給金老盤纏讓他們回東京。當李忠不爽利地只摸出二兩銀子時,魯達便認為李忠不仗義,將那二兩銀子丟還他。

三、率直粗獷,勇而有謀,膽大心細。 為了防止店小二去追趕,一向暴躁的魯達,竟在店門口“坐了兩個時辰”,“約摸金公去得遠了,方才起身。” 懲治鄭屠,也不是一到就動手,而是採取先激後打的策略,造成口角鬥毆的架勢,讓鄭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動手,將他引到街上,當眾質問鄭屠,讓大家瞭解“拳打鄭屠”是正義的行動,魯達本意是痛打懲治鄭屠,不料失手打死,面對意外,他隨機應變,遇險不驚,從容不退卻。他假意道:“這廝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走了。”魯達這些行為,充分體現了他勇而有謀,膽大心細的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