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稱霸北九州的大友氏,為何耳川一戰後快速走向衰敗?

大友宗麟,日本戰國時期北九州的大名,被西方傳教士讚譽為不輸織田信長的日本第一英主。自二十一歲繼任家督起,大友宗麟篳路藍縷,苦心經營二十餘年,終於如利刃狂風般將北九州六國盡收囊底,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北九州霸主。

然而江山易得不易守,大友氏的輝煌也如同彗星般一閃而過。1578年,佔據絕對優勢的大友宗麟在與南九州霸主島津家的耳川決戰中遭受慘敗。此戰過後,強盛一時的大友氏迅速分崩離析,最終走向了滅亡的邊緣。

那麼稱霸北九州的大友氏為何會僅僅因為耳川戰役的失利便走向了滅亡的邊緣呢?本文就為大家講述一下大友氏的興衰過程與快速衰亡的原因。

日本歷史:稱霸北九州的大友氏,為何耳川一戰後快速走向衰敗?

大友宗麟

橫掃北九州-大友宗麟崛起

1551年,大友家中爆發內亂,家督大友義鑑被家臣斬殺。而大友宗麟在重臣立花道雪等人的扶持下坐上家督之位。此時留給大友宗麟的是豐後、筑後兩國的龐大家業。即便大友氏家業龐大,但九州地區依舊局勢複雜,為了擴大自家的統治,大友宗麟開始帶領大友氏走向復興之路。

為提升家中實力,大友宗麟開始與歐洲傳教士接觸,並在傳教士的中介下,大友氏與葡萄牙人進行了廣泛的貿易。以此為契機,大友氏不僅積累了鉅額的財富,更是採購鐵炮、大筒等先進火器,軍事實力得到了極大的增強。除此之外,大友氏也引進了西方先進的醫術與教育,使得大友氏的綜合國力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

日本歷史:稱霸北九州的大友氏,為何耳川一戰後快速走向衰敗?

立花道雪

以強盛的國力為基礎,大友宗麟開始了自己的擴張之路。在大內氏衰敗後,大友宗麟迅速奪取其在九州地區的領土,並在之後與毛利元就展開數年的爭奪並不落下風,使得毛利元就始終未能深入九州,最後含恨而終。與此同時大友宗麟還將自身勢力擴大至四國島伊予國內。

至1571年為止,大友宗麟已經成功制壓了北九州六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北九州霸主。同時在與朝廷的交際中,大友宗麟還獲得左衛門督、九州探題等職位。縱觀當時整個日本,大友氏也算是屈指可數的強力大名。然而如此強盛的大友氏也不過是曇花一現,在其到達鼎盛後不久,大友氏便開始走起了下坡路。

耳川之戰-大友氏衰敗的起點

早在1570年,大友宗麟其弟大友親貞便在與龍造寺隆信的戰鬥中遭到慘敗。可是此時的大友氏過於強盛,即便在損失慘重的情況下也很快恢復過來。然而1578的耳川大敗,卻成為了大友氏由盛轉衰的重要轉折點。

1577年,南九州霸主島津氏開始向北部日向地區擴張。伊東義佑在島津氏的侵攻下逃往豐後請求大友氏庇護,之後日向北部原本臣屬於大友氏的土持親成也投靠島津氏,可見島津氏的勢力已經威脅到了大友氏的統治。

日本歷史:稱霸北九州的大友氏,為何耳川一戰後快速走向衰敗?

九州局勢

此時,大友氏雖然是北九州地區的霸主,但其依然受到肥後龍造寺隆信與中國毛利輝元的威脅。為防止九州北部落入敵手,時任家督的大友義統與家臣決定拒絕支援伊東義佑。然而隱居的大友宗麟卻被伊東義佑所說服。最終在大友宗麟的壓力下,大友義統領軍向日向地區進發。

戰爭前期,大友氏勢如破竹、一路高歌猛進,不僅消滅了背叛的土持氏,原本伊東氏的家臣也紛紛加入大友軍。戰爭進行到十一月,大友軍已經兵分三路向島津方面的高城進攻。迫於大友氏的壓力,島津義久、島津義弘幾兄弟親自前往日向國內監督戰事。

十一日,大友軍四萬五千軍勢與島津軍二萬五千人於耳川對陣。次日,見島津軍數量較少,大友軍率先渡河發動攻擊,並且擊敗河岸的島津軍。在此之後,獲得首勝的大友軍全軍壓上,卻不料正中了島津軍的“伏兵之計”。在大友軍登上河岸後,島津義弘等伏兵迅速向大友軍發動突擊,大友軍一潰千里,敗退途中大多溺死於耳川之中。

日本歷史:稱霸北九州的大友氏,為何耳川一戰後快速走向衰敗?

武士

此戰過後,大友家中重臣多有死傷。並且島津等勢力並沒有給大友氏喘息之機。之後數年,龍造寺、島津、毛利等勢力更是將大友氏領地瓜分殆盡。

即便知道了大友氏是在耳川之戰後走向衰敗,恐怕大家依舊存有疑問:既然是如此強大的大友氏,又為何會僅僅因為一場戰役的失利便快速衰敗呢?以下我們便仔細分析一下。

大友氏快速衰敗的原因

如果要高度概括大友家快速衰敗的原因,無非就是“不和”兩個字。然而大友家中不和又可分為父子不和、信仰不和、君臣不和等多方面。咋們就看看這些不和到底如何導致了大友家的快速衰亡?

一、信仰上的不和

大友家中的一系列動亂,歸根結底還是信仰上的不和。

眾所周知,除了作為北九州的霸主外,大友宗麟也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天主教大名。正如《日本史》中所描述,在戰國時代,沒有人比大友宗麟更加寬待傳教士了。

為促進與西方的貿易,大友宗麟一度給予傳教士們極高的特權。不僅允許傳教士在領國內傳教,更是同意他們興修教堂,招收信徒。在大友宗麟的支持下,天主教短時間便在領國內傳播開來,僅僅府內一城,信仰天主教的人數便多達1500人,甚至大友宗麟本身亦信仰天主教。

日本歷史:稱霸北九州的大友氏,為何耳川一戰後快速走向衰敗?

大教堂

然而戰國時代的日本,卻是一個普遍信仰神佛教的國家。如此一來,兩者間便發生了不可避免的衝突。那麼這種衝突又是如何動搖到大友氏的根基呢?其實從下面的事件中可以看出端倪。

事情經過如此:一位信奉天主教的小姓奉主家之命前往佛寺內領取佛像,而小姓卻以信仰不同的理由拒絕。因為違反主家命令,小姓被判斬首之刑。然而此番判決卻被大友宗麟推翻,同樣信仰天主教的大友宗麟決定釋放這位小姓。

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此事件迅速在大友家臣中傳播開來。如果因為信仰的不同便可以違背主家的命令,那麼臣子之間還有什麼信仰可言呢?此事過後,日本持續數百年的武家統治體系在大友家遭受了挑戰!家臣的利益因此受損,其與君主之間自然出現了不可逾越的鴻溝。這也為1578年耳川之戰後,大量家臣背棄大友氏埋下了伏筆。

二、家臣間的不和

因為上文所說信仰不同的原因,大友氏的家臣團幾乎分立兩派。而在1578年的耳川之戰前,大友家的頂樑柱豐後三大老已經全部去世,作為肱骨重臣的立花道雪此時也正處於北方防禦毛利氏。在這種情況下,能力不足的田原親賢握有重權,並且開始打壓政敵。

1578年耳川決戰之前,大友家中積累已久的家臣矛盾再次爆發。田原親賢等人強烈主張與島津氏決戰,佐伯惟教等人則極力勸阻。最終握有重權的田原親賢一派於爭論中勝出。然而家臣間的矛盾並未因此而結束。因為主戰派與主和派矛盾激烈,家臣之間根本難以協同作戰,甚至有不少國人眾乾脆投靠島津氏。

在最終的決戰中,又是因為大友氏家臣不聽調度、貪功冒進闖入島津氏陣中,導致大友軍被迫全軍壓進,最終遭到島津義弘等人的伏擊。在此之後,大友軍一潰千里。因為家臣之間難以協調,大友宗麟甚至無法收縮殘軍,便一路被趕回豐後。由於不能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大友軍在撤退戰中死傷頗多。除此之外,佐伯惟教、田北鎮周等具有實力的重臣戰死。大友家中陷入人才青黃不接的窘境。

耳川一戰中大友氏的慘敗,主要就歸罪於家臣之間的意見不合、協調不力。

日本歷史:稱霸北九州的大友氏,為何耳川一戰後快速走向衰敗?

耳川合戰中島津軍的佈置

耳川之戰後,島津氏與肥後的龍造寺隆信開始對衰退的大友氏展開反擊,大友氏家臣、國人眾等因為內部矛盾而投靠敵國者眾多。家臣間的分崩離析更是直接導致了大友家的統治解體,加速了大友家的衰落過程。

三、父子間的不和

除信仰、家臣不和外,另一個嚴重影響大友家中穩定的因素便是大友宗麟與其子大友義統之間的矛盾。

大友義統本是大友宗麟長子,受足利義昭賜字,為大友宗麟傾力培養之繼承人。然而晚年時期,大友宗麟繼室得子,嚴重威脅到大友義統的繼承權。而大友宗麟也本是殺害其父繼室之子而奪得家督之位。義統有樣學樣,亦有加害其弟的打算。為此父子間產生了隔閡。

為防止家中動亂,大友宗麟於1576年將家督之位傳於大友義統,而其自身選擇隱居。可惜大友宗麟依舊掌握有家中絕對的話語權,對大友義統的管理制約頗多。

1578年,伊東義佑請求大友氏前往日向抗擊島津。大友義統與重臣商議過後,皆以北九州受到龍造寺隆信與毛利輝元的威脅而拒絕。然而本已隱居的大友宗麟卻執意下令大友軍出征。迫於大友宗麟的壓力,大友氏不得已與島津軍於耳川爆發決戰並遭受慘敗。耳川慘敗過後,大友義統對其父的不滿達到頂點,開始在部分家臣的協助下抨擊大友宗麟。

日本歷史:稱霸北九州的大友氏,為何耳川一戰後快速走向衰敗?

大友宗麟

1580年,為處理家中的田原親貫叛亂,立花道雪等老臣請求引退大友義統,而由大友宗麟出山。父子之間幾乎快走到刀兵相見的地步。最終理智尚存的大友宗麟拒絕了立花道雪等人的要求,並且聯合其子大友義統制壓了家中叛亂。

然而,即便大友宗麟一直致力於維護家中的穩定,但是大友義統仍然對支持其父出山的一票老臣失去信任。父子之間的矛盾已經使得大友家中裂痕擴大。

日本歷史:稱霸北九州的大友氏,為何耳川一戰後快速走向衰敗?

城鎮陷落

結語

即便是在耳川之戰中遭受慘敗,但憑藉強盛的國力,大友氏本不至於在短短數年內便走向接近亡國的絕境。

可惜在1578年以前,大友家已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在其強盛的外表下,大友家中內部的各種矛盾已經難以調節。大友氏強盛之時,這種矛盾尚且可以被輝煌所遮掩,一但大友氏衰退,家中矛盾立刻暴露無遺。而最終大友家也是在各種矛盾的結合下快速走向了滅亡邊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