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才女林徽因:集美貌與才華為一身,淡定和從容才是人生真諦。

民國才女林徽因:集美貌與才華為一身,淡定和從容才是人生的真諦。



倒春寒的三月,白色的病床上躺著一位面容清瘦,被病魔折著只能發出微弱的聲音,在生命的盡頭的想見一見她摯愛的丈夫,被護士以時間太晚為由婉拒了,清晨時分,她走完了絢麗而短暫的一生。


她天生麗質傾國傾城,垂涎於她美貌的人趨之若鶩,但她卻不是一個花瓶子,是集美貌與才華為一體的民國奇女子。


她美的不是她自己,更是她的一生,有三個男人周旋於她,最終她選擇了梁思成併成就了彼此引以為傲的終生事業。


坊間記住了她,是因為徐志摩的纏綿悱惻的詩句,也是作為飲食男女茶餘飯後談資的佐料,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她就是民國四大美女之一的林徽因。


民國才女林徽因:集美貌與才華為一身,淡定和從容才是人生真諦。

撰稿:海山嵐人


01

1904年,林徽因出生在一個杭州的書香門第,父親林長民是民國時期風流倜儻的書生逸士,他知識淵博,在學術上有很高的造詣,也是一位頗有建樹的政治活動家。


林徽因生母何氏因未能給林家留下男丁,在林徽因8歲的時候父親納個程氏小妾,程氏和林長民琴瑟和諧,開枝散葉,先後為林長民生下四男一女,延續了林家的香火。


年輕貌美又賢惠的程氏,深得林長民的寵愛。林父就把林徽因的生母何氏趕到後院,前院的程氏經常歡聲笑語,後院的程氏常常暗自神傷。


雖然林徽因才8歲,也已經教受了學校的教育,原生家庭對於她的影響卻是一生的,目睹了舊社會對女人婚姻的不公平,追求獨立自主觀念在幼小的心靈埋下了種子。


1916年,因父親在北洋政府任職,舉家遷往北京,就讀於英國教會創辦的北京培華女中。


民國才女林徽因:集美貌與才華為一身,淡定和從容才是人生真諦。

林徽因在女中的時候


1920年,隨父親遊歷歐洲諸國,在英倫住下,她的房東是一位英國的女建築師,就是在房東的薰陶下,在二八年華就把建築作為終生的奮鬥目標,並朝著這一目標不斷前行。


民國才女林徽因:集美貌與才華為一身,淡定和從容才是人生真諦。

林徽因和父親在歐洲遊歷


情竇初開的年華,邂逅了徐志摩,引出一段曠世戀情,讓他為之著迷為之瘋狂,他文思泉湧寫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篇,就是在遇到林徽因之後體內的荷爾蒙大量分泌刺激腎上腺產生的化學反應。


在英國這段時光,她接觸了很多的人,接受了很多新鮮的東西,成為父親處理事務的左膀右臂,旅居的日子總是短暫的,在一年半後,他們就回國了。


林徽因回國之後在北京培華女中續學,林長民和梁啟超是世交,也是同僚,雙方都想撮合自己的孩子。


1923年,梁思成腿傷住院,林徽因就經常去醫院照顧,慢慢的兩個年輕人的感情就昇華起來了,此時的梁思成對建築學還是懵懂的狀態,是林徽因的讓他對建築學燃起了希望。


02

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就讀,由於當時的建築系不招收女生,她只好註冊美術系,但仍選修建築學的大部分課程。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林長民捲入郭松齡反奉系軍閥鬥爭,在逃跑途中被流彈擊中,不幸身亡。


遠在美國求學的林徽因聞之噩耗悲痛欲絕,想立即回國,卻不想心生一場大病,無法成行。


在她生病期間,梁思成無微不至的照顧,還有其父的生後事都是梁啟超在操辦,在情感上已經把對方當成自己的家人。


在那個女子極為被動的年代,她竭盡全力爭取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學業上學的特別的認真努力,三年之後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隨即又去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學習舞臺美術設計半年。


1928年,學成歸國,也是在這一年,林徽因和梁思成結為伉儷。受聘於東北大學建築系,整個建築系就梁思成和林徽因兩個人。


民國才女林徽因:集美貌與才華為一身,淡定和從容才是人生真諦。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結婚照


時任東北大學校長的張學良,廣泛徵集東北大學的校徽圖案,林徽因以"白山黑水"的圖案,脫穎而出,技壓群芳,獲得一筆豐厚的獎金。


林徽因對東北的嚴寒氣候不大適應,在1930年的時候,被診斷出患有肺部疾病,離開瀋陽回北平治病。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佔領了東北地區,東北大學建築系停辦。


離開東北大學的梁思成在朱啟鈐的邀請,擔任中國營造學社法式部主任,林徽因也參加營造學社的工作,從此開啟了他們在中國營造學社長達15年的調查研究中國古建築的艱難而又成果豐碩的生涯。


最好的愛情,從來不是凝望彼此的眼睛,而是攜手眺望同一個遠方。


民國才女林徽因:集美貌與才華為一身,淡定和從容才是人生真諦。

林徽因和梁思成


從1930年到1945年,林徽因和梁思成這對神仙眷侶,共同走了中國15個省,200多個縣,考察測繪200多處古建築物,很多古建築就是通過他們的考察得到了全國,世界的認識,從此加以保護。


正是由於在山西的數次古建築的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國古建築結構的奧秘,完成了對《營造法式》這部天書的"解讀"。


《營造法式》是北宋匠作少監李誡編修的技術專著,滿足北宋後期皇宮大興土木的需要,是管理建築事業的操作規範,監管的對象是宮廷,官署及府第的建築施工用料,勞動定額及各工種的規範,是我國古代建築科學與藝術巔峰的代表作


《營造法式》能被破解,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性人物---朱啟鈐,北洋政府交通總長,也是一位中國古建築專家,在南京偶然間發現清朝手抄本《營造法式》,直接影響了中國古建築研究領域的實質性突破。


早在朱啟鈐等人研究中國古建築之前,日本及西方學者就對中國的古建築進行詳盡的研究。這當數日本的建築史學家伊忠東太,他是第一位對紫禁城進行實地測繪的現代學者。


他曾口放厥詞:"研究廣大之中國,不論藝術,不論歷史,以日本人當之皆較適當。"面對如此伊忠東太的傲慢言論,對於剛加入營造學社的梁思成,林徽因等年輕的學子們,空有一腔報國雄心,是一種極大的刺激和挑釁,都在憋著一股氣,暗自發力。


世事有輪迴,塵封了數千年的中式美學建築典範的《營造法式》,賦予了梁思成,林徽因幾個年輕人窮盡一生去破解它。


路遙:"只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種事業"。1963年梁思成的《營造法式註釋》初稿成書。正是破譯了這本"天書",成就了梁思成的世界級的建築研究者,這裡面也離不開賢內助林徽因的支持和幫助。


民國才女林徽因:集美貌與才華為一身,淡定和從容才是人生真諦。

梁思成的《營造法式》註釋


良好的婚姻,一定是互相成就。彼此成就,互相賦予,你有你的理想和夢想,我給你機會和支持,讓你成為你最想成為的那個人。沒有林徽因,梁思成也不會成為著名的建築學家。


03

1937年,抗戰爆發,林徽因舉家遷往昆明。三年後,又遷到四川宜賓附近的李莊。顛沛流離的生活和艱苦的物質條件,使她肺病復發。


在病榻上,她通讀二十四史中有關建築的部分,蒐集資料,經常工作到深夜。


衡陽大戰爆發,一位受傷的飛行員強行架機參戰,被敵機擊中後失蹤,這位傷員是梁家的故交。遠在李莊的林徽因聽罷此消息,想起三年前弟弟林恆在成都陣亡,失去親人和故交的悲痛翻湧而出,本來身體就很虛弱,肺病反覆復發。


林徽因真正讓人佩服的,還是她在建築學領域的造詣,在那個女性備受歧視的年代,她憑藉自己的實力在學術方面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林徽因發表的《論中國建築之幾個特徵》,這是首次由中國專業學者發表的關於論述中國建築的理論性文章。


這篇文章是林徽因獨立撰寫的,是個人智慧和建築理論研究完美結合的產物。雖然沒有像梁思成的《營造法式註釋》的成就那麼高,但也奠定了中國著名女建築師的地位。


林徽因的美國摯友費慰梅《中國建築之魂》中評價"林徽因是梁思成在建築學方面的得力助手,但她至今令人懷念的原因,則在於她畢生所寫的那些詩篇"。


林徽因不僅具有詩人的美感與想象力,也具有科學家的細緻和踏實精神。其實她在建築領域建樹頗多,只不過人們記住的她都是關於美的詮釋。


在民國文化盛行的土壤上,在那個才女輩出的時代,林徽因無疑是無數男人心中最溫暖和溫柔的印記,她像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在古建築間穿行,在詩文中游走,漫步於紅塵之上,淡定,與世無爭。


04

在碧玉年華的年紀,能夠找到並持之以恆追求人生理想的,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曲折迂迴的去靠近夢想,沒有強烈的使命感,是很難堅持的。


都說女人柔情似水,一旦陷入戀愛中,就變的很感性,因為女人的天性使然。徐志摩因為林徽因創作了很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林徽因曾對人過"徐志摩喜歡的林徽因是他理想創作出來的林徽因,不是真實的她"。


林徽因遇到徐志摩才16歲,而徐志摩卻是一位有婦之夫。風流倜儻,才華橫溢的他瘋狂迷戀上了林徽因,不惜與結髮妻子張幼儀離婚。


門戶觀念在那一輩人眼中也是比較重的,林徽因不僅白富美而且還是"官二代"。徐志摩出生在一個富賈之家,商人的地位永不如林徽因的官宦世家。


林徽因原生家庭環境,父親留戀寵信於三房程氏,疏遠生母。況且,心高氣傲的她不希望自己的名聲被影響,捲入破壞別人家庭幸福的"第三者"。


一個16歲的少女,從那一刻起把喜歡的建築作為人生的目標來追求,可見是一個多麼有主見和追求的女孩,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夠保持足夠的冷靜。


特立獨行,受西方教育的影響,作為民國的新式女性,有自己的獨立想法。對於愛情有著異於同齡人的成熟,但從小的家庭環境對她是很大的,母親的怨恨,刻薄,對依附男人的那種無力感,潛意識裡對她有很深印記。


旅居國外那一年半,不僅接受了西式教育的洗禮,也開拓了國際視野,林徽因對徐志摩是保持理性和剋制的交往原則。


回國之後,雖然也加入了新月社,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林徽因和徐志摩全程陪同接待,徐志摩的熱情似火,林徽因也並沒有到冷若冰霜,只是若即若離,隔岸觀火。


民國才女林徽因:集美貌與才華為一身,淡定和從容才是人生真諦。

林徽因和徐志摩接待訪華的印度詩人泰戈爾


對於徐志摩來說,遇見花樣年華的林徽因,是在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是一種莫大的無奈。而這種無奈卻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補償,在遇到林徽因前,徐志摩的寫詩才華還沒有被激發,他創作的那些詩篇都是在遇到林徽因之後,靈感迸發達到創作的高峰。


有時候你所心心心念的東西並不能如你所願,是因為你值得擁有更好的東西。放下執念,你會有所釋然,否則,一直在那個鑽牛角,是在消耗自己。


05


抗戰結束後,林徽因面臨著人生再次抉擇,是留在千瘡百孔,一窮二白的祖國大陸,還是去物質條件相對富足的臺灣,但她和丈夫依然選擇了留在大陸,期間還婉拒美國人的邀請。


由於剛解放的中國百廢待興,醫療資源也有限,為了工作透支了本來就羸弱的身體,身體每況愈下,經常抱病參加工作。

當時開始設計國徽的時候林徽因並沒有參與,但專家組一直拿不出國家認同的設計方案,經過協調才由她主導的清華大學建築系參與國徽方案的深化設計,經過長達一年的不懈努力,設計稿紙裝滿了一整箱,林徽因的團隊終於完成國徽設計,交付使用。


1952年由梁思成,劉開渠主持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林徽因作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築委員會委員,抱病參與工作,她和助手完成須彌座的圖案設計。


1953年,北京市政府因規劃開始醞釀拆除牌樓街,為挽救僅存的牌樓街不被人毀,梁思成和時任北京市副市長吳晗發生強烈的爭論。


在一次歐美同學聚會上,就古建築是否應該拆除,林徽因與吳晗又一次面對面發生激烈衝突。


林徽因聲嘶力竭發出最後的吶喊

:"你們現在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們後悔,再蓋,那只是假古董了"。


雖然有梁思成,林徽因等人對古建築的金剛怒吼般的吶喊,但牌樓街還是沒有逃過被拆的命運。

正是由於和吳晗的那次激烈爭吵,加劇了肺病的惡化,並拒絕吃藥救治,以柔弱的身軀做最後的堅守和抗爭。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病逝於北京同仁醫院。她去世後,被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無獨為偶,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的主體結構也是她設計的。


林徽因的墓碑是白色的白玉蘭大理石,石碑上刻著"建築師林徽因墓",由林徽因的摯愛梁思成設計的。


民國才女林徽因:集美貌與才華為一身,淡定和從容才是人生真諦。

林徽因墓


天妒英才,或許是上蒼憐憫這個民國集美貌與才華為一體的奇女子,在知天命之年凋零謝幕,走完了她短暫而又絢麗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