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動物血液再到人類血液,這場長達400多年的血型揭祕仍沒有結束

在中學體檢單上,我第一次知道了我的血型是B型血,不過當時還小,也不明白血型到底代表著什麼,可能唯一的意義就是與隔壁二班三排四座的小花血型相同吧...

而當我真正瞭解血型的意義後,才明白這幾乎是近代醫學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從動物血液再到人類血液,這場長達400多年的血型揭秘仍沒有結束

由於血型的存在,醫生才可以通過將特定血型的血液輸送給患者來挽救生命。但對於以往的歷史來說,將某個人的血液注入到另一個人體內曾是一個非常狂熱(危險)的想法。

在15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除了畫家、建築師、詩人之外,當時的醫生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大膽的想法):如果將動物的血液注入病人的靜脈是不是可以治療各種疾病,甚至包括精神病。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就可以把病人體內“壞掉的血液”重新更換,達到治療的效果。

從動物血液再到人類血液,這場長達400多年的血型揭秘仍沒有結束

不得不說,當時提出這個想法的人可真是個思想超前的小天才!

可是,想法有了,各位醫生卻你推我讓,誰也不敢嘗試,最終還是一位法國醫生(冤大頭)站了出來,他決定對這個想法進行測試,於是他找來一個精神病患者,並將一隻狗的血液注入到患者體內,結果當然可想而知,幾分鐘後,瘋子開始抽搐、嘔吐,然後醫生加大劑量輸血,病人卒。

從動物血液再到人類血液,這場長達400多年的血型揭秘仍沒有結束

人與狗之間的輸血

這場災難性的鬧劇最後讓“輸血治療”的聲譽大跌,在之後的時間,鮮有醫生會提及這種治療方法。

而到了19世紀,一位英國醫生詹姆斯·布倫德爾(James Blundell)發現,大多數女產婦都死於分娩時的大出血,但他卻毫無辦法。在一名患者於1817年去世後,他發現自己終於無法接受現狀。

從動物血液再到人類血液,這場長達400多年的血型揭秘仍沒有結束

詹姆斯·布倫德爾

經過認真的思考後,布倫德爾在他日記裡寫了一句話:“如果我當時進行輸血治療,這些病人或許已經得救了。”

不過與文藝復興時期注射動物血液不同,布倫德爾認為人類患者應該只能注射人類血液,為此,他設計了一套輸血系統,以將血液從(人類)供體輸送到患者體內。

從動物血液再到人類血液,這場長達400多年的血型揭秘仍沒有結束

在狗身上測試完儀器後,布倫德爾找到了一位因流血過多而瀕死的患者,對他說:“你只有輸血才能有活下去的機會”。

患者別無選擇,只能同意了他的輸血提議。隨後布倫德爾將400ML血液從患者手臂靜脈注入,手術後患者告訴他感覺自己好像“舒服”一點了。布倫德爾大喜過望,以為輸血起作用了,第二天繼續給患者輸血,然而到了第三天,患者卒。

儘管手術失敗了,但這一經驗讓布倫德爾相信輸血將對人類產生巨大的好處,因此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他繼續給“陷入絕境”的患者注射血液治療。在這期間,他總共進行了十次輸血,但僅成功了四次。

其實以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布倫德爾認為人類只應該輸入人類血液的方向是正確的,可惜他當時不知道血液中暗藏的另一道玄機:人類只能輸入從其他特定人類那裡獲取的血液。

從動物血液再到人類血液,這場長達400多年的血型揭秘仍沒有結束

這個秘密直到1900年才被奧地利醫師卡爾·蘭德斯坦納(Karl Landsteiner)揭開,他首次發現了人類的血型,並因此獲得193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從動物血液再到人類血液,這場長達400多年的血型揭秘仍沒有結束

卡爾·蘭德斯坦納

1800年代後期,科學家在試管中混合不同患者的血液時,他們注意到有些紅細胞會粘連在一起。但是由於這些血液來自患病的患者,因此科學家認為這種結塊不值得研究。

而蘭德斯坦納也注意到了這個現象,並且他發現不止是患者的血液,健康人血液的混合物有時也會聚集在一起。

於是他進行了一項實驗:從包括自己在內的實驗室成員那裡收集了血液樣本,並把每個樣本分離成紅細胞和血清,然後將一個人的血清與另一個人的紅細胞混合。

結果只有某些人的血液混合在一起才會發生結塊。通過研究所有的組合,蘭德斯坦納將它們分為了A、B、C三組。(後來C改為了O,這也是血型的最早命名,幾年後其他研究人員發現了AB血型。)

從動物血液再到人類血液,這場長達400多年的血型揭秘仍沒有結束

四種血型

當蘭德斯坦納將不同組的血液混合在一起時,他發現A組的血清與A組其他人的紅細胞混合後,血清和紅細胞依然是液體。同樣的規則也適用於B組的血清和紅細胞。但是,如果將B組的血清與A組的紅細胞混合,紅細胞則會發生凝集(反之亦然)。

從動物血液再到人類血液,這場長達400多年的血型揭秘仍沒有結束

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凝集的血管@水彩畫

O組人的血液則稍有不同,O組的血清與A或B組的紅細胞混合後,紅細胞會發生凝集;而在O組的紅細胞中添加A或B組的血清卻不會發生凝集現象。

很好奇為什麼對不對,蘭德斯坦納也感到不解,可惜他當時也沒有找出真正的原因。

這個疑惑直到白細胞抗原的首次發現才被解開,與白細胞一樣,紅細胞的細胞膜表面也存在著數百萬種被免疫系統忽略的抗原,其中與ABO血型系統相關的為抗原A和抗原B。

紅細胞膜上只含A抗原者為A型;

只含B抗原者為B型;

含有A與B兩種抗原者為AB型;

A和B兩種抗原均無者為O型。


從動物血液再到人類血液,這場長達400多年的血型揭秘仍沒有結束


不同血型的人血清中則會含有不同的抗體,但不會含有與自身紅細胞抗原相對應的抗體。

比如說,在A血型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抗體;

B血型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抗體;

AB型血的血清中兩者都沒有;

而O型血的血清中則含有抗A和抗B兩種抗體。

因此當給病人輸血時,瞭解供血者的血型非常重要。當出現輸入血型不相容的情況,如給A型血患者輸入B型血液時,A細胞的抗原和B細胞的抗體特異性結合從而產生抗原抗體反應,在血管內會發生紅細胞凝集和溶血反應,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在輸血前必須仔細匹配血型,以確保血液不會在接受者體內觸發免疫反應。

從動物血液再到人類血液,這場長達400多年的血型揭秘仍沒有結束

從15世紀到20世紀初首次發現血型,這期間充斥著醫生、患者和動物之間魔幻的“三角關係”。而從發現血型到如今,科學家們開發出了越來越強大的工具來研究血型生物學,但越是深入發掘,卻發現血型依然很神秘,正如加利福尼亞大學生物學家Ajit Varki所說:“諾貝爾獎因這項發現(血型)而獲獎近一百年了,而我們仍然不知道它們到底對人類有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