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農村戶口的農民,長期居住在本市,能繳城市醫保嗎?老人年齡大了,回村裡看病不方便咋辦?

再見亦是MSR


工作中經常涉及到此類具體事情,我來簡單地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先說我國社會保險範圍內的基本醫療保險的總體情況。目前,我國的基本醫療保險只有兩種:1、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簡稱城鎮職工醫保,參保對象中的大多數人是有固定工作崗位和穩定收入的城鎮職工,此外還有一些靈活就業人員。2、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簡稱城鎮居民醫保。參保對象主要包括兩大類人:城鎮無業居民;未參加工作的農村戶籍的農民。這裡稍微延伸一下:原來這兩類對象的基本醫療保險,分別是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簡稱城鎮居民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國務院決定把這兩類不同參保對象的醫療保險予以整合,統一稱為城鄉居民醫保。這是大的政策前提。

不弄清楚這個前提,好多問題其實是不知所云。例如:題主所稱的城市醫保,壓根兒就沒有這麼一個規範簡稱。如果是指城鎮職工醫保的話,老年農民一般不可能具備參加城鎮職工醫保的條件;如果是指城鎮居民醫保、城鄉居民醫保的話,顯然又丟了最關鍵的“居民”這個限定詞。那麼我問:你的所謂城市醫保,究竟是指什麼呢?因此,請朋友們千萬使用規範的社會保險中的專有名詞,別任性地亂用一氣,你可能確有所指,他人難免如墜霧中。

其次,長住城市的農村戶口的老年農民,能否在所居住的城市繳納城鄉居民醫保,不同的城市,其具體的政策規定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具體有兩種方式:1、很多城市允許外來務工人員、正在上學的大學生、隨已就業子女居住的老年人等非本市戶籍人員,在本市就地參加

城鄉居民醫保。畢竟,這個醫保一年一繳費,一年一參保,待遇也只限一年,不存在個人賬戶積累問題,簡單易行。這樣做,極大地方便了很多在本市工作、學習、居住的各類居民,是城市為各種來源的建設者們提供的公共社會保障,屬於城市競爭力的組成部分。2、也有一些城市限制非本地戶口的居民參保,不允許他們在本地參加城鄉居民醫保。原因很簡單:如果允許參保,自然就必須相應地由當地城市政府的財政部門為參保居民,支付國家規定的財政補助資金。例如,2020年,個人繳費250元,財政補助資金每人每年520元,有些地區個人繳費、財政補助資金標準都會更高一些。窮地方的財政當然無力承擔。城市的財政狀況、決策者們的戰略格局高下,一目瞭然。簡單地說,只有兩個情況:允許和不允許,但涉及到的限制條件則多種多樣,如是否購買了商品房、個人的納稅情況、居住時間長短、兒女是否在本市有正式工作等等,不一而足。

當然,與此類似的,還有是否允許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問題。因不涉及題主的提問,不展開說。

對於一個具體的城市來說,是否允許在本市居住的非本市戶口人員就地參加城鄉居民醫保,則只能諮詢一下該城市的醫療保障局了,該局具體負責醫療保險方面的相關業務工作。

最後,回答題主的問題:請問農村戶口的農民,長期居住在本市,能繳城市醫保嗎?老人年齡大了,回村裡看病不方便咋辦?綜上所述,對於老人來說:1、允許在本市參保的,直接參保即可。這是最方便、也最有利的方式。不過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城市,個人繳費金額己經高於或遠高於國家規定的基本標準,當然醫療保障水平也相應提高,這是好事。2、不允許在本市參保的,就只能在原戶籍地參保了,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如果老人有病住院治療了,己經開通了醫保報銷網上結算的,可在網上直接結算報銷,當然報銷比例可能相對低一些。沒有開通的,即可以回老家住院;也可以本市住院,回戶籍地報銷,可視具體情況自行決定。隨著新成立的各地醫療保障部門的工作逐步走上正規化,各省、市聯網的網上結算專用網絡系統的投入運行,各地社會保險繳費、查詢App的不斷推出,以後各方面肯定會越來越方便,越來越人性化,醫療保障服務也會越來越貼心。


水波不興3291


這個問題困擾很多人,下面我來解答一下

農村戶口可以在城市繳納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但是每個地區的辦理方法各不相同,所以按照某地區為例,講述一下具體辦理方法。

1、申請辦理參保

未滿18週歲的人員提供《戶口簿》(戶口簿內所有成員資料均需複印)、《身份證》(16週歲以下人員未領身份證的可不提供)。如果是學生的話,需要提供戶口本、身份證、所在學校開具的學籍證明。城鎮非從業居民提供戶口簿、身份證。

2、辦理社保流程

攜帶個人資料,在城鎮所處的社保局關係股辦理。辦理完成以後,經辦人員打印《XX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校對錶》當場交給申辦人,申辦人如發現有錯漏的,須在五個工作日內到經辦部

業務受理時間為每月1—24日,當月申報的業務次月起生效,以當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為一個社保年度,一次性繳足一個社保年度內的醫療保險費,當月25日前申報的業務,次月起生效,已繳納的醫療保險費不予退還。(具體按照本地區社保中心發佈的信息為準)。

申辦人提供資料齊全的,予以即時辦理;對資料不齊全的,暫不受理,並告知申辦人應補足何種資料。


興哥侃大山


雖說長期在城市生活,也難免回農村老家走動,你有農村戶口,可以在老家辦理新農合醫保。帶上戶口本原件和一寸彩色照片,去戶籍所屬村委會遞交申請。新農合是一年繳費一次,2020年新農合繳費時間從2019年9月10日開始,將到2019年12月中下旬結束,按我老家是繳費250塊,各地的繳費額度不太一樣,相差不大。 新農合的門診看病報銷比例:1. 村衛生院報銷60%,鎮衛生院報銷40%,二級醫院報銷30%,三級醫院報銷20%。 住院報銷比例:鎮衛生院報銷60%,二級醫院報銷40%,三級醫院報銷30%。 大病報銷比例:1.全年累計醫療費5000以上到10000元報銷65%,10000以上到18000報銷70%。在以後,新農合的政策會更加完善,服務於農民。 總之,在城市長期居住,有居住證,也可以申請城市醫保,有條件,兩種都買對自己好處多, 比如在老家萬一有什麼不舒服,就可以用新農合,畢竟一年費用也不多,圖個保障。




籬笆院的男主人


醫療保險,為保險的一種,如果在外地的城裡,有工作單位,在五險一金裡,就包含了“醫療保險”,如果選擇自己購買,則費用較高。

醫療保險指通過國家立法,按照強制性社會保險原則基本醫療保險費應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按時足額繳納。不按時足額繳納的,不計個人帳戶,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不予支付其醫療費用。以北京市醫療保險繳費比例為例:用人單位每月按照其繳費總基數的10%繳納,職工按照本人工資的2%+3塊錢的大病統籌繳納。

醫療保險是為補償疾病所帶來的醫療費用的一種保險。職工因疾病、負傷、生育時,由社會或企業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或物質幫助的社會保險。如中國的公費醫療、勞保醫療。中國職工的醫療費用由國家、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以減輕企業負擔,避免浪費。發生保險責任事故需要進行治療是按比例付保險金。


擁全文


醫療保險,為保險的一種,如果在外地的城裡,有工作單位,在五險一金裡,就包含了“醫療保險”,如果選擇自己購買,則費用較高。

醫療保險指通過國家立法,按照強制性社會保險原則基本醫療保險費應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按時足額繳納。不按時足額繳納的,不計個人帳戶,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不予支付其醫療費用。以北京市醫療保險繳費比例為例:用人單位每月按照其繳費總基數的10%繳納,職工按照本人工資的2%+3塊錢的大病統籌繳納。

醫療保險是為補償疾病所帶來的醫療費用的一種保險。職工因疾病、負傷、生育時,由社會或企業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或物質幫助的社會保險。如中國的公費醫療、勞保醫療。中國職工的醫療費用由國家、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以減輕企業負擔,避免浪費。發生保險責任事故需要進行治療是按比例付保險金。


龍先森的生活


可以繳納,現在城鎮醫療保險已經全面覆蓋,只要是在本市有住房證明即可去所在社區辦理;也可以簽約本市所在醫院,就近看病


走天涯go


“就當前來說老人想在城市交繳城市醫保是很難的。”



原則上來說,如果你們個人去辦理的話,幾乎是沒希望的,畢竟國家規定在這,戶口薄上,銘文標定了你的戶籍所在地,你就只能在戶籍地交醫保,高齡老人也一樣。

也許,會覺得這個規定太沒有人情。



誰沒有老的時候?就像你所說的原因一樣,年紀大了各方面體能都驚不起,這來來回回的折騰。

但是呢?如果咱們換個角度,站在國家層面考慮,就不難理解其中的原因,要是對醫保沒有區域限制,那你會首當其衝的在哪裡買?反正我肯定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裡買,第一個這樣想、第二個也一樣、第三個、第四個,到最後這些大城市擠滿了五湖四海求醫的人,而別處地區大醫院就淪落到無人問津的地步。

畢竟誰不想,接受最先進的醫療設施。

那麼說了這麼多,咱就來談談實際的。



你想要?給老人在城市裡交保險的話,只有這種情況:受聘於單位但個體經營者除外。通過企業單位給老人繳納,這裡就要看你家族、人際、資產到底過不過硬,能不能讓單位招聘老人,除此也沒什麼辦法了。

老人確實是個比較的人群,相信國家也是注意到了,近幾年新型農村社會醫療保險的普及,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凡事都要求循序漸進, 希望當我們老的時候,不會為這些事情而勞神。

至此


初白種植農業解答專區


這是兩個問題,先說第一個:就我所瞭解的政策方面的情況來看,農業戶口的人是不能參加城鎮醫療保險的,我覺得也沒有必要。現在我國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我們地區已經百分之百全覆蓋,說明廣大農民還是認可的。雖然近幾年繳費年年遞增,但報銷藥品的品種和報銷比例也不斷提高,2019年吉林省每人繳240元,僅在村衛生室就可報銷50%,100元封頂,感覺是很實惠的。

第二個問題:回村裡看病不方便。其實就村衛生室的條件而言,看大病基本談不上,也就是處理個頭疼腦熱傷風感冒而已。一般的常見病在縣級醫院是能治療的。





白山浪哥


請問農村戶口的農民,長期居住在本市,能繳城市醫保嗎?老人年齡大了,回村看病太麻煩咋辦?

我國已經建立了城鄉居民統一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能繳城市醫保,並能在市裡看病。

我國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建立的。1999年職工醫療保險制度建立,2003年新農合建立,2007年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建立。這三個醫療保險制度,在不同時期內針對不同人群相繼建立,在保障群眾基本醫療,防止因病致貧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這種分散的二元化結構也帶來了不公平,特別是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繳費相近,享受待遇差別較大。

2016年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整合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將新農合和城鎮醫療保險合併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

《意見》明確提出“六統一”,即統一覆蓋範圍、統一籌資政策、統一保障待遇、統一醫保目錄、統一定點管理、統一基金管理,使醫療保障更加合理,更加公平,更加規範。

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整合統一後,患者報銷就高不就低,醫保目錄就寬不就窄,定點醫院就多不就少,給每個參保者帶來了實實在在好處。

農村戶口長期居住在市內,持長住人口證,到社區力理定點就醫醫院,根據當地醫保要求,按時繳費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