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哪些區域會淪為“貧民窟”?


​注:本文有少量引用“上只角”、“下只角”、“棚戶區”等描述性詞彙,僅做觀點陳述,沒有任何歧視性用意。


上海哪些區域會淪為“貧民窟”?


腳下這塊土地的價值,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著。


我們感受不到地球的運動,但是站在外太空就會發現,地球在以466米/秒的速度高速運動。


我們感受不到腳下的土地在變,但是將土地納入地產價值的座標系中就會發現,板塊變動的不要太快。


作為上海三大商業街之一,四川北路繁華了近百年,在上世紀90年代達到了巔峰。


這條達3.7公里的上海最長商業街,曾經稱得上上海南北中軸線,凱鴻廣場、嘉傑國際、巴黎春天、東寶百貨構成"黃金十字"商圈曾在上海灘風頭一時無兩。


然而在2002年之後逐漸陷入衰落。人口不斷外遷,五角場、徐家彙、大寧等商圈迅速崛起,客流不斷被稀釋。時至今日,外地人只知道虹口有地標北外灘,誰還記得四川北路。


之前一度傳言上海市政府搬遷至浦東,後來不了了之。但是北京市政府卻真的搬遷到了東五環外的通州。


意味著之前西五環門頭溝的居民,到市政府辦事的距離被拉遠了一倍。在這個維度講,門頭溝區域價值被降低。


腳下的地,一直在動。


01


上海哪些區域會淪為“貧民窟”?


世界從來都不是平的,任何城市都有上半城與下半城、富人區與平民區,而且各個區域之間差異會越來也明顯——人以群分,居民又傾向將社區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很長一段時間,上海分為上只角下只角兩個世界。


上只角大概範圍是之前的租界區域,也就是靜安、黃浦和盧灣等等;下只角自然是當年的“滾地龍”“棚戶區”密集的閘北、普陀這些地方了。


兩個區域之間,不僅僅是收入水平的差異,也不僅僅是房子漂亮不漂亮,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和文化習慣的不同。甚至,說話的口音都不同。


後來,閘北普陀長寧成為城市擴展的主力區域,部分板塊迅速崛起,閔行等區域又被貼上了一些不好的標籤。


民間逐漸出現了不太好聽的“上海十大窮街”的說法,一多半都在閔行。(滬閔路、雙柏路、梅隴老街、吳中路465弄、顓建路、新建街等等)


2000年後,閔行成為發展最迅速的區域,這些街道很多都已經改頭換面,雖然與主城區還有一些差距,那些不好聽的標籤卻漸漸的不再被提起。


近些年,在不斷的大拆大建中,地段的概念逐漸變的模糊起來,外環部分小區房價超過內環,浦東浦西天天吵得不可開交,買市區老破小還是買郊區遠大新的糾結天天上演。


這個混沌狀態持續不了多久,在城市化趨於尾聲後會漸漸落定。


02


上海哪些區域會淪為“貧民窟”?


腳下的地在動,源於人的認知在動。


對高層住宅前景的擔憂從來沒消失過,一度有大量專家分析高層住宅就是以後的貧民窟:


高層住宅拆遷還建是不划算的,只能任由它破敗下去,居住密度又高,將來一定會淪為中下層聚集場所。就像紐約布魯克林區的高層公寓一樣,混亂、骯髒,犯罪率高。


高層住宅在很多人看來是有原罪的,高層建築日常管理和設施設備維護費用高昂,且存在安全隱患。


譬如易發火災,消防更是世界難題。由於垂直距離長,建築結構和內部裝飾複雜,居住人群眾多,釀成大災容易,施救卻難於登天。


上海哪些區域會淪為“貧民窟”?

2010年上海1115特大火災,58人遇難


另外,高層住宅的電梯維護也相當困難。電梯運行3到5年就要對主要設備大修,十五年以上就需更換。但住宅電梯強制報廢規定在中國壓根不存在。


由於高層住宅有這些問題,對物業管理的要求極高。但是國內的物業公司參差不齊,僅北京一地,物業公司多達3000多家。相比之下,韓國全國僅有物業公司4家。


我們聽到關於物業公司最多的新聞是,物業又打人了。


所以中國大部分高層住宅,結局與香港的重慶大樓差不多。


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但是參與進房地產行業就會發現,高層住宅成不了貧民窟,反而會是以後的中產聚集地。


因為高層住宅,在國內從來不是居住的最底層。


上只角下只角時代,居住的最底層是棚戶區,是滾地龍。那時最貧苦居民的住所,大多以木板、土坯為承重結構,以油氈或石棉瓦為屋面材料,現在人的眼光看去,都不能算作房子。


建國後,這種房子逐漸消失,居住的最底層變成了低窪易澇、基礎設施配套不齊的小平房。這部分房子截止到目前,已經被拆遷的差不多了,只在楊浦以及黃浦董家渡周邊還有部分歷史遺留。


上海哪些區域會淪為“貧民窟”?


現在,輪到了老公房。


老公房,是新中國成立後為改善工人的居住狀況而興起的一種新式住宅,在當時大受歡迎。


1952年建成了第一個工人新村——曹楊新村,1958年開始大規模興建,當年即完成201個。這些工人新村都建在近郊各區,大多以所在的地域命名,如曲陽新村、鞍山新村等;有的以行業命名,如郵電新村;有的以居住者的職業命名,如搬運新村。


當年被引為榮耀的新村,如今已經淪落到置換鏈的最底層。


高層住宅電梯容易折舊,但是電梯確實方便了出入;


高層住宅居住人口多,容易出火災等事故,有時老公房容積率反而更高;


甚至物業管理的問題,也是老公房更嚴重。部分老公房物業費只有幾毛錢,甚至乾脆沒有物業公司。


大學畢業前幾年,工作一直很忙,租房就一直租在公司附近。當時選擇房子的標準是:房租便宜、步行到公司20分鐘以內。


所以難免就租住老公房,對老公房居住條件的不便深有感觸。


老公房通常公攤面積比較低,導致樓道擁擠,還經常有人堆放雜物,出入相當不便;


格局設計不合理,很多廚房的排風直接就在樓道,下班時剛好趕上飯點,能知道每戶鄰居晚上吃什麼大餐。


戶型設計不佳,採光通風效果不好;房間內陰暗潮溼,經常會有蟑螂等小動物出沒。甚至,還會有老鼠。


沒有小區環境,房子基本只有居住功能;物業管理混亂,基本是自由出入狀態。


小區樓下經常停滿車輛,出入時需要注意避讓行車。有車的住戶也很煩惱,總是搶不到車位。


最近老公房多了利好消息——要加裝電梯了,然而看了一下改造後的小區,很失望。


上海哪些區域會淪為“貧民窟”?


在加裝電梯後,小區本來就擁擠的空間顯得更加逼仄,本來就找不到車位的業主,停車更加困難。


在棚戶區被拆遷完畢後,老公房就成了居住環境的最底層。


03


上海哪些區域會淪為“貧民窟”?


由居住場所向生活場景的過渡,是目前房地產市場發生的影響力最大的變化。


近些年,身邊漸漸多了一些95後同事,發現他們對房子的要求高了很多。每次來新人,對租房提的要求就是——不要老公房。


而且不知不覺間,養貓曬貓成了朋友圈一大風景,與曬娃的頻率不相伯仲。大部分貓奴,都是剛畢業一兩年的90後。


想想80後大學畢業前兩年,養活自己都是一個問題,對生活唯一的期待就是上班不要太遠。


60、70後是改革開放紅利最大的獲利者,在草莽時代,許多人迅速積累了大量資本。


這些資本,在逐漸的向他們的後代轉移,從而造就了90後甚至00後完全不同的生活理念。


有人負責積累,有人負責揮霍。


這種理念上的不同,傳導到房地產市場就是對房子評價體系的改變。


房子作為居住場所的功能被弱化,作為生活場景的功能被加強。


在通勤便利與生活品質之間,天平逐漸向後者傾斜。在生活水平較低時,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工作時間、更大的居住面積。


在收入水平提高居住面積能夠保證時,我們希望有更好的社區環境、更優良的自然景觀。


倫敦泰晤士河畔的江景房,價格是非江景房的兩倍以上;重慶江景房,僅僅比其他同類房源貴2000元/平米。


尤其是新城開發資源不斷外擴之後,加劇了這種轉變。內環中環甚至外環的差異不斷被模糊,現在生活在上海,哪裡看不了一場電影?哪裡找不到超市?


甚至產業也在外移。關於虹橋商務區是否成功眾說紛紜,但是身邊確實不斷的有公司搬遷過去,九亭七寶作為睡城的地位進一步被提高。


在這樣的背景下,老公房的評估慢慢的在變化著。


60後70後80後有了經濟實力,逐漸置換掉之前的老房子;90後普遍對居住要求較高,租房都不去看老公房,置業時更不會列入選項。


所以目前老公房的居住群體逐漸變成以老年人為主。老年人不捨得熟悉的市區環境、又需要較便捷的醫療資源,並且,有時候他們比年輕人更怕孤獨。


這部分老人逐漸減少,老公房就會逐漸被拋棄。


04


上海哪些區域會淪為“貧民窟”?


對於高層前景的擔憂,是以後拆遷困難。


其實拆遷還建是否有利可圖,與樓層無關,強相關的數據是容積率。


容積率越高,單位土地面積可售住宅面積就越多。之所以棚戶區可以拆遷,在於棚戶區基本都是平層,容積率普遍在1.0以下(參考別墅社區),而且戶數較少。


目前我國小區的平均容積率是2.06,拆遷還建多得一倍建築面積,這筆帳還划得來。


而絕大多數老公房容積率在1.8以上,2.0以上是主流,並且以小戶型為主,戶數眾多。拆遷還建已經沒有利潤空間。


另一方面,外環房價與內環差距不斷在縮小,徐涇核心區房價已經不輸市區,開發近郊的大片空地蛋糕明顯要大很多。


上個月,國土局已經將部分土地徵用權力下放,地方政府土地規劃自由度更高。


上海哪些區域會淪為“貧民窟”?


上海到底有多少老公房,從來沒有準確的數據統計。之前官方公佈過長寧區居住條件,約78%的居民居住在6層以下無電梯的老式住宅中。


在主城區中,長寧算開發較晚的區域,黃浦、靜安、楊浦的老公房比例應該不會低於長寧。


而目前的高層住宅,普遍開發於2000年之後,即使容積率高一些,居住體驗也會比老公房高不少。


尤其是2005年外銷公寓火了之後,出現了大量人車分流、一梯兩戶的高品質住宅。隨著老公房的沒落,這些小區會成為中產階級追逐的對象。


大量的老公房還存在,高層住宅就不會處於置換鏈的底部。


不要羨慕西方戶均一套的獨棟house,在我們有生之年中國都不會大面積出現這樣的居住形態。在不拍容積率低於1.0地塊的背景下,新的別墅區不會再出現。


容積率1.5以上的疊加別墅其實算不得別墅,充其量是一種複式多層住宅。而由於樓層的低矮,導致小區綠化面積縮水,景觀設計更是無從下手,居住體驗不一定優於高層住宅。


腳下的地一直在動,評價世界的座標也一直在動,在混沌即將落地之際,一定要跟對方向。


上海哪些區域會淪為“貧民窟”?


雷軍說,創業成功本質是找到風口,順勢而為。現在看來,置業也是。


以上為正文


後記:


不過老公房也會分出三六九等,尤其是在我國資源導向明顯的情況下,仍然會有部分小區會因為稀缺的地段成為硬通貨。


在地一直在動的背景下,哪些區域會沒落,哪些區域會一直堅挺,我們後面推文會給出自己答案,歡迎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