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值得一看

​馬鈴薯是一種常見的糧食作物,食用量和重質量與大豆和玉米不相上下。馬鈴薯在世界各國都有種植和生產,中國是馬鈴薯產量最高的國家,黑龍江省的馬鈴薯的質量名列前茅。馬鈴薯的收穫部位為地下塊莖部位,為了保障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一定要做好田間管理等工作。就馬鈴薯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了相關的闡述和分析。

馬鈴薯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值得一看

1馬鈴薯栽培技術

1.1選種輪作

要堅持因地制宜的種植原則,科學選種。在選用脫毒種薯的基礎上,根據用途進行品種選擇,確保品種質量。在輪作方面,馬鈴薯不適合採用連作的方式耕種,如果連續在相同土地種植馬鈴薯,會導致馬鈴薯易發病害,也會造成土壤養分失調,影響馬鈴薯的正常生長,不僅會導致植株變小.還會降低產量。因此,要採用輪作制,儘可能選擇三年內沒有種植過茄科作物的地塊,可以與大豆或玉米進行輪作,採用該種植方式對馬鈴薯產量的增加有很大的幫助。

1.2整地施肥

馬鈴薯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值得一看

種植馬鈴薯要儘可能選擇平坦地勢,確保該區域具備良好的排水灌溉條件,保證土質肥沃疏鬆,並且三年內未使用過咪醴乙煙酸和氯喃磺隆,兩年內未使用過綠磺隆和氟磺胺草醛,-年內未使用過醴囉磺隆和二氯嗪咻酸的地塊。最好選用的茬口是小麥、玉米和穀子,大豆和雜糧茬次之,忌用甜菜茬。前茬作物收穫後,要對土地進行深耕細作,儘量做到秋起壟。壟的寬窄(大小)要根據地勢、牆情和栽培模式等條件決定。通常寬(大)壟壟寬90-110cm,窄(小)壟壟寬60~80cm。馬鈴薯是高產作物,需肥量較大,一般施有機肥23-30m³/h㎡,可以採用腐熟的堆廄肥,也可以採用腐熟的人畜糞便作為基肥。種肥施入尿素60kg/h㎡磷酸二錢225kg/h㎡、硫酸鉀180kg/h㎡,混合均勻後施在深松後的壟溝內。

馬鈴薯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值得一看

1.3播種處理

要嚴格篩選種薯,要對種薯的外形、色澤和表皮進行對比和篩選品種。種薯要用幼齡薯和壯齡薯,忌用老齡薯。如果有表皮龜裂、畸形和病斑的種薯,一定要及時剔除。為了確保栽培質量,可採取合理的催芽措施,也可以採用小整薯做種,以此減少切刀傳病的情況,增加馬鈴薯的抗旱能力,也能夠保障出苗質量和每穴芽數,並且增加主莖和塊莖數量。採用種薯切塊的種植方式,能夠增加塊莖內外的換氧量,減少休眠時間,促進馬鈴薯的發芽和出苗,但是切塊容易引發疾病,造成腐爛和缺苗等問題的發生,進而導致品種退化。如果切塊較大,會導致用種量增加,所以切塊要控制在35~40g,每塊保持1~2個芽眼。切塊時還要排除病薯,做好用具消毒工作,切刀要用5%的來蘇兒或75%酒精消毒,避免疾病傳染。

馬鈴薯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值得一看

選好種薯切塊之前,要進行適當催芽。通過催芽可以快速淘汰病薯和爛薯.減少田間病害的發生,也避免缺苗斷條等現象的出現,進而實現苗齊苗壯的種植目標。將種薯在播種前15-20天岀窖,放入室內陽光處或室外背風向陽處,保持在10兀~20七溫度下困種,3~5天翻動一次,在催芽過程中淘汰病、爛薯。薯塊切好後,100kg薯塊用25%甲霜靈100g加農用鏈黴素30g加滑石粉1kg混拌均勻後等待播種。

馬鈴薯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值得一看

1.4時間和密度

為了保障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還要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合理控制播種密度。在時間方面,馬鈴薯適宜在15℃~25℃的環境下生長,要根據當地氣候情況適時播種,從而保障溫度適宜。通常當10cm深度的土層溫度連續三天穩定,不超過7℃~10℃時即可播種馬鈴薯。要引溝、施肥、播種、覆土和鎮壓連續作業。馬鈴薯產量多少由植株數量和單株馬鈴薯產量決定,如果田間植株數量增加,種植密度過大,會影響單株馬鈴薯的正常生長,進而造成單株產量下降。因此,要合理控制密度。原則上要根據品種及土壤肥力確定播種密度,一般保苗5萬~7萬株/h㎡,行株距90x18cm或80x22cm,早熟品種及土壤肥力低易密,反之則易稀。

馬鈴薯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值得一看

1.5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涉及多個方面內容。一是要做好查苗補苗工作。苗出齊後開展查苗工作,如果壟行內有缺苗情況,一定要及時補苗。二是要做好中耕培土和追肥。出苗前輕耕一遍.可耕掉表土,提高地溫,消滅雜草,但不要耕的太重,下土太多。在馬鈴薯幼芽頂土時進行一次深中耕、淺培土。苗出齊後及時鏟一遍,趟一犁,但要少培土,以提高地溫,減少水分蒸發。在發棵期鏟第二遍趟第三遍,多培土,做到壟溝窄、壟頂寬,提牆鬆土,利於塊莖膨大。在初花期結合中耕追施尿素75kg/h㎡。防止後期脫肥,封壟前用腐植酸葉面肥500ml/h㎡結合磷酸二氫鉀325g/h㎡進行根外追。

馬鈴薯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值得一看

1.6收穫與貯藏

1 收穫時期:當植株大部分莖葉乾枯,塊莖易與匍匐莖分離,表皮變厚,塊莖幹物質含量達到最大值時進行收穫。早熟品種X月中下旬,中晚熟品種9月上、中旬收穫。

2 收穫方法:機械收穫前將馬鈴薯秧割掉或化學滅秧,將莖葉清理乾淨,應用馬鈴薯收穫機進行作業,作業深度大於25cm,防止丟薯和破皮傷薯,要求趟得正,不跑茬,不偏墻,摟淨揀光,在田間堆放蓋土保存,防止曬成青薯。

3 貯藏:夜間氣溫降至零下時,清選入窖,挑出病爛薯:窖貯馬鈴薯的容量不應超出窖內容量的三分之二,窖溫控制在代~4七・溼度控制在85%~90%。窖內要隨時通風來調節溼度和溫度。

馬鈴薯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值得一看

2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技術

2.1常見病害

1 病毒病:在苗期用抗病毒1號或菌毒克600倍液噴霧

2 早疫病:初花期用80%代森猛鋅200g/667㎡或64%殺毒劑120g/667㎡,兌水20kg噴霧。

3晚疫病:晚疫病應該提前預防,即現蕾初期用80%代森猛鋅可溼性粉劑100g/667㎡進行預防,當田間出現中心病株時使用72%克露可溼性粉劑80ml/667㎡,687.5g/L銀法利懸浮劑75ml/667㎡或者52.5%抑快淨可溼性粉劑50g/667㎡進行防治用藥液250~300kg/h㎡。7~10天噴一次,連續噴3~5次,交替使用。

馬鈴薯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值得一看

2.2常見蟲害

(1)28星瓢蟲:使用菊酯類農藥20~30g/667㎡。

(2)蚜蟲:使用10%吡蟲咻20-40g/667㎡進行葉面噴霧防治。

馬鈴薯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值得一看

3結語

綜上所述,在馬鈴薯種植的過程中,為了確保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要採取合理的種植、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而為馬鈴薯種植戶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