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中,王寶釧死後埋葬在哪裡了,有何依據?

用戶6206411955683


王寶釧和薛平貴的故事在戲曲中傳唱千年,歷史上並沒有王寶釧這個人物,王寶釧是戲曲故事中的古代人物。王寶釧,傳說戲曲故事中的古代人物。戲傳唐懿宗時期朝中宰相王允的女兒,不顧父母之言,下嫁貧困的薛平貴為妻。被父母趕出家門,薛平貴入伍後,王寶釧獨自一人在寒窯中苦度18年。後來薛平貴成為朝廷功臣,將王寶釧接入府中,夫妻團聚。

我國戲曲中有許多關於她的戲目,如京劇《紅鬃烈馬》、秦腔《五典坡》、越調《王寶釧》等。這種對於愛情家庭的忠貞與堅守實在是值得世代去傳頌!

歷史上,沒有薛平貴,有薛仁貴。薛禮(614-683年3月24日),字仁貴,唐朝名將,隨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在軍事、政治上有赫赫功勳。《舊唐書》、《新唐書》有史料記載。薛仁貴的故事廣為民間流傳,《薛仁貴衣錦還鄉》、《薛仁貴徵東》等。是唐史上著名的戰將,奠定了唐帝國極盛時期的版圖!

薛仁貴妻子是柳氏,見於史傳和地方史志,但未記名字。柳姓也是河東著名大族,以薛仁貴的出身,與河東柳姓是門當戶對的士族聯姻。當薛仁貴想在家改葬祖先時,是柳氏勸夫速速投軍,“君盍圖功名以自顯富貴還鄉,葬未晚。”在這位頗有見識的妻子勸告下,薛仁貴應徵參軍並立下了赫赫戰功。史書沒有記載薛仁貴之妻柳氏後來結局。

那麼如果王寶釧與薛平貴的愛情傳唱如果真是薛仁貴與妻子柳氏的故事演繹,那麼其實可以推斷出王寶釧(柳氏)的埋葬地!

可以說古代在嫁雞隨狗的世俗觀念影響下,那柳氏必定是跟隨薛仁貴一起被貶的,太宗時期與高宗時期薛仁貴立下赫赫戰功,奠定了唐帝國的版圖,但自古“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中宗則不需要這樣的人存在自己的身邊!故事裡他被兒子誤射而死,史料介紹, 薛仁貴於永淳二年(683年)去世,終年70歲,死後,朝廷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官府還特造靈輿,護喪還歸故里。從以上說法中,可以看出薛仁貴是正常死亡的。那崇尚“生同寢,死同穴”古人,又是有身份的大人物,該是座合墓!

那王寶釧(柳氏)的埋葬地就應該是在絳州龍門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而非是西安南郊或者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城東北萌山與橫山交界的平山口之北官封之地!


十三爺說故事


你好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西安城南大雁塔附近有個武家坡【現位於西安曲江新區曲江池遺址公園內】,上有一孔破舊的窯洞,洞沿上題有“古寒窯”三個字,相傳當年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載

寒窯位於西安市南郊大雁塔附近曲江池東面。

在鐘樓乘坐601、609路公交可到大唐芙蓉園南門下車。乘坐22路,212路到寒窯路西口下車。乘坐701路公交到曲江寒窯下車即到(701無“曲江寒窯”這一站點,但可在此下車)。


晨曦影視剪輯


歷史有考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